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 s9 k/ T \: M1 }) `8 K, Y4 G一直向西行,走到普宁路的路口再向北,继续走1000米,普宁寺终于到了!
8 w# ^* `3 y" B8 ?/ m& d/ B( ~现在的时间是: 14:00 . : V0 y/ u8 k2 x) c! U1 y% Y8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6 i) j! g" V9 f: Q% S清乾隆二十年五月,清政府派班第为大将,出兵讨伐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反动头目达瓦齐叛乱。清军直达新疆的伊犁,达瓦齐闻讯逃到天山之南,被维吾尔族首领霍集斯擒获,压解到清军营内。准噶尔部另一个反动首领阿睦尔撒纳在霍集斯擒住达瓦齐后仍继续叛乱,并勾结沙皇俄国等外部势力,当遭到强大的清军攻击后,阿睦尔撒纳兵败逃亡俄国。 , j/ @1 y% W; F
两股叛乱军队被剿灭后,乾隆为了纪念两次平叛的胜利,在承德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物和硕物)上层贵族设宴封爵,因为清王朝政府信奉藏传佛教,故仿西藏桑鸢寺,在山庄北部修建了清王朝第一座皇家寺庙,“普宁寺”。即希望全国各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
1 d) V9 A4 I" `乾隆亲自撰写碑文《普宁寺碑》、《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三块碑都是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三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普宁寺的碑亭之中。
# U/ e. t# E; d. b; J$ [1 e6 H清王朝政府尊重各少数民族的信仰,把各民族的团结放在首位。乾隆承袭“修建一座庙,胜养十万兵”的祖训,实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普宁寺也就成了西藏、蒙古诸部与清王朝政府在宗教与政治方面直接联络的主要位置。六世班禅东行朝拜皇帝时下榻在普宁寺。蒙古族喇嘛教最高领袖哲不尊丹巴图克图以及诸部王公、台吉也都定期来普宁寺朝拜。普通僧侣信众,也长途跋涉到普宁寺礼佛进香。普宁寺成为民族团结的产物,清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的纽带。
- T+ N% ^9 t: [ 这是摄于30-40年代的一张老照片: ; p( p6 l$ p& o" O1 n: n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o) h) O+ o0 Y
5 A, V* z' ~8 C; K由左至右是:普宁寺,附属于普宁寺的普佑寺,最东面的广缘寺。
( ]1 k, }2 \3 X9 ]0 a) ]8 u站在丁字路口向东隔普宁路看过去,那就是普宁寺的寺前街: # i6 v% Z: }: K9 J$ n9 |' F" q* k( x w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_0 P5 W, }, ` m" L 4 r& k" c7 b' a# T
寺前街整条路段的南面旧建筑已经夷为一片平地。
) b4 \& R" h) F' w* [1 K您别高兴太早,这不是为了恢复清代旧貌,一个大胆地超大规模的开发项目将在大佛眼前实施!!! : N: |- g1 [7 ]% p4 n- [) n+ F8 b; L
路边有一张开发后的效果图让人震撼!
& j5 T1 B: e* @5 t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2 C+ h+ T" q" ~- }9 h+ t! d
3 U! J) l: G9 e: s........
' I7 {1 S9 I" }+ J1 E 普宁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僧侣云集、香火旺盛,通高27.21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经过整体维修后,更具宗教艺术的魅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 K% B$ v. L# n2 a1 G4 B5 t& q( J
普宁寺始建于1775年,1961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寺庙占地33000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各类建筑29座,帝佛合一的格局,即有金碧辉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又是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
; n2 V! R- o3 H1 t0 @1 M& X7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z( m0 W7 R7 H* I ( b+ _' ]) H* y9 h7 w" M; c1 C
沿着庙前街东行,来到了普宁寺山门前。
; f9 U5 K1 I6 }0 w山门外停满各种车辆。 5 O; B+ H5 X# \+ m: l6 R
虽然已是下午,依然是游人如织!
( Z( t% U4 h) ]) }据说普宁寺是北方地区香火最盛的寺庙。
2 z: q# j3 P8 A( D$ [5 W普宁寺也是外八庙景区内唯一可以进香的寺庙。
' X5 _( n; \$ A7 J' t普宁寺平面布局分前后两部分,四进院落。
: J5 }& a; n; q2 Q以金刚墙为界,前半部为汉族迦蓝七堂式,后半部为藏族三摩耶庙式。
+ p( i* R0 t( Q/ x4 H主体建筑贯穿于中轴线上,呈纵深式对称格局。
2 o% Y( s* A- k* h普宁寺庙前广场
7 |1 d: `$ G. L5 N* L) q普宁寺庙前原有广场,东、西、南各有木制牌坊一座,中有打鬼亭,今均无存。
7 j k: k7 V. F; F清代,每年的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和正月初八至十五日,普宁寺都要主持举办庙会,外八庙的喇嘛齐集于此,进行大型的“跳步踏”音乐舞蹈表演。逛庙会的佛教徒及群众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广场周围人山人海,各类买卖摊贩争相叫卖,非常热闹。 & u4 _- u; u3 {+ S" p; s U
山门的西面有票务处。 - D+ y$ o0 g7 x* W1 ?
普宁寺的门票: 50元. 2 G& w1 y$ R+ d9 |3 y, `) o
不是一般的贵呀!
2 v, a2 w9 Z! u8 H) p我于1989-09-29.曾进入此寺一游。 : D) _) e1 G2 i: z" y! j
依稀记得当时大雄宝殿内正对三世佛的佛像重施粉彩呢!
/ w8 ]/ p: v! S/ X- X& _, s) N! |那时的门票才二元:
e+ @) h* v" P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 y# H9 X9 O! H
我既不进香,又不拜佛,寺内人山人海的,拍照片取景都难,这次就不进去了! $ c H, K3 W3 X; o. v
山门外到处停满车,根本无法拍照。只好发两张2006-09-18.拍的普宁寺山门: 4 m) S& ?, j1 e1 h. |. C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A5 b8 o- k a- m, P) p 3 V8 ~, v z7 M" K7 g. J
山门面阔五楹,进深一间,中辟券门三座。门殿为黄琉璃瓦绿剪边单檐歇山顶,檐下用单翘单昂五踩斗拱。
! t" F: q4 Q3 v' i/ z+ g9 P) M' T山门两侧设腰门。 + Q7 i; Z9 o& k/ N; S
门殿内两侧置泥塑金刚神哼哈二将。 6 r ^$ J. {) V; {# m
从山门起,中轴线上迎面为碑亭,平面三间方型,重檐歇山,下檐单翘单昂,上檐单翘重昂,黄琉璃瓦绿剪边覆盆顶,四面设门,亭下砌台基,台基置栏杆。
( r7 \8 D1 y- Z" v6 k) Q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u0 x9 [ `, g0 ?8 y$ [
* _7 ]$ p) H' ? [ e/ [真没办法,今天的碑亭前全是人,根本拍不到碑亭! # R& \! z7 s( p) @
碑亭内置御制石碑三座,碑下有方趺,上有龙首,四面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碑文。
) c' o J6 ~0 n% }9 b* t' Z2 p. M中间是“普宁寺碑”,东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碑”,西为“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分别记述修建普宁寺的历史背景、意义和清政府平定达瓦奇、阿睦尔撒纳叛乱的始末。
& J+ J( l) z" S1 j4 e$ {碑亭北面两侧为钟鼓楼,各为三间方形两层楼阁,单檐歇山顶。
4 X" j% r, o. z& j; R天王殿位碑亭正北,面阔五楹,进深三间,前后檐装有板壁,中为明间设欢门,东西稍间设欢窗,两山砌石墙,绿色剪边黄琉璃瓦单檐歇山屋顶,前后各出三阶。 - e) h9 h3 D2 V) q2 f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Y6 ~# X* s* k
6 I: k- K/ f8 n4 M- Z/ A: e天王殿明间檐悬“天王殿”立匾,正中迎面供布袋和尚木胎雕像一尊,其后面北塑立像护法神韦驮。殿内东西两侧塑四大天王。
4 o- x/ V8 L+ }2 @) ~% o& G$ S天王殿两侧以腰墙封闭,组成一进院落,腰墙辟掖门。 ' _6 \' H' X6 }8 A q4 x a
大雄宝殿位天王殿正北,是前半部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 2 x/ W* s. e1 f
座基高1.4米,用青石雕砌成须弥座式,殿前设月台,前后各出三阶,月台东西各出一阶。月台及殿基各角设石雕螭首,月台上置大型铜鼎四个(现存鼎座)。
! W/ r* \1 k+ g4 u7 k"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4 X% [9 w/ j* G9 @* T6 F2 R2 T
1 r5 r4 h, r: }# a1 J大雄宝殿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中央五间设隔扇,两边尽间装槛窗,殿后中央三间设隔扇,东西四间封实墙。
4 w/ m- B6 W1 j4 P' H; c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屋顶,复绿剪边黄琉璃瓦,殿脊正中置铜镏金舍利塔,下檐为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拱。
( L+ i% L( @1 P3 l上檐正中悬:“大雄宝殿”陡匾,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汉文为乾隆御笔。
, j+ G2 {( q1 ~% n8 O5 I下檐正中悬黑泥金漆匾,乾隆御笔“金轮法界”。
5 x! j# r( H1 {8 q* \大雄宝殿殿内供奉主尊竖三世佛。中为现世佛释迦牟尼,西为前世佛迦叶,东为后世佛。
$ |+ M: B8 `8 |# S# L' f大雄宝殿内的三世佛,每尊佛像高4.9米,置于高2.9米的石雕须弥座上。像前设供桌三张,上摆七宝八珍。供桌两边设木漆金塔两座,每座供藏泥漆金佛56尊。
6 _; d. D4 i+ C. y- T# |+ ?东西两侧神台上供木制十八罗汉,山墙上绘十八罗汉壁画。北墙壁画为八大菩萨,从东往西依次是:普贤、文殊、弥勒、金刚手、虚空藏、观音、地藏王、除垢障。 + S( W; ~6 k9 r/ t5 X& o! H/ z
释迦牟尼像顶部高悬“仁佑大千”御匾。 , l) w' X+ e5 s' o; v3 j) o/ J
三世佛中间抱柱挂巨幅楹联一对,为乾隆皇帝手书。上联“福博人天阿耆开紫塞”,下联“妙涵空有伤檀拥金绳”。 % H- a! t; N: O! y- Y8 N
外圈立柱楹联是“镇留岚气闲庭贮,时落钟声下界闻”。 ( f6 H: q9 M( U% c6 R
殿内还有两对条幅: 5 k; u: e( d: G
一幅是“虚无梵呗空中唱,缥缈天花座上飘”。
3 H0 a. e- T3 @3 H }8 H& g一幅是“震亘教宏宣广刹昙霏普资福荫,朔陲功永定新藩鳞集长庆宁居”。 " ~( A2 k. e, w r
大雄宝殿前面东西各置配殿。 , j2 z) j0 z9 s/ r o! o. M
东配殿面阔五楹,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内供大黑天佛,今无存。
; u$ G% @2 j# I现置罗汉200尊系从罗汉堂迁入。 ) N/ h2 ^; h+ N6 @
西配殿与东配殿形制同,内供菩萨3尊,北为文殊骑青狮,中为观音骑朝天,南为普贤骑白象。
2 ?7 {% ~- w. Q' n1 q 大乘之阁位大雄宝殿后,地势陡然突起,用条石砌筑的金刚墙高8.92米,内里填垫灰土夯实,形成一块平坦台地,用以组织此庙后半部的藏式建筑。
9 B% ~" e9 ? K$ d% I0 @. A金刚墙南部两侧分设石阶蹬道,各42级。拾级而上过南赡部洲门殿即进入了佛国极乐世界。 - r2 ]8 a2 T# O6 o L# F
普宁寺的“极乐世界”,总体布局系藏传佛教宇宙观的立体图徽,按西藏三摩耶庙规制设计。
0 P' n' [2 s9 O/ V立体建筑大乘之阁居中矗立,象征须弥山,两侧有日、月,周有部洲山,总体就像一驾大型车乘,由大海承载,日、月旋轮,滚滚向前,永不止息。 + S7 x4 H' a( X' d, K& \
我绕到普佑寺山门门殿内拍到大乘阁: (大乘之阁)
* |( [" H+ V: X5 @$ S拉近镜头看:
/ F0 h/ |! Z2 t( q/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2 R! O/ t/ V4 P3 F" Z/ x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J; a% t6 P0 M$ S9 q& b& G9 i: _. I
8 ? c9 n1 \5 v3 H) r8 i% h大乘之阁起于大型须弥基座之上。
; q9 W1 |- V" Z基座高1.6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13.7米。 ) F* R) R9 B. m6 z8 V" Z* E- T* S
阁前设宽敞月台,南出三阶,中为双龙戏珠石雕御道,两侧条石砌级,周围排立石雕云龙栏杆54根。
% X7 V0 H7 e3 l4 }! D3 |' h+ `阁前上檐悬“大乘之阁”陡匾,满、 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
9 A! L! S" y e0 ]9 {6 h& e- y下檐悬“鸿庥普荫”横额,汉字书写。 : v- g1 K) b; s4 m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 u3 W/ i+ E t
3 d* i/ S6 j0 d& O大乘阁仿三摩耶庙乌策殿建造,内部为三层楼结构,中为空井,周设回廊,旋梯型垂直交通方式。
& a/ k4 s } u) V+ b6 e; H大乘阁面阔七楹,27.71米,进深五间,19.97米。主体部分栽设两圈通柱形成三层垂直框架,上下贯通。内圈16根,高24.47米,柱顶横柁梁4架,外圈通往24根,高13.72米,贯穿两层。两圈通往由间枋连结,间枋断面32×26厘米,双料,上铺楞木、地板。大乘阁正面外观为六檐五层,一层东西设抱厦,上置腰檐,中央三间设隔扇,两边四间设槛窗。二层正面为重檐,上檐回转四周,下檐两侧封以实墙,墙上开梯窗两排,两檐之间设童柱一圈。三层向内收进一步架,面阔七楹,两头尽间内收一半;进深五间,稍间减半。四层面阔收成五间, 进深三间,四角每间覆以方形黄琉璃瓦攒尖屋顶,上置铜质镏金宝顶四个,拟比四天王天。第五层面阔收成三间,尽间减半,覆以大型攒尖屋顶,上置大型镏金宝顶,拟比须弥山,与下层四顶构成四王拱卫之势。这种屋顶组合手法反映了汉式木结构屋顶多变的特点,既不同于迦蓝七堂,又不同于乌策大殿,是我国殿阁建筑中的一个创造。背面四层,底层中央三间设隔扇门,两边四间设槛窗;二层仍七开间,设槛窗,两尽间减半;三层收成五间,槛窗;四层与正面同。侧面五层,底部一、二层封实墙,置梯形盲窗,间或明窗;三层进深五间,尽间收进一半;四层收成三间;五层三间,尽间减半。 * I9 |6 g+ y# M" I$ H* s2 P$ J% O) b
阁内供奉主尊是密宗千手千眼观世音雕像,女相,全木结构。 , O% ]$ Y; f. L7 ~
避暑山庄与口外八庙(九)
' e7 O, O4 s3 X6 e+ R" E$ k% v
7 d q' M, M2 P2 R8 G* {% p A) V观音脚踩莲花座,高1.01米,莲花座下置石雕须弥座,高1.22米,佛像通高22.28米,腰围15米,使用木材120立方米,头重5吨400斤,全身重110吨,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木质雕像。 7 {6 }! {, d& t1 n
大佛内部中空,木架结构,分为四层,每层中间设隔板。中间直立一根柏木通往,高25米,直径65厘米。通往四周设四根料柱与承重边柱相连,形成整体框架。框架周边围站板,站板外雕刻衣纹。佛体一层为下肢部位,8.5米,边柱10根;二层为腰部,5米,边柱9根;三层为胸部,4.28米,边往4根;四层为头部,4.5米,边柱4根。大佛按人体结构造像,比例匀称,形像洒脱,衣纹花饰做工精细,是我国宗教造像之珍宝。大佛头梳发亟髻,戴佛冠,佛冠上镶嵌坐姿佛像一尊,头顶雕立姿佛像一尊,名阿弥陀佛;观音面部有三只眼睛,表示能回知过去,见知现在,予知未来;身披袈裟、偏衫、赤足,颈上挂套念珠、两耳垂环、腕戴珠圈;正身双手合十,左右各有臂手20只(计40只),每只手心有眼一只,40倍以25有(佛教中25种善德)即是千手千眼。手中持刀、枪、箭、戟、轮、螺、伞、盖、花、罐、鱼、肠、日、月、铃、杵、哈达等法器。大佛两侧,东为善财,西为龙女。 7 v% M# y, y( m) c* m4 f8 W
大殿钻金柱面南有黑漆金字条幅:“具大神通完十行,是真清净现三身”;面北有“耆 天开金碧辉煌香界朗,精兰云护 檀 馥梵林深”;阁内顶层有联“半满真言参不漏,色空妙谛证无遮”。 9 A6 H: r0 A3 n1 |
二层楼回廊上摆宝塔八座,自西向南、向东、向北分别为降魔塔、莲花塔、三轮塔、六十四角塔(两座)、八角塔、纪念塔、万寿塔,南部正中面北三座佛像为三世佛。
2 A K* U; |) r P两面山墙整齐排列10090尊高15公分的藏泥贴金无量寿佛,称万佛龛。
$ S0 I& R, e9 ] 四大部洲
, k" E9 v# p0 u0 Z5 w大乘阁四方各置大型台殿一座,代表须弥山四周咸海中的四大洲:东胜身洲,半月形,白台上设矩形黄琉璃庑殿;西牛货洲,庑殿呈椭圆形;南赡部洲,庑殿呈梯形,俗称三角殿;北俱卢洲,庑殿呈方形,供奉财宝天王。
- q' x9 d* M) C; s& i A( C 八小部洲
( p3 ~. ?$ F; T# L* W k 四大部洲每一部洲又分置不同形状的重层白台两座,内有踏步可通上下,此谓八小部洲,亦称八中洲:东胜身洲前后分别是提诃洲和毗提诃洲;西牛货洲前后是舍谛洲和上仪洲;南赡部洲两侧是遮末罗洲和筏罗遮末罗洲;北俱卢洲两侧为矩拉婆洲和 拉婆洲。
8 z/ S: e* \% A2 c4 d 喇嘛塔 , d# X1 ?8 m/ M2 `( K& H" h; ^
大乘阁四角布置了四个方座瓶状宝塔,名喇嘛塔或舍利塔。东南角紫红 色,塔身饰莲花,表示佛性如莲,出污泥而不染,塔底藏佛骨(舍利);东北角黑灰色,饰琉璃 十字宝杵,藏西藏笨教经典;西北角为黄白色,饰琉璃法轮,藏吐善赞普松赞干布及赤松德赞战胜外敌的战利品;西南角为绿色,塔底藏财宝,各寺庙遭灾坍毁重建之用。四座塔均为宝瓶形,塔身上部置相轮,十三层,代表佛教十三层天;相轮上置承露盘,再上置日、月,日、月(阳阴)相交产生甘露注入宝瓶;日、月上置火焰,象征佛教如日、月,火焰永不止息。
( @8 V; E _1 A& w. Q% b8 B* a日月殿
' [ Q+ a) N( N4 t+ M9 ~( W大乘阁东西两侧各有长方形白台一座,上置庑殿,黄琉璃瓦饰顶,东为日殿,西为月殿。
3 Y8 C) D6 z, e1 U 大乘阁前东西两侧各设一个跨院,北方民间四合院形式。
e+ W) P9 p3 F! v东为妙严室,是皇帝礼佛时休息的地方。正殿条幅为“对物共春台 风入咏,愿人登福地王会成图”。 ; d( ~6 ~& h0 i l& t
西为讲经堂,蒙古章嘉活佛常来此讲经。
' s; u( ?$ Z# v7 ]" }8 c' f. Q3 {普宁寺东西两侧为僧房群。
2 V" O" z+ g) \- c5 t, _ z8 R, J再东就是普宁寺的附属寺庙:普佑寺。 8 ]2 K R" ~- d. d4 A8 \
接下来到东面的普宁寺的附属寺庙——普佑寺看看去。 $ m; c D/ i+ T" E4 z
6 x/ X& m, v7 T% a
& }8 u. u& e1 D; ]* d* a
X) m; ~; H& w% H: u ' o% }6 b. {9 ~) B4 `0 l- H* F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