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99|回复: 11

[讨论]谁知道北京的云坛和雨坛在那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29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

3 W; k/ Q6 O+ L0 F1 P8 n

 

; x1 }+ @5 d& r

谁知道北京的云坛和雨坛在那里?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29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G4 }$ p3 j" t- x; ]

先农坛不管这些吗?

9 {( Q! r& O, B7 j/ l2 {; ]

 

发表于 2010-3-29 16: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先农坛旁边,原育才学校里(可能已经腾退了吧)。
发表于 2010-3-29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的“常雩”(通俗点说就是求雨)也是在圜丘坛(天坛北部的那个三层台子)举行的,属于大祀,是清代最重要的祭祀典礼之一,时间是在中历孟夏,当天皇帝要穿戴与天同色的蓝色朝袍、青金石朝带、青金石朝珠前去祭祀,清代皇帝在天坛举行的大祀,除了常雩外,另两种是在祈谷坛的祈年殿祈谷和圜丘坛的祭天。

) k, [# [/ R2 O- u8 l* W

 

( K% I$ O. E1 A

在清代档案里也能看到皇帝一些比较小型的祈雨活动,如去黑龙潭等处,我不研究这个,不大清楚具体情况。

" h: F5 W+ w& `9 F/ [ _0 X( _2 ~

 

6 u) Y3 L8 C0 @& G! X+ D

 

发表于 2010-3-29 1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I* A: H& A! F( |5 X- J% e

[转帖]:

`1 }* X* b! Q4 i8 y. o" N

 

+ D% @) v1 t/ l) N7 q d

 

7 \! b; C5 e3 O, _5 ~, U( Z

○大雩(祷雨附。 )

     明初,凡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于宫中,或于奉天殿陛,或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无常仪。
     洪武二年,太祖以春久不雨,祈告诸神只,中设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凡五,帝亲行礼。(已上《礼志》。 )
     三年六月戊午朔,以久旱祷雨,互服草履,徒步至山种坛露宿,凡三日。(《本纪》。 )七年五月,大雩。(《吾学编》。 )宣德八年六月乙酉,祷雨不应,作《闵旱诗》示群臣。
     景泰六年五月己巳,祷雨于南郊。成化六年二月丁丑,祷雨于郊坛。
     八年四月、旱,遣使祷于郊社、山川、淮渎、东海之神。(已上《本纪》。 )
     弘治十七年五月,畿内山东久旱,遣官祭告天寿山;分命各巡抚祭告北岳、北镇、东岳、东镇、大海。
     嘉靖八年,帝谕礼部:“去冬少雪;当春,雨泽不降;当亲祭南郊、社稷、山川。”尚书方献夫等具上仪注。二月,亲祷南郊,山川同日,社稷用次日;不除道。冠服浅色,群臣同。文五品、武四品以上,于大祀门外;余官于南天门外;就班陪祀。
     九年,帝欲于奉天殿丹陛上行大雩礼。夏言请筑雩坛。每风孟春祈后,雨时若,则雩祭遣官摄行;如雨泽愆期,则躬行祷祝。
     十一年,乃建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东,风旱则祷,奉太祖配。(已上《明会典》。 )
     十二年,夏言等言:“古者大雩之祀,命乐正习《盛乐》、舞《皇舞》;盖假声容之和,以宣阴阳之气。请于三献礼成之后,九奏乐止之时,乐奏《云门之舞》。仍命儒臣括《云汉诗》词,制《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礼志》。 )
     十七年四月,大雩。时将躬祷郊坛,帝谕礼部:“祷雨乃修省事,不用全仪,不奉祖配。”(《实录》。 )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以久旱,亲祷雩坛。(《大政记》。 )
     二十四年四月丙申,上祷雨于神只坛。(《实录》。 )三十七年五月,大雩。(《大政记》。 )四十三年四月,大雩,(同上。 )四十五年六月,亲祷雨于凝道雷轩。
     万历十三年二月,旱。庚午,大雩。三月甲申,大雩。四月丙午,大雩。崇祯元年五月辛巳,祷雨。
     四年四月庚戌,祷雨。五月甲戌朔,步祷于南郊。(已上《本纪》。 )

* R0 |# e- [; f# K5 Q& l

 

7 f5 \/ |6 V8 [5 v( j

 

: [0 |5 V% B; U8 @

[转帖]:

) L7 `' k# l9 v/ i% q+ P, I* o

 

0 r# |5 q) k; C7 X2 g- b" ]

郊祀天地,在中国古代历来是最大的典仪,也是帝王借以显示自己的崇高和尊严的一种方式。在汉唐以后郊祀越发隆重。

* V# `9 O7 E- s& k

明清郊祀一般每年必举行三次,皇帝亲临主祭。

4 @6 y3 d/ J4 N( j

第一次正月上辛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祈祷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

% u* {) [" q" Y, i& F! I

第二次四月吉日至圜丘坛举行雩礼(雩。音yu,古代求雨的祭礼),为百谷祈求膏雨;

& f# c8 W+ M7 t; X+ c# g

第三次冬至,至圜丘坛举行告祀礼,禀告五谷业已丰登。

2 e2 @8 t, \4 ]2 _! F+ I+ N: b5 ^

 

# _( m1 p/ {+ K

 

" k- j; s; ~3 ]+ D v4 f

 

+ w4 S& g- i1 n8 ~6 l2 M

基本上在南郊。

7 O, s5 F( C$ J$ {4 B

 

2 W- K x- ^: A; d! [! ]% T

至少有一段时间在泰元门外的雩坛:

" Q- M# J" r$ `" R( d) Z" `

 

: k9 p1 s& G5 d; ?* j- d6 \

* L( K, L6 Y' I9 B) _7 {3 K c

 

4 C: s# x7 ?# D5 C; U# y

 

4 q9 v/ t7 O+ h8 H( R7 U- S


 

5 z/ B$ T6 Y/ E6 c: ^" ?

& T, L0 U$ G1 q2 a" S

 

3 t* E3 X& u* @& i

 

. i- e4 h" k/ [/ D+ Q+ j6 Y

 

7 X, T: `! D) K- \

后改在先农坛南:

/ K0 w8 f4 }1 J+ Y+ ?" d h

 

) ^ O* J+ u8 w

 

* E/ j" o/ l, V* C Z5 c

[转帖1.]:

* o9 V( i) o5 _/ A( X3 ~9 Q

 

7 z* t9 @5 Z5 n& x$ F

 

# m6 S' F% T& n% y

嘉靖二十四年四月丙申,上祷雨于神只坛。(《实录》。 )

( ~9 x5 z1 L' y+ F

 

3 u5 Y0 r5 J! P" ]2 t

 

4 |% C# e& w6 U) ~

 

0 E' G5 B% M/ d7 N$ y

 

$ d7 V8 }2 U' w% Q; [

[转帖2.]:

{% ~4 l! F' o# e; F2 }/ i

 

& K5 i4 e+ h1 K/ \# {- X$ s4 z5 a

神祇坛,在太岁殿正南。

& \/ H. V% O6 ^2 x( x

坐北朝南,前后有门,四周有红墙围绕。

! R2 I/ c" B5 X- x* Q" K8 D8 F( x9 A

南门,又称神祇坛门,黑琉璃瓦绿剪边歇山顶,砖砌大门三座,上有石额“神祇坛”。

" P( W, j2 T: |5 {" w# `0 G

北门,又称雩坛门,黑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砖砌拱券门,上有石额“雩坛”。

) F7 q# O) S* l3 v4 i4 A1 w

墙内有坛两座,东为天神坛、西为地祇坛,均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

( M9 U) n; ^ W' M/ Y

天神坛,南向,砖石结构,方形、面积为17米、高1.5米,四面有台阶,每阶九级。

, h; V1 f/ Z; z, p

四周有砖砌围墙,并夹有石雕棂星门:南三座、东、北、西各一座。

) a- f/ U% C/ d3 K

坛北有白石龛四座,高约3米,雕流云、海水江涯纺,这四龛分别是风、云、雷、雨四神。

, R8 J$ z) b M4 _" F

 

! T! f" {8 K5 @4 X

 

$ o3 `1 d( N; ^7 q# P





发表于 2010-3-29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高人,拜读了.育才学校肯定不搬,原因我去年发过帖子说明,但被删.简言之,某前任总理(该校校友)发了话,腾退告吹.神祗坛早已不存.
发表于 2010-3-29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龙潭求雨吧
发表于 2010-3-29 1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供"人在江湖"参考

 

6 T1 t# D( y; s# D4 H, |' y( `

皇帝每年在先农坛祭祀先农、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风云雷雨、四季月将诸神,并举行耕藉典礼,每年正月上旬和腊月末在太岁坛祭祀太岁神(值年之神)。

宣仁庙(位于北池子路东、祭风神的地方)、凝和庙(位于北池子路东、祭云神的地方)、昭显庙(位于北长街路西、祭雷神的地方)、时应宫(位于中南海紫光阁北、祭雨神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正是育才学校里面的云坛和雨坛。我是育才学校文革前的学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0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zhaohq
发表于 2010-4-11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农坛也没必要腾退了。育才中学也是它历史的一部分,况且真腾退了也会浪费很多土地。国外很多历史建筑在不同时期派做不同用场也是很常见的,只要这一条历史脉络能不断就行。非要把所有文物都恢复成帝制时代的原貌,也是很不现实的。
发表于 2010-4-17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明清时期如楼主所说的“雨坛”,其原名应该是【崇雩坛】。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当朝皇帝朱厚熜采纳了吏科给事中夏言的建议,在圜丘泰元门外,建【崇雩坛】,正月开始兴建【雩坛】,三月建成,取名【崇雩】。

9 z6 e1 R1 [8 a9 C7 v7 ~

此【雩坛】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被拆除。

# ?! L- s; b. @+ A s2 V

 

# J! B# K1 V. Q" M, J

以上仅供楼主参考,不对之处请谅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9 12:15 , Processed in 1.14042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