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恒温层里取暖 让大树"原封不动"----
; N. x3 F0 V8 t2 W |0 v0 ?1 h# [
) Z4 u s2 {) o+ k! G/ }
$ N; M& ]" R+ w 马维红戴着一副金属细边眼镜,身材魁梧,半长的头发有些花白,一身休闲打扮,手里拿着一个英式烟斗,猛一看让人感觉像是老外或者混血儿。这位不到四十岁的建筑设计师常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0 p4 J* y& J' t: H2 }
% k: e. ?/ I( [9 \, [$ y1 o2 }3 z 我设计的四合院要环保还要现代化 - {* P8 ]0 {/ m
7 M" x3 \1 p- F' ] 马维红1966年出生在北京西城区的胡同里。他的父亲是南京人,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来到北京做了大学老师。 6 [ q; T' x% x$ D" D- d8 t
( D5 k" `9 A8 V- i8 c* x
马维红回忆起童年时的胡同生活,仍然一脸俏皮。他喜欢在老槐树下看老人们下象棋;自己的书包里装的经常是"板儿砖"而不是课本。胡同里的安静与喧嚣、院子里邻里的和睦、孩子们的游戏,打下了他对北京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 4 ]$ x' R4 _5 C6 k+ {
7 S2 \2 S# v/ m) c0 z3 S
聊起北京的建设,马维红立刻滔滔不绝,他希望热爱北京的老北京人能够宽宏一些。"要想保留四合院,已经不能单纯地重建或者照搬,而是需要建造更符合当代人生活、更人性化的四合院。比如要先解决卫生设施、取暖、生活用水等问题,要让四合院这个建筑形式通过现代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2 P: z" ^8 T) A8 o/ T) J
x, H, _: B' ]& z3 M% W 马维红在提到自己的设计时说:"我会尽可能多地把中国传统的东西保持下去。不但要从文化、历史意义上着手,还要考虑环保。比如我的设计中会有雨水收集系统,形成水的良性循环。采暖则通过地能,打一根粗管下到地下,一直打到恒温的地层,然后通过注进的水使它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再加温到取暖温度,比起从零度加温的水要少消耗很多能源。"他又接着补充说,"卫生设备、采光、保温等很多方面都需要一套科学、系统的东西,这需要建筑师具有完善的科学知识。国家最好也能够拨出专款、组织人员去研究,来达到保护四合院的目的。"
/ E- R/ @$ z9 w 2 l( n ^& Y/ i& T
第一次参加设计变成"马克思" 1 v, c: d K% m: P3 q. u* ?3 d
+ A7 Z' B& \- t8 A5 q 马维红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设计院,新毕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师傅带,马维红的师傅叫翟品善。马维红说,翟品善是上世纪60年代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他的国画功底很强,尤其擅画紫藤。
0 M" g3 r8 K7 z) `' G . Y& O/ k1 w' s* t5 `8 X! Q
"我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前两三年,自己认为自己挺不错的,谁都看不上,锐气十足。自己那个时候不看带字的书,只看有画儿的,我爸说我一点文化都没有。"马维红哈哈大笑起来,"和翟老师在一起后,我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太多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不仅要熟悉建筑业本身的知识,还需要文化、艺术全方面的修养,有些书上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觉得这句话太局限了,建筑艺术远不止于此。"
( X z# A3 A! w. Z0 x3 Q" f, i d6 |0 z9 g7 f% v" W" ~' a( F
马维红第一次参加设计工作,是与师傅一起在山东设计一座商厦。师傅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但还是亲自去了。到了工地,他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工作。这次设计,马维红从师傅那里学到了设计的技巧和观念,还学会了做人。他们带去的近20厘米厚的画图纸,回来时,已经画满了设计图。马维红去的时候没有带刮胡刀,到了工地后发现根本就没有刮胡子的时间,本来就是络腮胡的他,回来时已经跟马克思没有什么两样了。
6 k0 Z- x8 f, m
$ ?' }4 ^& j. c* z& @, V
/ f% Z4 } `& x* n, R0 C& P; V2 f 从地球恒温层里取暖 让大树"原封不动"--- / U" I4 J* F4 r4 j8 r
8 T, Q9 X7 u& U) i 韩国老师让他开窍:中国建筑要有东方底蕴
$ S- O, z' @7 R2 x
& V, o; d$ E8 Z( \( } 马维红眼里不可替代的老师,是韩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承孝相。在为一个房地产开发商工作的时候,他们认识了。在一个著名风景区,承孝相设计的建筑群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马维红当时正做这个项目的设计协调工作,两个人用生硬的英语交流,而建筑图纸成为他们最便利的交流工具,看一眼图纸,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7 v' W( p/ F/ _. J
' Z1 P# L+ D( H+ U7 J
+ m6 I/ ]; i# X2 Y! e 马维红说,中国的建筑设计师已经几代没有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方面的教育了,学的都是国外的建筑理论。尽管他很佩服外国尤其是德国的建筑设计师,但心里却总是不服。中国文化底蕴毕竟与外国不一样,不应该按国外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传统建筑,而应该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这一点,韩国建筑设计师承孝相却考虑到了。他在北京和海南的建筑设计中,都遵循了东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 - d& ?. y2 }+ S. H8 x0 }
, C0 ^/ D: R8 o: f0 l 马维红从承孝相那里看到了一个建筑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把他当作了自己的老师。马维红深深吸了口烟斗,说道:"搞了这么多年的设计,从其他优秀设计师那里,我知道了应该丰富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很多因素也许表面看起来与设计毫不相关,其实这些知识都会影响整体设计。我曾经有过很多想法,可是功力不够,这不是设计问题,而是一种'神'的东西。"
) `* M1 \2 p" s
% @' D, I$ n/ F% b: `# _* @ 败笔和得意之作
5 B' O& ^ U3 t: r; A5 [, ~
# }7 `4 x W i0 {$ x 马维红是一个特别随性的人,和谁都自来熟。但是他骨子里却具有中国最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特征,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很多外表很谦虚,骨子里却很傲。" ) W8 y4 B" V6 m5 J) Z
`: J! [& A F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马维红为一座很重要的建筑做的设计中了标。年轻的他非常开心,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他特意跑到午门前,一看就是大半天。最后,他设计出来的是一座中西合璧,以中式风格为主,并与周边环境比较和谐的建筑。但在施工中,他的设计被无情地篡改了,年轻气盛的他曾想罢工,可是这只能想想,工作上却一点不能怠慢。
) t) u* ~. `* z4 N8 p/ { * I5 v5 m. {& t8 e
最终建造出来的,是一座连他这个建筑设计师都不认识的、中不中洋不洋的建筑。他说,这是他最大的败笔,幸亏中国没有把建筑设计师的名字刻在建筑上的习惯。 * H7 @8 {- q* z
4 N& z4 b( \! d" e* a6 `) Q9 t! ~$ H' J/ u
1998年,马维红为镜泊湖设计的酒店一举中标。他并没有像大多数建筑设计师那样把山炸平,然后造一座大楼,而是在层层叠叠的山峦间,依着山势在不同的高度建造房屋。这里植被生长茂盛,施工时,马维红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破坏环境。他要求工人把每棵直径在10厘米及以上的树木编上号,在地形图上再把树木的位置相应地标出,然后把树移开。施工完毕后,他再按照地形图上的标号和树木上的编号,把移走的树木一棵一棵移回原处。所有的树木移回后,从远处根本看不到建筑物的存在,仍然是青山绿水的美丽风景,然而在酒店中,却又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美景。 4 G/ t/ X4 ]; k- Z! u0 B& ^
/ o* J0 {: |+ \: b* z/ g2 l( O
马维红说:"只要是建筑物,就会对自然环境构成一定的破坏。我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我无法阻止大兴土木,那么就尽可能用自己的设计阻止对大自然的破坏。" . |: t. W( r) r* o" a6 R
! m l7 V9 \2 u; y1 B# w
永远有颗童心 * ?/ g& J$ y4 i4 l7 `/ \
& Z" C/ \, s2 i. H' { 马维红很爱玩,他希望自己在做设计的时候永远能够像个孩子,有颗童心。"人得会活着,如果一个建筑设计师活都没活明白,没有生活的情趣,就无法给别人设计出美好的东西。"他非常欣赏清代著名学者李渔。这位当年的大杂家也是一位设计师,他早在300多年前就提出了人应该懂得生活,懂得情趣。 4 x& P$ S; W# K7 T$ A7 P
4 }4 s' V. g, k% ~% t
马维红说:"我无法去和建筑大师相比,只是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中国人的阴阳之道。如果你不能做到保持事物内在的阴阳平衡,设计出来的建筑就会毫无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