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2|回复: 38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含10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4-10 2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之三











发表于 2009-4-10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今天陆老师收获不小.
发表于 2009-4-10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修身!
发表于 2009-4-10 2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枝招展

2 W4 Q+ I! E: y2 G/ g& a8 |

        居士犹如一阵春风飘然而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之二











发表于 2009-4-10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陆老师发得真快

8 n0 D6 r" Q- F; x* T. z* r% F- L$ u6 }

我记得陆老师拍到很多美女  等着您发出来(上面一个走路的就不错,哈哈)

6 O( D' J+ i# b# i0 ~3 [: T

 

! |! l( ?& F5 j! z' x# b

向您汇报,和您路上谈的报国寺的匾额问题,给您补充三张:

5 W+ Z6 R, X0 M1 _! h8 }! r1 Y

很早就觉得是“集王圣教序体”,今日意见恍然大悟,原来是集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字(太宗写得一手王体字)

, f/ M+ L5 Y8 ^; U+ l. p& T

但公然刻上李世民的印章,此乎有些不妥吧?更奇怪的是上面的印章???

' z0 a2 E& G6 ?# z9 q: a/ r

 

5 D( n6 ^7 {* j/ J

0 H4 i/ M3 {$ V/ K, o- Q8 z1 k# U' P/ O) O

 

' @" t l5 a& D* q

上面印章是“孟頫羲之”,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羲之自然是王羲之,那这个孟頫,就应该是赵孟頫?下面印章是“李世民印”。按今天话,算是雷人印章

8 h" B6 V% A* r; `: X6 m' ?

 

, D% P2 C( W8 p( E2 A; g

引首章为“集大成”,说明是集字作品

5 K, {" A) F( X) F5 [4 c" \- s

 

6 J8 O, z: \6 Q3 P/ \/ f

仔细想了一下,应该是集了这三个人的字,成了这块匾额

1 v9 J7 o7 [6 U% J- R/ G

这块匾额,绝对是今天的人干的这种无知的事,绝对不会是古人干的

发表于 2009-4-10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4-10 22:0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金刚宝杵罗汉来.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r2 i! _ q) H3 K; {5 A0 u

 

9 G: T) O9 q3 d

 

0 L; f$ t& B9 h* o

  奔,大馅包子??

4 v# v. u! C R- m3 { z

 

发表于 2009-4-10 2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女人 除了乳沟挤得不错  字简直是不堪入目  哈哈

; _# h5 O8 W, q) V' J+ u: V5 V& }

 

2 v) {' a+ v0 f) C* b; g

很佩服在众多诗人朗诵“诗歌”(也许他们叫做诗歌吧)的时候

" @8 ~0 @% r6 f. e& ~

地上居然没有呕吐物 

- z T f) }9 e0 t& P( g

大家的忍耐力 还是不错的

: D1 a! ^9 E0 e; L% P- D

 

' I C1 w# x6 \0 J! c; \

再给陆老师补充一张

4 N, w% [- H. A2 r: a

 


发表于 2009-4-10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掏黄牌在2009-4-10 22:36:00的发言:
书法修身!
, ~% H& A5 a" a+ Z5 }; @5 |# v, @

喜欢4雪还输她一段香的海棠,和21的丁香,29,30也是好字!陆老师照到好东西了!赞!

发表于 2009-4-10 2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树人treeman在2009-4-10 23:11:00的发言:

! t0 v! D/ R7 D6 j @5 C1 [8 B) C0 I# t( S' k! j4 Z; ^9 w0 {8 l9 y$ X$ A+ W, L/ G1 G6 h
* U# d s5 Z1 v! E
) F w4 q# G. D* `2 W: a3 A0 L

那女人  字简直是不堪入目  哈哈

0 [ F# @" s5 l0 A0 Z5 o3 [

 

" T' F, X; Q+ J" G# V

 

I. K. n" N4 m* Z2 H5 ^: w

 

) w9 w0 C- U; }6 M

 

2 D; P3 Q) N$ x0 ?1 M

鹤友我就知道您要有好东西!赶快让我们看看你墨宝,那个大妈只是砖头,

4 e0 ]6 J! U* ?. s0 w. p' f

大家都等着你的羊脂呐!你不是带纸笔了吗?!

9 i8 J- {% z- f/ I, ]/ [2 y% m

 

7 S) c4 n6 C/ K4 m, N+ P

 大家的忍耐力都等着您哪!下回也请您来个扇面....嘿嘿嘿

9 @8 a$ ~( L k& h; m2 q* h

今天都是大师级的水平,我们这些业余的水平太差,就都不敢献丑了

( p# A# e1 L! y; u% F8 O7 p

陆老师在现场五分钟,作了一首诗,句句有典,

2 h0 v4 A" j+ h4 O. V4 E

本来想写出来奉上,结果一看,估计全场没几个懂得,我们只得落荒而逃

( r9 [: ]( }; f4 {6 P

期待陆老师在这里发出来,我们在这里写,免得在那里和“和谐颂”一起“丢人”,哈哈

1 k2 E" V7 u1 K. e0 e) X) M5 D9 i

我也准备了一篇铭记,结果也揣回来了,因为今天只可以念标语口号式的“顺口溜”

8 l: D7 A2 y' m6 u

我们这几个都不会这一手,只得逃走了,今天文人已无活路……

3 @; `1 ~% X: A+ x( h' s

 

, w7 d, y6 f* n7 K

我们就带着如此的热情而来,本想书一长卷助兴

3 I- }5 c2 h* E2 X* D% X6 e

结果一看,现场真是佛头着粪……

9 x, e% k" q3 i0 M

 

; W z: k4 B7 l* {6 w

 

# W5 A' R# b/ o) z

附:

& {% T4 Z* D3 \* L

《法源丁香雅集记》

+ f% p x6 a, S g

大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悯忠寺”肇建,

& M: |. m! w- D% U; H. s& l) e

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始易名为“法源”。

3 |# i. Y& k5 U" C3 B

 

& E! h! Q6 ~5 |% L* o' E% z5 z

悠悠千岁(自太宗肇建此寺,距今1364年),悯忠高阁,去天一握;

+ b, i( D( }6 u* L& Y5 j

二百余载(自雍正朝定为律宗寺庙,距今275年),持戒授法,律宗承传。

/ X5 X! m6 U7 [3 O- t

 

3 m/ ^6 P! r) ~( Z7 l! {$ V

六院七进,华严三圣,历代经幢;法海真源,乾隆御书,匾额高悬。

" d0 `% p+ o4 v: i6 `0 l2 f

弥勒袒怀,大肚能容,欢天喜地;护法韦驮,赫然端坐,法相庄严。

& M" n& m0 M) V, k( P7 h+ j; O

 

8 t/ G! u- o. o1 ?- Z6 [' v

加之毗卢佛像、四大天王、十八罗汉,为寺内瑰宝;

J) G+ A( S4 R2 W7 H: J

      北海残碑、法源八咏、石雕木塑,鉴古刹渊源。

5 Y( ?, k" d' @1 b' @) b: ?

      乾隆帝曾题“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之句,

% p# L, E+ _* l) J+ Z7 y

      康乾后更有“宣南称大寺,花事满京都”之誉。

3 U w6 O6 n0 x" ]) k

 

$ }; k' `2 K& x- [

是知寺内花木之繁盛,初以海棠闻名,

2 H' x( r8 y& L3 E2 m

      其后乃光阴流转,遂以丁香著称。

; O1 Y! c5 l/ ?

而今丁香成林,满目葱笼。花开时节,香飘数里,实京城胜景。

1 M3 T% E/ d: r3 Q


 

2 Q5 n# t3 c) N" v/ S- \# l

是日又逢花期,天下升平。丁香雪海,芬芳浓郁,迎远近宾朋。

B- Q. M* Z: m

丁香诗会,已历数届,于今尤胜。千年古寺,雅乐合鸣,笑语欢声。

' U, z k5 v! k6 }" m

 

/ D/ y# J5 y& g6 ~4 Q5 L- R

庭前松柏蔽荫,翠竹掩映,紫红摇曳;

& q- D/ G& B: t9 H

檐下文人雅士、骚人墨客,咸来助兴。

. o; d; P# F& p

众人观花赏景,浅吟低唱,诗情融融;

, O# l: S' O% Z) E; m0 C) @

雅士展纸泼墨,凝神构思,挥洒豪情。

+ X7 \. G! U& ^+ Y7 ?: m7 S1 D. R& n6 q

 

* v) `) J! P/ x1 \ |& t

寻思练句,唱和互答,闹市之喧可解;

) ^$ e2 O' H* O9 z- T& c

寄情花中,歌咏吟哦,世俗之恼皆消。

- L7 i% ^ @: Z

 

2 H* y& N) A" z3 ]# R

古寺新景,时时盈溢翰墨逸趣诗味;

8 Q! f! n: ^! A q2 n

新朋故旧,人人满腹雅句花香闲情。

6 _3 P; U4 n. S6 c

 

) [2 Y, U/ C8 Y: N, E4 Z7 i: P

切磋研讨,吟咏者情动而辞发;

! n& b$ V% g4 q h t2 Q5 d

笑语欢歌,评诗者赏韵而陶情。

8 h$ @$ U0 e; C' J, [* ]1 C

 

; i( c3 E+ K+ n# x& t

闲雅词藻,句句各抒情怀;

3 d0 v i, H0 W O, P

击节唱韵,处处锦绣争鸣。

7 j: n4 s! G. A7 W

 

2 |9 o7 y1 I3 ^5 N' Z ^. D4 d

置身花海,聆听佳咏,目睹盛况,实我之幸。

7 N) {% L+ l1 M

检点所见,追思往事,溯古述今,因以记铭。

: k! m" F& S+ N @

 

6 A6 I/ m) N) Q F

有诗赞曰:

2 F* d( @/ t7 F: d

庭前朵朵醉春风,紫色幽然映日红。赢得游人诗画赞,花枝嫣然笑朦胧。

; z) v! M7 m* n: N


岁次己丑仲春法源寺丁香花诗盛会燕下抱素斋主者拜撰并识

& |- @9 }+ p8 }$ H

 

4 e) K. G5 V! ~7 g8 H. ^

 

发表于 2009-4-10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7 X: j& Y8 L! Y) _- g9 W2 i: M* L& s( q" B# B1 B" x0 q$ ] r; y1 E4 C( q; e4 Y: W8 U$ I- M8 u Z
. U( U& {2 J& Q3 M0 n$ U( Q
& H8 a. A3 K/ L

那女人  字简直是不堪入目  哈哈

$ d! z& D! G, Y) [0 Z) z' `

 

& T Y' h. x; O

 

# J3 L! X8 h* T6 P

 

$ X; t( m* n' J5 e& l

 

/ H9 @3 H: C$ J( [# r/ b

鹤友我就知道您要有好东西!赶快让我们看看你墨宝,那个大妈只是砖头,

$ s: m" ^' ~# `. v' Q$ M8 X, U2 E

大家都等着你的羊脂呐!你不是带纸笔了吗?!

' i/ z* N# K( k% R3 P( \

 

% J+ w$ ?7 v& ]* U4 N

 大家的忍耐力都等着您哪!下回也请您来个扇面....嘿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国寺,宝应寺,崇效寺,法源寺,丁香诗会之四

 

4 x# v8 M p8 y4 n- P











/ w, ?0 P( h) E

今日发图已圆满,感谢朋友的浏览。晚安。

发表于 2009-4-10 23: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4-10 22:53:00的发言:
+ e) u! \ ~6 _4 o7 X8 L. E" B

那女人 除了乳沟挤得不错  字简直是不堪入目  哈哈

% D! o) k6 ?7 O2 s |

 

$ f% b7 ]. ?- s2 Q l& e

很佩服在众多诗人朗诵“诗歌”(也许他们叫做诗歌吧)的时候

1 T, Y% E7 M! W: T- E( x9 L

地上居然没有呕吐物 

4 X" O/ e: @1 H5 d0 u% p

大家的忍耐力 还是不错的

& t( f2 U- z5 R1 M3 @7 [$ q

 

, G" G$ f/ o9 }! b7 `4 ]

再给陆老师补充一张

6 M- G* s- W' p9 Q

 

3 R. w X0 B5 C: D3 ?( ~- c% P

 

5 M( N& r' p, O

徐志摩要是活着,还不气死??丁香诗会,朗诵成这样了……

3 H! \: A0 m/ e' r2 e/ u

 

- O j* [; { N0 }" E$ ]

 

1 T$ c* L8 \) b( r0 [$ Q0 u c, y% E

 

" L0 t, l9 F2 O7 e/ J

 

# l7 ^) _) Q7 ]7 ]: J+ y0 D

 

' h: ^% p+ W' R, R: g6 E4 e/ C7 O

 

, @ t9 U* w1 o( Y- }0 w5 y4 H

 

* u- W# ~8 n; Q0 i V

 

# f- R* S1 _& p' x6 _

 

* s% U$ X, y/ ~; p& s

 

! T$ t7 U( k5 r1 C2 P( w& w

 

发表于 2009-4-10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陆老师的话,大慈仁寺昔何在:

& [! j/ u/ T: ]* z. I; k" W9 {) G

据记载,报国寺始建于辽代,但规模很小,“有寺无额”,世称小报国寺。明初塌毁。
成化二年重修,改名“慈仁寺”,俗称“报国寺”。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扩建“慈仁寺”。

6 r& ^2 [* R6 \/ G) d& L! U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京师大地震,报国寺大部建筑坍塌。
( r% V) ?% e" J( s
, l. d- X; ]2 v& D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

: n5 m# o' N: L2 T. z& D1 X

 

- K" \0 m% {3 w# b9 I

这块“大慈仁寺”匾额,无疑就是报国寺本寺的匾额,并非他处移来。您以为如何?

0 y5 @ i$ K8 x4 j


 


发表于 2009-4-10 23: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树人treeman在2009-4-10 22:48:00的发言:
4 z: u& D# C2 F* P1 Y

喜欢4雪还输她一段香的海棠,和21的丁香,29,30也是好字!陆老师照到好东西了!赞!

% u) `) o7 A- g: J1 Z7 }, _- l+ N9 `

这几座佛寺都是好地方,多谢赞!顶!

发表于 2009-4-10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鹤友过谦啦!

6 _9 e1 V+ d& l

没关系以后还可以看墨宝!

发表于 2009-4-11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可惜了
发表于 2009-4-11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4-11 0:14:00的发言:
7 Z% c% w l! d; C- a

 次年正月初二日,顺治皇帝亲临悯忠寺,出席了吴良辅的剃度典礼。不料他回宫后次日即因天花病发作一病不起,在正月初七日病重死去。二月十五日,吴良辅被抓回治罪,判处斩首。

不太明白,杀这个吴良辅就是因为顺治病没好么?
发表于 2009-4-11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的诗和野鹤的赋都很棒!
发表于 2009-4-11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4-11 11:54:00的发言:
陆老师的诗和野鹤的赋都很棒!
" w) E: I" ?& a, ~. f! T0 ]

不敢 不敢  献丑了

! _ [( A6 L% ?' a( K @/ Z

在下只是认为 研究任何学问  都应该具有综合的素质 

! H" L) E9 n9 `$ w- Z

尤其要具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底蕴 这对于如何治学  如何做人  是尤为重要的

8 p, O' ?1 R! l7 [

因此和陆老师很是投缘

0 z1 Q" \" m; H& N& E

做了个玩意  请大家欣赏 哈哈



发表于 2009-4-11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adventure在2009-4-11 11:49:00的发言:
不太明白,杀这个吴良辅就是因为顺治病没好么?
7 o3 j$ q* I% W2 y0 e

不是因为病  是因为他在皇上身边 竟然教唆皇帝笃信禅佛  而不顾天下社稷江山  罪过可不小

发表于 2009-4-11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路老师回来发美女呢

( c |) A. U/ H$ X- c: u

他拍了很多 不与大家分享  太不厚道  哈哈

# c# Q' Q/ z( |& ]

 

! u3 b+ o! k+ W5 d8 X; q# G1 m

补充向陆老师汇报)

. D G+ r: w9 l+ V

4 @/ n7 S7 P( o: c; \( ~" w

7 r9 N* i# l: C6 u7 b- o) c( o; x. `7 x6 e R) D6 C$ o; h, ]0 e4 m n! z
; C% Q' E8 [( o( A

崇效寺 

/ ^+ ~# e+ i# I/ o s, @: f

唐代名刹。位于崇效胡同内。

; u0 S' s5 d2 O; N2 _& b/ B+ F" |

据载,寺为唐贞观元年(627)“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宅所建”。初名崇孝寺,后谐音为崇效寺,又因寺中有枣树千余棵,故亦称枣花寺。

. C. e) @* N+ P* \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3)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有房屋114 间,附属房屋16间。主要建筑有主殿、大殿、后殿、天王殿等。主殿两层,楼上供奉三世佛;楼下供奉观世音菩萨、关圣、韦驮。大殿供奉无量寿佛,两旁十八罗汉。后殿供奉观世音。天王殿供奉韦驮、四大天王、弥勒佛等。

, F0 i6 b8 u5 \& [' ^3 k I7 v

现存藏经阁,又名藏经楼,为嘉靖三十年掌丁字库太监李朗所建,原在崇效寺中央,万历年间(15731619)修建时,将其移建寺院的后部。

" p% z5 v+ i- u* q$ j4 I

清代中叶曾对藏经阁进行大修。藏经阁分为上下两层,面阔5间,进深七檩前出廊,硬山式屋顶。阁楼为磨砖对缝木结构建筑,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g% w: w) w I" E/ a9 Z


崇效寺山门尚存(今天已经他M没有了!),石制匾额现存白纸坊小学(下次去看看!)。其他建筑全部拆除,改建小学和宿舍(真他M孙子!)。

! z. m, D& d% q1 \' e* V! P

原寺中的古槐仍存(没错!)。寺内原存智朴禅师所绘《青松红杏图》,图幅2尺,因有历代名人题词,图卷续延30余丈。清初文人朱彝尊、王士祯、纪晓岚,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都在图卷上留下遗墨。

8 ~ f0 c, R4 ?, Q. y9 D3 I9 I2 {+ n; s

旧时崇效寺以花卉著称京城。清代初期以枣花出名,后以丁香花著称,再后又从山东曹州移来牡丹花。

9 ]. ~8 Z; f* c+ I# r7 h

清代以来,以处的牡丹冠绝京华,栽培有方,又多佳种,龙以绿、墨二色最为珍贵。据说清末民初,全国有名的墨牡丹只有两株,一株在杭州西湖法相寺,一株就在北京崇效寺。
明吏部主事杨继盛曾来崇效寺游览,并为寺院题无尘别境”。王士祯、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许寿裳均曾到此领略寺院景致。

2 e* c* Q+ [1 _7 n! k

1935年北宁铁路局特开观花专车,接运客人来崇效寺观赏牡丹。1949年后,朱德、徐特立、黄炎培等也曾来此赏花。1954年寺中牡丹移植中山公园,并辟有专畦栽培。

9 T5 m( M, `( N, {$ _

( p# {/ O+ s9 L' W; E- \


 

+ w; i8 x$ D+ u" n( C8 Q0 q1 C % W3 S; Y% m" n1 M8 B5 h6 |, Q4 p0 ~: a3 ?; N; f) O0 z% h+ _, u; k- V. P3 q$ t1 c! z
. Q; Q0 M" o2 {1 [. @& R! I: X4 S) j

关于《青松红杏图》

) a% _5 l" o/ P( O; ~

此画曾闻名遐迩。论及此画的来历,还要从明朝末年说起。

( E$ x1 H2 @' M) J. O! M+ H. b

当时守卫山海关一带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带兵与清军大战于松山、杏山。后兵败被俘降清。其部将张某面对国家危亡,既无扭转乾坤之力,也不愿步洪承畴的后尘降清,于是便逃入京东盘山寺出家当了和尚,取名智朴,字拙庵(此处属于写文章的人无知,搞不懂此二名的关系),从此脱离凡尘。

) {& R v+ Q C

但是松山、杏山之败,战场之惨烈、悲壮,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和心灵上的创伤。于是他便创作出了一幅感人的《青松红杏图》:

: [# c3 R; A; @ [* I" g& E- Z

一老僧凭松而立,苍枝蚪亘,红杏夹之,一沙弥手执一芝立其下。其中“青松红杏”隐指松山、杏山,以寓亡国之痛。后拙庵携此图辗转入京,寄于城南崇效寺。

+ }' W% ?! u" m5 ^5 |% N% a6 g

康熙年间,诗人王士祯与朱彝尊在京期间,常来崇效寺。发现此图后,王渔洋为此图卷首写了“青松红杏图”5个大字,又在卷的下端给此图分别题写了诗句。此后,凡文人墨客到崇效寺,都要瞻仰一下这幅珍贵的《青松红杏图》,并且在上面题咏。

, C" V. F, N6 A$ l

续题的人前后以千人计,分为正副两卷,有如牛腰。题写者中,历代名人有纪晓岚、洪亮吉、林则徐、李慈铭、王先谦、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

* A6 j. i% F" _% z% q2 r/ m4 d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张中行来参观崇效寺,回去以后,细细地写了一段文字,记载当时欣赏《青松红杏图》的情景:“记得是秋天,观赏牡丹的人早已绝迹,寺里还准备了午斋。我这次去有目的,是看《青松红杏图》卷。

% q$ Z5 T j8 c3 C8 N7 x7 k1 e

寺里招待的人很慷慨地拿出来,很粗的一个卷子,可见题咏之多。图画得平平。和尚画青松,取其坚而不惑,意思明朗。兼画红杏,何所取义呢?总之,这是因怪而奇(此处属于张中行无知,看来他是不知道那典故的,问问清楚再来呀,哈哈,也不能说什么“因怪而奇”的话)。展看题咏,由清初到清末,有名的文人墨客包容不少,当作历史的遗迹,说是可珍重也不无理由。”

3 a. A' Z! m+ c1 A I' e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北京市宗教事务科有关领导的指示,崇效寺必须把珍藏的《青松红杏图》、《训鸡图》、《牡丹图》、《百老图》等图卷,交到民政部去,而这个任务落到了崇效寺僧人惟明的头上。惟明把这几幅图卷整理包裹好,亲手交给了相关负责人。惟明心想,这些珍贵的图卷被国家保存起来,今后再也不会丢失了(但是我们却再也见不到画卷了,也不知道画卷的下落了)。

) [% A4 j1 v# o+ N2 V# n7 I8 g3 z3 x


, r+ `: R+ V1 R0 s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野鹤:可惜了“雅集”一词

看了您预备的《丁香集序》,将法源寺的典故一网打尽,可惜不能和他们的“神五、神六”颂歌同日而语,留着咱们自己玩玩也挺好的。这次不仅气死徐志摩,估计也会气坏贺老。

: C4 u4 t4 j! {8 J/ M

“桂林的山啊,阳朔的水”,“比不上这次的胡日鬼”。

5 @0 M+ M3 v) ?4 X; |+ M

送您一块匾,看看书法比“沟”如何?

! q* P6 L( T5 L0 G* @7 R- I, E

 

# a" F2 N2 I. E( ^' v' K9 S: K) b

 

! a6 Q3 o( }, v$ S


 楼主| 发表于 2009-4-11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源:法源寺

 此文原载《法制晚报,风物志》

0 u: Y! y. g. J: Q7 G- z

食烟火斋 

& x [7 F% N r+ d+ N

 

9 \% |! R$ n5 ~. [/ w

 

' q! s% G) ?, I5 V5 o/ L& z$ @

皇帝建寺悼念阵亡将士

* z9 _$ K3 N/ M4 ~ @) M% U

叛将建塔纪念篡位称帝

6 ]+ Y6 p) @8 L$ y

亡国之君古寺关押受辱

$ \. d" \/ o$ {

太监修庙名刹化为私产

4 G1 f; m: {. [+ w- }1 A

替身出家顺治染病身亡

1 _) F" ?) d# K- p

复制石钵辗转流传至今


! H" f) g) I4 }& `/ D

千年古刹法源寺


8 O9 ?( J9 {0 Z5 i& K4 h

法源寺,位于宣武区法源寺前街,始建于唐代,原名悯忠寺,明代重修后改称崇福寺,清代再修时更名为法源寺。法源寺历经1300余年,素有“京城第一古刹”之称。


. t. P- P y! n4 @9 G" h; y9 }

一、     唐太宗建寺悼念阵亡将士


+ H! n; d, I. g, W& @8 b0 t

贞观十九年春季(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统率大军亲征高丽,他将幽州(今北京地区)作为兵马粮草的集结地。当年冬季,唐太宗撤军返回幽州时,为了悼念阵亡将士,下令在幽州建造一座寺庙,命名为悯忠寺。唐太宗还将俘获的高丽人员安置在幽州郊外居住,北京顺义区至今有个地名叫高丽营,相传即是由此而来。

}5 X) s/ |5 P) ]! F

悯忠寺的工程拖延了几十年,直到公元696年女皇帝武则天当权时才最终建成。在悯忠寺前院的东西两侧,曾有过两座佛塔,是分别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建造的。安禄山曾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驻守在幽州,史思明是他的部将。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幽州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二人相继自称大燕皇帝,建都于幽州,他们在幽州的悯忠寺里建造了纪念塔。

( W' U0 h2 k+ B- D

到了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毁弃天下佛寺数千处,遣散僧人数十万名,规定每个节度使辖区内只准保留寺庙一座,僧人十名,史称“武宗灭佛”,当年悯忠寺成为幽燕八州仅存的一座寺庙。公元882年,悯忠寺遭遇火灾,安禄山和史思明建造的那两座纪念塔据传也在这次火灾中焚毁。

( x" e! S) z! ?

10年后,驻守在幽州的节度使李匡威重建悯忠寺时,建造了一座面阔七间、上下三层的观音阁,观音阁高达30余米,矗立在城中十分宏伟,从此在幽州传下了“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的民谣。


- i. a/ w9 m9 ~& S O' U; L

二、     抗元名臣谢枋得在悯忠寺绝食而死


% i$ ?$ C/ R1 D. a$ A

五代时期,幽州成为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悯忠寺曾为辽国皇帝举办法事的场所。北宋被金国灭亡后,金军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押解去东北的途中,曾在南京停留数月,那时宋钦宗就被囚禁在悯忠寺。金军经常到寺中掠夺妃嫔宫女去享乐,宋钦宗在这里受尽了凌辱。1153年,南京升格为金国的中都,金世宗曾将悯忠寺作为考场,举办过进士考试。

" ?; Y; E) l# L* v* O- J* j

到了元代,悯忠寺仍是大都城有名的大寺。元人著作《析津志》说,寺内的观音阁里有20多丈高的观音像,要登上第三层阁楼才能望见观音像的头部,还说“此佛此阁,自古无匹”。

# J! q! B% q# O# j- `

元朝灭亡了南宋之后,将抗元失败隐居乡间的南宋遗臣谢枋得劫持到大都。宁死不屈的谢枋得被关押在悯忠寺里,绝食身亡。明朝时在悯忠寺旁边的西砖胡同为谢枋得建立了祠堂。


" [* n; [$ f; E9 X1 Z/ ^7 g

三、     明代太监修庙改称崇福寺


% p- [- L! J% E2 F7 T& [5 ]- o

明代的太监受到皇帝重用,势力很大,他们在京城修建了许多寺庙,作为休假时享乐及年老后居住的场所。有个司礼监太监宋文毅,在替皇帝送佛经到悯忠寺时,听住持和尚讲述了寺庙悠久的历史及如今破败无力重修的难处之后,遂发动许多太监共同出资修庙,并以“仰祝皇图巩固,圣寿万年”为由,请皇帝御笔赐名为崇福寺,这样一来,悯忠寺名义上成了皇家寺庙,实际上变为宋文毅等太监的私产。

7 w: i8 ~6 n- f/ r7 G% Y

宋文毅及他手下的阮、黎、陈、范等姓太监都是安南人,都是在明成祖征战安南时被俘获当了太监的。记载着宋文毅等太监修庙经过的石碑,至今仍立在寺中。在明代,悯忠寺还是外省举子进京赶考时的住地,寺中有块石碑的碑文说,有不少住在这里的举子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大官。


0 M' ?# X4 F& X0 i+ N; f

四、     顺治皇帝在悯忠寺染上天花病


) g, k. {8 x- {& e; l) E

清朝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任用了不少明代遗留的太监,其中有个总管太监吴良辅极受宠幸。顺治十七年八月,顺治皇帝因最喜爱的皇贵妃董鄂氏病死,陷入极度悲痛,曾剃掉头发,要去当和尚,被人劝阻未遂后,又派太监吴良辅作为替身,到悯忠寺去替自己出家为僧,并在悯忠寺设立了戒坛。次年正月初二日,顺治皇帝亲临悯忠寺,出席了吴良辅的剃度典礼。不料他回宫后次日即因天花病发作一病不起,在正月初七日病重死去。二月十五日,吴良辅被抓回治罪,判处斩首。

2 x& M6 v( p0 |! F7 e/ z

清代的雍正皇帝也崇信佛教,他有个法号叫“圆明居士”,他建造的圆明园即因此而得名。1733年,雍正皇帝重修了悯忠寺,并赐新名为法源寺。1778年,乾隆皇帝再次重修了法源寺。清代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都为法源寺题写过匾额、对联、碑文多幅,现在的法源寺建筑格局,也保持着清代重修后的样式。


4 g8 E& h. B' l2 m- K7 V

五、     元代渎山大玉海的复制品陈设在法源寺


& E, K1 J5 {: K, h$ { M: N4 [$ Y( V4 {

法源寺的山门之内,沿中轴线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大悲坛、藏经阁。在毗卢殿前的庭院中,陈设着一尊雕有鱼龙海兽波涛纹饰的大石钵,形状酷似北海团城那尊元代的玉钵“渎山大玉海”,原来,这尊石钵正是北海团城元代玉钵的复制品。

: q/ R! |6 X+ a$ a9 Z" H

元世祖忽必烈在元大都皇宫建成之前,曾住在北海琼华岛山顶上的广寒殿里。1265年,宫廷玉匠用墨玉雕成一尊大玉钵,被命名为“渎山大玉海”,陈设在广寒殿里,供忽必烈举办宴会时装酒。明代万历七年,广寒殿年久失修倒塌,玉钵被移送到南长街的真武庙里存放。真武庙因此而有了别名叫玉钵庵,庵前的胡同也因此而得名叫玉钵胡同。后来,庙里的道士不识宝物,竟将玉钵当作了腌咸菜的坛子。

# |7 M2 _( Q4 c4 `8 I0 X4 h

乾隆时期,总管内务府大臣三和发现了玉钵,查清了来历,报告给乾隆皇帝,乾隆如获至宝,特意在北海团城上建了一座琉璃亭,将玉钵陈设在亭中。乾隆皇帝又让石匠仿制了一尊石钵,依旧陈设在真武庙里。有趣的是,团城上的玉钵,配的是乾隆时雕制的新石座,而真武庙里的复制石钵,配的却是元代原装的旧石座,上边有与玉钵一样的海兽波涛纹饰。

1 O# [: n; I8 ?" E( i

南长街的真武庙早已不存,玉钵胡同也于2004年被拆除,那尊石钵,于1979年被移至法源寺內,存放至今。

发表于 2009-4-11 0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4-11 0:09:00的发言:
C3 F$ I% d7 D1 y9 B2 z5 x7 D

看了您预备的《丁香集序》,将法源寺的典故一网打尽,可惜不能和他们的“神五、神六”颂歌同日而语,留着咱们自己玩玩也挺好的。这次不仅气死徐志摩,估计也会气坏贺老。

* g/ N3 Y2 c8 D( p& H+ X

“桂林的山啊,阳朔的水”,“比不上这次的胡日鬼”。

/ w6 j& h0 k/ {4 k0 y# m# P

送您一块匾,看看书法比“沟”如何?

% {3 O, @+ |' s: f8 v% { G

 

7 \8 M: N! t& P& N, c% W/ N- P( D

 

! _( }& W; U4 ~3 \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1,乾隆题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 I$ @: l- _. Q5 Q' E- h3 w+ R

这就是我文中提到的御匾了 

3 g1 L% i( n' B, x. C

乾隆爷的字  沟沟怎比得了 哈哈

! B9 E; ?7 }: X( B7 H

雅集是留给您和我用的词呀

- l$ q- G' H6 }; Z; S! t+ O

 

) M* _' }" u- l7 z

我还等着您的美女艳照呢  我再补两张

a |. C4 F s4 Y

 



发表于 2009-4-11 2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去法源寺了,看贴如看真物。顶顶~~~
发表于 2009-4-11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云野鹤提供的老照片不错.
发表于 2009-4-12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由居士主持大会?
发表于 2009-4-12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j, l5 L u/ E/ b

偶也来凑个热闹 。嘿嘿!

. V: ^: a9 o7 c

 

0 A1 P% }3 i1 Y5 }9 a8 ]- S

丁香花开香满庭,

1 M# N- A6 t! u! l5 U

香中香从何处来?

, _7 f) y2 v5 G, m6 [. }" |+ @

但能识取丁香意,

7 H; f! {; ]7 E1 d/ J5 [# G

五瓣随风侧耳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16 21:11 , Processed in 1.242663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