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94|回复: 24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1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n) w+ _6 z9 D7 \8 K% M4 X: n$ l S( n

2003年8月22日,我为《北京青年报,风俗地理》撰稿期间,得知明代永定门石匾在先农坛重新出土的信息,立即赶到现场观看拍摄。首都博物馆的人士正在柏树下制做拓片。中午,工作人员都去午餐,看门人出于好奇,用工作人员裁剩余的两张纸头拼合,也模仿拓印了一幅,并且随手送给了我。

y! w. z# w( i8 v

后来,这块石匾入藏首都博物馆,现在复建之后的永定门城楼,镶嵌的就是这块石匾的复制件。大家知道,原匾入藏博物馆之后,民间再也没有机会得到拓片了。我的这件拓片,虽然出自看门人业余好奇者之手,说不上拓工,但是惟其如此,才有机缘归我收藏。日前,书画家闲云野鹤先生帮我找了行家,将拓片装裱为手卷,今晚刚刚取回,发给朋友们先睹为快。

( p' k$ G. V! z8 N$ M' _! j2 G

 

) ` E- n- U3 \: l2 Q8 b8 w

以下是一篇旧文,发来凑趣吧。



1 J; R/ A4 b, m" y

《永定门》

3 b0 s8 _: m& y, s' f* |7 j

陆元,图文,原载2004年《北京青年报,风俗地理》

6 ?& B9 [! U( h; @

 

. m# ?1 l% ^" m/ k) S8 ~, r/ \

2004年复建完工的永定门,恢复了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标志,弥补了外城城门无一遗存的缺憾,为北京风貌又增添了一道新的色彩。

9 ]7 [$ N; L1 O% W

北京人都知道,老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原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但是自从民国时期开始拆除部分城门、解放以来为了改善道路交通又拆除大部分城门以来,北京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则无一遗存。

: d. i9 C! \4 r+ j O5 ?

2004年复建完工的永定门,恢复了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标志,弥补了外城城门无一遗存的缺憾,为北京风貌又增添了一道新的色彩。

, R: t5 s6 ^$ N V/ P; t

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9座城门。

) [" a% H# g2 O) D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初二日,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的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占元大都,明朝将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为了缩短防线,以防元朝残余势力反扑,徐达下令将大都北面的城墙向南退后5里,在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重建。

# J* o6 f2 K1 w# ~" o

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南京称帝的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将自己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升格为“北京”。此为北京得名之始。永乐四年,朱棣下令在北京兴建皇宫,整修城墙,预备迁都。永乐十七年,为扩展皇宫前方的空间,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南面城墙南移2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

: ?' F8 j2 ]' T+ ?

永乐十九年(1421年)元旦,朱棣宣布正式迁都至北京。这时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九座城门。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九门匾额均由松江人朱孔阳题写。

& G3 d7 X# K5 f: H

明嘉靖三十二年增建北京外城,因资金不足,由严嵩建议改变了设计方案。

$ t& ~* m# ]4 Z

金庸先生附于《碧血剑》书后的《袁崇焕评传》说过,北京城位置相对中原而言过于偏北,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其实是不够安全的。明初国势强盛,永乐皇帝对蒙古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后来明朝实力衰落,多次被蒙古军队兵临城下,至嘉靖年间,遂有官员建议在北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80里的外城,以策安全。

; S# }. v( n3 E9 C! `- n5 \

增建外城工程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开始,由于当时南郊(正阳门外)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坛和先农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这也反映出统治者的昏庸和低能,以致未能及早妥为筹措。无奈之中,嘉靖皇帝派内阁首辅严嵩去想办法。

1 q$ r& t2 e4 c9 t& h! |9 e

严嵩去工程现场溜达了一圈,还真想出一条虽不高明但可以对付的“妙计”,即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20里缩减为13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但是嘉靖君臣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明亡再也未被说起。

( I( W6 ?4 [9 w" \ Z6 Y

明嘉靖四十三年北京外城建成,正门命名为“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

9 G. \9 Z* s7 y W1 x v6 d1 L, v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总长28里,开有7座城门。因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北京的安全,所以城门命名多带有追求“安定”、“安宁”的色彩,如“左安门”、“右安门”、“广宁门”(清代为避道光皇帝旻宁名讳改称“广安门”)。外城正门“永定门”,就是寄寓“永远安定”之意。

* v: s9 {) s7 K1 U% {8 R% ~8 z4 \. A

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16里。

2 k' J" l8 h$ v$ B E9 m+ \

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就由计划中的“回”字形变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称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内城的南面,所以北京的外城又称“南城”。清代沿用此种格局未变,只是对城门和城墙进行过多次修葺。现在北京市的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就是沿这个“凸”字形的轮廓线修建的。

6 ` H8 d) b# m& i$ u9 i

复建后的永定门,其石匾是仿照明代石匾原样雕制的。

' _! [- K! \% o B9 \1 p4 @ P

1644年,清朝建都北京之后,曾将北京各城门上用汉文题写的明代匾额撤下,改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的匾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民国初期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先生为北京各城门重新题写了汉文名称,并制成石匾镶嵌。成书于1931年的《燕都丛考》记述,“今日各门之额,皆邵君之书也”。随着北京城门的陆续拆除,邵章先生题写的匾额大多失落无存,只有正阳门箭楼的门洞上方仍嵌有一块。而明代城门的匾额原件,更是如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2 `) @" H5 Z5 F+ C7 E1 D! H! [

2003年,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代原配的永定门石匾。此事2003年8月22日的《北京青年报》曾有报道。这块石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书的“永定门”三字沉雄苍劲,保存完好,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很可能是由严嵩题写的。如今复建的永定门,门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门”三字,就是仿照这块石匾雕刻的。

1 L; a% Y/ O3 F t

现在的永定门(指2004年),城楼梁柱按工艺要求,只是涂有一层红色的底漆。待油漆彩绘全部完工之后,将会更加壮丽多彩。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食烟火斋惊世藏品:永定门石匾拓片手卷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12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人脉国际商务有限公司

北京摩恩网、摩恩特价网 "摩恩网"是美国摩恩在中国最全的一个中文网站,展示了全部摩恩所有的产品、图片、资料、价格...... 
    ﹡世界上第一只单把手无垫圈冷热水混合龙头---1937年诞生自美国摩恩公司的创始人艾尔.摩恩先生之手
    ﹡摩恩水(MOEN)龙头:美国<财富>杂志将摩恩水龙头列为“二十世纪美国100项最优秀产品之一”
    ﹡摩恩系列产品:畅销北美洲六十多年
    ﹡摩恩品牌:整个北美洲知名度和社会公众指名购买率最高的品牌
    ﹡全球最大的高级水龙头、厨盆、卫浴五金配件及各类水管配件的专业制造公司之一
地址: 安化南里3号0620时间: 09:00-17:00
发表于 2009-5-12 18: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11 23:36:00的发言:
$ ^, m" j a% u8 F

总在东高地猫着,是不可以滴。

|6 t' X: S. ~! t

 

/ T3 ]2 t. {5 ^; k

因为跑得勤,最近我又收获了少见的黑色琉璃瓦。

$ V5 X& h: O" e

 

; v" c$ ^2 ]# I i4 U5 L5 X/ M

周六,如果参加讲座,会目睹永定门拓片手卷。我会不辞辛苦,背着手卷到现场,请朋友们观看原件。

8 F8 f9 g/ z0 F$ k ~

哇!真的,我一定去,下刀子我都去

发表于 2009-5-12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5-12 1:18:00的发言:
/ o0 j( v3 ~# |& `

哈哈 陆老师真够意思  等我给您治印一方 “食烟火斋” 加盖于永定门卷上  定又会增色不少

) f4 Q3 j( q9 ~

届时您也搞一个盖印仪式   哈哈

$ B( ^6 O' q& {

我说等什么时候  没说周六就举行仪式呀  哈哈 这周肯定是没时间刻了

/ J& r& ]- O. c" V Y$ N

但可以告诉您一个消息  您的扇子已经写好 正在画家那里画画

/ Q/ x7 O" T/ |7 I. k# |; M+ p

昨天已经将熊将军的扇子写好画好  和印章一起送去了  您和编辑先生的还需等几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野鹤:

% g/ H F0 G- C H8 o$ J! U

闲征雅令穷经史,

* l" S$ k) h; ?" y

醉听清吟胜管弦。

9 Q/ Q0 F+ B* S" E' O) ~& T

更待菊黄家酿熟,

! B3 r. H5 X6 q* K @

共君一醉一陶然。

3 s, J% J1 i( @1 z H) l; m$ m& B

 

& U2 V/ _; y/ |2 I, @

我们耐心等候。

1 M7 u; B0 _2 s5 _8 ~

 

; S# C7 m |& U6 z

注意,不是“与君一醉”。很多人都写作“与君”。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2 7:59:00的发言:
陆老师还有好的藏品没有?
3 Z" D% e: D" [" Z/ d7 b2 R- c

还有大唐天宝十三载,皇家寺庙守逊住持墓志拓片,是在京师大学堂旧址院子里拓印的。当时我在场。

8 X6 B% `5 |+ q' ^9 f3 [* t

 

) X& ?, T) D7 ?2 J& @

志石主人要价6000元。花斑石的质地。

! K: D: L! M# H! f8 k* F

 

: L8 C+ W1 c1 n" I" j

唐玄宗把“年”改为“载”。

发表于 2009-5-12 2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12 20:35:00的发言:
0 y. _& U A8 a7 c! A4 M : l0 ?/ d+ |9 d2 Y 0 G4 @% u8 b2 d( d3 ~* B. G

还有大唐天宝十三载,皇家寺庙守逊住持墓志拓片,是在京师大学堂旧址院子里拓印的。当时我在场。

# O% F" M3 ^4 l; U" {- v/ a5 P

 

( E- M. s+ y# s; r4 ?, \

志石主人要价6000元。花斑石的质地。

1 w% _. w* x2 z+ C P' q

 

& S0 |! c* S4 P' @' h- g

唐玄宗把“年”改为“载”。

9 t3 y9 V; N# }" Z ! n) ~4 T8 C+ @) M8 H

呵呵,这个应该有的。我挖掘出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2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5-12 7:50:00的发言:
我想知道以前满汉文体的石匾哪去了?
* k% [% J3 D6 |8 t6 d9 U

这事要问朱启钤。朱启钤将满汉合璧的门匾除去,更换为汉文的,以示清朝结束,北京是民国的首都。

6 m2 W5 |7 [9 F

陈宗藩先生说,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先生题写各门的门匾,但是开始时,因为雕工粗劣,气得邵章要收回题字。老朱赶忙慰留,并且换了工人,这才平息风波。

/ {7 d- G/ O! B' N0 n

因此说,要问老朱。

9 R" l, E. ^3 |% Q

那时皇宫里面,民国接管的前朝部分也更换了匾额的文字。

发表于 2009-5-12 2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12 20:30:00的发言:
% J/ E v' S' N: Q

闲云野鹤:

- A+ v! G% [5 Y5 F% N

闲征雅令穷经史,

$ {! l/ E7 U; y: P/ Y, Z

醉听清吟胜管弦。

; E# u+ N0 k; U9 v7 J k9 [

更待菊黄家酿熟,

% Y5 M3 j1 Y5 H' {$ j) [: C/ K

共君一醉一陶然。

9 B5 i' _* O. A$ T- b

 

) {" J* { H3 N5 `- R. h

我们耐心等候。

1 `0 z, x- s+ y/ c$ A: }3 P

 

. F- A1 C5 K9 r2 O$ X2 |/ |

注意,不是“与君一醉”。很多人都写作“与君”。错了。

8 q. r; D; E$ }

哈哈 您不是不喝酒吗 那就共醉于金石书画之间

$ z! ?' e- N \

得识您老  是我三生之幸

发表于 2009-5-13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12 21:13:00的发言:
% ?4 ]) o0 {! G6 r5 B5 ]3 ~

这事要问朱启钤。朱启钤将满汉合璧的门匾除去,更换为汉文的,以示清朝结束,北京是民国的首都。

( I/ c+ W2 c; M/ a8 u7 S4 p2 t e

陈宗藩先生说,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先生题写各门的门匾,但是开始时,因为雕工粗劣,气得邵章要收回题字。老朱赶忙慰留,并且换了工人,这才平息风波。

( Q' K8 C' A, u/ y! t

因此说,要问老朱。

, p# W; o: q0 V

那时皇宫里面,民国接管的前朝部分也更换了匾额的文字。

# h4 }9 v# I9 U: w

没准翻个个儿接着用了

发表于 2009-5-14 0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门的自不必说,其它门的门匾在门及箭楼被拆之后,下落在哪?
发表于 2009-5-14 0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武门匾存在宣南文化博物馆(长椿寺).
发表于 2009-5-14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胜门额,存在德胜门箭楼
发表于 2009-5-11 2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拜您陆老师!
发表于 2009-5-11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急于知道匾现在的去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析津志:只顾击磬,不认真念经啊。送您一样好东西吧

正文第四行:

: l& }" h1 n0 k" N& U& z4 S2 D

后来,这块石匾入藏首都博物馆,现在复建之后的永定门城楼,镶嵌的就是这块石匾的复制件。大家知道,原匾入藏博物馆之后,民间再也没有机会得到拓片了。我的这件拓片,虽然出自看门人业余好奇者之手,说不上拓工,但是惟其如此,才有机缘归我收藏。日前,书画家闲云野鹤先生帮我找了行家,将拓片装裱为手卷,今晚刚刚取回,发给朋友们先睹为快。

7 p: A2 {) h% u1 o( s* z4 A3 |

 

8 ?# p; T: k4 T

此件送给析津志先生,到首博三楼取货:

3 T |) O) U# u' q8 m6 _7 B0 v" h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蝶舞:只要出来,就有收获

总在东高地猫着,是不可以滴。

5 K o4 ^. d$ C

 

9 x. R' r) U- m$ G, R% J. {

因为跑得勤,最近我又收获了少见的黑色琉璃瓦。

A1 m9 }3 E( w& @% G' h. b' H

 

5 i. {( G! K% l6 x

周六,如果参加讲座,会目睹永定门拓片手卷。我会不辞辛苦,背着手卷到现场,请朋友们观看原件。

发表于 2009-5-11 2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座永定门如何?
发表于 2009-5-12 0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5-11 23:36:00的发言:
t: r3 I Q. c( X; e( f9 S/ o2 d

总在东高地猫着,是不可以滴。

! T2 N O. ~& J( z$ m: \$ \

 

% {2 {6 m1 f0 d: P' S

因为跑得勤,最近我又收获了少见的黑色琉璃瓦。

* Q- t' `" @5 P! ?# B

 

" L' b$ H3 ^ c# b+ z9 C

周六,如果参加讲座,会目睹永定门拓片手卷。我会不辞辛苦,背着手卷到现场,请朋友们观看原件。

- F' j& B: k6 x! }7 b7 g" u

哈哈 陆老师真够意思  等我给您治印一方 “食烟火斋” 加盖于永定门卷上  定又会增色不少

9 ~) w3 v8 E: p

届时您也搞一个盖印仪式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9-5-12 0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0闲云野鹤0)您是说在

周六?讲座现场?太好了,您太有才啦。
发表于 2009-5-12 0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知道以前满汉文体的石匾哪去了?
发表于 2009-5-12 0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还有好的藏品没有?
发表于 2009-5-12 07: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高人哪。赞一个
发表于 2009-5-16 2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曾现身课堂了&nbsp; 哈哈
发表于 2009-5-17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8 03:37 , Processed in 1.317711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