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6|回复: 0

前门大街忆旧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6-30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门大街忆旧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上一期 下一期

北京晚报   五色土副刊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门大街忆旧

祁 建

前门大街自从明朝扩建了外城之后,就成为北京城的寸土寸金之地,这里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热热闹闹地延续了几百年,前人描写前门商业繁华的盛况时这样写道:“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燕京杂记》描述北京前门的景象:“京师店市,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秀户,招牌至有
高三丈者。夜则燃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辉如白日。”《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就曾歌咏过:“前门辇路黄沙软”;宣统时有人描绘前门大街“绿杨垂柳马樱花”,马路两侧,红绿相映,往来行人,乐而忘倦。
前门大街之所以能成为北京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因素分不开,自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前门外建起了铺面式的“廊房”,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政府将浙江、苏州等地的富豪搬迁到此落户,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北京南部增筑外城,经大运河而来的货物到达张家湾码头后,大部分运到这里集散,更招来各地商家落脚南城,摆摊,集市出现后,最终形成了前门大街商业区,造就了前门大街的繁华。《京师坊巷志稿》中的《鸿一亭笔记》中说“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其来久矣。”
在明朝,前门大街很宽阔,街道中间的甬路,是皇帝去天坛祀天的“御道”。皇帝每年过一次,都要黄土铺路,年深日久,甬路高于两侧,老百姓就开始“搭棚为肆”。最初是棚子,后来便建成房屋,屋舍相邻,遂在大街东西侧形成胡同。《宸垣识略》中说“大街东边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布市、瓜子店”,两边市房后“也有里街曰:粮食店、珠宝市。”后来甬路用石条铺成石路,并在石路东侧,修成盖板阴沟以泄雨水。明朝打破了“前朝后市”之制,在此形成新的商业区,商贾荟萃,人口剧增。前门大街的两侧,旅店、客栈、商号相继出现。这里日日有市,百货云集,琳琅满目。大街上终日人声鼎沸,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这样就形成了商业集中的前门大街。当年这条大街上曾经有不少著名的店铺,如以经营绸缎、布匹、毛绒、皮货为主的北京“八大祥”中的瑞蚨祥、益和祥、瑞增祥、瑞林祥等,以卖珠宝玉器著名的罗兴春钻石店,以卖酸梅汤著名的九龙斋,以殷实诚信出名的春华钱庄等,这些店铺有的因为时代发展渐渐消失,比如钱庄,有的发展为后来的饭庄、百货商场等。
清朝乾隆年间的俞清源在《春明丛谈》中这样描述前门大街,“珠市口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由此可见,在前门大街转一圈,便可以满足购物、餐饮、娱乐等多方需求,不用说首屈一指的大栅栏,就是鲜鱼口、布巷子、肉市街等的老字号店铺,也够逛一阵子的。
http://newepaper.bjd.com.cn:81/b ... 0/content_38364.htm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1 16:28 , Processed in 1.093078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