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967|回复: 67

唤醒尘封多年的声音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3-21 2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话,是咱们京味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说一口儿地道的京腔儿,可以说是我们北京人的自豪。

" W$ J) y- D5 \; F3 r# p2 Q6 S7 [

北京人,生在天子脚下,见的世面比较多。所以善于与人交流。北京人讲究处邻居,喜欢交朋友。所以老北京话透着亲切、感觉随和。老北京话注重礼节,跟什么人都好称个您,无论什么地位,都要叫声“爷”。即便是有了意见,掐上两句片儿汤话,也不带脏口儿。觉得这样才显得有涵养。

& ?6 s- }3 t" s! m

每一句老北京话,都藏着古都故事,每一段对白,都在展现着老北京人的生活。历经了千百年,传到今天,老北京话的声音在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少,那些故事和故事里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已经被尘封了许久。

5 c f# U6 O. Z$ n* l: M

今天,我们要在“京油儿”版块儿里,把那些尘封的故事和那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京腔京韵,挖掘出来,重新唤醒那些流传于流传于街头巷末,胡同深处的老北京的声音。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4-30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我去找铁锹去
发表于 2005-6-23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开挖掘机````

不过我觉得楼主的主意不错```就先从咱们这儿 开始```

您看成么`???

 楼主| 发表于 2005-6-23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当然,保留住咱们老北京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的责任![em17]

发表于 2005-6-23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恩``

做为北京人,尤其是年轻人的 责任````

有义务 延续 传播 北京文化```

[em05]
发表于 2005-11-6 0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的观点,老北京的玩意儿也不能忘了!~

咱不能让它失传~!

[em01][em01]
发表于 2005-12-17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 老油条了, 当然不能忘了, 我现在外地上学, 还要把北京文化传到外地去啊,。

[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7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wxf19861003在2005-12-17 0:18:49的发言:3 N4 r" V7 W6 r8 m

对啊, 老油条了, 当然不能忘了, 我现在外地上学, 还要把北京文化传到外地去啊,。

[em01]
& ~" I) l( }2 F! B7 U1 }4 ^ - K- N" K7 G2 i2 }, T( x

哈哈哈,拜托您嘞!弘扬咱们老北京的传统文化,全靠大家了!

3 A3 p. {* n+ G6 o# i5 D0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7 0:29:0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4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听些传统相声很有帮助, 好象现在天津比北京更有宝藏, 台湾据说也不错. 现在不少演员或主持广播电视的人倒是更喜欢弄些"假港台味儿". 广告界更是如此, 主要是"利益驱动"
发表于 2006-1-4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是曲艺之乡啊.
发表于 2006-1-6 0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京腔儿指的是所谓官话,还是所谓土话?小时候偶尔听来些土话,觉得好玩,试着用起来总会被长辈说,说那是胡同串子说的,不要学,所以现在看着这里的很多所谓北京话都觉得很陌生,个人认为现在很多为有修养的先辈们不齿的黑话都被刨出来打个老北京文化的戳实在不是什么好现象,北京人客套,谦逊,谈吐文雅,而非长舌妇般以相互讥讽为乐,兴许这就是老舍和王朔的境界之差,老舍的文笔透出种沉静儒雅的气质,王朔的幽默是挤出来的,街头痞子的恶俗

) b* o: @% y4 f& v! ]" ?

要有特色,但不要为特色所惑,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处处不同,发掘起典故来,每一支都可以出书,但这4朝皇城沉积下的浑厚京腔不同,她不需要仅因为成为普通话模板而迷失,转而去强调那个异字,就好比书法泰斗不会忌讳那些临他碑帖的后生们,他们临得再像,字,是我的

1 w! R3 l0 K7 ]

晚辈妄言,先行赔罪

发表于 2006-1-9 0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清一色在2006-1-6 5:38:46的发言: 4 P k" w1 h' g2 A9 X2 E, P* |$ X& H$ ?4 ?

京腔儿指的是所谓官话,还是所谓土话?小时候偶尔听来些土话,觉得好玩,试着用起来总会被长辈说,说那是胡同串子说的,不要学,所以现在看着这里的很多所谓北京话都觉得很陌生,个人认为现在很多为有修养的先辈们不齿的黑话都被刨出来打个老北京文化的戳实在不是什么好现象,北京人客套,谦逊,谈吐文雅,而非长舌妇般以相互讥讽为乐,兴许这就是老舍和王朔的境界之差,老舍的文笔透出种沉静儒雅的气质,王朔的幽默是挤出来的,街头痞子的恶俗

9 u" e- j+ R, S) E

要有特色,但不要为特色所惑,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处处不同,发掘起典故来,每一支都可以出书,但这4朝皇城沉积下的浑厚京腔不同,她不需要仅因为成为普通话模板而迷失,转而去强调那个异字,就好比书法泰斗不会忌讳那些临他碑帖的后生们,他们临得再像,字,是我的

5 @( ?! q6 r) z% Q2 \

晚辈妄言,先行赔罪

8 r9 [! C8 Y. @! l1 w+ r5 P5 E* z/ `4 r1 `# |. V 有道理![em01]
发表于 2006-1-12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1-27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意思
发表于 2006-1-27 1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有外地的同学说我“你说话不象北京人!”这让我特反感!

我们家祖祖辈辈住这儿都快400年了,凭什么他们敢说我不地道?!

北京话不等于非得油腔滑调的,外地人对北京话有歧视!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留了个这印象!他们压根就不了解什么才是最好听、最生动、最有礼貌、最温暖人心的北京话!

振兴北京话!振兴咱最正宗的北京味儿!!!

发表于 2006-1-27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估计我是学不会了。。。

发表于 2006-1-29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官腔不等于北京话.

官腔是在各个朝代的首都所在地的方言和其他方言的混合.比如:官腔有可能是南京话为主体,其他方言为补充,也有可能是北京话为主体,其他方言音的混杂.

从这点上看,京腔跟官腔不一样.

发表于 2006-1-29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乌他在2006-1-27 16:07:33的发言:) D u/ ?4 Z: g7 | : u: J# m2 E7 r, N. W

总有外地的同学说我“你说话不象北京人!”这让我特反感!

4 S8 S; Z8 M- I' l# R g

我们家祖祖辈辈住这儿都快400年了,凭什么他们敢说我不地道?!

6 U+ J/ n5 G2 v G& u! ?

北京话不等于非得油腔滑调的,外地人对北京话有歧视!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留了个这印象!他们压根就不了解什么才是最好听、最生动、最有礼貌、最温暖人心的北京话!

: C' y# Z; s' h3 j' h+ d* \

振兴北京话!振兴咱最正宗的北京味儿!!!

% `1 T; a: R( i

说得好.. d0 D) c9 i/ y: Y

但是问题在,语言是一种文化,文化属于"软经济",它不是我们想怎么就能马上怎么样的. , F/ G1 F" }. F1 S

我倒想起当年,毛主席说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话,我想这也适用现在的北京话吧,由于它跟普通话太太太太接近了,导致我们很多人都在忽略它,这是最不利于北京话本身发展的.1 W' z. {2 U/ e# D v" c

并且,语言这种软经济相当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想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她不是封闭的,这也就导致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占优势,毕竟说普通话是硬性规定的.说白了就是:要想让北京话占优势,就发展北京的经济,让全国的人都以说北京话,或说话带北京味儿为荣.

发表于 2006-2-9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炒肝儿包子在2006-1-12 8:32:25的发言:& w. s" g" s' i0 O "4 Y3 Z1 E4 T/ g" T; u2 v0 G U: X) L $ L3 u2 Y, z! Q. L/ K) [" g有道理!传统相声才有味儿呢!!!
1 S8 J* ^0 J+ F- i % V$ {5 [& m! O. m 我顶~我顶~我顶顶顶!我真TM服了学校那帮南方的2B了(对,你没看错,就是连傻B都当不上的2B)什么都TM不知道,损他们丫还跟那儿美B美B地乐呢!我拜托他们丫平时多听点段子,他们居然说俩人儿跟那儿对着说有什么意思...我当时真TM想上去抡圆了给他们丫一大嘴巴子我!$ m" B7 F/ X2 b! C% r* P/ S" \0 B: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5 22:56:4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2-19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說一口流利的北京話是我們的自豪

但是好多京腔京韵已經被現在的年輕人遺忘勒

我們不能把這些老北京的東西給遺忘!

應該多像老人學習點兒

畢竟這是傳統嗎。

[em04][em04]
发表于 2006-2-19 2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也能唤醒我骨子里北京人的魂!!

发表于 2006-2-23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水乌他在2006-1-27 16:07:33的发言:% @; V0 V2 j4 |6 a $ ]5 |9 C0 G0 |$ u4 i$ r

总有外地的同学说我“你说话不象北京人!”这让我特反感!

8 m1 p; o# i% e9 G

我们家祖祖辈辈住这儿都快400年了,凭什么他们敢说我不地道?!

2 H- d/ n/ B4 j6 ]3 p1 n

北京话不等于非得油腔滑调的,外地人对北京话有歧视!也不知道谁给他们留了个这印象!他们压根就不了解什么才是最好听、最生动、最有礼貌、最温暖人心的北京话!

$ t5 e+ S, {- S6 M+ f- t8 Q' f

振兴北京话!振兴咱最正宗的北京味儿!!!

9 v4 J" X, B) I& d

没错,我到外地去他们都说我说话不像北京人,我就跟他们说只有北京农村地区说话才有那种京味,现在城里人都是我这么说话,我们现在只是没有那么土了,但是我们说的普通话里还带些京味。没办法,新一代的青年,说话已经找不到老一辈的影像了~

[em11][em11][em11]
发表于 2006-3-8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在整理``北京土语词典``在近期有时间我会贴上来```

[em04]
发表于 2006-3-10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识的外地人都很喜欢听我说北京话啊,反正北京的土话都比外地方言好听,还好没有全国普及北京话,不然真是对咱北京话的糟蹋
发表于 2006-3-12 20: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白色小鱼在2006-2-23 15:36:21的发言:

没错,我到外地去他们都说我说话不像北京人,我就跟他们说只有北京农村地区说话才有那种京味,现在城里人都是我这么说话,我们现在只是没有那么土了,但是我们说的普通话里还带些京味。没办法,新一代的青年,说话已经找不到老一辈的影像了~

[em11][em11][em11]

我觉得冯小刚,赵宝刚,孟京辉等人看见您这话,一准不高兴.
发表于 2006-3-18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多年养成的习惯吧

我喜欢咱们的京片子!!!!!!!!!!!!!!!!!!

yeah!!帅!!!!!!!!!!

发表于 2006-3-24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往事谈》里有高风山讲述的各种京城叫卖声,带简谱。感兴趣可一阅。

发表于 2006-4-6 0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兴北京话!

发表于 2006-4-6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

对于我有些困难啊~

发表于 2006-4-14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自己完整看完虫子的第二片文章,提几个看法:1,只要书店有卖的,可以到俺这翻拍。2。但是,文章写到了一定程度时,不要流于文摘式的格式。甚至到了一水平时,既然是虫子,就不仅仅是介绍,宣传老北京的表层套感。[不迎合人们对于老北京浅尝辄止的审美俗套];也不是市面流行书刊已有资料的汇集和攒凑这一初级层面,应该向张老师一样,选题新颖独特,建树精深独踞。这样老北京网的学术风气,就更立体成熟了。这一点,是我们对你的期望!

再就网友的话题。京腔是语气,但并不仅止于油腔滑调,其实还有社会各个层次文化背景,家庭出身,社会阶层的不同的追求包装,审美取向和道德风尚的复杂原由。油腔滑调并不能一概而论一定伯仲。市井流俗同样也是构成整体北京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桥旧称“杂八地”,是旧社会对于下层平民文化的蔑称,我们不是讨论北京话与普通话的使用传播,而是对于某一地方文化[包括语言腔调]的形成和原由。从这点展开讲,老舍是标准,中学生可以用言传师教的说法来代替自己的思想,但是历史总要发展,老北京的本土文化,并不止于老舍,至于王朔,很难讲现在有谁再标榜是‘京味’的新秀,而超越他了。至少是家喻户晓你我都知道。所以,好与坏已不是现在人进行思维逻辑的选择方式。京味文化,博大精深,历史的看,要有时间感,更要有空间感,所谓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这个意思,我讲这几个词,主要想:作学问,厚积薄发,笼统的习惯的简单思维,是与老北京网追求的学术风气所应不相干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2 22:39 , Processed in 1.199495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