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28|回复: 57

[原创]北法海寺曾经的繁荣[含2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5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安山法海寺各位发过不少片子,满目疮痍,仅存摇摇欲坠的山门和几通石碑,遗址后面有一庵法师题写的“弘教禅林”摩崖石刻。但是曾经号称“西山第一大寺”的弘教寺除了书籍的文字记载外,还有当时的一庵法师对弘教寺描写的诗句,并刻石留记。

; d% @6 U# ?* H: R7 N" |9 {6 c

  我认为,这是一庵法师在清扫自己题写的“弘教禅林”石刻时再次题诗铭刻的。

% s v: v! N \ r# b( W. T

摩崖诗刻:春山梵刹青天半,楼阁峥嵘北斗齐,曲径盘空环翠色,登临扫石记留题。 弌庵

5 t4 P; Z5 y+ ~1 Q

 

3 Y; u1 i$ Z& j- V

其诗第二句可以看出当年弘教寺的规模,只可惜现在只留下供人遐想的诗句了。

+ g9 K1 y7 _4 w" N$ H

  

[原创]北法海寺曾经的繁荣

[原创]北法海寺曾经的繁荣

[原创]北法海寺曾经的繁荣

[原创]北法海寺曾经的繁荣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地曾有一过街塔,梁思诚拍过照片.
发表于 2009-5-5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看上去似乎更像个墓葬,不太像塔。

S; ~- O) T/ V) k: ~0 J

 

4 p# j3 i; ]& a6 Y8 L( @3 a! \

不知道在那里,去时没看见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颐和吴老 于 2013-8-11 23:18 编辑
& Y6 O( S# ^1 D- J" O7 u, H( V  M3 y% N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疑是明代宁波的徐旸题刻:<font color="#ff0000">登山与临水,人在白云深,一曲南风畅,悠悠太古心。  四明徐旸书</font></font></strong></p>
0 q, b8 a  Z3 D9 C' a2 t; V<p>&nbsp;</p><img src="http://img.obj.cc/forum/dvbbs/2009-5/2009551210419875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通明碑上有弘教寺的记载: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是寺中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在逐渐消失: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黑龙在2009-5-5 12:14:00的发言:
4 V+ A* a0 o( f l. A3 `

那个看上去似乎更像个墓葬,不太像塔。

6 n1 Q9 C& @6 j" o8 g. V8 ^

 

, h5 O' T3 z8 \) L2 J

不知道在那里,去时没看见

l. m- c, L, V! ]

您说的也许对的。不过是墓葬也很特别,底座是青砖四方中空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明正德壬申孟秋 素斋书: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顺治御章“太和主人”、“体元斋”。

+ {) b, ^" \- s9 r- u

体元斋御章左面:万安山法海慧枢和尚(自称痴道人)。

; b! B9 r+ ]- m- K1 f

  



发表于 2009-5-5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5-5 12:00:00的发言:
此地曾有一过街塔,梁思诚拍过照片.
4 f4 C' h& n) {) Z$ a

是山门上的一座白塔!林徽因先生曾经形容它是缩小的北海永安寺白塔!

发表于 2009-5-5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5 12:11:00的发言:
# R, _" I; _) x2 {

疑是明代宁波的徐旸题刻:登山与临水,人在白云深,一曲南风赐,悠悠太古心。  四明徐旸书

, u, [7 H; f2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860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i# t* V3 e' s0 O& W6 `; y4 v

四明是一座山的山名!

发表于 2009-5-5 14: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上说乾隆时期,这里还是章嘉活佛的驻锡之地,他与乾隆经常会于静宜园的松坞云庄(双清别墅的前身)。

发表于 2009-5-5 14: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kuma在2009-5-5 14:41:00的发言:
l( F$ A# }& v; \9 d6 Z

书上说乾隆时期,这里还是章嘉活佛的驻锡之地,他与乾隆经常会于静宜园的松坞云庄(双清别墅的前身)。

5 T2 c. n$ u+ t! S

 

; Y8 Y* S" H O

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是古非今在2009-5-5 14:39:00的发言:
7 u; N, s& O( i9 ?0 I) d

四明是一座山的山名!

2 u5 v$ t ~7 \# P z

所以我说宁波(四明山在宁波)徐旸。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5-5 14:49:00的发言:
1 I8 A, z# K# @4 z

 

" u' p' Y$ L4 C" Q

啊!!!

2 f/ [$ ?4 ~, C& z

斑马可以解释一下为何“啊!!!”吗?这里肯定有文章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山门上的一座白塔!林徽因先生曾经形容它是缩小的北海永安寺白塔!



发表于 2009-5-5 2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跟三张那个地方的水井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该古井可能为明代建造地藏殿时所挖,井边上的刻石是正德壬申年,地藏殿也是正德壬申年孟秋所建。

9 \" ]* [8 y/ m- n; y5 \5 o5 r

我在涧沟寻找过传说中的法海寺与古井之间的石桥,但是一点遗迹都没有,所以怀疑该井是否是法海寺所用。


发表于 2009-5-7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6 8:54:00的发言:
$ k1 z9 L$ R0 p. h. I1 h! U# k X

该古井可能为明代建造地藏殿时所挖,井边上的刻石是正德壬申年,地藏殿也是正德壬申年孟秋所建。

/ S( p* [) ?: l) M

我在涧沟寻找过传说中的法海寺与古井之间的石桥,但是一点遗迹都没有,所以怀疑该井是否是法海寺所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_dsc340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F2 t- }- u# ]; K

话说您说的那座在众多文献中都出场过的著名石桥原先就坐落在那条大涧的下面,数年前被“湮没”了!现在已经无迹可寻了!

发表于 2009-5-7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5 15:21:00的发言:
8 x: B. E4 U6 ?! E/ Z

是山门上的一座白塔!林徽因先生曾经形容它是缩小的北海永安寺白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5099451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n, e! k/ k4 J0 H

我穿不了照片!无论是我自己拍摄的,还是从网上下的!呜呜。。。

发表于 2009-5-7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桑感
发表于 2009-5-5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考证,所谓一庵,是明初的一位大德,擅长说讲《法华经》,曾在僧录司供职!

0 u# R6 P( o! G! R6 |

文献记载明宣宗曾经在寺成后驻骅此处!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提供的资料!

1 w: b; E& i) J8 z8 w

这个疑似弘教寺留下的灵塔,地宫也早已被盗:



发表于 2009-5-5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过,感觉很好。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5-12 2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颐和吴老在2009-5-12 8:12:00的发言:
谢谢陆老师的资料。看来顺治为万安山法海慧枢和尚书“敬佛”时董鄂妃尚未死去(年款如是庚子三月的话)。哪天还应去趟,用脚架和微距把年款拍下来。
- l* z1 k# o5 a0 @! K/ b

书里说,顺治皇帝拜和尚为师,取法名“行痴”,是在董鄂妃死前。

发表于 2009-5-13 0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列位,长见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5-10 1:55:00的发言:
感谢吴老的指引
, B. w% ~& u* F. s+ ^0 k% u

不客气!

+ L0 V, a# s1 y) O: W9 m

那个貌似灵塔的地方曾经有人居住,现紧挨着灵塔的地方残存古建筑遗迹,还有摩崖石刻:像是一个带着帽子的太监刻像,是否是太监灵塔也未可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巧遇从美国来金山陵园给父母上坟先生,有心投资修复法海寺,在野鹤倡议下在山门前小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14 05:39 , Processed in 1.213838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