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清代有很多著名的亲王活跃在政治,军事,或是文化的舞台上。他们对大' Y* i$ D9 I; H+ k: \( b
清王朝所作的贡献是其他朝代的王爷们无法比拟的。本系列所选的六位代表人物,都是% {+ J' J9 m: e/ D g F
各个不同时代的佼佼者,也许有更著名的人物没有入选,那时因为我们本着一个时代只
. X6 n7 j# A. p- {选一人的宗旨,
) ]8 H2 \- m" Q& f1 b; l- W; M
( }7 L) |" O9 o2 t) R* K! v8 C: L4 d4 _1 v; u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 睿亲王多尔滚(皇太极时期) 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 康% Y/ ]$ _6 Z1 d8 @
亲王杰书(康熙时期) 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讠斤(咸、同、光时期)
- ~/ e( ~! K9 W5 B礼亲王代善
. Y/ x0 R. e& W$ j5 L! v) i
4 X9 Q% r- V Z1 z j0 B0 a 提到礼亲王代善,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生母
3 z& |2 B6 q& N" v2 K) E- b佟佳氏。 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当时建州刚刚统一,海
0 o9 o& A" E. P" x# g西女真对建州女真还有很大威胁,稍一疏忽,就会灭亡。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战9 |: W% e0 j) c+ ?/ {1 f9 S0 H
争中一举成名的。他在对乌拉和叶赫的战役中履历战功,于天命元年被封为贝勒,列四! I) a4 A# `% P$ ?7 m$ D! R
大贝勒之首。从此开始了他一生光辉的军旅生涯。在以后对明朝的用兵中,他几乎仗仗5 Q) z! N* A0 k7 \% i
参加,而且都是独当一面的统帅。抚顺与铁岭的用兵,著名的萨尔浒之战,都留下了代
5 k* S' e% T3 D; o9 ?- j善的足迹。
h" a; C0 L& } 天命十一年,太祖驾崩,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廉,推举太宗皇帝即位,对清初政
# E/ ^- g% u1 g' d) v K权的稳定过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又大力支持皇太极的中央集权政策,主动放弃与皇
- O' z+ s$ L+ J+ f# }/ ?* q$ C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权利。 由于代善不可磨灭的战功,及对皇太极的大力支持,崇德元
. g* b: ?5 z" m: r& P R% k- B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后,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因被告发,密3 {% J# t/ ^! p. Y O8 ]& _
谋立多尔衮为帝,代善大义灭亲将其处死。可见代善对大清的一片忠心。
) _; M, H5 m. X F1 N* u, h6 Q! ~ 顺治五年,代善去世,年六十六岁,代善可以说是清代亲王中的第一人。 + F/ d1 v* V, C
睿亲王多尔衮 ; S& K1 ]+ ]* ?
提起睿亲王多尔衮,大家就不免想起太后下嫁等一系列传说。的确,多尔衮是清代
1 [. E' a; m- x0 ^& ?9 g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大家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
$ ]! }- m, M+ R, ]4 u( G. [+ P- z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母是大妃乌拉纳拉氏。 与他的诸位哥哥相
0 I7 }* y% ]5 o: X& h9 E) s8 `* G- \比,它的出生晚,但童年却很悲惨。它的生母乌拉纳拉氏在太祖死后,被迫殉葬,多尔/ C R; v- s$ k
衮自小就被八哥皇太极收养,不过好在八嫂对这个小兄弟非常关照,才使多尔衮尝到了
/ r- P8 y, h. u, u) v7 h8 Y+ x# K一丝母爱。与很多有苦难身世的孩子一样,多尔衮从小就刻苦学习,尤其对汉族文化非
) J, [ x' n; k6 Y6 X' I常感兴趣,这为他以后的定鼎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尔衮的才华很快就显露出来,
& X6 a8 D: l% T7 _8 U* y! f在对锦州明兵和察哈尔蒙古的战争中,多尔衮利用自己的智谋连连取胜,从此深得皇太
7 z+ m9 }( V3 p5 D极的赏识。皇太极初设六部的时候,就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了他。 . U3 v5 x! d; T- E" B+ H+ _" s; K( e4 w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与其他众王商议,立皇太极九子福临即位,对清朝政权的稳定% h& T0 N) U) n2 a
过渡起了重要作用。之后,多尔衮就开始了他逐鹿中原的计划。并在明总兵吴三桂的协/ r, h( N; s5 }6 H/ n( `2 q
助下,大败农民军,占领北京城。入城后,多尔衮的一系列措施使得当时的北京城稳定
' _" t p6 n7 {; {+ O" v6 G0 T" u下来,清军也得到了一些明朝官绅的支持。接着,多尔衮令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
! ?; e7 j7 L( b& F' t; D出兵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为清朝最后的定鼎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q+ E# t+ u( t9 w; g: f5 x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喀喇城病逝,年三十九岁。死后他曾被尊为皇帝,这也是一些8 X6 o9 |- ], |0 z8 k9 ~* U r
文章称清朝有十三帝的原因。又过了一些时候,他又由于被告叛逆而被削爵。到了乾隆
6 E7 {" Q4 A7 i& F* @& F年间,多尔衮又被平反,重新被称为和硕睿亲王,配享太庙。 : m$ l' }4 M$ J" z! M3 `/ f& P' f# N
安亲王岳乐
* _) a8 b1 v3 R: ?0 x7 U7 n3 F4 w 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是顺治,康熙两朝功勋卓著% I: Y, ~, Q' {0 V3 a( j8 K
的亲王,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顺治三年,岳乐跟随肃亲王豪
5 {6 U$ b3 J! {; m: Q3 ^/ [, [& T格征讨盘踞四川的张献忠,他作战英勇,颇具谋略,率部击斩了大西王张献忠,被晋升
" t- J# a. W H/ y为贝勒。之后由于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绩,被擢升为安亲王。岳乐与其先辈不同,他
( ^1 D& r4 u4 {- \6 O6 p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他全力支持顺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胆启用汉人,缓解与汉族) J1 K, y) W7 C0 \0 Q# c( L
地主阶级的矛盾;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从事生产活动。
) o" A1 |4 h& `' {" R+ l 这一系列措施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顺治帝迫于压力,在6 P0 e% ]$ Y; F4 X' P
弥留之际颁布罪己召,全盘否定以前的改革,并任命保守派为顾命大臣,使得清朝在康
* l+ w7 r! \' \$ L, q" n熙初年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岳乐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郁郁不得志。好在康熙帝及时铲除
9 J' f& T! J3 J( Q' K. G6 S了鳌拜,大清才没有续写元朝的悲剧。 岳乐并没有寂寞多久,随着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叛# g, n# y; T4 d& g1 h0 |
乱,安亲王被重新启用,封为定远平寇大将军,率师讨伐吴三 桂。他仔细的分析了当前
2 j/ E$ g; M# }9 D* Z的形式,认为先攻湖南,与吴三桂正面交锋,即使胜利,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不) D' ]$ _4 U) D( ]. B
如先攻江西,即稳定了后方,又切断了吴三桂与耿精忠的联系。事实证明岳乐的判断是
/ w+ n- u" P! K# j6 o4 L正确的,他率师很快占领整个江西,并乘胜直捣湖南,不久,吴三桂病逝,清军胜利在
, |8 G+ b/ T4 n# x& p望。此时岳乐奉调回京,军队暂交他人。康熙帝亲自赴卢沟桥迎接,对岳乐大加褒奖。 k" f2 [4 d5 O1 p! X( }$ t$ O
并让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康熙二十七年,岳乐再度领兵驻防苏尼特,二十八年死于军中
. r% b" W/ R) d; m0 N* h8 e。 ; |5 r7 t5 e+ R4 C% j+ e
岳乐是清代亲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大清王朝1 @8 Z6 D$ t* O; O1 y E h# o h
所做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 Y# T4 _/ H' c! `3 i
康亲王杰书
4 `7 n6 U- D$ o/ e j8 v3 h 康亲王杰书,礼亲王代善孙。与电视剧《鹿鼎记》中的康亲王不同,杰书并不是趋
8 R$ G7 F& _% E7 g炎附势,碌碌无为之辈。杰书在顺治年间就已被晋升为亲王。而他的成名作却出现在康% P* w+ S, q1 o. R! D
熙年间。 随着吴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乱,康熙皇帝急需在亲族中找一位智勇双全的亲王领
7 O) |/ Z* `: T兵作战。安亲王岳乐,不仅威望高,而且身经百战,是首选之人。但面对从云南和福建 F( D* H) Z w' u4 {4 u3 g h2 V
两路杀来的叛军,仅岳乐一人恐怕不能兼顾,这样,康亲王杰书就脱颖而出,被封为奉
6 A" z3 f c3 u K1 l5 G8 { o命大将军,率师讨伐耿精忠。 ; w, O3 N) b2 [' @+ x+ T
战斗一经打响,康亲王的大智大勇便显露了出来。清军在他的指挥下屡战屡胜,收1 ?& E7 j' E' W% `' p
复了很多州县。康熙十五年,清军在移师途中,遭到伏击,与叛军展开了白刃战。杰书
( ]! a' C) P2 @. Z此时正在军中,他的大旗被敌人的火器打烂了,炮弹不断在他身边爆炸,亲兵从附近破; u9 Q# F& U" x; M
庙中拆来了门板,为杰书遮挡。但杰书毫不畏惧,指挥作战谈笑自若,使士兵深受鼓舞+ }3 `! Q% U4 w% L
,大败叛军。不久,耿精忠无力低档清兵的攻势,被迫投降。 但是,东南的战事并没有
) Y7 `, x# w' n" d结束,台湾的郑锦还盘踞在金门、厦门一带。康亲王马不停蹄,协百战之师横扫金、厦
! q* u0 t9 O: U* C Q7 M8 Y1 |& i; G,将郑锦残军赶回了台湾,彻底平定了东南各地。杰书凯旋之时,康熙帝亲自到卢沟桥1 J& d+ i5 W' J# j& h' W
迎接,荣誉达到极点。 2 b: Y6 Q8 T5 l$ v
康熙三十九年,康亲王杰书病逝。康亲王靠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平定了耿精忠的叛' @ v7 O4 G3 ^+ f$ Y
乱,使大清得以继续稳定的发展下去。康亲王的丰功伟绩无愧于清代六大亲王的美誉。 0 A2 y$ ^. M/ g: D( x
怡亲王胤祥
4 K! u" ^' A: x1 [怡亲王胤祥,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他从小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每次父皇谒陵,巡
* g7 a3 H. v* R2 F; m% U幸都带他前往。在皇位的争夺过程中,他始终站在四哥胤礻真(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 S" i( ^3 M8 N9 |0 v: J: A4 {* B
一边,这一切都为他以后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J) t; \: T0 q9 v, X! x5 a5 u
胤祥与其他皇子不同,他不爱财,生活也非常简朴。他家中除了一应生活用品之外3 s; s5 B7 F R
,几乎没有其他的修饰,他曾多次婉言拒绝皇帝的赏赐,为他增加仪仗和侍卫,他也从
' L, {1 b7 u, b) `# O; E不敢接受。他的清廉之名在当时就被百姓传为了佳话。 胤祥不仅清廉,而且有才。他一; V, L9 e6 w' ^* O& Q6 _6 H
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全面地改造和治理了北京周围的水系。在治水过程中,他具体分析了4 J6 d7 R. d- Y& f% I6 h
每条河流的状况,采取了清淤,筑坝,分洪,改道等当时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对京郊
; E# r* |- |- _. [8 [* X$ {水系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治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当时京畿的农民可以放心的进: n3 S" Q) z; f5 p; Z
行生产,也为雍正皇帝解决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1 y# P V3 D1 M 可惜怡亲王刚过不惑之年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使雍正皇帝如同断了左右手,悲痛之/ e- i" c; L) w9 y; d- j- x" o+ t
余,他亲临祭奠,并将没有按时到达的诚亲王允祉交部议处。他下旨,将允祥的允字改9 H0 y0 V q6 ~' B
回胤字,以示最大的褒奖。因为康熙帝诸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胤字,但雍正皇帝即位后( H) x) s- g( x
,为了避讳,其他皇子的胤字都该为了允字,现在将怡亲王的名字改回,可以体现皇帝
9 j4 E& n, B& h# W, u对他的重视程度是何等之高 / V" ?* F8 p8 i% p- Q/ ]
恭亲王奕䜣 : o( \0 u# O u
恭亲王奕䜣,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静皇后。恭亲王从小聪明过人,文( [4 H T1 }, a A2 e$ Q3 I
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但由于缺乏经验,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0 ^# i" y8 V: g! i
竞争中败在了杜受田调教的咸丰皇帝的手下。 老皇帝遗嘱,封他为恭亲王,使他得以在
- u4 i3 d( L, z# R% z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一展才华。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由于南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直隶
/ H* v3 @8 K. Y6 f也有少数农民起来响应,恭亲王就担当起了保卫京畿的重任。他善于谋划,精于用兵,
/ F) N& Z5 U* M F5 S6 \在咸丰五年,打败了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彻底肃清了直隶省的叛党。 9 l7 ^5 {/ O* w) t+ a$ @% \) z/ S* ^
咸丰帝去世后,他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打垮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全面掌握( G+ k0 j j6 P
了中央政权。之后,由于他的老道与精明,慈禧太后决定吃掉这个政敌,但恭亲王在朝
4 ^" D5 b3 G% w9 z威信很高,加之亲信大臣与王室成员的支持,慈禧的计划终究没有得逞。同治七年,恭4 d4 j. A( O1 K$ B
亲王打败了以张宗禹为首的西捻军队,再次保住了京师重地。 恭亲王不仅屡立战功,还1 v4 ]' f; _- ^/ u- X
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利用掌管总理衙门之便,全力支持李鸿章,张之洞,丁日昌等地方
, w8 Q# m9 z$ S7 v大员以强兵、富国为口号,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的强国之举。这次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
( v$ N! T" [" v) X- T4 R也算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为国家培养了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业,' i! [' w7 _& ]$ V0 A' n0 T
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9 H& f6 x# v- @3 C/ v8 w1 I+ R: E
恭亲王病重期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曾三次亲临探视。 光绪二十四年,恭亲王
# T- ^4 F S; H! K* ^! w& y# u去世,中年六十七岁。光绪皇帝亲临祭奠,并辍朝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