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主体建筑
) t9 I7 ?2 y# {( P 原有府邸四面都是府墙,只有东西两个阿斯门供出入之用。布局自外垣以内分三路,中路是主体建筑,是按大清会典所规定的府第规模建筑起来的。和其他王府形制一样,也是前殿后寝,有正门(宫门)、正殿和两侧翼楼、后殿、后寝(原后楼现已无存)。东路和西路是附属建筑。 1 U% w6 i: i. {/ }, F6 I4 j) |+ E
门 3 y1 J* d) \. A/ q1 f
大清会典规定,王府的正门应是坐北朝南,由于城市居住条件的限制,不可能都建筑在东西向的街道上。因此在正门以外都要有个宽敞的院落。东西相对各开一个门,东称东阿斯门,西称西阿斯门。这样不管是东西向的街道,还是南北向的街道,都不会影响正门的南北方向。同时正门外大院里还可以停放来访亲友的车、轿、马匹等,不必停放在街道上影响交通。在两边阿斯门外旁摆放红漆辖哈木(满语,拒马之意,类似现在的铁栅栏,用以拦车马行人)一对。这个府的东西阿斯门分别是三间筒瓦、有脊、有鸱吻的建筑。中央一间是两扇红漆大门,两旁各有一个单间是为值班人用的。这东西相对的四间值班房都是由骁骑校值班。阿斯门的南北两侧连接府墙,最南面从东到西是一段府墙。北面正中央是五间建筑,正中三间是六扇朱漆大门,门上有金漆门钉七排。在正门外的门道里东西相对每一边放一个红漆枪架,架上各插五支红漆木杆铁头枪(满语叫阿虎枪),平时将枪都用蓝布套起来。两旁各有一间宿卫用房。这个正门的建筑与当时清政府的六部衙门的正门建筑是一样的,所以王府又有“大衙门”之称。正门两侧各有一段府墙,每边都有一个侧门。正门平时不开,如有婚丧等大事才开正门。我们平时出入都是走东侧门。
1 N- V- @& d* s" l# D/ x8 g9 V 中路建筑 : X1 @0 h0 _: T7 N; N7 D
正门内正中央是高出地面两尺的一条砖石结构的甬路,直达正殿前的月台。月台宽度相当于五间正殿,长约一丈,台两旁有石阶可供上下之用。台后是正殿七间带前后廊子。正殿为双重檐子,琉璃瓦起脊,有鸱吻。这七间殿在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被法国军队烧毁了。以后在殿基上砌了一段墙,正中有两扇大门,平时不开。在殿基下东西各有一段墙,每边有一个门供出入之用。现有的正房是在原来的殿基上,作为张作霖的元帅府时建筑的。在这个院里,东西两面各有带廊楼房五间,会典里叫翼楼,我们就叫它东楼西楼。在甬路两旁,东西楼前,每边有两棵高大的楸树。两楼楼上堆放杂物,东楼下层是家务处,西楼下层住着苏拉(满语,杂役的意思)。正门两旁各有三间南房。东面是管事的居住,西面是随侍的居住。 % t+ t( H5 n! F; t: c( c* g
正殿基的后面仍然是一条高出地面的甬路直通到二层殿,二层殿是三间建筑。中间开门实际是个穿堂,平时不开,二层殿东西两侧各有一段墙。每边有一个门,平时出入都是从东门走。二层殿西面是段南北墙,东面有带廊东房三间。在这东房之南仍有三间背西向东的房屋,中间是穿堂通到东院。
6 ~# d4 o- b( @9 @9 u5 v 在二层殿后又是一个院落。北面正中有前后带廊子正殿七间,本是原来王府的神殿.因前面正殿已在庚子年被八国联军烧毁,所以后来就以这层殿为正殿(神殿迁至西所),这个院东西面均有五间前后带廊的东西配殿。在正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段院墙,连接东西两配殿,将这个院子格方。两边墙各开一个屏风门。西屏风门外,东面是正殿的西山墙,连接山墙是南北一道院墙直达后府墙。有一眼水井是苦水,不能饮用。西面也有南北一段墙,有一个随墙门。这个院里有三间西房,是存放俸米的粮库。正殿东西的屏风门外通到东所。
7 C* ?1 [) @, e# F. X% {, y 正殿后面是一个东西长的长方院。东、西、北三面都是院墙。北墙正中是一屏风门通到后院。后院有带廊楼房七间,后面就是后府墙了。楼下最西头两间是佛堂。中三间存放杂物。东两间是更夫晚上值班的地方。 ) ]2 A! L2 y8 J- E
中路除说明有重檐、起脊、琉璃瓦以外,其他房屋都是起脊有鸱吻筒瓦的建筑。 6 w0 ~' G& R9 M9 m
东路建筑
: c- ^" X3 O+ W8 w4 y) Y8 v 一进东侧门有带廊东房三间,是回事处(相当于传达室),北面是一间垂花门,经常关闭。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段院墙。这两段墙都到正所东楼后北山墙处截止,北面就是一段墙,有一个大门,车马到此处停止。门内东面从南到北是一段墙。墙南端有一个随墙门,门内是一个四方院,北房三间,东房两间,是做厨房用的,东墙北端也有一个随墙门通往书房。西面有西房六间。北面三间正中一间是穿堂门。出穿堂门就是正所的二层殿院内。北面是一段院墙,有一个屏风门。门内有带廊西房三间,也就是正所二层殿的东厢房。这里叫随安堂,是会客的地方。北面是一段院墙,有一个屏风门经常关闭。东面是一段院墙,在北端有一道屏风门通往梧桐院。平时都是从这里出入,虽不是东所的主体,但它是重要的通路。
$ ?( J6 L4 N: @: @+ [0 ~ 在东侧门的东面还有一个小门,进门是一个小院,院内有一眼甜水井,全府饮用水都是用这里的。此外府里官员的家属居住在附近的,也都用这个井里的水。
9 t; e& D2 e N9 e* \, V5 J 东侧门内垂花门里有一个四方院,四面是墙,只在北墙正中有一道屏风门。从屏风门到垂花门是一条砖甬路,其余都是土地,是为练习骑马用的。四周花木扶疏,东墙下有一水池,是为夏季种荷花之用。池旁有一株马尾松,枝杈伸展很远,有木架支撑着。正面有带廊瓦房五间,是书房。左右各有一段院墙。书房中三间是明间,一边一个暗间。我读书就是在东暗间里。在书房廊子两头山墙上各开一个小门。出东小门有一个小院,北房三间叫陈华馆,是会客用的。西面小门外同样有一个小院,有三间北房,是管理书房的人住宿的地方,在这个院的西墙有一个随墙门。这就是上节所说的通往外面的通路。书房正间隔扇后有一个后门,我去书房就是从这里走。书房后面是一个长方院,院里种些花木。北墙正中是一道屏风门。门外是一个东西长的长方院。院内有四棵梧桐树,我们叫它梧桐院。西墙有一个屏风门,它是里外出入必经之路。东面有东房一间,堆放杂物,房后是更道。北面正中是一间垂花门。一进门左右是抄手游廊。正北面是前后带廊北房五间,每边有两间耳房。正房是两个明间,西边一个暗间,东边两个暗间。我当时就住在东二间里,东厢房三间,南边有一个耳房。西厢房三间,南面有一间耳房,耳房旁有一个小门,门内有一个小院是男厕所,西厢房后面是女厕所。在东西厢房前面各有一棵柿子树,正房的东耳房后墙有一个后门,通往后院。后面也是四面游廊。北房五间我姑母住在这里。东厢房五间,南面有一间耳房,这里有炉灶,是烧水的地方,有一个后门通更道。西厢房五间两面都有廊子,中一间是穿堂,北面两间存放箱笼杂物,南面两间是我妹妹和保姆居住的地方。这个院内也有两棵大楸树。树前有假山石,将院落分成南北两部分。中央有一条甬路穿假山而过。假山前有两个牡丹花圃,种有牡丹芍药等。这个院的后半部北房前,种有西府海棠、李树、樱桃等。
" @' X. |% Q+ j/ _/ M 北房有后门通后院。后院是一个东西长的长方院,院内有香椿树两棵。东面是一段院墙,墙外就是厕所和更道。北墙就是后府墙。西面有一段墙,有月亮门通西小院。这个院北面是后府墙,西面有三间西房。这里是我姑母用的保姆居住的地方。西面有一段西墙,南到牡丹院西厢房的房山角下厢房后廊北头房山,开一个筒子门,这个院就是正所东面墙的屏风门外。门内有一段假山相隔.西面就是正殿的东房山,院中央有假山做基础,上面有带廊瓦房三间,房后还有假山作基础,上面有一个亭子,题目“梦亭”。后面就是后府墙,东面是一段墙。西面一段墙有门通往正所的后楼院,这里树木阴森,颇为幽静。在这个院南面假山后有北房三间,院里没有门。门是开在房山,即牡丹院西南角游廊上,这个屋是木板地,是为做库房用的。南面正中有一个比较厚的木板门从里面锁起来。门旁每边开一个小窗户。门外就是正所东配殿的后面;东所的西墙后面是一个南北长的长条院。南面一段院墙,有一个屏风门从里面紧锁着。。 8 E G5 N; J1 |0 b& \
西侧门里实际就是马号,这里是一个独立的院落。西面都是房屋,有放车的车库,里面放着大小鞍车、方车、马车、轿子、班车等,有马棚,总之这里是一个车马大院,但是在这个院的北面正中一间高大的凸前的房屋里面供着马王神的塑像。左右的房子才是车夫、轿夫、马夫的住所。记得马号的谙达(满语管理的意思)还是个戴六品顶子的名叫托克端的人。这个院与里面不通,北房后从东到西是一段高墙与后面隔绝。 " o2 m& l. p$ B# S. k) Z6 E A, P
西路建筑 - j8 S) S) R' n8 j) }, `% x
西路建筑在马号后部即是西所。这里有番单档房,是保管与宗人府等各机关往来公文的地方。西面一段墙有一个门,门内是一个四方大院。只有带廊北房七间,正中有三间厦,这里就是庚子年后迁过来的神殿。东两间前窗设有煮肉大锅。西面是神厨。还存放着萨满跳神的用具,如腰铃及其他乐器等。在这个院的南面有一个四方木栏杆,其中竖立着神杆子。这个院的西墙北端有一个门通到西小院,这是一个空院,西墙就是西府墙,北面墙有一个门,门内有一个大院,东面隔墙就是正所。北面从东到西有一段院墙,这个院空落落的,只有三间西房,是值班人住宿用的。北墙正中有一个屏门,门内是一个东西长的长方院,院内种着松柏树等,北房七间是王府的影堂(即祠堂)。这是一通联没有隔断的七间房,每一间都有红漆描金大神龛一座,供着七代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