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东区胡同这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正被大拆大建,相信很多朋友都已亲眼目睹其惨状。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在平遥、丽江、周庄等古城、古镇身上,他们都知道保护了历史文化街区,凭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子孙后代不愁没饭吃。想当初,周庄刚开发时,因四面环水,打算建造一座通向陆地的桥,阮仪三还极力劝阻,认为会影响水乡古镇风貌。这种意识是多么可贵,当然桥还是造了,毕竟要做大旅游。前门东区有如此丰富的令其他城市艳羡的资源,完全可以好好地利用。后海胡同、南锣鼓巷胡同,也提供了很好的商业运作先例。以胡同养胡同、可持续发展,完全可以实现。 针对当前情况,我认为: 一、停止拆胡同和院落,新建或拓宽道路尽量降低宽度 建议立即停止拆胡同和院落。对于胡同风貌完整、文物建筑集中的东至草厂十条,南至两广路,北至西打磨厂街,西至前门大街,建议全部保留。至于市政道路建设,毕竟胡同本是走人走轿的,考虑到确有居民通行汽车及消防车出入的需要,也尽可能不要太宽,将设计路面宽度减至12米为好。毕竟还可以通过单行线限制汽车的流量。此外,还可以建些地下停车场,最大限度地保住地上的文物建筑。 二、根据房屋状况分别处置,恢复院落和文物建筑风采 对于占5.37%的危房,拆除后尽量按照原来的风格重建,至少外观应与原风貌相符。院墙、门楼、影壁、石鼓等尽量使用原来的,建好后可以向外出售。四合院很适宜居住,这方面有市场;对于能通过修缮解决的,尽可能不拆除,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还有一些本来就保存完好的院落,就基本不动。这样,胡同整体风貌不被破坏。 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等历史原因,很多院落内有搭建的房子,逐步将之拆除,恢复院落的本来面貌,并在院内建卫生间,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原有的会馆,挑选保存完好、遗迹丰富的恢复成会馆原样,本来是商铺的挑选建筑风格典型的恢复成老字号供人参观(如平遥的银号),保存完好的三合院、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的民居供人参观。 三、针对居民不同需求搬迁或留住 希望搬出胡同区的居民,采取货币补贴的办法,愿意继续住的留下,但居住面积增大了,设施完善了,需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样,居民的想住楼房或留在胡同居住的想法很多得以满足。 胡同就像一本历史书,缺了长期居住在那里的老北京居民,也是不完整的。有了居民,胡同和老宅才有生气,才会对游客产生更大的魅力。 四、以保护带动开发,做好旅游这篇文章 完善道路、灯光和水、电、污水排放等相应设施,干净、整洁,而在外观上尽量不对风貌有影响。如有条件的铺设石板路,管线埋入地下,将电线杆拆除。可借鉴苏州同里古镇的经营模式,胡同区不收门票,对于原有的或修复的会馆、戏楼、老字号、典型院落等作为旅游大门票的景点。对其余的店铺和院落,可招租,店铺卖些传统服饰、传统工艺品或传统小吃等,院落可作为旅馆、酒吧、茶室,主要街道和胡同只能步行,仅通行小型旅游观光电车(乘坐6-10人)和人力车。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游客会很多。政府通过门票收入和相关税收,居民通过经营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初期开发资金不足,可吸引民间资金,谁保护,谁使用,谁得益。 一个德国朋友说:“对一个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面貌你千万不要动脑筋去改变它,因为历史是不能改变的。这样的城市是一个博物馆,展品就是城市的古建筑群,扔掉这些展品换上现代人的东西,这个博物馆就不存在了,如果事后后悔了再仿造这些展品重新摆出来,博物馆仍然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看一个赝品博物馆。”这番话很值得前门危改的决策者深思。 我认为,把前门这片原汁原味的胡同区好好利用,既保护了北京的皇城风貌,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人文奥运精神,还会吸引大量的外国游客、国内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