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贝子园是工部尚书苏楞额在嘉庆22年(公元1817年)建造的,时称“苏大人园”或“苏园”。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与苏楞额之孙兰汀郎中交往甚密,曾游览并寓居园中,著有《题兰汀郎中园居三十五韵》及《寓苏园五日诗二首》。他在诗中曾描写苏园位置,并盛称苏园之美。他说:“园在西淀圆明园南四里,淀人称曰苏园”,“园有五百笏,有木三百步。清池足荷芰,怪石出林櫖。禁中花月生,天半朱霞曙。”足见苏园当时的美丽和规模。同光年间,道光皇帝长孙载治封贝勒,得苏园,遂改称治贝子园。后来,此园传给载治长子溥伦。溥伦曾首次率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世博会,并于1907年与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创办人孙家鼐同任资政院总裁。他在治贝子园中,常聚众习武练功,有书记载,太极拳经其扶植,才从陈家沟扎根于北京,并由此辐射全国。如今太极拳列入奥运项目,治贝子园正是其发祥故园。
载治第五子,袭镇国将军的溥侗酷爱艺术,是著名的京剧、昆曲艺术教育大师、文物专家、音乐家、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他曾与严复共同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巩金瓯”。载治死后,治贝子园为溥侗所有,他在这里组建了演习京昆的戏班,修建了演出的大舞台,成为当时文人雅士京剧昆曲艺术的活动中心。故治贝子园又称“红豆馆”,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后,园中的建筑多遭毁坏,该园仅存的“后殿”先后成为北大的体育器材室、学生食堂、木工车间、堆放杂物的仓库等,后来又拆毁了大戏台,改建成游泳池,记得在修建过程中,还挖出一个女性骷髅,人们说是一位公主。总之,昔日的辉煌早已成为记忆。
1995年仲夏,经过著名学者、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的奔走,一位台湾中学校长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出资20万美元重新修缮了治贝子园原址,成为面向国内外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教室。凡是来过治贝子园的中外学人,无一不对这座体现着中国建筑艺术,洋溢着人文书香的四合院赞誉有加。一位法国雕塑家还曾建议在院中修筑一座小型艺术雕塑,和他在美洲、欧洲的类似创作相呼应。 & D7 P7 O0 T# ^- p# L
为了建设奥运会乒乓球馆,曾有人建议将其拆除,但经过侯仁芝及季羡林等教授的联名呼吁,该园得以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