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 香山寺在璎珞岩之西,北向建有香山永安寺第一道四柱三间冲天式牌楼。过牌楼,路两侧至知乐濠为香山寺买卖街。买卖街上设有万兴号、天馥号、万顺号、源增号、庆春楼、馨远斋、鉴古斋、广源号、福寿斋、登云斋,另外还有三座庙分别是山神庙、龙王庙、财神庙。可见这三座庙建在买卖街上的意义重大啊! 知乐濠上端东向建有三间四柱冲天式牌楼,上嵌乾隆御笔“香云入座“。再往上为香山寺接引佛殿,为一座三间歇山顶建筑,殿前两侧是八字雕花看面墙。殿前立两旗杆(今只存两旗杆座)。正殿外前檐向东挂”香山永安寺”匾一面,蓝地金字乾隆宝。继续再往上为永安寺的天王殿,为一座三间歇山顶建筑。门上挂乾隆御笔粉油蓝字诗意匾五面。天王殿后平台两侧建有钟楼、鼓楼,均为二层歇山顶建筑。路北侧建有四方碑亭一座,碑亭内设:乾隆十一年(1746)御制娑罗树恭依皇祖元韵碑。接着继续再往上,平台上南北各建有八角重檐碑亭一座。 循路而上,建有四柱冲天式牌楼一座。入内两侧建有圆灵应现殿配殿两座,各三间。南配殿一座三间,明间向北设神台;北配殿一座三间,明间向南设神台。再上台阶为“圆灵应现”殿,七间单檐歇山顶,明三间照壁前向东设神台。殿外檐向东挂“圆灵应现”匾,蓝地铜字乾隆宝。殿外中间设石座青绿铜五供一份,石座大铁炉一件,再前设一石屏,中刊金刚经、左心经、右观音经,屏后恭镌乾隆皇帝御笔燃灯古佛、观音、普贤诸像,并御制赞语(今石屏仍存)。圆灵应现殿两侧各设罩子门一座,殿后高台之上是“眼界宽”厂厅,一座三间。明间外檐向东挂“眼界宽”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眼界宽殿南北两侧接抄手游廊,环爬山游廊曲折而上,与“青霞寄逸”楼相连接。青霞寄逸楼为两层上下各三间重檐歇山顶建筑。下层前檐向东挂“青霞寄逸”匾一面,青地金字乾隆宝。上层外檐向东挂“鹫峰云涌”匾一面,青地金字乾隆宝。 青霞寄逸楼下靠墙壁建有“水月空明”殿,一座三间。殿外檐向东挂“水月空明”匾一面,绿地蓝字乾隆宝。水月空明殿前建有“薝蔔香林”六方亭式楼一座三间。第一层,亭外前檐向东挂“薝蔔香林”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第二层,亭外前檐向东挂“无住法轮”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第三层,内隔断上挂“能仁妙觉”匾对一份,乾隆宝;亭外前檐向东挂“光明莲界”匾一面,粉油蓝字乾隆宝。
原貌图
香山永安寺牌楼夹杆石 买卖街庆春楼遗址 香云入座牌楼夹杆石
接引佛殿遗址 敕赐香山永安禅寺报恩碑(大明正统十二年八月十五日)
石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涂刷,90年代初经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化学保护加固清洗。现在风化加上人为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希望有关部门加紧保护。
- }9 S- C3 s: A" m! I8 X* O 水月空明殿遗址 圆灵应现殿遗址 香山寺爬山廊遗址 香山寺始建文史考: 香山寺因山名寺。几经兴衰,几易其名。咸丰十九年九月初五、初六日被英、法侵略军焚毁。 《金史·世宗纪》载:“大定二十六年(1186)三月,癸巳,香山寺成。幸其寺,赐名‘大永安寺’,给田二千亩,栗七十株,钱二万贯。” 《日下旧闻考》转引《金史·胡砺传》载:“天会间,大军下河北,胡砺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 《宛署杂记》中载:“在香山,一曰香山寺,以山有巨石如香鼎,上干云霄,重岗叠翠,来朝皇阙。中有古场曰香山,上有二大石,状如香炉、蛤蟆,有泉水自山腹下注溪谷,一号小清凉。” 《香山永安寺记》明朝大学士商辂撰写。全文如下:香山在都城西北三十里,以山有大石如香炉,故名,盖胜境也。永安寺创自李唐,沿于辽金,兴废莫详,而遗址仅存。国朝正统间,司礼太监范公弘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于是请颂大藏经及护敕,俾僧众看诵,祝延皇炸,其用心勤矣。景泰中,特升天界寺住持道清以左又义同宗师行聚兼住领众。时太监王公诚,继志修葺,寺刹赖之。天顺,成化以来,累蒙颁赐经典,增饰绘像。戊子之冬,御马太监郑公同虑将来寺宇、田园、林木或致侵毁,请之于上,复赐敕谕禁护,以住持僧戒缙为右觉义主之恩典崇重,诚一时盛事。郑公谓不可无述以示后,徵予为记。惟天下事创于前者固难,而维持保护于其后者尤难。矧佛以慈悲为教,虽死生轮回,天堂地狱之说,甚足以警惧于人,然初无形迹,无证验,无声色,无成怒,一时人心在佛,则佛在人心,翕然而从,欢然而趋。虽舍施其身,有弗暇惜,况于财乎?苟人心一或自懈,则视佛为无佛,非帷幔之,且从而背弃之者多矣。噫!此寺之所由兴废也欤。惟善人信士好之笃而崇之专者乃不然,念念在佛,无一念而非佛,时时在佛,无一时而非佛。夫然后殿堂之葺饰,像设之庄严,林木之兹培,田园之垦辟,始如是而终亦如是,前如是而后亦如是,虽百年犹一日,果何有于堕坏,亦何有于侵夺?惟是永安禅寺,下而诸公,崇奉愈久而益虔;上而列圣,护持有加而无已.则自今以往,杰栋峥嵘,将与香山同其久远,晨钟暮鼓,祝厘祈福,使其徒永有所归向,非徒为一时观美而已。用是为记,俾刻之石以示后人,庶览之者有所感发焉。成化五年立(清初已废)。 据史料记载:元代皇庆元年四月,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给钞万锭修香山永安寺,并改名为“甘露寺”。明代正统间,司礼太监范宏“捐币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开始营建京都西北郊皇家园林,建成香山行宫,其范围在香山寺一带。乾隆九年(1744),成立香山工程处。乾隆十年(1745),开始营造香山工程。乾隆十二年(1747),香山寺被列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帝赐名“香山大永安禅寺”。乾隆十一年(1746),弘历皇帝御制香山寺诗曰:“寺建成于金世宗大定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旧名永安,亦曰甘露。”乾隆时期,香山寺得以修葺,堪称西山诸寺之冠。
香山地势雄伟,层嶂叠拥,秀峰相连,水源丰沛。唐代正是我国佛教鼎盛时期,当时在西山一带兴建的寺宇建筑很多。对香山寺的始建年代还待今后继续考证。
! N( ^/ G! U' T; @/ |2 z$ w7 m4 J6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9 15:24: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