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班房以北为隆恩门。 ; p2 a& g$ S6 \, D6 c
我没有买门票入内。
) b# [" b: v$ e m! ]门票太贵了。不值! 0 h* \; U4 P. k/ F+ f9 `$ ^6 r
大清有严格的制度,各帝陵陵园院内建筑大致相同。 : y7 U8 o4 i7 n+ z- }8 h! T
只有慕陵改动较多。 . P. F) n0 {5 j- [% b7 q x$ Q
时间是: 2008-10-03. 07:30. % a0 X. d2 Z/ C/ M5 Q' `
我离开雍正帝的泰陵去往昌陵。 $ A6 `$ i( ^" r: w8 l
转贴10张搜来的图片作为《泰陵.帝陵篇》的收尾: & K8 U0 R) m" I% I4 I* o% M
隆恩门内,宏伟壮观的隆思殿居中,东西配殿分列两旁,与隆思门构成一个宽敞的四合院部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 }: u2 A" w6 g3 z* b东、西配殿在隆恩门内,隆恩殿前,为黄琉璃瓦歇山式顶,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前面有廊。
8 T/ D- ]& M" Y7 i 东、西配殿南面各有黄琉璃焚帛炉一座。 0 j4 H3 _* m& _/ O. ?3 B5 P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 {- \, p1 c& T# \8 p东配殿是放置祝板的地方。
; |: T6 ~& c$ p, v/ K祝板为一块一尺多长的长方形木板,上面有满汉两种文字按每祭时令书写着祭奠死者的文字,在举行祭祀仪式进捧此板用满语诵读。
$ ]( @( a$ ? }" Y" S3 F3 h* o西配殿是一年一度帝后忌辰时喇嘛念经的地方。 ! ?+ b5 D' n8 @& M* t
忌辰即死者去世周年。
) V( f+ b. R6 N. D+ C. L5 `这一天,永福寺喇嘛庙便派来喇嘛,在西配殿内念经为死者超度亡灵。除此常年不开。
7 i/ O& W9 B5 _/ q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2 Y' R9 ?# I# h; r9 x* g
' J- b$ w% ~5 J4 I0 B8 i隆恩殿是整座陵寝中最重要的殿宇,是陵寝祭祀的主要场所。 ) v6 _/ k/ f. G
隆恩殿建筑在巨大的汉白玉须弥座上,重檐九脊歇山式顶,顶覆黄琉璃瓦,下檐重昂,上檐单翘,檐下的匾额上用满汉两种文字大书"隆恩殿"三个金字。 : m: }5 @9 O/ o% O1 Q# ]
殿内有三间暖阁。
6 a% \' z9 a) ]# Q" B) x6 W/ z2 G中间为明间,设神龛仙楼,挂帷幔,铺衾枕,供奉帝后的牌位。 $ D# t& F7 l7 e2 y; U
西暖阁内安置宝床,床上设檀香龛座,供奉妃嫔牌位,牌面涂金,刻有帝后的庙号。 - A' @* v& o/ r7 Q& T
东暖阁为佛楼,上下两层,供奉着金银佛像。 ) I V( [- S+ b. Z4 J: Y7 ^
殿内四根合抱明柱沥粉贴金,花纹为海角江崖,金龙绕柱。 ) p3 B4 G- ?) X# \" J
地面金砖烫蜡,光亮如镜。 $ ~* l. w& o% p ^3 F# i1 W
大殿正中置金漆盘龙宝座,两侧设金漆御凤宝座,另有各式各样的供案,置银五供、灵芝铜海等。 N( b& x5 o* @9 l+ V0 ]
案前为五彩销金嵌玉鼎,天花板上吊挂着十二盏满堂红灯。整个景象,豪华至极。
' ^8 @$ V! m( Z7 n0 W!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r% g5 d c" D, w1 k
/ f6 x: W1 ]# O% `
殿外须弥座月台上,居中陈设两个鼎式铜香炉,两侧有铜鹤、铜鹿各一对,象征"万古长春"。
* [% J! m: ?4 f; K& U v2 e' c殿外月台铜鹤铜鹿已失。 ( x3 g* g& T) Q; B
殿南正前有三路丹陛踏上月台。
6 Z7 U3 a' H) r中间一路嵌有龙凤垂带石,底为浮雕寿山福海,龙凤戏珠,表示帝后寿比山高,福比海大,龙飞凤舞,永远合欢:
$ `: l2 h* Y7 x3 \8 E) T0 o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7 h; D( a- k7 y& r( ^2 v- s$ |
/ t9 L. d. s) m8 w9 ~; L1 ] e
隆恩殿是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忌辰五大祭,每月朔望两小祭,都在这里举行。 6 g( L, H+ A6 Z5 B
隆恩殿北面是一道围墙,围墙开三座门: : S4 I* c+ x* N, O, t4 A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o# P4 _2 i$ O; W$ T+ |3 m三座门是陵寝前朝和后寝部分的分界线,通向宝顶的门户。 $ X F+ Z$ Q2 M: V W6 Q1 N1 n
每座门有一门洞,顶为黄琉璃瓦歇山式。 + o/ @7 v, h# N/ V, Z4 t5 x
中间门的正反两面均镶嵌着预制构件琉璃砖拼合的缠枝莲花图案。 " u$ J* @; Z* B+ G! Z1 f" c+ ]
金黄色的枝叶与花朵在翠绿的琉璃平砖的底衬下,美观大方,光彩照人。
) S4 E6 R% p7 {* P, U* s6 E进入三座门是泰陵的后寝院。 ( o6 a2 R& p) ~5 P3 n7 a
4 s0 F1 K$ P& \+ V$ M% ~
& R9 q$ d5 V' p' Z: X8 f8 N* z( m5 r 进入三座门是泰陵的后寝院。 & I+ h9 x6 W% u% S, s
泰陵后寝院内还有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建筑: - e( V) f) X+ d5 W" \$ p3 V X r! l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v8 k1 D/ k2 I9 u& W7 O
2 A, S' C/ F4 a L2 b; S l
石五供是皇家女眷祭祀的地方。
& f8 R$ j: |( `7 A/ T0 s( i! g供台分上下两部分构成。
5 N# Q( Y7 o1 Q" B上部有石香炉一樽居中,两侧各有石花瓶、石蜡扦分列,共计三种五样供品,均用青白石雕成,故称“石五供”。
! G. s1 l7 B3 R4 @: u( K8 ^供座是由两块巨石雕成的须弥座,须弥座周围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图案,如传说中的“八仙”图案等。 * l Y& Y" C3 o7 n6 T
石五供祭台之北,屹立着方城、明楼,是整个陵区最高的建筑物:
^6 q1 N3 G$ ~1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 B7 ]2 K& {8 f: n
雄伟壮观的方城,把精巧多姿的明楼高高托起,镶嵌在湛蓝的晴空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6 w0 y& C1 F/ [- ^) O( H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H. _, h- q- j( q. P
8 ?5 q; e4 l {0 M北面的琉璃照壁就是泰陵地宫的入口。
) f& l+ I* \3 n, F @' I方城门洞北面的小院叫"月牙城"。
) W( C3 @$ a B9 k0 @3 N月牙城还有一个名字叫"哑巴院",是进入地宫的要道:
+ i; M) B6 _" P" T, U+ j1 m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g+ K3 e1 V) @+ C( _
( O2 C, y' D; s5 v
0 H+ ?+ B( I8 V8 v' v2 X- ~: u沿着哑巴院内两侧的蹬道而上,可达方城之上的明楼。
, s; V+ X0 T3 l) H" G明楼内有石碑一统,碑基为须弥座,游龙浮雕,施有五彩。 # i2 m& x% x& L7 i q/ } j
碑身以朱砂涂面,碑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刻着“世宗宪皇帝之陵”字样:
5 I& T: ^; ^" a u7 X7 y* ~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S+ ]. O/ l2 X3 `# J- ?
; S' E# U; w# B& }
方城后边有高大的城墙,绕墓一周叫宝城。 ' o" F: G' {) z4 {+ U H( E L) V
宝城中间隆起的巨大土丘,便是雍正皇帝的坟墓,名字叫宝顶。
! l! u% a# h+ ^9 g4 d" `" C泰陵宝顶面积为3600多平方米。 # ^! {) A2 _+ l9 D0 _
宝顶下面便是工程浩大的地下宫殿。
$ I+ L7 S$ ~, \, c5 g4 O* |清世宗于雍正13年8月23日崩于圆明园,享年58岁。
4 t/ V) S: t- P+ a& O' h& e1 `地宫内除埋葬着雍正皇帝外,还附葬着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 ! Q0 X7 E4 _* G/ H" S9 h' H1 B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雍正9年崩)。 * K: k) H5 p6 j) O/ w# o/ }
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3年薨)。 : Q+ l. ]% R9 d
9 a. \' J3 ^2 y* Q& Y, X' G
3 q- ^% L- E. f x8 R. l6 a 6 _- q3 b }. v: N* P/ ?
* M$ l# B6 _# |& k# R
以下开始,补发10-02.午后,我游览泰东陵及泰陵妃园寝的游记。 : C9 W9 I5 d \; y- l
* D. V# e9 y* X6 X) A. n5 B ) ]9 ~! i: v- R. T* c! `; J$ K
13:30.
q' K( k3 P8 v0 b 我离开三路三孔桥南行,回到环陵公路上。 : E( q$ {! r, I9 N# V& k9 a
5 g w: ~, l+ W9 A & \/ u; d) w* j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 A' T% m( f& Y 6 s2 I' B: I- c, D( V
% X$ f" B$ y, ^! H
在泰陵东面,雍正为其21个妃嫔建造了泰陵妃园寝。乾隆为其生母孝圣宪皇太后修建了泰东陵。 3 k1 G! {9 f) [5 u$ y# M5 `
我沿着环陵公路东行,经过八角楼.....燕赵山庄..... * w! c h. ~; R
走了大约1公里后,来到环陵公路的泰东陵路口。
8 R: e( u& @/ w3 Q& J1 z# T0 T9 K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0 v4 O' f. l$ d' v# J
" e- Y3 A: E9 {1 n) j
' z9 p# t& p% W, m& Q2 ]* ]) M墓主人孝圣宪皇后。 / g: B# ^8 }% S9 f8 X
姓氏:钮祜禄氏 # A$ b, B6 ?3 w$ M, f7 T
出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二十五日
& L5 ~7 v' r/ b+ J: Z$ C& u父亲:凌柱 * B* [; ]6 \; q' ^7 s) ]
丈夫:雍正帝胤禛 k, E1 j. U5 q0 N9 I
子女:1子,即乾隆帝
n# h$ M6 D0 i2 y- v( r$ \% w陵寝:泰东陵
6 a3 k! F' }1 ~5 I' A徽号: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
+ o1 W7 b y4 @谥号: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 u$ J/ U# q8 v9 k5 o; Y请看泰东陵简介: R2 H* _$ V. S0 M
在泰陵东北三华里处,有泰东陵,这里葬着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 & d6 q g. k k$ v! x2 v
按清朝规定,皇后先于皇帝而崩,或虽死在皇帝之后但皇帝梓宫尚未入葬,便与皇帝合葬在同一寝陵地宫内。
L4 y8 f8 r1 F: y( \/ I* G7 f$ b康熙朝时,皇十三子怡亲王胤祥之生母敬敏皇贵妃于康熙三十八年七月薨。
f4 C7 h- X# V: B康熙谕旨葬于景陵,开清代帝陵附葬皇贵妃先例。
7 g u, d |/ j3 V$ H0 F) i按清朝规定,皇后后于皇帝而崩,而帝陵石门已闭,则另建山陵。 $ k# {' d6 c" S3 j; t5 P9 g
孝圣宪皇后的泰东陵坐落在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境内,位于雍正帝的泰陵东北约1.5公里处的东正峪。 & ]/ K* X5 t+ M4 M7 [
泰东陵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 O: j: Y- M. h9 v: e; `乾隆元年(1736)九月,主持泰陵工程事务的恒亲王弘晊,内大臣、户部尚书海望向乾隆帝请示:雍正帝入葬泰陵地宫后,是否给皇太后预留分位? # r7 y* D5 I, u1 N
乾隆帝不便作主,转而请示皇太后。 + w8 l4 Q* T, m' J4 u
皇太后降懿旨:
4 T( \% H* H8 n: R6 c# G1 c" q“世宗宪皇帝奉安地宫之后,以永远肃静为是。若将来复行开动,揆以尊卑之义,于心实有未安。况有我朝昭西陵、孝东陵成宪可遵,泰陵地宫不必预留分位。”
6 }, Q" M% ?! W1 m$ r0 Z乾隆帝遵照皇太后懿旨,于乾隆二年(1737)在东正峪为皇太后营建泰东陵,约于乾隆八年(1743)建成。 & S1 }1 P4 @; n* |; Y
孝圣宪皇后陵位于泰陵之东,就称泰东陵。 $ u. |. v; u% A t! u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1 s( q9 e; h& f3 Q: o% i9 j+ H. Q* { / @( y6 r+ U- x% u' L- }' x
其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 ( n+ X2 `* o3 b- w7 d# y" I
三孔石拱桥一座、栏板平桥三座、东西下马牌、朝房、班房各两座、隆恩门一座、隆恩殿、一座、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重檐大殿一座、陵寝门三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 ) U5 b. R/ I# [
另外,还栽植古松一万二千五百株。 9 N+ A. [6 P9 A" M5 b+ D
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有三点独创之处:
0 Y/ l8 B8 ]% Y8 L 一、首创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 4 v& A4 A; z3 f- C6 U# Z' x/ c
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
6 M: e* T$ s8 t8 d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
9 K$ Z6 `* c' g; j9 t' v- j! h) Z& q, O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
$ ]6 J8 B8 F g% q+ h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7 n: u7 m) h! l; n2 k
二、首创大殿内东暖阁建佛楼之制。 . Y, b/ |) U7 {* \
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均无佛楼之设。
}# Y( @) h+ I, s* ]泰东陵则在隆恩殿东暖阁建了佛楼,为一层。
5 l" S* B$ F; A" @& o# _0 M这与孝圣皇后笃信佛教有关。
/ t% @( D5 F- V1 r从此以后,凡皇帝陵均建佛楼。 , I+ y, k1 U5 ?( K/ w
皇后陵只慈禧陵建了佛楼。
/ r1 L, J# ?7 ]- Y8 r; o& L; D凡以后建佛楼均为上下两层。
$ ~7 {: t! D6 I, V 三、地宫内雕刻经文、佛像。 ! @! L6 Q3 N% f
以前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
R |# g. O# W' X$ ]2 K. W) W0 V- e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
( U. H S+ v7 W! T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 ] T- P$ q! d, e# e% s2 n
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 / i2 P& B& W, e
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3 j; X8 N" T0 V 在泰东陵道口沿着路向北走,前往泰东陵。
8 l* R. N' w0 ^5 t2 W9 m! y! d " q1 d; q2 E4 C
泰东陵为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的陵寝,位于泰陵东1.5公里的东正峪。 ' {9 f' s a+ w
由泰东陵路口向北走约300米,脚下的沥青路变成了汉白玉铺就的泰东陵古老的神道。 ) i( P5 ~/ G! v9 c+ q) I |1 V
继续前行100米,神道经过一座七孔石平桥:
+ R$ S# \0 m& g* `9 t# _
初游清西陵—永宁山下(六)
8 y0 U. M; v- ^' p' _9 V ] ^
# s2 ~( u+ F1 `3 F3 j$ u `
史料说:泰东陵最南端是一座六孔石平桥。 % g! K: x$ f- p" U: d
桥孔是偶数有些不可理解。
) T/ \. f& p0 G- ~2 P5 C% m , D: c$ @# e: D6 `# i
! g5 S+ O- P* @
我仔细瞧了数遍:七孔。
# h5 Z2 i/ t8 `4 b$ ^继续向北行,神道向西再向北转弯后消失了....... ) L0 Z; g2 q: K) [$ y
我一直向北走,登上一道沟坎,看到了泰东陵的一路三孔石拱桥。
% ?1 G' {1 t0 Q5 m# g; y# z& p, C一路三孔石拱桥北面就是泰东陵:
2 t+ ?% V! b, q% a& p7 p- T8 a
" e1 m2 q' M8 v9 e+ \$ k5 |
5 C) W0 v( W0 c, S* `$ v: V" `由清西陵全景图上看,泰东陵的三孔石拱桥南面,图上标有一座建筑,应该是泰东陵的小碑亭.(谥号碑亭)
) p/ c5 Z p' K* A 关内清皇陵中共有7座皇后陵。
6 J4 O W! D. v _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建有小碑亭.(谥号碑亭).今存遗址。 2 W0 L4 {) Y9 E" G, s
定东陵的两座后陵:孝贞显皇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和孝钦显皇后的普陀峪定东陵都建有小碑亭.(谥号碑亭).今保存完好。
9 P. C# t8 Z" U& m0 m+ D神道上没看到泰东陵的小碑亭.(谥号碑亭)
D0 _ [; V1 t4 F& X$ |清史相关资料亦无记载。 $ D. ^+ t( Z% o5 S* k+ [
??? 8 `0 o+ X/ j( o9 C- n
七孔石平桥北是一路三孔石拱桥:
( t* F# K# s7 m6 R( P. d

+ H. B7 v& n4 u, ~ m
; F+ Z' g9 {7 J* l( T W f& v1 m# ?3 l" k. j
一路三孔石拱桥北面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下马碑。
% a. x1 k0 l- x三孔石拱桥桥北东侧有神厨库院。 1 f2 b+ O: y- G9 w& f3 j" P
神厨库院外南侧有井亭一座。今已不存。 0 h9 z) o8 W: b8 D: g
站在三孔石拱桥向东看: 7 b2 p. U" b1 u4 ]/ E( l

7 W9 v3 _" w n0 o& `/ x
: A: v- y! \* K' g9 h" n; }! O- ~& T 泰东陵的神厨库院内仅存北侧的神库: . Y: y' X; @1 s3 Y

9 t q) w9 e' b0 }2 h
* M0 f- L; `) ?; \! o3 k: T% w泰东陵其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
% _) Y ]* I7 _+ R三孔拱券桥一座。
$ O G! M2 w; Z* O/ V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
/ I' D; |9 i' j( g) v' V东西朝房各5间。
( X: L1 E9 d* F4 j' V9 R

 : |8 a- g9 U ]8 ^" E. F0 [8 N/ F
东西值房各3间。 . v+ `# O0 ~; P0 u) L' {
 1 P& s9 `5 j+ u) m
) M# l2 p( z9 E
' j" _1 z- }, T+ v. @$ p M
隆恩门一座5间。 " X5 ~2 B- O. G( V( f' {* B0 e, d
隆恩门大门紧闭。
% _) R* N# [% e$ J 泰东陵现已不对外开放。
- q! m, P% q2 _
0 Z4 V" B/ m. y$ z/ Q* |, z7 G) i泰东陵约于乾隆八年(1743年)建成。 ) E2 v! m$ o' n9 l t
泰东陵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 2 M3 W) k d/ O& h; j0 }* i3 m; Y
三孔拱券桥一座、东西下马牌、东西朝房各5间、东西值房各3间、隆恩门一座5间。东西燎炉、东西配殿各5间、重檐大殿一座5间。陵寝门3座、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库外井亭一座。 : B' t# X9 }* l
泰东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有三点独创之处: 7 X* m! x. i/ Y
一、首创隆恩殿月台上设铜鹿、铜鹤之制。在泰东陵之前建成的昭西陵和孝东陵,隆恩殿月台上只设铜炉一对。而泰东陵则又增设铜鹿、铜鹤各一对。很明显,这是仿照帝陵之制,首创了皇后陵设铜鹿、铜鹤的制度。以后建的各皇后陵改为设铜鹿、铜鹤各一只,成为定制。 4 p( U& b, V9 G0 M
二、首创大殿内东暖阁建佛楼之制。在泰东陵以前建的皇帝陵和皇后陵,均无佛楼之设。泰东陵则在隆恩殿东暖阁建了佛楼,为一层。这与孝圣皇后笃信佛教有关。从此以后,凡皇帝陵均建佛楼。皇后陵只慈禧陵建了佛楼。凡以后建佛楼均为上下两层。 3 D& X1 b# m- W3 m+ J! W+ ?
三、地宫内雕刻经文、佛像。以前总认为清代皇陵中,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是乾隆帝的裕陵。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里也镌刻了经文、佛像。泰东陵早裕陵6年而建。这表明第一个在地宫内镌刻经文、佛像的不是裕陵而是泰东陵。清宫档案还记载,泰东陵地宫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具体泰东陵地宫的规制、经文佛像的内容,因为地宫尚未开启,档案也不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8 ~ a: r: t8 ^
! a' i/ q4 K6 w8 z0 \2 c) u# i( m
! t& ], w# ~4 U
8 f& X5 R4 W6 f M' y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