1 I; e8 S& `6 _* N" M
2009年春节前后,江苏盱眙境内发生了一起特大盗墓案,这起事件倒不是盗走了什么惊天随葬宝物,是因为有四名盗墓贼现场毙命,三人死于盗洞,另一名在同伙迟迟不见反应的情况下,下盗洞探查救援,结果头朝下摔坏大脑,加上中毒,致死。当时,南京《周末》的记者曾电话采访过我,我当时表示,他们可能遭遇了墓毒。
3 H. |5 E( R: `8 f( ]; H
图:盱眙盗墓事件现场,图为山顶盗洞
) H$ a! z4 V) T, E0 b G2 ]. s6 y]
5 T9 O7 v- I# |# j6 [
近日,随着司法机关审理完结,已真相大白,确实是被毒死的。到底是什么神秘毒物如此厉害,一下子要了四名盗墓贼的命?经法医鉴定,系一氧化碳!
- N, g7 B+ x9 G8 T4 z
有的报道就此宣称,所谓“墓毒”是不存在的,古墓中的毒气,不过是有机生物体(如,尸体),或是其它物质(如,随葬食物),腐烂后自动成的一氧化碳。这种报道太“走近科学”了,显然不太了解中国古人的反盗墓手法。
) N3 Z+ \8 w% Z; ?古墓中的墓毒真的存在吗?如果有的话,会是哪些毒物?
; q7 [- e1 C: ~' G5 d
回答这个问题是肯定的,中国古墓中不只有墓毒,毒物的种类也不简单,往往是“五毒俱全”,气态、液态、固态,这三种形式全部存在,在这考古发掘中已得到了证实。
7 }" m& U. X/ M
实际上,中国古人早就知道制造“毒气”的原理,他们对化学这一门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学科的某些领域,早就了解和掌握了,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如,炼制长仙丹、五灵丹这些所谓长生不老药、长寿药、壮阳药,就是中国古代化学家进行的早期化学实验行为。
8 b2 [8 ?& v2 r. Y' i* q, x2 n! p
图:盱眙盗墓事件示意图
9 x. H" N T3 s' x l# M
9 P: ]6 N8 R$ b5 B7 b2 d J
气态墓毒。
1 Q8 j7 E( b+ J4 G2 L" ]$ F
气态墓毒在古籍中常有记载。如西汉广川王刘去盗掘战国古墓魏襄王冢时,除了发现墓是铁汁浇灌之外,在打开后还有惊人发现,里面竟然喷出一种有毒气体:“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皆辛苦,不可入。以兵守之,七日乃歇。”
! m$ i. I) ~# f: @+ h4 r( B1 G
最常见的就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去因为一般人不懂科学,一氧化碳被神化了,成了一种绝杀盗墓贼,神秘而又无形的超级杀手,甚至连现代的考古人员都俱怕三分。
; o. o( Y9 g5 o$ O, a一氧化碳的毒性,应该是中国古人在长期炼丹过程中发现,并使用的。在高温下,一氧化碳能将许多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工业生产中,常用之为还原剂。古代便有术士便曾利用此原理,炼造假赤金骗真金。假赤金就是将黑色的氧化铜,一氧化碳可以将它还原成红色的金属铜,这就是假赤金。
3 v+ B3 f4 z& w9 |: T, {古墓中一氧化碳这种毒气哪来的?一氧化碳的来源很方便,且容易,炭未燃彻底时,便会产生这种毒气。在秦汉及以前的年代,古人喜欢在墓内积炭,这种炭,多是烧过却又未烧彻底的炭灰。墓中放置炭石,也叫“积炭墓”,考古时常会在先秦古墓中发现“积炭层”。
& x8 s4 ?- d5 H% V5 d
古墓中积炭,可谓“一石三鸟”:一,可以起到干燥墓穴,尸体防腐;二,反盗墓,盗洞不容易形成,易塌方;三,仍是反盗墓,产生有毒的气体,即墓毒。
" d; v2 B( _0 R$ }3 X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季龙盗春秋后期名人赵简子墓时,便在赵墓中发现了一丈多厚的积炭层。有经验的盗墓贼,会利用这一点进行探穴,并将之作为认证古墓年代的一个依据。拔出洛阳铲后,如果泥中夹炭,十有八九就是古墓了。
$ {9 S6 ]& O- T, Y1 `气态墓毒是最为厉害的一种墓毒,因为看不见,摸不着,也闻不着,所以盗墓贼一不小心便中了“毒招”,死了,还不明白是怎么死的。
. V7 j5 G0 p$ `% @+ c: b0 W M气态墓毒容易外泄,会造意外伤害。《酉阳杂俎·尸穸》记载,齐景公的墓内暗置毒物。有盗墓贼掘开墓穴后,“有青气上腾,望之如陶烟,飞鸟过之辄堕死,遂不敢入。”墓内冒出的气体,竟然把天上飞过的鸟儿都毒死了,可见墓毒之毒。
5 i' J/ C. v- C2 v
图,防毒面具,现代盗墓贼开始装备,在一些盗墓案件中已有发现(图与盗墓无关,仅作示范)
1 t3 J+ t% A( @6 `7 Y( l) t
( D, c: i/ ^+ }液态墓毒
4 Y! V* F0 K: V% _古墓中常见的液态有毒物质,便是水银。有关方面专家一直在考古中的秦陵,便是世界第一大“毒墓”。从《史记》(卷六)记载来看,秦陵中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试想,在密封空间内,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赤眉军当年盗秦陵时,便遇到了水银,据说盗了秦始皇的铜椁便退出了。
- [" W( B& j7 \2 E: [8 c) \- \
水银极易挥发,往往又形成气态墓毒。
6 E, J* r0 R5 p( ]$ @8 P在墓中设“水银池”,在古人反盗墓手法里比较好处理的一招,齐桓公的墓内便设有。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地理书《括地志》称,“晋永嘉末,人发之,初得版,次得水银池,有气不得入,经数日,乃牵犬入中······”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多少天也不敢进去,最后放了一条狗进去,检测墓毒散尽否。
& |( j0 K9 O1 \5 B6 {2 D3 F
水银的用途很广,可作防腐剂。中国古人也掌握了这一点,尸体防腐时常常借助于水银。往往是在人死后,尽快往嘴内灌注水银。如南宋皇帝赵理宗,尸体防腐便是这样的手法,因为水银是贵重金属,所以盗墓大贼、西域秃驴杨辇真伽在盗陵时,特地让人把赵理宗的尸体倒挂起来,下放盆子,“沥水银”。
2 x1 G! s+ q0 l% w) m) `, V. \* D8 Z疗方法,叫“以毒攻毒”。还有术士,在长生不老药一类丹药中使用水银,也是希望得到奇效。但也会因此弄出大纰漏,弄死人命。明宫三大谜案中,新皇帝朱常洛,登基29天暴亡。原来朱常洛服用了鸿胪寺丞李可灼的“仙丹妙药”,一种红色的药丸,朱常洛死亡事件,因此称为“红丸案”。我怀疑,配方中就有水银,当然这仅是推测,说不定是其它类型的毒物,比如下面要说到的“药石”。
/ s5 h, S- v) j n
正是古人把水银当“万能药”用来防腐,又拿来服用,所以,“液态墓毒”数水银最为多见。
o! L( ^: _- ~. R
图:可怕的水银
: |0 H: ? j8 y: |
' Q6 S% p& i. v @2 Z: r8 F+ R1 p
固态墓毒
0 f- X; H" m) B常见的毒物有朱砂、石胆、雄黄、矾石、磁石等药石,这些“药石”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剧毒,又“五毒之石”。另外常见的药石还有礜石等。这类毒物在古墓中最常见了,上面说的两种墓毒,比如水银,一般人家置办不起,而药石相对就便宜了,来源亦广,价格低廉。
! j. p. I7 K. r
考古常会在墓穴看到这些药石,有的还用之衬垫棺床。古墓中常见这些固态墓毒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古人生前喜欢服用。这些药石常被古代术士用于炼制不老药、壮阳药,帝王,或是有社会地位、有经济条件的王公贵族,往往将之当“仙丹”,长期服用。1980年代在广州发掘的第二代南越王赵眜墓中便发现了这些“药石”和成品“仙丹”。
. q& ?" c+ \6 }1 Z! l+ K- j& c0 Y
现代中医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有些药石在适量情况下,确实可以冶病,古代术士用之做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曾与南京中医院的专家聊过这事情,他们告诉我,药石是中国古代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动用中发现的,现在的牛黄解毒丸中,便含有普通的药石,“毒药石“在现代中药中配方中也可以找到。但由于毒性难以控制,一般是慎用,没有十分把握,不会开方。用之做“不老药”则太危险了,服用了这样的“仙丹”,不速死就算万幸了,何来长生不老?
6 |2 {: Y4 _- R6 K
图:南越王墓出土药石1硫磺、2雄黄、3紫水银、4赫石、5绿松石
$ D9 J- h$ }7 d! l4 y
]
& T% p' J# @2 a# D; W u( X不少古人,因这生前长期服用这类“仙丹”,在体内积聚了大量的有毒物质,甚至有人生因服用药石过量,死后自动形成了墓毒的趣闻。《太平广记·墓冢》(卷三百八十九)“王粲”条,魏武帝北征乌桓时,登上山岭远望,发现有一片山冈寸草不生。手下的王粲据此认为,这个地方埋有古墓。而且推定,墓主在世的时候曾服用过生礜石,死后变成毒气挥发出来,导致地面寸草不长。魏武帝将信将疑,让人掘开一下,果然有座古墓。
! Q- V1 I, [% J! L# b: O
与墓毒相伴的,是尸毒。
6 B7 I' p+ |) {/ G0 Z* }' R
如果尸体沾上了毒物,便会形成更为可怕的“尸毒”。所以有经验的盗墓贼,一般不先碰尸体,或是戴上皮手套,再翻动棺材。现代考古人员在开棺前,必会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就是这个考虑。
0 @" s! x+ h0 ~: D# ~" E; P9 G
尸毒的形成,当然不仅仅是有毒物质,致命的古代病菌,也是尸毒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医学中,得恶疾、传染病死后的尸体,医生都会建议单独焚烧处理,原因就在这里。古代处理这些问题尸体的办法,往往是“深埋”。盗墓贼如果碰到这样的尸毒,真的是“中彩票”了,算你倒霉!
* ~3 b* X" x6 U/ F1 Q2 C需要说明的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墓毒,常常会相互生成,互相作用。而中国古人在反盗墓机关设计时,也往往多管齐下,多种毒招并用,让盗墓贼望而却步,闻风丧胆!
; e' p0 Z: y: T" {- [) M
图:盛放“药石”器物,南越王墓中发掘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