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蓝灯心绒在2007-8-24 16:27:55的发言:前年和去年,没事就爱扎在一片胡同里,看看拍拍走走停停,当我最后走出胡同,把自己暴露在一片噪音统治着的城市的时候,我总有些眩晕,因为这两个时代、两种意境、两种人,只隔了一道班驳的墙,而我都来不及缓存。 我想许多热爱北京胡同文化的朋友,都要先去跨越这道时间的墙,方能与旧梦中的记忆融合。我们今天看到的,原版已成绝版,绝版再不复版,这是没办法的事。除为了忠实的史料留存,更多的,我们只能是在这些物是人非的街巷中寻找自己旧日的印痕。 观者角度不同,但既然是心怀缅怀谦恭的心情,还是要把拍摄工作做的更具责任感为妙吧,具体的东西不见得是不好,那是一层层细化的剖面,是象征符号,但还是要放大他们(她们、它们)在北京胡同中的感觉,这个应该是最基本的前提,自己有时候也不太注意这些,这就要求我们在多拍中多思考,多注意把握意境的延伸、视角的独到与关联性。 基本赞同油油鲁私。 是的,每个人的角度确实是不同 在拍记队成立之初,我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只是觉得在胡同记录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在拍记队这两年来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胡同,渐渐的发现我的脚步不能只停留在这里,北京除了胡同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遗迹,于是我的镜头转向一些比较鲜为人知的角落,有时候一个人跑到山区里去找一个公主坟遗迹,有时候和一群朋友在北京近郊漫山遍野的找遗迹,十字寺,大象石,王坟遗迹,功德碑等等等等这些遗迹都不该被人遗忘,这些都是承载着北京历史的载体,我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最大化的影响周遍的人,现在连妈妈也对我无奈了,说哪有块碑,她都得去,也不知道有什么好拍的,我想若干年以后手上的这些资料就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我也不会停止在胡同中游走的脚步,因为北京留给我们的财富是永远都掏不尽的,我们要勇于发现,要用发现的眼光去看胡同,我不会去捕捉蜂窝煤,和杂乱无章的搭建的房子,但我会去发现蜂窝煤下面是否有明清的瓦当,私搭的房屋角落里会不会有明清的城砖. 希望所有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视角,去展现我们的北京,我希望我镜头下的北京是充满文化底蕴的,是伟大的,是璀璨的,是神秘的...... 3 m1 j2 ~7 [9 c. p6 N" U, 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4 16:42: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