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27|回复: 14

关于边山七十二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18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坛友,能否介绍以下关于边山七十二府有关情况。

不胜感激。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9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溜边山府考略——明废帝后及皇室墓地考

一、一溜边山府概说& G" M# ]  x8 b/ A! k) }8 z" ]

$ M! E1 {: e/ }- Y& |3 `  北京明十三陵是闻名遐迩的皇家陵园,园中葬有13位皇帝、23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由于明皇室等级森严,入葬天寿山有严格的规定,废帝、废后、妃嫔等都需要另辟一处陵园以便管理。而在京西西山逐渐形成的另一处皇家陵园却知之者甚少。* L$ ]$ ^! Y4 O$ L) U0 Z& n

) h0 X1 Y% ^7 e      西山乃京西诸山之总称,绵延千余里,皇室陵寝葬于何处呢明代时当地就流传有“一溜边山七十二府”之说,把沿西山南麓一线形象地称为一溜边山。七十二府何在?有两种说法:张宝章先生认为“是指从海淀玉泉山之北的金山口往西到香山”①这一线,即从海淀金山口向西折南再向西至三家店附近,绵延数十公里。从史料记载,出土墓葬和地名映证,我认为是指:属于太行山北端向平原的延伸部分,东起金山、瓮山(万寿山)、玉泉山向南至翠微山折西到三家店被称为小西山的山地,面对广袤的平畴,是“地旷而幽”如同“云从星拱于皇都之右”②的地方。
2 a$ ]. y- J) w% j0 d
* M& [2 y7 D1 ?9 X- Z0 U  一溜边山所葬可分为几类:〈1〉废帝、废后(废后有两种情况:生前已废,死后葬金山后又迁葬帝陵;以嫔御礼葬于金山)。〈2〉妃嫔。〈3〉诸王(太子,诸王)。〈4〉公主及驸马。〈5〉其他(夫人,亲王子女)。从史料上看,历朝实录、《明史》、《宛署杂记》、《长安客话》中都有记载,但所言过简。解放后对一溜边山府陆续有过许多考古发掘,对此有了较明确的了解,一溜边山大约有两处相对集中的葬所,〈1〉金山(海淀区青龙桥西北)以景泰陵为中心,金山口、董四墓、娘娘府等葬有帝后妃嫔、太子、诸王的墓地百余处,〈2〉翠微山(今石景山区八大处迤南)东起西黄村,北抵卢师山,南至金顶山,西达福寿岭,此处葬有妃嫔、亲王、公主等茔地三十余处。
' R/ t+ {; s, \  N7 q0 O+ x ( ^; W. m0 a0 r4 U
  二、废帝、废后及妃嫔
1 Y: Z( ^; P% n1 C* N' C5 u
+ @" L4 D& J* E1 l  自太祖中兴,成祖靖难奠定了277年的大明王朝,成祖以下十三帝俱葬在京北昌平天寿山麓,不在本文范围内。葬在金山的废帝是代宗朱祁钰,即英宗朱祁镇之弟。(天顺元年二月)癸丑,王(朱祁钰)薨,上命礼部议葬祭礼,礼部议如亲王例,辍视朝二日,至发引复辍朝一日,上从之,命谥曰“戾”。③至宪宗即位后才追赠景泰年号,将王陵扩建为皇陵,恩殿绿琉璃瓦换作黄琉璃瓦。清初时有“明景帝陵在金山口,今封树如故,有御制诗碑”④的记载。今景泰陵碑亭中尚竖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立“大明恭仁康定景皇帝之陵”石碑,碑阴镌乾隆题明景帝陵诗,诗中有“弟失其恭兄失仁”,“宗室未亡真是幸”之句。景泰陵葬的是废后汪氏,汪氏薨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二年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合葬于景帝陵,后立的杭氏崩于景泰七年(1456年),当时葬在天寿山寿陵,寿陵毁后是否从天寿山迁回金山,未详。4 x9 }& N% M! e9 p1 v2 j5 b

- Y4 J1 B* @7 e3 ^0 W$ I+ ~( Q  除景泰帝外,民间还有建文帝自靖难后未死的传说。传说正统初他由广西至北京,“入居大内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⑤世传西山之金山寺后有老佛墓,题曰天下大师之墓。⑥民间传说是否可信?且姑妄听之吧。0 ^3 P6 r5 [7 g

, q9 V2 n0 ]# K* }# {9 n. S  明代史料提到:“凡诸王公主夭殇者并葬金山口,其他与景皇陵相属,又诸妃亦多葬此,按成祖十六妃谥葬皆不可考,然皆祀于陵,仁宗诸妃陪葬,惟三妃别葬金山,宣宗诸妃陪葬,别葬金山者一妃,英宗遗诏皇妃他日宜合葬,惠妃亦须迁来,以后诸妃次第附葬,今上睿皇后合葬裕陵,诸妃皆葬金山,惠妃尚葬枕山,竟无陪葬者,宪宗十二妃皆葬金山,惟恭肃端顺尊靖皇贵妃葬天寿山永陵,其余各庙诸妃并未有考”⑦。* c& T+ q) j# Y, ~" q
0 m' w$ a/ P4 e$ p- B/ \
  明人蒋一葵对成祖、仁宗、宣宗时的陪葬制度,至英宗时废除从太祖时一直延续了37年的野蛮殉葬,都有很详细的表述,认为英宗之前诸帝崩后妃嫔陪葬是定制,而别葬金山的妃嫔是个别的,英宗遗诏规定:今后帝陵中只许皇后与其合葬,诸妃皆葬金山,形成一个制度。当然废帝是例外,废帝不能进入帝陵,自然废后也只能随他而去了。
$ K7 @% V3 j; B# n/ Z
" ?6 _5 a! v. k" G  明朝的宫人殉葬是奴隶社会野蛮的殉葬制度的复辟,是社会的一种倒退。英宗晚年唯一一件好事,就是临终遗诏:“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也许金山陵园的开辟正是废除了殉葬制才形成的。葬于西山的废帝、废后共8位,有4位后追谥迁葬帝陵。宣宗恭让章皇后胡氏,名善祥,因孙贵妃有宠,已无子,又善病,于宣德三年(1428年)辞位,退居长安宫,“宣德三年二月癸未朔,——上即位立为后,逾年婴疾,久弗疗——会贵妃生子——立为皇太子,后遂请立贵妃,为皇后外廷浸闻,后逊位意——上遂敕礼部曰:皇后胡氏——就闲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⑧正统七年十月太皇太后(仁宗成孝张皇后)崩,后痛哭不已,年亦崩,用嫔御礼葬金山。⑨
0 B/ k5 f0 y+ B6 A* n2 P
* r' M. N2 Z& U* T$ l% s  世宗先后有四后,其中继后是被废的张氏,她薨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其丧葬仪视宣宗胡废后,世宗第四后孝恪杜太后乃穆宗生母,嘉靖三十三年薨,赐谥“荣淑”,葬金山。在穆宗即位后,谥曰孝恪皇太后,迁葬永陵⑩。/ X: [+ K( A8 }2 }, @( v# G
) ?) h+ \; Z' c) g) S6 K
  孝纯刘太后是光宗之后,庄烈帝的生母,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生庄烈帝,后失宠、被遣,死后葬在刘娘府(今石景山区永定河引水渠龙汇桥一带)。她死时崇祯年仅5岁,在崇祯年长被封为信王时,追封为贤妃,“及庄烈帝长,封信王,追进贤妃,时庄烈帝居勖勤宫,问近侍曰:‘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傍有刘娘娘坟乎?’曰‘有’,每密付金钱往祭。及即位,上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刘太后葬所后因当地坟户繁衍生息遂成村落,得名刘娘府。4 S4 {1 J5 U1 ]* H, e
) C  Q# r) B! x1 o  ?1 i  S. q
  其他还有宪宗废后吴氏、孝穆纪后。纪后为孝宗生母,迁葬茂陵,穆宗孝懿李后迁葬昭陵前俱葬于金山。2 U, z! m- n& \+ p% F7 c3 W8 Q: M

: u; Y- j8 d0 b8 [, G/ f2 N8 r  明代帝王妃嫔众多,英宗之前的太祖、成祖、宣、仁两宗妃嫔多为从葬,英宗之后各帝的妃嫔大都葬于金山,有详细记载可参见《宛署杂记》卷18。% ]% G  z5 F  U$ [# X* _3 S

- t+ x& m- v# g' L  g0 w  帝王的妃嫔地位在名份上虽然较高,但实际上在官方文献中绝少记录,前面说过英宗之前有妃嫔殉葬之制,如《明宣宗实录》中记,仁宗死后有恭肃贵妃郭氏、贞惠淑妃王氏、惠安丽妃王氏、恭僖顺妃谭氏、恭靖充妃黄氏五妃殉葬。当然也不尽然,在仁宗未逝前二月,所册英国公张辅之女敬妃,以勋旧之女特恩免殉,死后葬于金山。这些妃嫔起初各为一墓,《皇明经世文编·程文恭公集》中有:臣查得先年英庙妃坟一所,共17位,宪庙妃坟一所共13位。宪宗时的记载十分明确:“累朝妃嫔不附葬者,各为一墓,惟宪朝十三妃共一墓。世宗嘉靖十三年(1534年):“以古世妇,御妻皆九,宜九妃为一墓,同一享殿。”“并在金山预造五墓,墓各九数,以次葬焉。”
3 Y! G0 L/ l1 s' M+ Y. U7 c( _: k" n' o- O* T$ t
  在海淀区金山南麓有董四墓村,1951年8月文物部门在董四墓村发掘了两座妃嫔墓,两墓共葬有10位妃嫔,一号墓葬熹宗天启帝三位妃子:张裕妃,段纯妃,李成妃。天启三年(1623年)五月册张氏为裕妃,以其秉心温惠,《熹宗实录》卷34中有“慈特遣使持节,封尔为裕妃,锡之册命”的记载,裕妃因受熹宗宠幸而孕,但遭到客氏、魏忠贤的忌恨,设计陷害,被打入冷宫,断食绝水,气绝身亡,至天启七年(1627年)十二月才被恢复名号。段氏于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册为纯妃,《明实录类纂》中有载,崇祯二年(1629年)五月丁酉,纯妃段氏薨,至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十二月,才“(纯妃)发引,于次日安葬”。天启三年(1623年)十二月,册李氏为成妃,李氏曾为范慧妃乞怜,亦为客、魏所陷害,幽闭别宫,亦绝其水米,置其于死地,但成妃早已有备,预先在别宫中遍藏食物,饮水,故半月未亡,遂废为宫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十六日葬。三妃并不是死于同年,死后张裕妃于崇祯四年(1631年)闰十一月二十二日迁葬于金山,段纯妃也在崇祯四年同月日葬于金山,而李成妃则在崇祯十一年与二妃同葬于一墓,墓中主室后石棺床上并列有3口棺椁,左为张裕妃,中为段纯妃,右为李成妃。2 n" ^" r# G( ]- z
* M% Z7 f/ S: B7 M, X  r
  其后又在1号墓东北侧300米处发掘了2号墓,墓室中计有7具棺,墓志5盒,棺床正中偏东有2盒。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初六,神宗册命敬嫔邵氏、德嫔李氏、和嫔梁氏、顺嫔张氏、慎嫔魏氏等九嫔。万历十六年(1588年)十二月,礼部题顺嫔张氏薨逝,礼遵世庙裕嫔王氏例行礼。万历十七年六月“悼嫔耿氏薨”。《宛署杂记》:顺嫔张氏、悼嫔耿氏葬金山,余皆不载。今自墓志得知顺嫔、悼嫔及未记载有5嫔皆葬于一墓,慎嫔、敬嫔死于万历三十四年,荣嫔死于天启六年,德嫔死于崇祯二年,和嫔死于崇祯十六年。七嫔并非死于同时,死后却合葬于一墓。综上所述,明代妃嫔葬制既有一妃一墓,三妃一墓,也有七嫔一墓,可证实际所葬与定制并不相符。$ A- \/ l6 @0 o; C

+ M8 T) p7 Z( |) v8 j1 A: u  石景山区刘娘府村北原有孝纯刘太后墓,崇祯即位时,将其尊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迁葬庆陵。此处遂成为一空坟。20世纪50年代为开凿永定河引水渠,在刘太后墓故址出土了一方《光庙恭懿庄妃圹志》,联想到该处原有二墓,是光宗时的宫中二李选侍,人称东、西李。庄妃李氏,即“东李”也,仁慈寡言笑,位居西李前,而宠不及——天启元年二月封庄妃。魏忠贤、客氏用事,愤郁薨。庄妃是天启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辰时去世,谥曰“恭懿”,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葬于翠微山之原。而“康妃者,西李也,最有宠”,二李皆为崇祯养母。2 ^. A  A' _9 Z' M

' g7 m5 m) R" u0 B! @3 Z! B/ G3 T( F" F  宪宗十三妃俱葬金山为一墓,为史书所载。1963年在镶红旗董四墓出土了《宪庙庄靖顺妃圹志》,顺妃王氏: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十八日葬于金山;《宪庙庄懿德妃张氏圹志》,张氏:明弘治十年(1497年)九月四日葬于金山,其他如:(弘治十四年正月甲戌)宪庙丽妃章氏薨,辍朝三日,命祭葬诸礼皆如德妃张氏例行,从董四墓出土和史料看,宪宗十三妃确实是葬于一墓。3 b5 B7 d& _  Y( R$ y+ {
 
$ I: w6 B+ e6 V( N  三、皇太子与诸王
8 _, a. p  J# N9 i+ N8 b# [* M3 o7 b6 L
  皇太子之制,是封建王朝皇位延续的根本制度,册长子为皇太子,立为东宫,如无意外,将成为皇位的继承者,那么有几位太子葬在金山呢?《宛署杂记》中有:纯皇帝太子曰悼恭太子葬金山,庄皇帝太子曰宪怀太子葬金山,有明确记载的所葬太子有四位,另有四位未详,但从明制看也应葬于金山。这四位太子:哀冲太子朱载基,是世宗第一子,为阎贵妃所生,嘉靖十二年(1533年)八月己丑(十九日)皇第一子生,十月乙卯(初十日)皇长子薨,谥曰:哀冲。庄敬太子朱载壑为世宗第二子,为王贵妃生,嘉靖十八年二月4岁时立为皇太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行冠礼时病故,年仅14岁,“(嘉靖)二十八年三月乙酉(十五日)皇太子冠,越二日丁亥(十七日)薨”。后王贵妃与阎贵妃同葬于悼陵侧,并命将葬于金山的哀冲太子、庄敬太子分别葬母妃墓侧,从“冲幼儿随母”之义。3 H" {: x* f- |

4 q8 H6 ~1 K" U8 p; l3 r  景皇陵西有道公府,旧为宪宗次子悼恭太子陵,悼恭太子朱祐极,为柏贤妃所生,“成化八年悼恭太子薨,年甫三岁”,“成化八年正月癸亥皇太子薨,太子讳祐极。悼恭太子之薨与万贵妃有关,万氏是宪宗宠妃,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万氏生一皇子,进封为贵妃,但其子未及逾岁即薨。2001年文物部门在景皇陵出土了一座明代墓葬,墓志曰:“今上皇帝之长子母贵妃万氏,成化二年正月十九日生,本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以疾薨逝”,可见此事确凿。万氏从此不再生育,万贵妃原本就蛮狠无忌,其子死后,心情更是歹毒,对其他宫妃所生子皆怀恨在心。宫妃有孕者,都设法使他们饮药堕胎,柏贤妃所生悼恭太子本在成化七年已立为皇太子,最终仍被万妃所害,悼恭太子死后葬于金山,显然“道公”乃“悼恭”音讹也。" f- S& a* i5 s7 {+ R! Q, ?, b

; B7 l* F0 }& n9 }  ^3 b& c: I, N  怀献太子是景帝之子,母肃孝杭后,景泰三年(1452年)杭氏生子见济,景帝废英宗子见深(即宪宗),欲立见济为太子,皇后汪氏认为不可,遂废。“(景泰)四年二月乙未,太子冠。十一月……越四日,太子薨,谥曰怀献,葬西山。天顺元年(1457年),降称怀献世子。”景皇帝子曰怀献世子,葬金山。(成化五年三月)丁酉,修金山怀献世子坟所香殿并墙垣。宪怀太子朱翊釴,孝懿李皇后所出,是“穆宗长子,生五岁殇,赠裕世子,隆庆元年追谥”。庄皇帝太子曰宪怀太子,葬金山。
# E! D4 o9 U$ L* R' g4 U
0 r5 T; P/ }* i5 E; ~  熹宗三子怀冲太子慈燃,悼怀太子慈焴,献怀太子慈炅皆早殇。“(天启三年十月)乙巳,皇第一子生,旋薨,辅臣具揭恭慰,报闻”,(天启四年七月)戊午追谥皇太子慈焴为悼(怀)太子。悼怀太子为范贵妃所生,献怀太子为客妃任氏所生。以上三位太子虽未言明葬所,但按明制必葬金山无疑。
  A: A9 ^( O9 C9 R& f$ ?9 _9 \2 z( K' f, \( c. J
  除皇太子外,其余诸子凡成年者皆封王,裂土临民,有藩国可就,是必须离京赴国就藩的,未经特许不得进京,但能葬在京城的有三种情况:
  {* N9 w8 ^* r, r, x
7 v: D2 _; d$ J4 U9 @  1.封王就藩,死后无子,封除,经许回京;2.封王却未就藩,一直留京的;3.早薨,明朝各帝诸子中早薨者不在少数,从已有资料看,这些亲王皆葬于金山。
! X4 l4 Y0 m- y) K/ r9 t) O* P3 n# @' R6 C1 n* s* j& Q
      仁宗十子中,1第三子越靖王瞻墉,昭皇后张氏所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衢州(今浙江衢州)未之藩。“(正统四年六月)壬寅,越王瞻墉薨,仁宗昭皇帝第三子,太皇太后出也,永乐三年(1405年)生,年三十五,讣闻,上哀悼,辍视朝三日,遣官至祭,谥曰‘靖’,命有司营葬,王无嗣,国除”。“(正统四年六月)壬寅,越靖王妃吴氏薨,妃,南城兵马指挥升之女,宣德三年册封,至是,王薨,妃以死殉,上闻讣,辍视朝一日,遣中官致祭,谥曰‘贞惠’,命有司营葬”
% K: a/ Q, M' v  \0 @$ l9 N- ^+ U  [' l' q$ ~. }/ r5 X$ A
  2.卫恭王瞻埏仁宗庶十子,肃恭贵妃郭氏所出,生于永乐十四年(1416年),永乐二十二年封怀庆(今河南沁阳),卫王瞻埏因年幼常病,宣宗十分疼爱,未就藩,宗室中号称贤王。正统初祀礼皆王代行,至是薨,年二十二,上甚哀念,为辍朝三日,遣官祭葬,谥曰“恭”,卫恭王薨于正统三年(1438年)冬十月己卯。“(正统三年十一月)戊申卫恭王妃杨氏薨,妃东城兵马副指挥顺之女,正统二年册封,王薨,妃哀痛,自尽,上闻讣,遣中官致祭,谥曰‘贞烈’,与王合葬”。以上“仁庙子曰越靖王、贞惠妃英氏、卫恭王、贞烈妃杨氏,俱葬金山
; N* D" f# B& K
. J3 ^4 s1 R2 c: U: M  3.滕怀王瞻垲,仁宗庶八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封云南,未之国,洪熙元年(1425年)薨,无后,封除。
" h6 Z+ \) ^, o) C3 a+ r
$ |/ O0 |1 A  n7 j) s: [8 v( f8 m      4.蕲献王瞻垠,仁宗庶四子,初封静乐王,永乐十九年薨,谥庄献。仁宗即位,追加封谥。无后。二王葬所不明。- x) b& k* f( j6 {( ~3 c, }

* }- m1 B" Y! g- H  英宗九子,1.万宸妃所生皇三子见湜早卒,在英宗复辟后,并未追赠。2.许悼王见淳,英宗庶四子,王惠妃所生,景泰三年封。“(景泰三年十一月)壬午,许王见淳薨,礼部奏请依亲王礼葬祭,诏以王年幼宜从减省,不予谥册”,许王未就藩,薨,无子。《宛署杂记》云:英庙子曰许悼王,(俱)葬金山。许王葬于何处呢?海淀西小府北为四王府,陈广斌认为据考葬在京西又称“四王”的只有英宗四子见淳,见淳因是在景泰中以王礼葬,不会赠谥“悼”,故只以“四王”称,“悼”显然是英宗复辟后追赠的。另一说“四王”乃“死王”音讹,此外所葬乃早殇的皇子。3.石景山区黑石头南旧有秀府村,在村北曾出土《秀怀王妃黄氏圹志》,志云:成化九年五月初九日以疾薨,合葬西山之原。“(成化八年九月)己卯,秀王见澍薨。王,英庙第五子也,母,淑妃高氏,景泰壬申生,天顺丁丑册封为秀王,六年九月之国于河南汝宁府。王孝友温和,言动不苟,至是薨,年二十有一,讣闻,上甚哀悼之,辍朝三日,赐祭葬如礼,上念王乏嗣,不忍遐弃,遣中宫奉迎灵柩归葬于京城之西山,谥曰‘怀’”。朱见澍生于景泰四年,在天顺六年封为秀王,成化六年就藩汝宁府(今河南汝南县),卒于成化八年,无子封除回京后葬在佟家村(今秀府西佟家村北)。妃黄氏,是中兵马指挥黄昱之女,成化三年册为秀王妃,成化九年五月初九薨,享年二十有一,同年与怀王合葬“西山之原”。从中可知,明代的金山乃泛指,通常把西山一带统称为金山。4.忻穆王见治,(成化八年二月)辛卯,忻王见治薨。王,英庙第八子也,母,宸妃万氏,天顺戊寅生,成化丙戌册封为忻王,未之国。王天性孝友,不事戏弄,至是薨,年十有五,上甚哀悼,辍朝三日,葬于金山,如制,谥曰“穆”。5.金山南麓西小府西有杰王府。杰王府所葬何王,因资料缺乏,难以确认。陈广斌先生曾论证此村中有杰王府(阳宅)而得名,村背依金山当有皇墓无疑,依陈之言“杰”、“吉”和“岐”音讹。单独成府的应是成年之王,因此该府必是英宗七子吉简王和宪宗四子岐惠王二者居其一。吉简王见浚封于天顺元年,时甫2岁,成化十三年(1477年)就藩长沙,嘉靖六年(1527年)薨,吉府共有六代七王,嗣王慈在明亡后,卒于缅甸,故简王没有理由死后迁葬京城。当时因岐惠王墓尚未发现,故陈当时认为杰王府最有可能是岐惠王祐棆之墓,而《宛署杂记》云:英庙子曰许悼王、秀怀王、妃黄氏,忻穆王,俱葬金山。
9 P8 {0 o6 }- E( i! i9 i2 P3 @' `1 ^5 P% Z& I% k
  宪宗十四子封王者十,其中六王均无子封除,已知岐惠王、雍靖王、泾简王、申懿王墓志已出,据《宛署杂记》宪庙子曰岐惠王,妃王氏;雍靖王,妃英氏;寿定王,妃徐氏,继妃英氏;汝安王,妃李氏,次妃晋氏;泾简王,妃曹氏;申懿王,妃项氏,皇子俱葬金山。可见寿定王、汝安王墓也应在此。1995年在石景山区高井北京军区后勤部院内发现墓葬,笔者在清理时发现了岐惠王、惠王妃墓志。岐惠王墓所在地被称为石府,因师姓坟户而名,后“师”、“石”音讹转,又认为石府在明代称为十府,因“石”、“十”音同而讹。岐惠王是宪宗第五子,邵太后所生,成化二十三年七月戊申与益、衡、雍三王同日封,岐王在弘治八年(1495年)就藩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志云:弘治十四年十月去世,享年二十有四,辍视朝三日,遣官谕祭,谥曰“惠”,因王无子封除,弘治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葬。“妃王氏,中兵马指挥询之女,生于成化十四年四月十二日,弘治64月十八日册封为岐王妃,弘治十四年七月初八日薨,享年二十有四。”内臣迎取灵柩到京,与岐王合葬于“京城西山之原”。由此可见杰王府既非吉简王亦非岐惠王的葬所,那么墓主是谁?还有待考证。
; [& y" Q4 F- a+ O- `  p* H; D3 P6 t* h0 O9 B- N$ w
  位于石景山区翠微山南麓毗邻有雍王府、金王府、申王府三处墓府,1975年雍王府村村民在挖防空洞时掘开墓穴,发现是一座分内外室的夫妻合葬墓,出土墓志,得知确是雍靖王墓。雍王祐枟,宪宗嫡八子,生于成化十七年六月初三日,与岐王为同母子,成化二十三年七月戊申封雍王,王薨,无子,封除。雍王是死后无子封除才返京安葬的。金王府在雍王府东,因“泾”、“金”音近,谐讹而名。泾王祐橓为宪宗庶十二子,杨恭妃所出,弘治四年封,十五年就藩沂州(今山东临沂),薨于嘉靖十六年七月乙酉,谥曰“简”。王无子(子厚■早逝未封),国除。妃为东城兵马司指挥曹铭之长女,弘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与泾王成婚,册为王妃,弘治十五年与泾王同往沂州。嘉靖九年八月初四日,曹妃薨,葬于沂州蒙山(今沂蒙山)。七年后,泾王薨,帝赐地西山,葬翠微山之原,又命内臣将王妃灵柩“迁葬京师西山,与合葬。”金王府西南有申王府,申懿王祐楷,宪宗第十四子,与泾王同为杨恭妃出,成化二十二年生,弘治四年封叙州(今四川宜宾东北)未就藩。“弘治十六年七月薨,礼部言:前沂穆王薨,未出府,申王已出府而未之国,拟依沂穆参以在外亲王例行之”。“(弘治十六年八月)己未,命造申王坟于京西兰山。可见在明代翠微山曾被称为兰山。寿定王祐木耆是宪宗庶九子,为姚安妃所出。弘治四年与汝、泾、荣、申四王同日封,十一年就藩保宁(今四川阆中),正德元年的岐王世绝,改就岐邸于德安,“(嘉靖三十年七月乙巳)寿王薨,赐祭如例,命营奠地于西山。1969年在四王府村发现了寿王墓地宫,出土了寿定王继妃英氏圹志,可证寿定王确实葬于金山。汝安王祐梈,宪宗第十一子,弘治十四年之藩卫辉(今河南汲县),嘉靖二十四年薨。无子除封,与妃李氏、次妃晋氏俱葬于金山,葬所无考。此外宪宗尚有万贵妃所生皇一子、王敬妃所生皇十子皆未名殇,按制也应葬于金山,从已出土情况看,《宛署杂记》所记应是可靠的。
: @) [% W- J" ?8 m- Z3 O: S; @' M9 r* H" G2 K, f* ~8 G8 P
  孝宗有二子,武宗、蔚悼王都为张皇后所出,“次子蔚王厚炜,生三岁薨,追加封谥”。在蔚悼王之前,王子下殇还没有追册的,唯有蔚悼王,为张后嫡出,破例追封,此事在沈榜的《万历野获编》中有详细的记载。“(弘治九年二月)癸酉,皇第二子薨,诏追封蔚王,辍朝二日,祭葬礼,仪俱照成化二年皇子丧礼行。”(弘治九年三月)丙午葬蔚王(于金山)。都穆在《南濠集》中提到“蔚悼王墓在西山。”+ p+ D, F4 i1 N  R! e8 d4 e0 n

. I6 [+ J" |: S' T7 |3 X: D& n  世宗有八子,除穆宗载外,其余七子皆早殇,前面已说过哀冲太子、庄敬太子,那么其他五王的墓府在哪儿呢?在石景山秀府东南5里许有上、下石府东西两村,村南有一坟园,有东西并列的五座宝顶,中间一座最大。20世纪40年代被盗,村中曾有一教师入地宫见到明代墓志,志上有皇明——第五子等字,按此推断石府五墓应是明代某帝皇子之墓,考明代藩王中只有世宗五子并葬,“世庙子曰颖殇王、戚怀王、蓟哀王、均思王、景恭王俱葬金山”,五座宝顶最大的一个所葬是谁呢,分析一下五王中除景王外,皆早殇。皇五子载土啇,江肃妃在嘉靖十六年八月生,未满月而殇,谥颖殇王;皇六子载土沴,越懿妃在嘉靖十六年八月生,嘉靖十七年七月壬午薨,谥戚怀王;皇七子载土匮,陈雍妃在嘉靖十六年十二月生,嘉靖十七年正月辛卯薨,谥蓟哀王;赵荣妃生皇八子载土夙,嘉靖十八年闰七月生,三王俱未岁殇,追加封谥。《世宗实录》中记有:(嘉靖十九年三月壬寅)皇第八子薨,诏追封为均王,谥曰“思”,葬戚怀王坟左。更为详细的有“嘉靖十六年之颖殇王则生仅一月而薨,十六年之蓟哀王则生仅半月而薨,亦追加王爵,赐上谥何也”。景恭王载圳为皇四子,卢靖妃所生,嘉靖十八年封景王,四十年之国德安(今湖北安陆),居四年薨,“(王)无子国除,其妃仍还京居恭王旧邸”。(嘉靖四十四年七月乙酉)葬景恭王于西山,由此推断,五墓中最大的一座应是景王之墓,又景恭王无子封除,灵柩迁返后,当为别葬,其他数子均早殇,理归一府,故西山有上、下石府之别。
8 F) z" u0 a, a" p: `! J! U  f$ ?5 p2 U% c
  穆宗四子,除宪怀太子、神宗和潞简王翊封卫辉(今河南新乡)外,尚有次子靖悼王翊铃,生未年殇,赠蓝田王,隆庆元年(1567年)追加封谥,“穆庙子曰靖悼王葬金山”,“靖”与“杰”亦音讹,是否杰王府乃靖悼王葬所呢?从《宛署杂记》看:蓝田王虽死未年,其陵属小祭,然与许悼王、怀献世子、寿定、景恭亦同。(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甲申裕王第二子翊(铃)薨,诏追封为蓝田王,治丧葬如制。看来杰王府即靖王府是可能的。
. ^; r( @% H' f7 _) v, K+ l* b# z6 M# c3 V3 F+ }9 d
  神宗八子中有邠哀王、沅怀王、永思王皆早殇,“今上(神宗)子曰哀王、沅怀王俱葬金山”。邠哀王常溆,神宗第二子,生一岁殇,母氏无考。沅怀王常治,神宗第四子,生一岁殇,郑贵妃所出,“(万历十五年九月)乙未,午时皇第四子生,(万历十六年七月)乙丑寅时皇第四子薨,大学士申时行具疏恭慰”。永思王常溥是神宗第八子,母氏无考,生2岁殇。按永思王亦应葬于金山,史籍无载。: f5 @* ?, S, D0 g0 V. T& C, D
# }3 c+ M3 W+ d  n" N
  光宗七子中有五子早殇,皆追加封谥。简怀王由木学,光宗次子,生4岁殇。齐思王由楫王选侍生,光宗三子,生8岁殇。思王墓志已出,《皇太子第三子圹志》: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二月二十五日葬翠微山,怀惠王由模,李选侍生,光宗四子,生5岁殇;湘怀王由栩,光宗六子,定懿妃生;惠昭王由橏,光宗第七子,敬妃所生。
4 @; v. i* q" G" ^7 a* W) H! k1 h( X: ?
      石景山区雍王府之西有西小府与海淀西小府同名,得名于葬早殇皇子墓府。《明史》载庄烈帝七子:献愍太子慈■、怀隐王慈火亘、定哀王慈炯、永悼王慈炤、悼灵王慈焕、悼怀王,第七子名俱无考。定哀王、永悼王在闯王进京后也不知所终。而怀隐王、悼灵王、悼怀王及第七子之墓在石景山福寿岭西小府先后出土,可补史之不足。已出土的有《皇明怀隐王圹志》,隐王,周后所生,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三生,庄烈帝次子,不久薨,崇祯三年二月初二日命礼部定谥号追封怀隐王,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葬于翠微山之原。悼怀王,庄烈帝第六子,崇祯十年生,《皇明悼怀王圹志》:“诞自田贵妃,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卒,追封悼怀王,同年九月十六日葬翠微山之原”。《皇第七子悼良王圹志》出土说明并非如《明史》载:第七子生三岁殇,名俱无考,西小府所葬的是崇祯早殇子,除已出土的二、六、七子外,还应有第五子悼灵王的墓穴。
发表于 2007-12-19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公主与驸马' i# I, Y- d0 Z& F) c
9 x9 g4 |* h( f4 k0 M- N# P
  明制,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按《明史》自太祖立国至崇祯十六帝共册封公主85位,自成祖至庄烈帝共封公主66位。古制帝王之女虽至贵至尊,地位高于夫君和公婆,虽然出嫁,也是皇室宗亲,但却无法与诸皇兄相比,在《明史》中(卷121·列传9·公主),特列专传,驸马附与其中,但公主俱无名讳、事迹,所言皆为驸马之事,明代文献及后来据此修成的《明史》记载也甚少,且谬误百出。明代公主下嫁,死后往往是公主与驸马合葬或毗邻而葬,公主葬所因史料不足,考古界对此尚不十分清楚,但从历年出土与史对照,可以确定,仁、宣之后的公主大都是葬在西山一溜边山府一带,亦是择吉而葬,构筑佳城,从已出土的墓府看,地理位置上并无尊卑先后之分。
0 I- b3 T' O2 ^' z* E* U) A. s. B$ u- R# U- I" [
我们按明史先试列表看成祖以下历代册封公主的情况2 b( E. R: a: |: m9 B$ v  ~
1.成祖 5女& m4 ]) @! r; W: v+ S# J' c9 j
2.仁宗 7女其中2女未嫁、薨,1女早薨,追册 
: ^( j7 A  V, y3.宣宗 2女
1 l9 V* ]! Q1 W& h/ p: N4.英宗 8女
  o- Q/ I4 T- b5 V: f) c9 N; o5.景帝 1女 英宗复辟后降称郡主
$ \9 [. `! G0 N7 k& f0 y4 \6.宪宗 5女 其中2女薨,追册,1女未嫁,薨 
* p" ~% P. I8 }9 m: E7.孝宗 3女- a9 k' m8 B2 M3 B
8.睿宗 2女 2女早薨、追册% y2 ], e+ e9 y9 ]
9.世宗 5女 其中2女薨,追册,1女未嫁,薨,追册 ) g; @, x. p, ~
10.穆宗 6女 其中2女早薨,追册
7 y1 ~- E  X. x11.神宗 10女 其中8女早薨,追册' M' g$ ?! r. j7 R# N" I: }
12.光宗 9女 其中1女早薨,追册,5女早逝,未封 . ]3 t: l* e: ]
13.熹宗 2女 2女早逝1 G7 Y$ \* `# T2 a' w
14.庄烈帝 6女 其中1女薨,追谥,3女早逝,无考 - o8 l! m: U! b8 C5 f$ J! O6 ~
那么,明代公主的葬所在何处呢?《宛署杂记》有一些明确的记载:诸殇公主$ Q) Y  S. g' x# Q0 s3 z1 h9 N
宣庙之女 曰永清公主
! }. c. w6 k1 @4 J0 ^宪庙之女 曰长泰公主、仙游公主、太康公主 + {1 C% u9 J0 C2 |5 ]9 @
世庙之女 曰归善公主、常安公主、思柔公主 ' V3 \) V- _6 ]' K8 q
穆庙之女 曰蓬莱公主、太和公主、■霞公主 
4 x' e3 G# ?0 n3 Z! u$ u今上(神庙)之女曰仙居公主、静乐公主、云梦公主、灵丘公主、云和公主以上俱葬金山。对宣宗至神宗大帝之女作了记载,但其中有一些不确之处(有些是《明史》所误),《明史》载宣宗二女中并无永清公主,宪宗之女中无太康公主,穆宗之女无■霞公主,有些是《宛署杂记》所漏,英宗、孝宗、睿宗之女无记。
; J" R, U5 L* |. b* J
! T8 o& [1 g3 b' F$ c2 m- N  仁宗有女七人,第四女真定公主,母李贤妃,宣德四年(1429年)下嫁王谊,公主薨于景泰元年(1450年),“景泰元年十二月乙酉真定大长公主王瑛奏:臣父谊卒已葬香山,今臣母薨,蒙择地安葬,缘臣母临时遗言,令迁柩合葬,从之”。可见真定公主与王谊应合于香山。《明史》曰:宣宗二女,顺德公主、常德公主,而《宛署杂记》在诸殇公主条目中却说:宣庙之女,曰永清公主。二者孰对孰错呢?笔者在《世宗实录》中查到这样的记载:“(嘉靖十八年九月丁巳)诏建立恭让章皇后、恭靖贤妃等妃,申懿王等王、悼恭太子等太子,永清公主等公主各坟碑”。可见宣宗确实另有一女为永清公主,公主是宣宗第几女呢?薨于何时?“(正统八年春正月)癸酉,顺德长公主薨,公主,宣宗章皇帝长女、母皇后胡氏,……”、“(成化六年七月),常德大长公主薨,宣宗三女,母孝恭章皇后,永乐甲辰生,年四十七”,由此得出结论,永清公主是宣宗第二女无疑。永清公主应薨于顺德公主之前。宣宗第一女顺德公主于正统二年十二月戊午下嫁府军前卫千户石林之子,石墓志出土于石景山区狼山(琅山),志云:以成化十六年(1480年)五月十七日于宛平县玉河乡琅山之原,附顺德长公主而合葬焉。公主薨于何时,在门头沟三家店中街曾出土了顺德长公主墓志,志云:正统八年(1443年)四月二十三日葬宛平县黑石山之原。可见公主先于石去世37年,石死后与顺德长公主合葬。那么是否公主墓府原在黑石山,后迁狼山,石死后才与她合葬?而第三女常德公主,母孝恭章皇后,正统五年下嫁薛桓,成化六年薨,葬所未明。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宣宗至少有二女皆葬于金山。3 f$ v' {3 ~. x: D7 |
7 N/ _' m# q( [6 }. u3 ?5 D
  英宗八女中,已知第五女广德公主及驸马樊凯的墓府,1964年在北京铁路局西山疗养院内出土了《大明广德长公主圹志》: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十一月十三日“葬西山香山乡翠微山之原”,公主名曰朱延祥,母万宸妃,(成化八年十一月丙辰)广德长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樊凯,樊凯是南城兵马副指挥樊旺之子。20世纪70年代在同一地点又出土了《明故驸马都尉樊公墓》志:以卒之年(1512年)八月七日葬于都城西翠微山之原与公主合圹礼也”。公主早樊凯死28年,凯死于正德壬申年。4 x" f) c' ]" k# b- @5 ]7 G  E
* d' F; o  A- W
  景帝仅一女,曰固安郡主,生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正月二十七日巳时,景泰初被封为固安公主,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辟,“被废去了公主封号”,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十日复封固安郡主,下嫁宗人府仪宾王宪,她是明代唯一被降称郡主的公主,葬仪视公主,公主薨于弘治四年二月十一日,在今八大处八处出土了郡主的墓志。《明故固安郡主圹志铭》:明弘治四年(1491年)五月九日“葬翠微山之原”。前面说过宪宗五女中仁和、永康二公主未葬西山,其余三女《宛署杂记》中有:宪庙之女曰长泰公主、仙游公主、太康公主,宪宗三女中长泰、仙游公主早薨,追册,明确记载葬于金山,第三女德清公主弘治九年下嫁林岳,薨于嘉靖二十八年,尚不知葬所。查《明史》宪宗之女中并无太康公主,1983年在海淀区香山正蓝旗村东金山南麓出土了《太康公主圹志》:公主讳秀荣,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时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时薨。公主聪慧娟秀,以上所钟爱,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为太康公主,凡诸恩典皆从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于都城西金山之原。那么太康公主究竟是谁之女呢?再查《明史》,书中有孝宗一女太康公主,薨于弘治十一年的记载,笔者在实录中又查到:(弘治十一年九月)己酉,皇女太康公主薨,礼部上丧礼事宜,上命照蔚悼王丧礼例行,免辍朝并奉尉礼。那就可以肯定此乃《宛署杂记》之误,从圹志看,公主生于弘治十年,薨于弘治十一年尚不足一岁,而《明史》曰:公主未下嫁,乃误应改为早薨,追册。5 Z4 v7 P6 p2 t( `& k) U# F7 ]9 Q
1 p, z7 M2 R0 v. Z2 A* s+ ~
  明人沈榜所著《宛署杂记》对于明代皇室的葬所、规制、葬仪作了较详尽的记载,补了史之不足,然亦有很多不足,所误、所漏甚多。
/ }# I; A0 h" S! p9 e& R" X5 c  ?4 [; y  h
  1990年笔者在石景山区的四平台(注:石景山区有多处四平台),此处位于北京军区院内出土了一座明墓,一直未公诸于世。此墓视其规模、形制应是明代藩王公主墓之例,墓室门半开,内并列二棺,一棺板已糟朽,左棺的棺盖尚完整,外鬃红漆,内侧有一银饰,饰面上刻“太子太保驸马都尉谢”九字。据此推究,明代十五帝所封公主,除早殇或未嫁的,下嫁公主共52位,这52位公主下嫁的驸马中只有两位姓谢,一位是太祖第十五女汝阳公主的驸马谢达,达死于永乐二年(1404年)冬十月癸巳,此时成祖尚未迁都北京。另一位是孝宗第三女永淳公主的驸马谢诏,“(隆庆元年五月)壬午驸马都尉谢诏卒,诏以嘉靖六年闰八月选尚永淳公主,历管宗人府事,大汉将军,至是卒,赐祭十五坛,与长公主合葬西山”,“(嘉靖十九年三月庚子)永淳长公主薨,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可见永淳公主与驸马谢诏确实合葬于西山,此墓应是永淳公主及谢诏之墓。而《宛署杂记》中未提及。次女永福公主尚不知葬所。
. ]5 c; ]) o  w5 }& e0 B* j' m7 V) o, i% N7 s7 F5 ~' ~4 j# N
  世宗五女中常安、思柔、归善三位公主未嫁,薨追册,皆葬西山。《万历野获编》:“嘉靖二十年辛丑正月初六,皇第四女生,母为雍妃陈氏,名曰瑞”,“(嘉靖二十三年七月)甲午皇第四女薨,赐封归善公主,治丧及祭葬如太康公主例”,“(嘉靖二十八年七月)戊子皇第一女薨,追封常安公主,辍朝一日,诏治丧如归善公主例”,“(嘉靖二十八年九日)己卯皇第二女薨,诏追封思荣(柔)公主,治丧如归善公主例”。《宛署杂记》未提到二位公主。宁安,皇第三女,名曰禄祯,母端妃曹氏,曹氏因“壬寅宫变”与张金莲等15宫女一起凌迟处死。端妃死后,帝始知其冤,因此对端妃之女倍加爱护。嘉靖三十四年下嫁宁晋县李和,今公主墓已出。(2001年石景山区文物管理所在山村收回“宁安大长公主圹志”一方。)
/ o. a, G3 m: q! a6 ]- `2 P9 B
( }2 T0 F0 W$ C6 R5 m, @' o  穆宗有六女,蓬莱、太和、寿阳、永宁、瑞安、延庆公主。蓬莱、太和二公主早薨,她们的葬所《宛署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穆庙之女,曰蓬莱公主、太和公主、■霞公主俱葬金山,二公主在隆庆元年同日追册,那么霞公主之名是《明史》有漏还是《宛署杂记》有误呢?1955年在董四墓出土了《霞公主圹志》,志曰:隆庆六年(1572年)十二月九日葬于金山之原。与《宛署杂记》所提相符,在《神宗实录》中又查到了:“(隆庆六年九月壬子)追封皇第七妹为霞公主”的记载,说明穆宗不仅有六女,另尚有一女未录,是《明史》所漏。公主名尧姜,在隆庆六年九月薨,谥曰霞公主,至十二月九日墓成,葬在董四墓。穆宗其余四女皆下嫁。在石景山区西下庄西侧今北京工人疗养院旧有梁家府村,梁家府为何人之墓,未见记载,在1948年当地居民因避炮火掘开墓穴。多年后于1970年在墓址处获得《永宁长公主圹志》一合,永宁长公主是穆宗第四女,慈圣皇太后所出,神宗同母妹。她生于隆庆元年二月朔日辰时,万历十年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永宁长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梁邦瑞。万历十年四月十八日邦瑞卒,万历二十二年六月初五日戌时公主薨,享年二十有八岁。而《明史》中载公主薨于万历三十五年,历来史家对此存有疑虑,《明史考证》云:“薨于万历三十五年必误”。那么孰对孰错呢?在《明实录》中笔者又查到了“(万历二十二年六月丙辰)永宁长公主薨,礼部考寿阳公主丧礼,上之从所拟”。显然公主是薨于万历二十二年,她在梁邦瑞死后寡居了十二年方亡故。此为《明史》之误。因明代公主死后或与驸马同穴合葬,或一地分葬,而公主墓志未言明是否与驸马合葬,应该说,公主坟迤南的梁家府当为梁邦瑞之墓。墓志中对公主葬所记载十分明确,“得吉日以十二月十七日葬于清良山之原”,明时的清良山,在民国初被称为青龙山,是今卢师山之别称。穆宗第三女寿阳公主,万历九年下嫁侯拱宸、第五女瑞安公主,万历十三年下嫁万炜、第六女延庆公主,万历十五年下嫁王,史书有“向臣恭谒寿阳、瑞安、延庆大长公主坟园,及观其宗祠其金册、衣冠宛然在列”。“(万历十八年九月)戊午,寿阳长公主薨”“(崇祯五年壬申九日)辛丑驸马万炜以瑞安大长公主于崇祯二年薨逝,坟价至今不足,具疏恳清”。依例三主也应葬于金山。
7 h6 }8 G3 B+ J8 @) s# Y5 V7 I/ {
  神宗十女中寿宁公主万历三十七年下嫁冉兴让,崇祯十七年闯王进京时已死,尚停柩在家,冉死于闯王军中,疑公主葬无所。荣昌公主与驸马杨春元墓府在今石景山区西黄村西北隅,此处曾出土了杨春元的墓。杨春元万历四十四年七月九日去世,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葬于黄村,荣昌公主在万历二十四年下嫁杨春元,杨春元死时,年仅37岁,久之,主薨,可见荣昌公主在杨春元死后还活了很久,应薨于天启三年,公主在泰昌六年九月辛亥与寿宁公主同日进封大长公主,在《熹宗实录》中有:(天启三年七月辛卯)文书房“传出黑字揭帖,朕妹封长公主于天启三年七月初二日卯时薨逝,合行书宜照云和公主例行”。公主所葬何处呢?在杨春元墓迤南百余米旧有地名曰:公主坟,应该说此处是同地异穴的公主墓府。其余八女在《明史》中:静乐、云和、云梦、灵丘、仙居、泰顺、香山、天台皆早逝追册,而《宛署杂记》中仅记仙居、静乐、云梦、灵丘、云和五位公主俱葬金山。根据不完全的资料,神庙三女静乐公主生于万历十一年十一月乙巳,薨于万历十三年闰九月戊午,年仅2岁,五女仙居公主在万历十二年四月甲午薨,年不足半岁,第六女灵丘公主于万历十六年八月甲午生,万历十七年五月庚申薨,也不逾岁,第九女香山公主在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庚戌赐名轩,六月庚寅即薨,年不逾岁。1971年在海淀区的西小府曾出土仙居公主圹志,志云:仙居公主,德嫔李氏出也,以万历甲申七月二十日生,是年十二月三十日薨逝。皇情惋惜,追册为仙居公主。西小府西毗邻四王府,墓园规模因小于四王府,故称为西小府,由此推断,仙居公主墓即出焉,小府必为万历八女丛葬之所,泰顺、香山、天台三位公主亦应葬于此处,为《宛署杂记》所漏记。/ x- X8 l6 O9 x* S! Q
8 Q- @, o! z  K% n& r5 N5 }
  光宗有九女,长女怀淑公主7岁薨,追册,余五女早逝,未封。《酌中志》卷三记:懿妃傅娘娘生皇五妹,封宁德公主,驸马刘有福所尚者也,皇六妹封遂平公主,驸马齐赞元所尚者也,康妃李娘娘生皇八妹,封乐安公主,驸马巩永固所尚老也。宁德、遂平、乐安三位公主皆下嫁,未明葬所。
, p7 T, V/ J( U, d/ W, ~  b+ }+ ^' }; Z
  熹宗在位七年,二女皆早逝。1954年在董四墓出土了《永宁公主圹志》:天启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薨,葬金山之原,公主名曰淑娥。《怀宁公主圹志》:天启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薨,葬金山之原,公主名曰淑嫫,二位公主是否为熹宗之女,一疑也,穆宗四女封为永宁公主,事隔42年为何又追册淑娥为永宁公主,再疑也。庄烈帝六女中,坤仪公主追谥。
; C3 B4 k* C3 g9 A* S% S; }
  e; b* v* m: w7 \/ U. f* f  除诸王、公主外,有些藩王子女因各种原因留居京师,死后亦葬于金山。因篇幅有限,故从略。% W; v7 C. ^! }

. x; K5 a+ g, c* {# y# s& z& P  翠微山之阳是明代公主相对集中的葬所,山之美妆若绰约的少女,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封尘使人逐渐忘却了记忆,故后人爱乌及屋也就将葬于翠微之阳的明代某位公主附会成翠微公主了,虽然查遍史书并未有公主曰翠微之名。在清中叶这座明代公主的墓早已夷为平地了,竟不知葬者何人了。
2 N4 O8 Z" h9 x- J/ m. G5 X# j6 B. w' N7 N5 G- o; ]! R
  五、一溜边山府的建制和祭祀
6 I5 N  r2 \. I) ]% j+ Z# T/ d4 }' H' R+ h& A5 f3 J8 _
  试想一下,如果光阴倒转500年,这一溜边山在山环水绕、青松翠柏间,掩映着无数黄瓦红墙,林立的碑碣,肃立的像生、享殿、宝顶是何等的壮观,曾几何时,一切都已灰飞烟灭。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已是一片破败的景象,这大概与乾隆时的一场变故有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礼部议奏,西山有明景泰及坟茔数处,原有司香太监六名,应并裁,酌设陵户二名,照昌平州例办理”。可见至少在清前期,前明遗留的西山茔府机构并未因明清更替而改变,茔府也相对保存完好,但到了乾隆二十一年时的清朝,政局已十分巩固,因此乾隆根据政治上的需要同意了礼部的议奏,对前明西山的陵制进行了大规模的裁撤,至清末已全部荒芜了,故今天我们对这片经营了200年的明代陵园到底是什么样的颇感困惑。
  z( y  ~. K/ m8 U% `
1 D3 r$ ^; S. Q' z- t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礼制最为完善的时代,除帝陵外,对皇亲贵戚生前死后的等级规定非常严格。正统十三年曾钦定:“亲王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郡王茔地三十亩,房九间,郡王子茔地二十亩,房三间”的规定,在洪武三年(1370年)还曾颁布了坟茔之制,从茔府之周、坟高、石像生数量等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对公主之茔“司祠祭之制应有享殿、厨库、内宫房之设。”累朝妃嫔甚众,不附葬的各为一墓,“嘉靖十三年(1534年)静妃陈氏卒,上谕礼、工二部曰:祖宗感法当守,王制亦当法,古世妇御妻皆用九数,宜九妃同一墓、一享殿,遂为定制”。  \: u& y& |3 c* U' d# O) e
' z% f/ z- A+ |  ^
  位于金山口的景帝陵,是一溜边山府众多陵府中等级最高的一座,沈榜曾有详细的叙述:“恭仁康定景皇帝,贞惠安和景皇后二陵,前有享殿,有神庙,神厨,宰牲亭,内宫房”,在成化十二年建碑亭于陵门左,“(嘉靖十八年九月乙酉)诏建碑”,到了二十一年又以神碑偏置门左,非制,乃改建于陵门之外,恭让章皇后陵制也与景帝同。为了更好地守护金山的园囿,还在景泰中设立“金山景皇帝坟武成中卫军,景泰七年设,各王及嫔妃等坟”。诸王、公主卜占风水,圈地建府,皇帝往往都给予优厚的待遇,赐地赐银,“(正统八年冬十月)甲午顺德长公主坟占顺天府宛平县民地二顷五十亩,命有司除其税”。在“永淳长公主薨,赐祭葬如例,给坟价银二万三千一百九十两有奇”。但是虽然公主尊贵无比,然明代的宦官已经权倾一时,肆无忌惮已到了皇帝老子第一,我第二的地步,甚至敢于侵占皇室的坟地。“(天顺二年五月癸丑)嘉兴大长公主坟地属宛平县旧免税粮,后为太监王振侄锦衣卫指挥林所占,林即得罪,地没入官,公主府阍者崔童奏复之”。有句名言“案古证今,循名核实”实非易事。诸王公主茔府的地面建筑都应有些什么,因年代久远,盗毁严重,已不可考,只是根据零星出土,才见一斑。在旧永宁公主墓原址出土了文臣石像一尊,石虎、石羊各一,可见明代公主墓也应与亲王坟的规制不相上下。同时,每处墓府还规定了配以坟户,各不相同,《宛署杂记》中记有:大寿山园户五名,各处坟户,皇太子八名,悼恭太子一十五名——裕王世子一名,太康公主二名——申懿王五名——岐惠王三名——英庙恭靖贤妃四名,英庙端庄贤妃四名等以上各坟户,每名徭编银肆两。除此以外,还规定了每年分正旦、清明、中元、霜降、冬至按等级进行祭祀,分废帝为大祭,废后为中祭,妃嫔、诸王、公主为小祭,并配以煮牲柴炭、银两。
! m1 _0 q" g( l1 J  J6 U5 |9 \( M& M/ r, T* }( S$ ?2 B% s
  金山诸府不仅有配享、坟户,从祭还有护坟地,从一些记载看有很详细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明代对金山皇室陵园的建设、护卫都是十分重视的,从礼部定制、设军户护守到工部营兆,赐府田庄,致祭配享等各种措施一应俱全。200余年的经营使京西小西山逐渐形成了这样一处宏伟壮观的明代茔府群。8 h, K2 l" ?. W! ]8 a$ E
( S- Q( A1 @3 C. h( Y
  最后一个问题,七十二府府数是否正如陈广斌先生认为的:“一溜边山正好是七十二府茔府”。我认为非也。我国民间常以三十六、七十二作为一种象征,来表示九是自然数中最大数。天有三十六天星,地有七十二地煞,道教称天下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孔子有七十二贤徒……。天寿山建有十三帝陵,计有皇帝十三位,皇后二十三位,合计有三十六位之数。那么是否民间为了附会,故把金山众多的茔府合称为七十二府来暗合天寿山帝陵,共有一百零八之意呢?从已有资料看,一溜边山茔府早已超出七十二之数。
发表于 2008-3-2 14: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片吗?
发表于 2008-3-3 18: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泰皇帝的陵墓有图片,还有些考古资料,比如地宫的图纸,但没有扫描器发不上来
发表于 2008-3-30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72府想考察不容易,很大一部分除了地名啥也没留下,还有就是西山军事区,有一部分进不去

发表于 2008-3-31 09: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3-30 18:22:17的发言:

咱俩一起考察考察.资料上说还有些遗迹.

期待一起去考察。
发表于 2008-3-30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咱们一位网友有考察的打算.
发表于 2008-3-30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3-30 16:51:00的发言:
听说咱们一位网友有考察的打算.

好像除了景泰代宗陵,地面上没剩下什么东西了。

不过带着洛阳铲也许能从地下倒腾到些东西

发表于 2008-3-30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8-3-30 17:59:11的发言:

好像除了景泰代宗陵,地面上没剩下什么东西了。

不过带着洛阳铲也许能从地下倒腾到些东西

谁说的,石府,秀府都值的去.老五在此更清楚.

发表于 2008-3-30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府?秀府?

却是没听说过

发表于 2008-3-30 1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8-3-30 18:04:47的发言:

石府?秀府?

却是没听说过

位于石景山,还有雍王府等.

发表于 2008-3-30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3-30 18:05:59的发言:

位于石景山,还有雍王府等.

地面上还有东西吗?

我很奇怪,明代中期后,王爷无子封除后大都回葬北京,兴王的几个兄弟(歧王 雍王)都葬在北京,可兴王的明显陵却在原封地,而且修的够大。

发表于 2008-3-30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Tyger在2008-3-30 18:12:37的发言:

地面上还有东西吗?

我很奇怪,明代中期后,王爷无子封除后大都回葬北京,兴王的几个兄弟(歧王 雍王)都葬在北京,可兴王的明显陵却在原封地,而且修的够大。

咱俩一起考察考察.资料上说还有些遗迹.

发表于 2008-3-30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8-3-30 18:02:47的发言:

谁说的,石府,秀府都值的去.老五在此更清楚.

石府的地宫七几年就刨了盖楼了,秀府就一墓志还保护到别处去了,你去考察什么?有东西的雍王府还算一个,以前有点残墙,谁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15:37 , Processed in 1.149222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