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00|回复: 25

[公告]7月8日(周日)拍记队队活动预告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7-4 16: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更改为 下午1点30分

本次活动负责人: 那么回事儿    电话:81811380

集合时间:7月8日 周日  中午 1点30分

集合地点:菜市口大街与广安门内大街交汇路口 中国移动营业厅

查询坐车线路请到:www.bjbus.com

 

请各位新朋友加入请先仔细阅读一下:http://bbs.oldbeijing.net/dispbbs.asp?boardID=30&ID=4428&page=1

参加请跟贴,然后直接到集合地点

活动相关问题咨询,和其他相关事宜等,请联系虫子:13522460315

第一、鼓励大家在活动中,按拍摄习惯和行进速度自由分组。尽量避免大队行进。我会在开始之前,告诉大家大致路线,当然大家如果熟悉的话,可以自选其他路线。

第二、鼓励大家以论坛为平台,自己相约去拍,可在平时,当然也可在周末。每位网友都可以发拍记公告,大家跟贴报名。我会给公告在“记录-文化研究版(文字为主的拍记,提倡图文并茂)”中置顶,在活动当天解除。这样将我们的胡同影像记录活动化整为零,以增加我们的效率。

第三、老北京网以及胡同拍记组并非任何实体组织,而是网友借助网络平台,自发组成的胡同影像记录活动。旨在弘扬老北京传统文化,宣传和普及文物保护意识,并真实记录老北京的胡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变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7-4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课
发表于 2007-7-4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肯定  去
发表于 2007-7-5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城,去,顺道上趟米市胡同。[em01]
发表于 2007-7-5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去不了,遗憾,过一阵继续跟班。。
发表于 2007-7-5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参加
发表于 2007-7-5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

发表于 2007-7-6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7.8号飞去北京...希望能赶上...
发表于 2007-7-6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加
匿名  发表于 2007-7-6 19:32:00

天气……

发表于 2007-7-6 1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气不知道怎么样[em05]
发表于 2007-7-6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美女的都要去啊![em02]
发表于 2007-7-7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下雨,应该到
发表于 2007-7-7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截胡同的烂漫

“被岁月磨钝了角的青石板,放了学的孩子用粉笔在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成为了他们的留言板。历史和现实在那一瞬间交错,恍惚叠印成了一幅荒诞派的画……”

走在尘埃落定的路上,看着东边树起的幢幢高楼,听到穿军大衣的人手中的联络器沙沙地出声,我紧了紧围巾,感到一种冰冷和萧索。扬起手中的地图——这确是北半截胡同——旧址。脑子里忽地呈现出满满的阳光灿烂的景象,11号的江苏公馆、13号的江苏会馆、20号的潼川会馆、27号的伏魔寺,海市蜃楼般,一下子只剩下记忆,惟有一段斜街上的41号浏阳会馆坚定地证明自己的存在。

还好,南半截完整地留下了。不仅留下了,而且完美而和谐。

正南北走向的胡同两边,坐落着整齐且大方的会馆建筑。午后阳光懒散地抚摩着银灰色筒瓦上金灿灿的狗尾草、檐下被岁月冲刷为棕栗色的丹漆柱以及使人疑心刻有年轮的石级和门墩。走在胡同里,寒风也减慢了速度,似乎也想神游故国,品一品独特的会馆文化。

我疑心每一座院落都是会馆——即便不是,也近似了。因为会馆的格局不同于四合院,占地面积要广一些。

首先走到了4号。有人说4号是绍兴会馆,一说7号是。我更偏意于后者。因为我记得现代文学大师许钦文先生曾寓于此,并创作了《菜市口》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记得他说:“在故都,……关于生活,最不能忘怀的是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查一查原文,又见得这一段话:“有名的《呐喊》是在绍兴县馆里产生的,想来作者,当时也常在菜市口这地方经过。我的《故乡》,《赵先生底烦恼》,《鼻涕阿二》和《毛线袜》的一大部分,还有《回家》的后半,也都在这地方写成,如今一回忆着,总还觉得有些感情。《故乡》的原稿大半都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当时的《晨报》馆也就设在菜市口一边的丞相胡同里。”许先生和鲁迅先生的交情是很深的,许先生的《故乡》等作品都是由鲁迅先生提拔发表的。《故乡》的封面是我国著名画家陶元庆先生设计的《大红袍》,《大红袍》的题材来源于天桥的古装戏,而创作确是在绍兴会馆中完成的。我不禁感慨,这古朴的会馆凝结了多少文人的心血和思绪,不仅如此,这里还走出过诸大绶、罗方化、张元忭、余煌、梁国治、史致光等状元,王增、莫晋、孙念祖等榜眼,实在只有这百年的硬木,经世的屋椽,才足以架得起这历史的厚重与责任。

接下来到了16号的彰德会馆、天景胡同中9号的顺德会馆还有21号的黟县会馆,我虽则不了解这些会馆中曾发生的事情和住过的人,但仅就建筑而言,也仍是宣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我这时忽地想起了朋友的一段文字,他说:“它有很多承载,但它是半废弃的。我们今天走得深入、走得投入,而越深入、越投入,我们便越能感受到什么是破败和毁弃,这又是怎样的无奈与荒庸。宣南是北京文化遗产现状的缩影,是北京乡土遗留动荡的典型,于我,虽为于南城颇少情结的看客,但仍若有切肤之痛,触目惊心。”我想,他所谓的“半废弃”,便是人去楼空的凄清、断壁残垣的颓废、高楼大厦的刹风景还有中国人对于文明和文化的漠视!鲁迅先生在绍兴会馆中“呐喊”,他想唤醒“沉睡的人们”,挽救我们的国家!即便他的文章无人不知,但他也只能“算而今重到须惊”了,因为人们竟然舍得以这样巨大的代价来繁荣我们的国家!然而庆幸的是,南半截胡同很完整,只要稍加修整便会是很好的古迹。

然后,我们又找到了41号的江宁会馆。住在里面的热情的老大爷小跑着出来对我们说:“我住这儿也有40来年了,这儿是江宁会馆,鲁迅还住过一段时间哪!”他用手向里指了指,“那一间就是鲁迅的书房,他在里面写了《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书桌也还在……”

我们和老大爷聊了很久,然后开始走向烂漫胡同。

进入胡同,从北往南数,有97号的济南会馆、101号的湖南会馆、133号的常熟会馆等。而汉中会馆、89号的湘江会馆、131东莞会馆也基本存在,但是我们没能找到门牌号。

湖南会馆门前挂着一块牌子,刻着一些毛主席在此的经历,大概是1919年离开北京来到上海,送留法勤工俭学生出国,之后返回湖南。19202月再次来到北京,住在湖南会馆内,并在这里开展了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据说,湖南会馆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内有戏台、文昌阁等建筑。院内有东西两进,占地约500平方米。现在,戏台已拆除,会馆成了烂漫胡同幼儿园。

走过烂漫胡同,我们的旅程便告一段落了。

回头看一看很典雅的独特个性的绝对中式建筑,我想到了英国朋友的惊异的不可理解的眼神:你们为什么要拆古城?在我们那儿,古城都是完全保留下来的。于是一片沉默,我们无法回答。-------转贴一位不知名大侠的文字,共同学习。

发表于 2007-7-7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南士人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流动性与稳定性交替发挥影响的过程。作为个体的士人在不断变动,川流不息,而作为士人群体形成的共同文化特征却是相对稳定的,“其关系又如江河之水与江河本身,构成一种持续存在的,特征相对稳定的文化现象。” 
清朝三百年间,虽然学派多以学者的籍贯来命名,但实际上,很多学派的创始人、领军人物,他们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京师。有的在地方虽然已有名气,但他的影响力只局限于地方,在他们来到北京后,才发生了变化,成为一个时代的领袖。“比如康熙年间的方苞,他在当地已有名气,写一手好古文,到了京师之后,他的影响逐步扩大,直到后人追认他为桐城派鼻祖。”京师登高而呼的优势是地方所不能及的。
    “过去研究清代北京文化比较多的是平民文化、宫廷文化,商业文化等,但当我们把眼光转向学者文人这一层面,用现代地理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京城原来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正是基于这一发现,岳升阳最终决定博士论文选题围绕宣南的士人文化。
    历史上曾在宣南生活过的名人,前人或多或少都有所研究,但没有把他们和京师文化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如果将他们的活动落实到京师乃至宣南这一地域空间上来,就会发现京师文化背景在他们的文化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前人们常将他们的文化成就归于他们的籍贯地域,但当我们用现代的地理空间概念重新归纳时,会发现他们的许多学术研究和学术地位,是在京师实现的,与他们在京城的生活经历有关。在京师,来自各地的文化在此汇聚,又向各地辐射开来,所以包括宣南士人文化在内的京师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的灭亡和城市结构的变化,使宣南士人文化受到巨大影响,宣南士人文化缺少了维系的要素和存在的根基,宣南逐步显现出工商业和贫民社会的特征,宣南士人文化在近代走向衰落,但它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却是我们今天进行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2000年,黄宗汉先生主持申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北京宣武地区历史文化研究”获得通过,成为当年惟一一个区县级单位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并被评选上的课题。在这个项目中,岳升阳主要负责清代前期宣南地区文人学者的研究。研究分析了清代宣南士人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认为“宣南”这一区域名称完全可以用来代表清代汉族士大夫的文化,这是狭义的宣南文化,它是广义的宣南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岳升阳的有关论述也体现在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城市历史地理》一书中,他撰写了其中关于宣南文化的一章。
    大地是一本文献,城市开发是阅读地下文献不可多得的时机
    随着对宣南文化研究的深入,岳升阳被宣武区政协聘为特邀委员。“初期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围绕文献展开,因为现在能看到的清代文集比较多,清人的遗迹,如建筑等多有地面遗存。所以,宣南涉及清代活动的研究多。但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今天人们对宣南文化还有广义的理解,即将其看作是包括城市起源在内的整个宣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宣南的早期文化也是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方面,宣南是北京的起源地,虽然有许多的文献记载,但仅靠文献仍不足以复原早期的历史,还需要有地下文物说明问题所以对地下文化遗迹的考察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宣南历史文化的记载中,有一部分是文献资料,这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阅读得到的,还有一部分是实物资料,如街道、古建、河道等。它又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研究年代较近的历史如清代以来的历史文化,一般使用的是地上的实物资料,但研究年代较早的文化时则要借助于地下的实物资料,即借助于另一本大书—地层。“比如研究古河道,仅依靠文献肯定不够,最起码需要有对地层的实地考察。古河道有一个特点,它原有的地势较低,随着岁月的变迁常被埋于地下,不会完全消失。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古河道的形态,进而了解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岳升阳大学毕业后曾在海淀区文物管理所从事过文物保护工作。此后,作为“文物爱好者”的他,经常出现在京城的大小工地。“大地也是一本文献,这本书是很难翻开的,它太厚重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别的力量,比如土建工程,土建施工会把这本书翻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为阅读地下文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时机。但是大地这本文献只能翻开一次,某一部分一旦被翻开,也就意味着那一部分不复存在了,因此必须做经常的和及时的记录,否则它所包含的信息将会永远地消失。”
    这几年,他去宣武区“跑地下文物跑得比较多”。宣武是北京城起源的地方,北京城建城号称有3050年,但最大的问题是三千年前这座城市的情况不清楚。现在能找到最早的城址遗迹是战国时期,只有两千多年,而且战国时期的蓟城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不但战国时期的城址说不清,就连唐辽时期的城址也只是根据文献和墓葬等推测出来的,城墙遗址没有找到,护城壕也没找到。“至今无法画出北京城早期的历史变迁图,根据文献虽能说出唐辽城址的大致样子,却说不清城墙的具体地点。这是北京史研究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与北京文化古都的地位极不相称。”岳升阳非常遗憾地说。
    例如,清人赵吉士《寄园寄所寄》记载,京师二月壕沟臭气熏天,烂漫胡同尤甚,据此赵吉士推断这是唐幽州城的城壕,直到现在这一观点仍被广泛认同,人们也是据此绘制辽南京城的复原图的。两年前,烂漫胡同一带施工,挖开后发现,胡同之下没有壕沟遗迹。如果护城壕不在烂漫胡同下,又在哪里呢?这有待于考古发掘来证实。
目前北京正处在城市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都有大量工程在旧城内开工,大量遗迹被挖掘出来,这为城市考古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2000年一年左右,岳升阳在北京城西南部的古环境调查中,就找到古河道、古渠道、古洪水遗迹以及辽金时期的道路和建筑遗址等多项有价值的遗迹。在宣武区,一年间出土的古水井在百口以上,尤其是在广安门内的一些地段平均每一百平方米就有1~2口古井,有的工地仅一座楼房的基础坑中就出土古井50余口,还常伴随出土战国、汉代的陶罐、铜钱等。
    然而,目前的状况是,除了少数文物爱好者和古董商外,考古部门很少有人关注这些古城址施工中出土的文化遗迹,而翻阅“地下”这本珍贵文献的机会则在挖掘机的轰鸣中逐渐消失。这对于只能阅读一次的“地下文献”来说,实在是一种遗憾。“以创收作为考古工作导向,考古力量过于分散,研究课题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以至于没有足够的人力从事城市遗址的考古,没有心思考察大规模城市建设中时时涌现出来的文化遗迹。”岳升阳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文物考古部门有必要作一次战略性调整,把北京城的城市考古提升为今后的中心工作之一,不放过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
--

薄 茹

发表于 2007-7-7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北京城内有两座湖南同乡会馆,均由湘籍京官创建。清雍正分省之前,湖南在京尚无同乡会馆。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谭嗣同之父谭继洵与几位在京湘籍官员购得北半截胡同官房一所,作为湖南合省公产。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八月,在京湘籍官员又在菜市口朝南的烂漫胡同内购房一所,设“湖南会馆”。在这条烂漫胡同中间西侧,有一所六层院落、数十间房的县馆“湘乡会馆”,该馆由清代重臣曾国藩创建。从“湘乡会馆”南行数十步即为省馆“湖南会馆”。北京湖南会馆为湖南学子进京赶学安歇之处,民国后逐渐成为湖南同乡、学子赴京求学或谋生的旅居之所。据闻,毛泽东亦普在北京湖南会馆居住过一段时间。据《北京湖南会馆》载:“馆共三十六间,内设戏台一座、文昌阁楼一座、东厅署、望衡堂、西厅及中庭均横敞,为平时集合之所”。会馆的朱红大门外蹲石狮一对。南房壁上嵌有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徐树均重摹镌刻的苏东坡书《明州阿育王广利寺宸奎阁碑》。会馆另有馆辖公产义园二处、祠堂二处。
发表于 2007-7-7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烂漫胡同89号  湘乡会馆: U; h1 p3 v1 i, i' w 破损现为民居

烂漫胡同97号  济南会馆 + }, r) |7 P {, y7 ?+ ^ 破损现为民居

烂漫胡同99号  湖南会馆  破损现为民居

烂漫胡同131号  东莞会馆6 }( l ^. E4 { 破损现为民居

烂漫胡同133号  常熟会馆  破损现为民居

 

南半截胡同7号  绍兴会馆( ]; ^% f p6 V @8 q7 l' r 破损现为民居

南半截胡同16号  彰德会馆  现为民居

南半截胡同21号  黟县会馆. `) q/ n% L/ U. R6 s3 K 现为民居

南半截胡同41号  江宁会馆  破损现为民居

发表于 2007-7-7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会馆:把军阀拉下马

  1919年,毛泽东离开北京来到上海,送留法勤工俭学生出国,之后返回湖南。1920年2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住在宣武区烂漫胡同101号的湖南会馆内,并在那里开展了湖南各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湖南会馆建于光绪十三年(1887),内有戏台、文昌阁等建筑。院内有东西两进,占地约500平方米。现在的烂漫胡同只剩下半截了,里面树立起一幢豪华的公寓大厦。进入胡同,从北往南数,有湖南会馆、汉中会馆、湘江会馆、东莞会馆、常熟会馆等。现在的会馆,戏台已拆除,成了烂漫胡同幼儿园。

http://www.oldbeijing.net/Article/200502/7355.shtml

发表于 2007-7-7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其父官至湖北巡抚。一八六五年谭嗣同剩余宣武门外烂漫胡同。一八六七年,大瘟疫袭击北京城,在几天时间内,谭家大小死了6口人,谭嗣同也在短死后三日复苏,因此老父给他取了个字号---复生。十三岁随父上任离京。往后的十多年,他博览古今中外群书,游历祖国南北。
发表于 2007-7-7 10: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牛街有一条胡同叫“教子胡同”。原先它的名字是“轿子胡同”,后来改的名字“教子胡同”。提起这条胡同来还有一段凄凄惨惨催人泪下的故事……

..........结果,可是宣武门城门洞上刻的仨字“后悔迟”,却告诉你,晚了!小宝嘴唇颤抖,说:“娘啊,儿的亲娘!恕儿不孝,您白疼我一场了。我对不起您。儿有几句话,娘,您把耳朵递过来。”“哎,儿啊,你说吧。”老娘把耳朵递过来,小宝一张嘴,吭哧!就把王氏耳朵咬下来了。“啊?宝儿,你怎么了?”“娘,我恨你!”“啊!”“娘,您还记得我小时候淘气吗?我头一天上学把先生打了,回来时我挺害怕,心想,转天再上学我一定好好的。可您没说我没打我,我觉得挺好的。以后,无论我惹什么祸,您都护着我,我不回家,您也不说我,街坊劝您,您不听,您这耳朵没用啊!它当初要听人劝,您教训我,我能到今天这一步吗?娘啊娘,你害了我呀,是您把我推到这刑场上来的,是您让人杀我的头啊。娘啊,你爱我,可你怎么能害我呀!娘,我恨你!”

哎呀,字字句句如同万把钢刀直刺王氏的肺腑。“天哪,你这不睁眼的天!我疼儿子爱儿子,可我怎么能把他推到这来了?看起来,惯子如杀子,一点都不错,我舍不了我的儿子,可我后悔也晚了。儿啊,娘对不起你呀!”母子二人哭得撕心裂肺。王氏一回头,看见地上有块青石,心说:“儿子没了,我还活什么劲?干脆碰死吧!”一挺身直奔青石,“啪!”脑浆崩流,死尸倒地。

小宝大叫一声:“娘!”此时,时辰已到,刽子手举起大刀,一刀落下,身首两分。

消息传来,街坊四邻无不落泪,为了教育后人从此就把轿子胡同改成了“教子胡同”。

故事讲完了。其中有几分传说,也有几分演义,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千真万确的。疼爱孩子天经地义,可千万不能溺爱娇宠,爱你的孩子,就不能害他!

这正是:

娇溺儿孙掌上珍,

白衣未必出寒门。

劝君爱子须谨慎

发表于 2007-7-7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帖累了,希望你们不要看烦了,嘿嘿.........

匿名  发表于 2007-7-7 14:46:00

介绍的好,哈哈,周日应该参加~~[em01]

发表于 2007-7-7 2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屋及乌在2007-7-7 10:24:18的发言:

我都帖累了,希望你们不要看烦了,嘿嘿.........

辛苦,爱屋及乌,看还能烦了,拍记好资料,认真的学习。

发表于 2007-7-7 2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详细的介绍,真可惜去不了

发表于 2007-7-7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见猫薄荷了勒
发表于 2007-7-8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去!看天,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18 23:20 , Processed in 1.19279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