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幅 东四清真寺大殿前香炉 大殿内景 ; J( H* a5 n1 i* D6 z
第二幅 云南穆斯林合影 0 S1 X- @8 j5 f7 Z' K" x* N
第三幅 穆斯林印刷品(中阿文对照“清真言”) ' R6 X3 T; |1 F5 ?6 `
第四幅 河南一位受洗的回民老人,当年基督教传教士少有的成功案例 8 {/ ]$ n# |8 n2 ^! M* o; r
第五幅 北京回回营清真寺正门(北门) 阜成门附近的锦什坊街清真寺内景 9 P1 f. k% t/ A
第六幅 云南的一户回民
9 x; p0 w0 k$ s. W3 y7 N& R第七幅 另一户云南回民 9 s! _7 b; |+ w! j4 t9 X
第八幅 东北法库门清真寺望月楼 当地回民在大殿前合影
( p7 D: M& @! i: [4 U0 L4 l' k第九幅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创建清真寺碑” (此为中国最早的清真寺碑记,因部分文字漫漶,导致重刻时书写误增误漏,有人便目之为“伪碑”。通过笺证,沿波讨源,即可以确定:《碑记》乃唐代古碑重刻,重刻时间大约在明中期,由于古碑文字残泐,重刻时出现误读误增及遗漏等失误。)
+ B' u. N* Y3 q. n( }. T4 ~第十幅 北京回回营清真寺内景 一为北门里面,碑阴,两侧立者为清真寺两位维吾尔阿訇,另一为大殿正面。 . ~5 ?7 {8 e0 O$ Y
第十一幅 东北一处清真寺的礼拜场景 * y# B7 f V$ S3 z" q' t
第十二幅 广州清真先贤古墓
7 D# U+ s. L* ?& `; K6 d& q8 B2 L第十三幅 洪武二十五年(1392)赛哈智宣谕圣旨碑 (按:据《马氏家乘》(赛典赤家谱)称,赛哈智是赛典赤·赡思丁之五子马速忽的六世孙,全名为卜罗添·赛哈智。明太祖定鼎金陵,委其负责在南京、西安各建礼拜寺一座;并宣谕“如有寺院倒塌,许重修,不许阻滞”。体现了明王朝对伊斯兰教信仰及“圣裔”的尊重。) ) b/ ^& r9 t9 O& a; V
第十四幅 北京回回营清真寺 乾隆“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正面,满汉文(此碑现卧于历代帝王庙)
/ @$ d& v$ @6 R/ M0 t第十五幅 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背面,蒙回文(回文指维吾尔所用的察合台文,以阿拉伯字母拼写) 2 l) [# c1 [4 P9 W& E% q- n o
第十六幅 西安一处清真寺内的阿拉伯文碑文
2 ?. E4 M5 m: k. X. t第十七幅 广州清真先贤墓 4 J `% F7 @4 g6 k2 x' @
第十八幅 广州清真先贤墓碑 8 v: B2 i$ p2 `9 J* Z' B
第十九幅 传教士绘制的中国穆斯林分布图
4 \; z7 t, x- B4 }% _9 r, m# z0 i第二十幅 某清真寺内设置的“万岁牌”(官方命令设置) , c' H$ a# L( z9 w% M3 p8 k
第二十一幅 一为牛街清真寺大殿前 一为牛街阿訇及乡老在南碑亭前合影。 合影中右数第二人为王浩然阿訇,左数第二人为来华的国外伊斯兰学者,王浩然阿訇刚刚朝觐归来,并面见土耳其苏丹(也是伊斯兰世界哈里发),阿訇曾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同英军交涉,在牛街一带设立安全区,后此街曾被御赐为“太平街”,至今记载此事碑文仍在牛街礼拜寺。
! b3 j/ w1 U- j2 }$ c {5 s0 D, x: N [: V
$ I8 b- x5 e: w(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