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起床甚早,天未大亮之时在一烧饼铺吃烧饼夹肉两个,小米粥一碗,精神大好,忽作幽古之思,记之。 芝麻酱烧饼:半发面,饼上粘满芝麻,饼瓤抹麻酱,撒椒盐后卷折,故而多层。先在铛上烙近半熟,再放入炉膛中烤之,出炉后外焦里嫩,酥软可口。味微咸,直径约两寸。回民、汉民经营此种面食者极为普遍。当年称早点铺为烧饼铺,有些饭馆也焙烧饼用以佐餐,如较大的回民饭馆每年立秋后经营烤、涮羊肉者,其主食多为烧饼。——钮隽、老北京的各种烧饼。 在搜索栏里敲入“烧饼”一词结果有868000项。土家掉渣烧饼唱主角,武大郎也偶尔露脸帮个忙,还有黄桥镇政府的领导们弄了个烧饼节,据说只办了一届。小小的烧饼整出这么大的动静,让我徒生市只知魏晋,不知有汉的感慨。 先说说历史。 饼是并的意思,是用面粉调和使它合并的一种食品。山西古称并州,山西的面食是中国一绝。 饼的名称起于汉代。汉郑司农云:“酡食以酒为饼”。 主要有三大类:蒸饼,宋黄庭坚:“起胶饼盖今炊饼”,起胶既是发酵,既是今日之发面,炊饼即是蒸饼;为避当时仁宗讳称之为炊饼,是饼中最古的。 后人加馅,成为包子。《赵录》中称石虎最喜食,常以干枣胡桃瓤为心,蒸使之坻裂方食。 不加馅心,即为馒头,宋高承《事物纪原》称诸葛亮渡泸水,以面蒸画人头而祭。 后人加馅心改白面为杂粮面(以玉米面为主)皮儿称之为饽饽。 汤饼,就是现在所说的各种面食,古人称面是指面粉,而入水煮食,以汤煮之的面为汤饼,宋吴自牧《梦梁录》已有鸡丝面、三鲜面、虾臊面之称。 今馄饨、饺子也属汤饼类,名称各有传承,见汉杨雄《方言》,唐韦巨源《食谱》,明张自烈《正字通》,宋吴自牧《梦梁录》,宋程大昌《演繁露》…. 既说烧饼,不在此讨论之列。 胡饼:起源于胡地,与胡桃、胡琴等称谓源同。 汉刘熙《释名》:胡饼作之大谩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胡麻:芝麻,大谩冱(护)是个名词。胡饼就是今天是今天的大饼。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有饼之具体做法,烧饼、馓子等。 现今所谓之饼:为烤熟或蒸熟的面食,形状大多扁而圆,《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烧饼的祖宗是胡饼,起源于汉朝,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生产流程与工艺。 现今烧饼的做法。 ① 和面,水和面,松软适度,放置,行话曰:醒。置半发酵。 ② 取面团于案上,案面抹油、揉,使面上劲。 ③ 擀开成片状,抹麻酱一层,亦或撒花椒盐儿(花椒与盐同炒,至椒糊盐热时,碾碎者)。 ④ 卷成筒状,手揪成剂儿,压每剂儿成坯,擀成片状。 ⑤ 片状饼坯一面涮淡盐水与麻酱混合物,入芝麻盆中沾满芝麻。 ⑥ 沾芝麻一面放铛上熥,干后翻转。 ⑦ 四成熟后,入炉烤熟。 今日北京人所说的烧饼是有芝麻的,所说的火烧是没有芝麻的,出炉后,热食,亦可。中腹剖开夹酱牛羊肉、猪肉、煎鸡蛋、火腿肠食之亦可。 查了这么多资料,总算能把烧饼说个大概,想想也算是对得起腹中的这两位兄弟了。 现如今,街上不但流行红裙子,也流行什么土家掉渣饼,有人美其名曰:“中国披萨”,“别吃那玩艺,就是你小时候常吃的烀饼”,我妈说。 我不可能愚忠愚孝,没听她老人家的话,花两块钱买了一个尝了尝。嘿,又上了一当。想想自己也就是刚不吃窝头那么几天,学着大街上的红男绿女们去追逐高尚与浪漫,真是有些不自量力,挨蒙,活该。 参考文献:杨荫深《事物掌故丛谈》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宋周密《武林旧事》 宋高承《事物纪原》
/ s3 t) z% J/ V[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 12:22: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