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处甘肃省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南,东距陇城乡7公里,西距莲花乡11公里,海拔高度1458~1673米,已知遗址总面积275万平方米,其中发掘面积达13800平方米。1978~1984年,经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连续进行了长达7年时间的考古发掘,从中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文物近万件,发现房址241座,灶址104个、灰坑和窖穴321个,窖址35个、墓葬70余座、壕沟9条。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值得介绍的是,在这里出土了最早的宫殿式建筑,编号为“F901”的建筑,距今5000年,属于大地湾四期文化,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开创了后世宫殿式建筑先河。 F901殿堂遗址座北朝南,以长方形主室为中心,有左 、右侧室与主室相通,背面有后室,门前有附属建筑和宽阔的广场。整座建筑总面积达420平方米,仅主室面积就达131平方米。 整座建筑呈现梯形平面,由前厅、主室、后室、左右侧室及门前厅廊等六大部分组成。其中屋前有与住室相通的“凸”字形门斗,主室和前厅基本保存完好。主室的正门朝正南方向开设,望山背水,望到结构以中轴线为序左右对称。 F901建筑主室由8根附墙大柱将室内空间一分为九,正面开有3门,通向前厅。两侧墙各开1门通向侧室,主室正中有一直径达2.6米的大型火塘。据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赵建龙副研究员,F901墙体总高应达3~3.5米。F901建筑四周共有142根木柱,外敷草泥和料礓石,柱底以青石垫基。其中室内中心的顶梁柱,柱径达50厘米,建筑总高6~7米,相当于今天两层楼的高度。建筑主室,全部为料礓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类似现代水泥的地面。这与古罗马人用火山灰制成的水泥同属世界上最古老的混凝土,是我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 F901建筑集中体现了高超的建筑防火技术。大量采取木骨泥墙和草泥包皮的建筑方法,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建筑防火技术。在这座大型原始殿堂式建筑内,至少在五个方面揭示了大地湾的先祖对建筑防火技术的高超运用:屋顶则是以木柱、椽、梁为基础,上部敷以草泥土的地上式坡级屋顶。这种构筑方式,既增强建筑自身的日常采光、稳固、密闭和保温性能,又具备一定的防火功能,更增加了建筑物耐火强度。木质的门框上面还发现有类似现代水泥性质的“胶结材料”形成的硬质光面。这层“胶结材料”的主要功能就是防火,它还可能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使用的防火涂料。 但是,如此严密的防火技术,还是没能阻挡火灾的到来,从F901大型宫殿遗址的奇特土层现象和发掘现场留下的大量火灾痕迹上看,专家认定为这是一个迄今为止,我国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发现的规划最大、保存最好、时间最早的建筑火灾现场遗址。 F901遗址不仅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建筑防火设计技术,更将这种建筑防火设计的理念向前推进了数千年。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火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400万年前出现人类,260万年前人类学会使用工具,而直到40万年以前人类才真正学会用火。正是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