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胡同工程”
闲暇之时,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总会看见一条条胡同内的建筑翻新,或在外墙上刷浆的工人们,有些胡同口还立起了胡同施工,行人注意的牌子。等“胡同工程”做完了,再次行走在胡同内,心里面总是怪怪的,觉得“工程”完的胡同里面好像缺少了些什么,仔细打量一番,确什么都不缺少;怪哉!怪哉!
不经意间,心里面好像又知道了“工程”完的胡同缺少了什么,那不是由眼睛可以看见的;好像,应当是心里或是整体感官来感觉到的吧,那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可确又实实在在的在我们的周围,是岁月痕迹?是历史沧桑?
是了,缺失的应当就是这些东西,也许还有很多,很多;胡同这个存在的“事物”,说来应该是北京所独有的,这也形成了北京特有的一种文化——“胡同文化”;而历史上的名人、文士、达官、草芥多居住在这多如牛毛的胡同之中;历史中多少的悲欢离合、惊天大举、琐碎小情,也从这一条条的胡同中衍生;在后世的岁月中被人们广为传送;我想:应当可以这么说吧,北京的“胡同文化”应当是由胡同这个可看见的“事物”本身,加上那些不可看见的、历史的、岁月的事和情相结合,才算是一个完整的,2 u* s0 a' k @* n. S3 T
北京的
; ?! ^9 `' O) D7 c$ r “胡同文化”。
当这些“胡同工程”完成后,那些曾经发生过的、历史的、岁月的痕迹将不再在那一面面平整笔直、整齐如一、泛着冷冷亮光的青砖墙上出现。斑驳的松木大门也被涂上了鲜红的、似血一样的油漆,盖住了刻在门上的书法楹联,也盖住了一段段可追溯的历史往事。曾在一条胡同内,看到一做小四合院的门上写着:“请不要粉刷此门,谢谢!!”,而那两扇破旧的门上,有一幅行揩双钩的楹联,虽有些地方已经严重的磨损,但仍可以看出那优美的书法,找到小院的主人一打听,原来这幅楹联为清时一位文官所写!
一星期过后,再次走在这条胡同里面,两边的墙被粉刷一新了,
" J' Q) Z2 `7 ?1 n# |2 m2 J 前边说过的那座小四合院的外墙及门楼也不例外,古老的门楼雕花被涂上了一层蓝灰色的涂料,连门墩都被刷上了红油漆,显得很滑稽!只有那两扇门及那被岁月磨损严重的门槛没有被粉刷;不协调的,和周围的事物组合在了一起。
社会、经济在发展,我想,我们也不会反对对胡同的拆迁,毕竟胡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了;“胡同工程”也是要进行的,毕竟胡同内年头久的危房也是需要改造的,若满胡同的危房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它失去了存在的主要作用——居住。
我想要表达的是,请分开对待这些胡同,及组成胡同的四合院,不要把留在胡同内的岁月和历史在我们的手中截断,在我们的手中把它变为一片空白;毕竟,岁月和历史是不会重复的! 我们要走得路还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