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e' l8 x( T6 b- i* p( ]7 p
2 P0 I- C' Q7 P" q6 n
《北京文化图说丛书》封面设计说明 $ _: f6 `8 }- S
ANG="EN-US">
; m& G3 q. V+ l3 y % n+ v1 k( w& _: q4 @2 @
《图说北京皇家文化》《图说北京民俗文化》 0 _- R6 E7 o, _8 A; J3 H
ANG="EN-US">
v' ?( _; r! S一、底色: 5 }1 L c3 `5 D# R! C! K2 Q
《皇家文化》以绛红为底色,寓意皇家的致高尊严, & q9 D% V# w% O; T/ M( {. f
《民俗文化》以棕黄为底色,寓意民间的致纯风尚,均作渐变处理,以求变化。
$ A( L( s8 n r) A+ V9 ^ 5 o9 ]( h1 a7 S" \; E7 @; L. J% h' _
二、不同元素:
+ w" Q: l& l# B- x8 y4 C8 R& |ANG="EN-US">1.封面:书名变化、铺首门环图案变化
! x. a/ ?$ c( d+ g- B《皇家文化》使用宫廷铺首门环图案,
/ r% l1 s1 [1 [! z, t- V9 U《民俗文化》使用民间铺首门环图案,
- x4 w, L* @8 z) J《皇家文化》使用华表图案ANG="EN-US">——皇权统治的致高象征, 8 E& s' @, w- l
《民俗文化》使用门墩图案ANG="EN-US">——民间生活的文化元素,
' ?! `/ R& q, z两者均为石雕建筑元素,均为大门之外的装饰元素,两书既有差别又有内在的统一。
& x' t& K7 k: x+ y( k8 \ANG="EN-US">2.书脊:书名变化、铺首门环图案变化(同上)。 $ C5 z& R' @" P8 g2 P8 B
ANG="EN-US">3.封底:图案变化,
& e+ k7 P0 M+ v/ R6 W% b0 }, ~ d《皇家文化》使用图案为由北京中轴线紫禁城镇山景山上向宫城紫禁城内(南方)眺望, 1 m6 \( I+ i! q4 `8 L, L- ^$ H
《民俗文化》使用图案为由北京中轴线镇山景山上向宫城紫禁城外(北方)眺望。 : L `. `& x; f; l' o" k2 Y- F. O
1 o' A( {9 q% x( J) j9 @三、统一原素:
) q! M1 z. c D) E8 eANG="EN-US">1. “万字不到头ANG="EN-US">”底纹: 4 E( @4 L/ ~3 p1 ?6 U
此纹样,无论皇家、民间皆广泛使用,寓意吉祥,是北京常见的传统文化图案,
* A5 G- ~3 L$ ]9 p起到丰富画面,增强文化内涵,从设计上有机联系两个分册,并破除呆板、单调的作用;
) p, x# x8 Q. K" k. y3 pANG="EN-US">2.封面之“图说”背景图案: 0 `( O9 u0 p9 T9 S7 R
北京文化符号,无论宫廷或民间建筑之常见彩绘纹样(包袱图案),
8 I3 I: g6 ^3 Z8 ?5 L' [3 z! l3 F用以统一两册风格,并成为封面视觉亮点;
6 ?, [- x+ I: u4 x0 A3.封面元素:文字、社标:丛书名、作者署名; . U& L/ x) h$ o$ X1 g& M# p
4.封底元素:责编、封面设计者署名、丛书名称图案;
7 l$ T) ~( Z1 m+ c6 h% t- x1 _0 b5.勒口元素: + o- _: [' R+ [ i7 m& L( w
封面勒口——作者照片、介绍文字, ( ]! d& ?) _3 i; e( I% \* o
封底勒口——丛书介绍封面图案(封面缩样)。 1 a' t8 F% y" H9 f" ^- P! m
/ `! m+ M# Y9 _3 k3 G: V
- o# K+ _: E+ G2 d华表虽然常用,但唯有他是皇家文化的最佳符号代表 1 u; a+ i, ]; Y6 }# m
& {: ]6 H3 |( V" [+ E& I# K0 ^. T
唯有皇家可用,由于被大家所熟悉,指向性强,别人用的再多也无妨呀
* S8 X& R( G" w ! a5 t! k' H" F- W
更有趣的是,与他相配的是门墩,又是代表民俗文化的最好物件与文化符号,还是因为被大家所熟悉 0 e% a( I$ W8 ]8 W8 Y, l
9 j- z6 p+ X9 \5 e4 O华表很少,唯有皇宫外(皇陵)可用,皇家所专享,其专有性特点极强
) [ [" Y+ {, p6 j5 Y2 [8 i ' x0 ^/ p' L& V; A9 h3 t
门墩却极多,家家可用,是北京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 m. E" G1 e# Z( u * P1 ^' o6 T0 p& C$ ?# j
一少一多,一高一低,且都是门外之物,都是石制之物,都有建筑仪礼之用, , O @" h/ b. {: G) [
2 E T- m8 c7 _8 p
其实用功能远远不及其仪礼、和他的文化象征意义,
$ f% Q4 g i5 w( V
/ n4 ]" U" v; o" A完全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特色,成为北京独有的文化符号
( F; z0 ?6 @) f0 o: B1 {6 T. e/ x7 `& x4 o
% h2 a/ F! I' b# b# I; g- H用此来说明北京文化,作为北京文化的符号,以其为最佳,别无他物 7 ~7 X' J/ Y4 s% q/ M
+ |+ h# e+ b* `( a
而出版社不明此中深厚的文化因素与象征意义,随便更改 ( W( N/ T& s6 Y" ]! d
8 Q. j' V( \" b6 I龙椅故佳却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民俗符号
! m# e- V8 o* a [' Z5 t9 f
( y7 u N- L& V3 S* n用以泥塑代替门墩,因与书中内容不符,被坚决否定
; Y A4 v) \3 }& ^
% P0 z( c* W: }8 f7 n6 ?) t勉强代替一垂花门 ( h& |* i' F' M+ n& O, p1 L) z
- @2 u! T/ W% t; |/ I
对应关系为:同为木制结构,同为大门内之物,同为雕饰精美之物,却极为牵强
. C0 O8 o/ I( M. {& V 8 ]# ` k4 R6 x) L2 B" Z+ B( @
因为绝对不是所有的老北京四合院都有垂花门的 ; c* q, P* |( f1 u/ Z7 w
) q) Q; `6 L) U5 b龙椅、垂花门都不能担当皇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符号重责
# {% O) h6 l' w& \" M- O"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