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66|回复: 16

正乙祠戏楼[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3-13 23: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二 于 2013-3-13 23:33 编辑 + W, q7 b! B, ?" F$ {+ [" S
7 d) L- e& ?6 B2 h. m/ z% H4 x0 A  O
nEO_IMG_IMG_8362.jpg
6 G) R5 U5 J* Z. R9 Z    正乙祠位于宣武区前门西河沿220号,是北京保留至今的唯一基本完好无损的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在和平门没打开之前,西河沿是百姓春节时从东面去厂甸的必经之路。222号、224号、218号,戏楼后面的学校,经考证,以前都是正乙祠的地界。222号院里,原来住着十几户人家,现在只有三四户留了下来。这里曾经是有“林百万”之称的林子安的豪宅。1936年,林子安请来梅兰芳、王瑶卿、李多奎、萧长华等名角,天津唱大鼓的“小彩舞”骆玉笙、鼓界大王刘宝全、戏法大师“快手刘”、相声演员侯宝林等名家在正乙祠唱堂会,轰动一时。224号是马应龙的住宅。

相关帖子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23: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8357.jpg # c( n! }! N0 X- B1 u( e+ A

4 S  E# H. e' z0 _- e" `2 y nEO_IMG_IMG_8352.jpg
0 c6 @+ s1 n. e
    据说,正乙祠原是明代古寺,供奉着财神爷赵公明及招财、招宝、纳珍、利市,这和明中叶日渐发达的商业和商业文化有关,和周边兴起的鲜鱼口、猪(珠)市口、煤市口等商业街有关。
  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正乙祠被浙江在京的一个银号商甲购置重修,成了银号会馆。《北京的老戏园子》一书作者侯希三先生说,作为独特的人文景观的会馆,最早是些驻京的官吏为乡里来京科考的举子、赴京候任的官员而设的馆舍。后来,随着商业往来的频繁又有了行业会馆。和湖广会馆这种地方会馆不一样的是,正乙祠属于行业会馆,又名银号(约等于今天的金融业)会馆、浙江银业会馆。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23: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8340.jpg 8 L) t0 M: W& H
% z/ T8 W" L1 V0 T! Y- l" \
nEO_IMG_IMG_8345.jpg
- H. B# Z7 Y+ d' c/ i  `    一块《正乙祠碑记》立在正乙祠戏楼的院子里,记载着正乙祠的历史。据敖远说,其实正乙祠有十几块石碑,都在这附近埋着,他们正在和宣武区政府合作,希望能从民宅下挖出这些石碑来,这样,正乙祠的全貌会随着石碑的复位逐渐揭开。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23: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8317.jpg
; W' C  B- |- D+ {/ T) X6 l2 O9 ]% x; r# T" t; E  z' O& z, \. ]0 [
nEO_IMG_IMG_8319.jpg 1 b! [" V: S( H4 f& w+ h7 p
4 m7 M3 f4 Z% M$ _0 q  N& @; s
nEO_IMG_IMG_8323.jpg
7 A, `; q  M9 f- |  Y
    正乙祠戏楼有着辉煌历史,一是乾隆七十大寿时的四大徽班进京,正乙祠从此改变了只唱昆曲雅部的格局。据说徽班演员米应先有一次在正乙祠演出《战长沙》,他演关二爷,倏一出场,面如重枣,听戏的官员和百姓跪下一大片,以为关二爷显圣。为此清政府竟下令禁演关二爷的戏了;二是清同治四年,程长庚率“三庆班”、梅巧玲为班底的“四喜班”等在此演出,历史上“同光十三绝”中的多数演员都在正乙祠演出过;一九一九年名伶余叔岩在此为母亲祝寿办堂会,名角云集,盛况空前,名伶反串,妙趣横生。民国时期著名的“熙春社”也曾在此活动长达七年之久。二十年代,黑龙江省督军吴俊陞的公子向余叔岩学戏,1928年在这儿上演了《战太平》。三十年代,言菊朋、张伯驹、鲍丹庭、陈墨香等在此演出,盛极一时……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23: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8324.jpg
. W8 j( a, I6 m5 O  W: K
5 o) o. J" n; Z  {) ]- s" m nEO_IMG_IMG_8325.jpg
2 W. y* f; I) I1 X; m! b$ ^5 S" _4 c* z; s+ }0 n! d1 ?! l
nEO_IMG_IMG_8326.jpg
/ {- P2 B" z- w9 n2 ?& K+ m& r$ B/ G& b2 T0 }7 a
nEO_IMG_IMG_8327.jpg ) h6 D( {+ _6 Y
     正乙祠是北京保留至今的唯一基本完好无损的整体木结构的室内剧场,被称为“中国戏楼的活化石”。2006年由北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负责管理正乙祠。
' k' _/ G9 i) p7 q. y# Y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23: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8328.jpg
. ?- C4 V0 C; r! a) I1 ~: |6 f0 E" l
nEO_IMG_IMG_8329.jpg
* j( I4 N) r8 [8 \: \* n# C) ~8 ^+ Q6 v0 @: G  U2 ?, G
nEO_IMG_IMG_8330.jpg
9 f- {  [8 ~' U! z6 z. ~+ }( f! a8 b1 N! J/ s
    “现在的戏楼是正乙祠的一部分,是曾经的会馆的娱乐功能,其实正乙祠其他的建筑都比戏楼要重要。戏楼在当时是什么?是现在谈完生意后的卡拉ok。现在要恢复的不仅仅是正乙祠戏楼,而是恢复正乙祠。很艰难,一点一滴来做吧。”北京市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敖远先生如是说。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23: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二 于 2013-3-13 23:55 编辑 & L! ^* ^4 i' u3 T

$ {/ M2 z: ]' b- M# U/ ?: Q4 F nEO_IMG_IMG_8337.jpg
! S( K, E  w4 E2 R: h  ~$ ?) d- W5 V/ A$ K) j- \$ F
nEO_IMG_IMG_8335.jpg 5 [% O  b+ e& o4 ?" M  [3 h0 z9 |

7 G( D0 J1 U0 V; I1 t* C nEO_IMG_IMG_8336.jpg 6 Y' L' z3 _! ?' G
      以上图片是我在2013年正月初七拍摄。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欣闻老北京网回迁,特以此贺喜!
发表于 2013-3-14 10: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闻“老北京网”抬头见喜,贺贺贺!( t5 O( @0 m' h% J# T
“大二”朋友的帖子,总是图文并茂,吸引眼球,史料详实呀!愿意看。
发表于 2013-3-14 11: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期待周边石碑的出土。
发表于 2013-3-14 21: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新,不知道有没有老的彩画保留
发表于 2013-3-15 09: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进去过.
发表于 2013-3-15 09: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好,片子拍的也好,欣赏。
发表于 2013-3-15 14: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能看到这样的戏楼,非常高兴。现在能对外开放参观吗?
发表于 2013-3-15 2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边儿真不错!顶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3-3-16 13:4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月 发表于 2013-3-15 14:29
7 i1 ^& v3 v" G: i欣赏了。能看到这样的戏楼,非常高兴。现在能对外开放参观吗?

0 D2 k, ]/ @+ r# L对外开放,门票30元,这里主要接待旅行团,没有团的时候去会有专人陪您讲解。! T* ^+ Q9 h( o: h* V
戏楼内光线暗,我用的是佳能EOS 6D,感光度为3200,藻井那张达到5000。
0 M, t7 T0 C6 H( f* p用这款机子拍,画质还可以。
发表于 2013-3-17 12: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真不错,多谢啦。
发表于 2013-3-21 15: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解说得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13:16 , Processed in 1.170717 second(s),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