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48|回复: 21

[转帖]北大2座百年古园将拆建 属清代8大古园遗址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2-7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 c: g( a ~5 l- M 行人走在小桥上,园内的小河早已干涸。

3 Y' O9 ~1 E0 p

3 P" M- h& r) x1 p

园内的老门吸引爱好摄影的学生来拍照。

% |1 @/ B( C' ]% l: ?

. N$ N' a: @( I' a$ J; J9 d

昨日,北大未名湖北边一处古香古色的建筑被覆盖着薄薄的积雪。

0 o3 f9 ~ a3 N0 a; h6 D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北边有两个园,一个是庄静公主的“镜春园”,一个是道光奕歆的“朗润园”,它们都属于清代八大古园遗址。

# a8 f. h+ k$ k' {+ X( q3 C

  春节刚过,一则公告贴在了北京大学最后一处平房区里,即未名湖以北朗润园、镜春园和全斋区域内的平房要开始大规模的拆建。

/ H: \" ?3 C" }0 A4 ?- W, y

公告上写着,从2006年的2月13日正式开始入户调查,至2007年1月9日结束。这片平房将建设“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

1 S# i2 K+ C; ^5 K/ b " I3 G+ I7 |/ b5 r N- I" _+ b( J- Y" s- y# R, c3 p# K+ Q/ y
& k2 i/ o4 Q. Q! \, J! G ~3 L6 z
+ i8 ^/ Z6 H$ w" E3 h/ ?; X& M

昨天,记者走进两大古园,和住在这里几十年的人们聊起了他们和古园共有的历史。

5 `4 k8 E0 a0 N( D, A- m

  走进北大西门,过了未名湖前的第一个小桥就可以看见湖面,继续往北走就是镜春园,再继续往北走200多米,就到了朗润园的地界。

( u6 e4 x& V1 r5 m7 i

  北京大学的北墙围就是朗润园最后的屏障。这里的布局和前面的镜春园风格一样,一直以来这两个园就是北大教工的家属区。连排的平房在北大里形成了区别教学区的大杂院。

& H1 Y; V3 l- w

  两园属清代八大古园遗址

, H( K5 ]. m8 o( }8 l4 i: r/ }- v

  史书记载,北大一带早在金代就是京郊著名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

7 h; p, L- ~: a. T! J

  建于明末的“勺园”是由明朝末年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创建的,距今有380多年的历史,因为其水来自北京西郊的海淀,故画家取了“淀之水滥用一勺”之意,为它取了一个诗意盎然的名字。清代又在勺园旧址之上建造了弘雅园,成了外国使臣的寓居之所。

& h/ x9 B$ Y5 G+ _" L/ |% ]

  清乾隆时期的“淑春园”是乾隆时的宠臣和珅的私家园林,园中的湖泊由水田开凿而成,挖出的泥土,则堆筑成岛屿和山丘,这个湖也就是现在的未名湖便成了当时淑春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的石舫,也是依照颐和园的石舫而建。

0 O- F% l- R! J& [7 E6 Q, e

  除此之外,庄静公主的“镜春园”,道光奕歆的“朗润园”、嘉庆惠亲王的“鸣鹤园”和奕寰的“蔚秀园”、寿思公主的“承泽园”都是清代八大古园遗址。

' M5 |* c4 Y2 ]+ k

  “这房子是我们的新房,有感情了”

. I) T/ N5 x( y3 _" ^3 K% a- M

  结婚新房一住就是47年

& a- v) _' a+ c7 e

  邵奶奶在这儿住了近50年,披着棉衣的她看了几分钟房顶后,突然说:“我年轻时也是在未名湖认识老伴的。”邵奶奶一直强调,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在北大做了一辈子后勤。

+ B! D2 Q+ y! ^ ?9 U$ ]

  1959年,邵奶奶开始在北大负责后勤工作。“那时的朗润园161号五间大北房,两边耳房,只有两个教授住。”后来,她也搬进了朗润园,就是这一年,邵奶奶在未名湖认识了老伴。“那时候的年轻人认识朋友都在未名湖。这儿风水好。”聊起自己的爱情史,老人一点都不羞涩。“我们俩夏天在湖边乘凉,冬天看雪景。那雪比今天的还大。”

9 r6 f. C% @) l! p

  由于当时结婚时,单位可以分一间房子,邵奶奶就相中了这个离未名湖有300多米远的园子。现在,邵奶奶一家6口人住在朗润园161号院的第一间北房。

+ Y* J" B2 h% N* n

  其实,从未名湖往北走还要经过镜春园才到她住的地方。邵奶奶却认为,如果选离湖近的房子反而没有情调。这样每次和老伴去湖边散步时都要走上一段,两个人不至于出门就见湖。“那样好像被闪了一下,这样还有个过渡。”说到这儿,老人有些不好意思。

+ I5 A1 r. p: h' a/ g1 o( Y

  “总之,这房子是我们的新房,有感情了。”谈到此处,邵奶奶赶快把话题转移到房子上面来了。

5 G8 o+ h2 ~2 ]$ |

  “我在77号院长大”

0 z2 M8 ~$ D) F4 W. _

  自拍“怀旧之旅”

+ m8 |7 w) H7 T2 i8 b3 \6 p2 Q

  在一家网站上,一组镜春园和朗润园的“怀旧之旅”图片和一段文字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昨日19时30分,记者联系上这组图片的作者徐杰,当时他正在家里吃饭。现在是一家网站站长的他,已搬出了北大镜春园。听说镜春园77号也在拆建范围内,他的心里有些酸,便想以这组照片来特别纪念这段历史。

1 \% h. Q% Y# o; s# {9 r

  “我在77号院长大,我父母还住在那。”徐杰还特别强调未名湖全斋旁的82号院也是自己住过的地方。他印象中,小时候的院子并没有那么多的临时房。现在形成的大杂院,都是1976年地震后才出现的。

9 s- b& w& y0 M$ v

  镜春园前前后后住的多是北大的职工。现在的各家大门上不少贴出了“有房出租”的字条,许多人搬到了楼房住,空下来的老屋就成了依然流连北大的毕业生和来北京找工作的北漂们的家。

. _5 P/ W1 P7 j) n! {

  去年一开春,徐杰回到镜春园住了一阵子。在他眼中,镜春园里听不到汽车噪声,闻不见含铅的空气,这里纯粹得只有一片鸟语花香。这份悠闲,让他觉得似乎一走进北大校园就能感受到了。

: q: x" f' ?3 M6 |, ]

  “什么都种了,花、草还有扁豆。”

$ W/ u6 j( M2 m2 w& ^- N5 t

  种了40年的自留地

$ o* \1 V- s; w7 |7 {0 e9 V

  “你别踩那儿,我要留着的。”一个老人的声音从房间里传出,记者走到一户人家的窗户跟前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一怔。随后,一位穿着墨绿色棉衣的老人走了出来。“这样不小心会很麻烦的。”老人又说了一句,原来这里是他和老伴的自留地。

7 o/ g3 q7 o- {/ u- ?& l

  老人姓刘,今年78岁,他和老伴都是北京大学退休的老校医。听周围邻居说,朗润园比前面的镜春园更安静、舒服,他们也选择了住在朗润园里。当年许多北大的老教授和资深员工都会首选这里。

7 }! {) f) D! f2 U6 X

  “雪天,我和老伴都会穿上艳点的棉衣应应景。”刘老先生笑着说,他们在自家门前开垦了一块平地,每年春天都会种点什么东西。一到下雨下雪,他都不允许别人踩着自留地,因为他觉得雨雪自然渗进土里才好。25岁时搬到这个院子,刘老先生已经住了53年,门前的自留地也种了40多年。

. R7 V4 `( P6 N: H

  “什么都种了,花、草还有扁豆。”过去每天下班回家,刘老先生就在这块属于自己的北大角落里摆弄。夏天,花花草草招来不少蚊子,他和老伴也没少跟着受罪。倒是年轻时这里常来的萤火虫让他记忆深刻。

! Q6 g! ?, y( F( d- t3 I) J

  几十年前的夏天,自留地里的花招来好多萤火虫。那时用电灯还很奢侈,有了这些自然发光体,家门前不点灯也亮堂。“一家人在这儿扇扇子聊天,现在想起来还觉得不错。”

2 G3 p5 t1 e2 [" X

  刘老先生越聊越高兴,顺便夸讲了一下前人种的竹子。“有水必有竹,这是相生的。”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老竹,他才动了自己种东西的念头。这些竹子和老房一样,比他的年龄还要大。

8 U# F9 F; c' r I- G% [% u

  记者这时才注意到,进院的老房前有两小撮有些发黄的竹子。刘老先生希望自留地里种的生物也可以年年如此。但算着要搬走的日子,今年的果实也许会是最后一茬。老人的自留地也可能是朗润园里的最后一块田园。

( @ d% m; |2 t7 d8 ?) s0 Q

  “牌子和房子一样久”

' ^& ^& T, F8 h. L3 E& y

  40年前翻修加固整理过

: O' i9 W2 @! d+ W6 i( P$ W( n5 N

  161号院的外墙上挂着“朗润园”字样的一块牌子。下面的欧式路灯是新装上去的,取代了古老的电线杆子。可那块牌子却好像从来没有人动过。

6 V8 z* j$ u' u) O8 }/ Q6 z1 p

  “牌子挂在这里很久了,应该和房子一样久。”邵奶奶说,在她刚到北大工作时,这块牌子就已经挂在墙上了。她也说不清是谁写的。

1 [( X* s/ c/ M# K: {4 b- ?

  冬天,儿女上班了,邵奶奶和老伴自己生火取暖,煤就摆在屋檐下面。老两口窝在屋里烤火,不愿出来走半步。渐渐的家里人口多了,老房子外又接出一间新房给儿子住。“最后都不够住,每家都盖新房,这里就满了。”现在院子里住了4户人家,有的盖了房子,有的搭了煤棚,最里面的一家还在老门外又加了一层铝合金的门窗。和老园、老屋比起来,显得有些不太协调。

Q( R# X5 c- z1 c, \8 G

  “别看房子老的掉渣儿了,但冬暖夏凉,现在很难找到这么舒适的房子了。夏天也用不着空调。”邵奶奶带着记者在院子里走了一圈,没有一家装空调的。

, x0 j( B3 A9 r1 u& c N

  平房中的老屋外墙有些地方已经掉砖。马上就要拆建的镜春园和朗润园的平房,其实是在原建筑基础之上翻新的古建筑。1966年,老人曾因翻修房子搬出去住了一段时间。但那次翻修,只是基本的加固和整理,整个园子的结构和房屋内架都没有动。这些屋子也成了比邵奶奶还老的老辈子了。

2 m: T& U. M: I) y

  “这道门就这一处有”

9 e# b+ G1 Y% U+ T3 H* q. p& g

  老房、老门和老人成镜头风景

5 v$ W$ j) A3 \

  昨晚17时许,下了一天的雪停了。北大摄影会的三个同学扛着相机来到镜春园找灵感。79号的王奶奶被一次又一次地请出来介绍一个特殊的大门。

6 w/ d. n+ }3 a# A$ t6 w v

  “这门只有这里有,别的我也不知道。”王奶奶看着门前只剩了一个的门墩说,在整个未名湖北边,只有她的院里才有这样的门。至于为什么全院子的人都不晓得了。

: s5 z3 o5 i5 y1 [

  整个门框是两个大木柱,上面各顶着一个门脊。有人似懂非懂地猜这是古代象征身份的大门,也有人猜它应该是书香门第的标志。但王奶奶却说,“这就是一道门。”

5 [1 S- c6 P g3 D- G7 q

  2月13日有关部门入户调查后,这里的百余户居民将搬进周转房或到别的地方买新房子住了。这道老门和这里的每一间老屋,也要被现代化的研究中心取代。而现在,老房、老门和老人,还都是北大摄影会镜头里的风景。

+ ]+ E% U" L0 ~

  文/本报记者 邓跃

: }) P. T- d. G" w

  摄影/本报记者 赵小军

4 h9 p5 a; d. s9 Q6 X' H# [6 C6 W [% f; t3 v5 H. r+ ?" l0 A2 `4 G ; {/ m, i* b, T9 I3 I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7 12:42:3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2-7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拆了?不保护了????
发表于 2006-2-7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位老奶奶家也住161号[em19] 555555~~~

离我们学校这么近都不知道。。。惭愧 决定过两天去看看

发表于 2006-2-7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就让鼎鼎有名的“朗润预测”就这么成了历史?

朗润园的前辈们你们等什么呢都??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拆迁工程的背后:中国数学界山头之争

北大拆迁的背后,很可能反映出来的只是中国数学界山头之争的冰山一角。当北大国际数学中心如法炮制如愿建成之时,也许正宣告了中国学术界最后一块净土 的消失。事实证明,纯粹的学术在当代正在淡出,而原本只是潜流的谋术却开始呈现出喧嚣尘上的 迹象,数学家作为北大国际数学中心背后的推手,也似乎不能避免为名利奔波和暗战的俗务。

  文/张洋

 这一次,数学家们以他们的方式出场了。春节之后,一张告示出现在北京大学北侧校区的一处平房区里:这里要进行北大建校以来核心区内最大规模的拆迁,也就是拆除校内未名湖以北的朗润园、镜春园和全斋一带的平房。这张告示选择在开学之前贴出,显得颇有意味。

  继北大南墙拆迁之后,公众关注的目光又一次投向这座中国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而这一次,同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房子或围墙的问题。“北大拆迁”究竟要拆什么?建什么?“为筹建中的北京国际数学中心作准备。”一位博客在他的日志中披露说,与此同时,北大未名BBS上议论此事的帖子也登上了十大热点话题。

  北大的员工和附近的居民们纷纷拿着相机赶去这个“现场”拍照,以提前“缅怀”这个即将消失的地方。“后湖是北大最后一块僻静的场所。”北大一位员工不无遗憾地说,“拆迁通告中写得明明白白,所有文物一律保持原貌,但那片地方仍然将要彻底变样。”

  即将被拆除的朗润园、镜春园的平房,就散落在后湖的地界里。一位原住民博客在日志上这样介绍后湖:“一不留神就是一座石桥,再一不留神就会走过一座被竹丛遮蔽得严严实实的老房子。尤其是从花圃到季羡林先生寓所的那段湖边小路,极尽盘曲之能事,逼仄的湖水、松垂的柳枝和水边错落密集的平房搭配起来,活生生一个盗版的江南水乡。”

  知情人讲述说,朗润园曾经是洋务派大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话事人、恭亲王奕欣的赐园,依照清廷御用建筑匠师“样式雷”家族的珍贵藏图所示,朗润园在鼎盛的时候曾有房屋237间、游廊31处。上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买下朗润园做教工宿舍之后,不少名师大儒都曾在此居住。镜春园原是贪官和王申之淑春园的一部分,赐给嘉庆皇帝的四公主之后改名为镜春园,清亡以后,该园为北洋时期的总统徐世昌家族所拥有,直到50年代北大进驻燕京大学校区之后,镜春园才收归北大,成为教工宿舍区。

  北京国际数学中心是干什么的?“数学”为什么会取代这片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地理”?

  舍燕园而求中心

  在北大发展规划部2004年9月30日的工作简报上,就可以看到关于该中心设计方案的记载:“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规划总建筑面积15335.5平方米,其中文物保护修缮面积2427.85平方米,整治、复建面积12907.65平方米。整治、复建面积中地上10684.65平方米,地下2223平方米。拆除不符合环境风貌要求的旧房屋11121.2平方米,整治、复建地上面积比拆除旧房面积小436.55平方米。……”

  北大为何不惜在闻名遐迩的燕园这块清净之地大兴土木,而求一座在外人看来“未建成”的学术中心?中科院数学院的一位博士一语道破:“在学界,你如果拥有了这样一座研究中心,随之而来的将是源源不断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此研究讲学,而大量人才的涌入则必定使你在业内的地位大大提升。”

  在北大的另一份校内文件上,不难见到端倪:“目前,学校已经为研究中心提供了临时办公场地,并在985工程二期优先安排经费用于先期学术活动和建设。中心的学术活动已经全面展开……举办了计算科学的大型国际会议,还特别支持了包括费尔兹奖获得者等50多名世界著名数学家来北大讲学和研究。”费尔兹奖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一直以来,北大数学系给自己的定位恰好是“中华第一系”。坊间说法称,北大争取该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第一的位子。因为,已故数学大家陈省身老先生曾在南开搞了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另一位数学大家丘成桐也搞了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和浙大数学研究中心,北大是绝不能落后于他们,而堕了“数学界江湖第一”的名分。

  丘成桐与田刚的“暗战”

  这就涉及到了数学界的人都知道的所谓“丘田之争”,但记者接触到的许多业内人士却不约而同地在采访中对此话题静默。去年11月,有关部门将这一本来是学术界的争端,定性为“丘成桐事件”,并进而禁声。“丘田之争”由此进入白热化的暗战阶段。

  事情的起由是这样的。在数学大师陈省身老先生过世之后,他的嫡传弟子丘成桐被誉为“华人数学界第一人”。而北大以百万年薪特聘的中科院院士、海外全职教授田刚则曾是丘成桐在哈佛的得意门生。这是数学家们的“家谱”,也是厘清事情脉络的关键。

  去年以来,丘成桐以美籍华裔数学家的身份,通过国内外媒体多次表达不满国内高等教育现状:“北大清华数学教育令人灰心”,以及提到他曾经的一名学生过去和现在的种种不当之处,如:“我的一个学生,现在做了院士,刚毕业的时候不错,以后一塌糊涂,错了不愿意改,出错的文章现在还挂在网上,表示他的成绩”。

  “这个人现在既是国内引进人才,又是院士,基金会什么都管,平时许多人都怕他,他的固定职位在国外,却作为引进人才,一年至少给他100万薪水,还不包括经费,有的年轻人学问比他好,但是薪水不到他的1/20”如此等等,矛头直指田刚。

  四个月前,中科院院士北大数科院教授丁伟岳,在就“丘田之争”进行回应时提到,“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北京大学计划成立北京国际数学中心,由田刚来担任中心主任,这件事情被传出去了,实际上当时传出去的时候,中央已经原则上同意了这件事情,直到发改委到我们学校实地考察,建设费用究竟要多少时才公开化,从而引来了第一次的攻击。”

  倘若根源在于此的话,那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中心的建设费用等经费高达数亿元,且中央直接拨款,独立于985计划之外。而就在北大打了报告申请建设该中心的同时,又有包括浙大、中科院在内的几家单位也提出了申请,但均未果,最终还是被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北大抢占了先机。

  再议该不该建的问题

  2002年,国家已经斥资1.29个亿在南开大学建设了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实际上已经可以完全承担起目前北大待建的这另一个国际数学研究中心所希望承担的职能,因为是国家拨款,因为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所以很多人都忍不住问“再建一个国家级的是否有必要”。

  北大要成立自己的国际数学中心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就在于这是以国家的名义,并由国家来承担费用。如果也像浙大建数学中心、中科院建晨兴中心、清华建高研中心一样全从海外引进资金和学者,那就不会有人有异议。

  自从北大拆燕园建数学中心的消息传出后,连日来网友帖子提到最多的就是,既然要成立国家数学中心,那么是否还将成立国家物理中心、化学中心,诸如此类等等。因为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后者更有必要,数学研究实际上只要有办公室和电脑就行,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而实验科学则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成立国家研究中心正可以集中财力、节省资源。而目前,国家已经设立的诸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等诸多形式,实际上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已有资源,单就数学研究来说,现有机构(大学和科研院所)已相当完备,只要给予适当支持即可。况且,中国科学院也有国家级的数学研究院,北京另搞一个“国家队”是否属于重复建设呢?

  有评论尖锐地提出,难道再成立一个国家数学中心就能保证一定会出世界一流的成果?我们吃那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亏还少吗?谁都知道中国现在仍然很穷,需要用钱的地方不计其数,需要大力支助的研究项目数不胜数。然而,若把大量的钱财再重复用在建一个数学研究中心这样的事情上,到底是利国利民,还是只有利于少数人,我们不得而知。

  何谓“985工程”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此后,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罗嗦几句,为啥咱前门拆迁,鲜鱼口,鼓楼,大吉片,这些拆迁怎么就没人过问呢?看来还是后台足够硬[em12]
发表于 2006-3-2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figolyf在2006-3-2 11:18:13的发言:
再罗嗦几句,为啥咱前门拆迁,鲜鱼口,鼓楼,大吉片,这些拆迁怎么就没人过问呢?看来还是后台足够硬[em12]

呵呵 恐怕只能说学术之争毕竟还没有这个问题这么敏感吧...

发表于 2006-3-2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首先是北大的人敢说,那边从政人也多,所以有能说话的地方和方式。前门地区呢,都是咱老百姓,要是有钱有权,谁还住在杂院里呢,你说对不。而且要是能说的上话,早在几年前就能够修缮这片地区了,何必要等到奥运来临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3-2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p猴说的对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发表于 2008-6-3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渣太多了。
发表于 2008-6-3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湖过去的园林都拆光了修了新的仿古楼!
发表于 2008-6-11 11: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面的楼都盖起来了
发表于 2008-7-27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校方已不是文人!!!!也不配做文人了!!!!!
发表于 2008-7-29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叫钱给淹没了。
发表于 2008-9-1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没有去看呢......完了........
发表于 2008-9-2 10: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985工程=“就扒屋"工程?
发表于 2008-9-3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日子去凭吊一回,古今对比一番。
发表于 2008-9-3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北大非彼北大,此清华非彼清华。

校风早就飘到海峡对岸了。

发表于 2008-9-21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在北大bbs上争论过
有相关的工作人员澄清过
貌似要拆的基本上都是解放后修建的小平房,特别有很大一部分更是唐山地震后修建的简易棚户房。基本没什么保留价值。

发表于 2008-9-23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羊油麻豆腐在2008-9-3 20:28:34的发言:

此北大非彼北大,此清华非彼清华。

校风早就飘到海峡对岸了。

那你觉得现在北京的北大和清华的校风又是什么呢?如果真的都飘走了,为什么国际上仍然更肯定承认及重视这边而非对岸?
发表于 2009-4-12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别拆,再拆就不剩什么了

* @- f* b% T* l+ ], {

 

发表于 2009-4-13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苹果里的虫儿在2009-4-12 15:42:00的发言:
& N9 t% o5 k- S ~' R& L/ n

千万别拆,再拆就不剩什么了

5 r9 v: O2 |+ G- Z& h6 P

 

5 \( R9 ]6 {, P

大部分已经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4 07:39 , Processed in 1.19707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