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P: h& ?# h
小时候我就怕剃头(当时不叫理发叫剃头,而且是真正的用剃刀把头剃光),一说剃头,我就打怵。因为当时的剃头匠(现在叫理发员、美发师),有的实在不怎么样,剃刀不快头发又没泡软就开始剃,哪有不疼的?可是你一喊疼,大人就会斥责你,说你“护头”。其实夏天剃个光头,还是很爽的。就怕遇上不负责任的剃头匠。
5 T5 ?* f% D5 p2 N我小时候,都是把剃头匠叫到家里来剃头。那时的剃头匠都是挑着一个剃头挑子,或是夹着一个布包,走街串巷的打着“响头”招揽生意。去理发馆的,都是有钱的新派人物。一般人家的小孩子老人都是在家理发。
+ D7 o& R1 Q+ ]7 h% q% O( U剃头匠的挑子,就是歇后语中的“一头热”的挑子。剃头挑子,一头是供客人坐的凳子,凳子下面还有两层抽屉,里面放着剃头用的刀剪等工具。一头是装有热水装置的圆桶,下面是个柳木制的罗圈筒,里面有一个炭盆,炭盆里是点燃的木炭,这就是所谓的“一头热”的热源。炭盆上面是一个盛水的铁桶,桶里的水被炭盆的火不断加温,总保持桶里的水是热的,以便剃头时使用。桶上面还有一个铜脸盆,用来盛热水洗头用。脸盆的一侧,还竖着一根木棍,上面有几个挂钩,用来挂毛巾、大单、扛刀皮带、舀水瓢、顾客的帽子等等物件,剃头挑子做的是十分精巧,其实就是现在的组合家具的最早版本,也是充分利用空间的典范。
1 w. w: `. V6 D9 T& B剃头匠的“响头”,就是一个大镊子型的铁音叉。音叉的尖端有一条很窄的缝隙,用一根铁棍从音叉中间的缝隙一拨,就会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呼唤人们来剃头。
7 \. ]1 X. i; { k& j _解放初期老人小孩大多是剃光头,小学生留分头的很少,光头和平头是流行的发式。当时的说法是,剃光头又去火又干净。儿歌中有“剃头打三光,不长虱子不长疮。”是否去火我不知道,剃光头省钱,洗头方便又不长虱子是显而易见的,从卫生角度看也是合理的,所以我一直到小学毕业时还是个平头。以前在街面上,庙会里,鼓楼后市场里,经常能看到有剃头匠把挑子放在路边为人剃头的。
( e, Z8 J, ?& [' Q% u! Y剃头匠用的剃刀,大多是手工打制的折叠刀。和洋式剃刀相比,手工打制的剃刀刀刃要短一些,刀身要宽一倍以上,刀背很厚,刀身呈半圆形。刀库是用木头制作的一根小园棍,两端镶有铁箍,中间有一道缝隙用来藏刀刃。剃刀折起来只有十来公分长,四五公分宽。这种剃刀和洋式剃刀比既不好看,又不好用。尤其是刃口很容易被磨钝,剃头时令顾客感觉疼痛,象在拔头发。所以当时剃头匠都会多准备几把剃刀,以便轮换使用,或是时不时的用扛刀皮带把刀扛一扛(就是把刀刃在一条二寸宽一尺多长的皮带上来回磨蹭几下)。剃头时,剃头匠会用热水给顾客洗头,然后打上肥皂,为的是把要剃的头发泡的软一些好剃。即使这样,因为刀子的锋利程度不同,还会使人感觉疼痛,这也是我和其他孩子不愿剔透的主要原因。 5 a' g) c& h7 j5 F. g! V: [
开始剃头的时候,剃头匠会给剃头者一个圆形的,直径大约有20公分的藤子编的小圆盘,让剃头者自己用手端着,放在胸前。这个盘子是用来存放剃下来的碎头发的,剃完头以后,剃头匠会把剃下来的头发存放起来,或是卖掉或是丢到垃圾堆里,总之是不让碎头发弄脏地面。这也算是一种古老的环保意识吧!
* ^" `! m$ ? I剃头匠是以用刀剃光头为主业,也会用手推子给人推头,但是技术不如理发馆的师傅,而且样式也单一,剃成锅盖头也就不错了。推平头推光头还是可以的,反正是把头发推短就成,无所谓样式不样式,看得过去也就成了。用推子推头,虽然可以免去钝刀剃头之苦,可是推下来的碎头发钻进衣服里,扎的人更不好受。所以我在家里推头的时候,都是光着膀子,免得挨扎。 4 s d; q) `8 o8 d" r9 q
当时的剃头匠,除了剃头以外,还会几种手艺。一是刮脸掏耳朵,一是推拿(就是现在的按摩),一是接骨。
- _- @3 f0 Y1 k/ I6 ?. z: Q刮脸是剃头匠的行内技艺,顾客都会要求给刮脸。那时刮脸是比较复杂的:除了要刮胡子以外,还要把面部乃至脖颈部分都要刮上一遍。整个头部,除了眉毛和指定留下的胡须以外,都要给刮的干干净净,连耳朵和鼻孔里面的毛发,也要剃光。而且除了耳孔和鼻孔以外,只能用刀不许用剪子。一般的人还不要紧,赶上个脸上有疤或是长着青春痘的可就麻烦了,必须十分小心翼翼地施刀,才能不割破高低不平的皮肤。 & w3 O& e) F3 Q. H$ z6 e' D+ V7 V
掏耳朵是一种在今天看来不健康的陋习,可当年却是一种享受。剃头匠手持一根细长的竹制耳挖勺,一手提着剃头者的耳郭,一手轻轻地将耳垢挖出。一边掏耳朵,一边还要防备着剃头者咳嗽,以防意外。两个耳朵都掏净以后,还要用一个极细的小毛刷把耳朵里面刷一遍,直到剃头者表示出一种舒服的表情,才算完活。
2 b& O m. }8 U, ^剃头匠的推拿,也叫松筋骨。在剃头刮脸掏耳朵都完成以后,剃头匠会问一声:“给您松松筋骨?”然后就会攥起两拳,从肩膀开始,直到头部都要敲打抓捏一遍。还会对两臂和手部也推拿一番。做推拿时,剃头匠的两拳攥成空心状,随着上下的敲打,还会发出有节奏的清脆的响声,让旁观者都能感到是一种享受。做完推拿,会感到十分放松的舒服感觉。因为是坐着做推拿,所以不可能像在澡堂子里面做推拿那样全面,而只限于两臂、肩部和头部。我小时候就爱听剃头匠做推拿时敲打出来的响声,就像一首轻快地打击乐一样的好听。街面上有这种轻快节奏的声音的,只有烧饼铺里的擀面棍敲击面案的声音能和其媲美。后来我来内蒙以后,在包头还遇见过一位会此技艺的老理发师,据说他能打出五六套不同节奏的声响,现在这项技艺恐怕已经失传了。
) j" j" i0 J7 x7 S L3 T接骨是剃头匠的另一种技艺。所谓的接骨,不是指骨折后的接骨术,而是指脱臼的治疗,老剃头匠一般都会这种技术。当年管脱臼叫“错环儿”,所以这种技术也叫“拿环儿”。我小时候有一次不小心右臂脱臼,就是一位剃头匠给“拿住”的。另外像落枕、扭腰等等的病症,一些老剃头匠都会治疗。这种技术在当年医疗不发达的环境中,还是能起到救急的作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