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07|回复: 4

救救胡同,救救四合院(附文章)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25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v% V# _0 F) o8 G+ q, r' p0 _, J0 `4 C, T# {7 ` E6 F0 [6 U, d- u' w/ u

2006年元月7日,我又来到前门东区胡同.一路上,很多胡同静悄悄的,居民已极少见到,几个胡同里居民忙于搬家,还有一些胡同充斥着砸墙声,满目仓痍. / `( ]( \" _# O本来也有心理准备,所以我在2005年底算是向前门胡同告别了.可看到草厂三条的惨状,还是觉得心疼.这是老建筑保存相当完好的一条胡同.眼见我曾多次拍摄的老宅面目全非,心疼之余就是愤怒.难道这些非拆不可吗?这些一两百年历史的老宅犯了怎样的错呢?周围的居民很多也有想法,可也无可奈何.还不断有居民告诉我前门大街西侧和金融街很多胡同和四合院的厄运. 1 B* u8 Z3 k% ~- S! ?' a+ U" _下午我查了两份报纸,香港明报2006年1月4日发表题为<古胡同消亡 四合院拆卸 北京自毁城墙>的文章,对大拆胡同与四合院质疑.<参考消息>2006年1月5日转发该文,标题是<北京旧城四合院消失殆尽>.文章援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人毛先生的话,卫星观测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四成历史文化遗产荡然无存,两成被改造,可以找到的文化遗产只余四成.但是严格说起来,一条完整具备明清风格和形制的胡同也没有了. ) T) w( C: \0 O5 k$ U6 {6 j我十多天前拍的几张照片已成为历史,今天拍的几张明天将拆的老宅则将成遗照.我无语.7 _ ?& p& y1 M2 y) \1 n, l/ Z, Q 我认为,眼看着胡同和四合院天天在减少,保护胡同和四合院已迫在眉睫.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减缓拆除的步伐.即便影响了市政建设,有价值的老宅移建行吗?这方面苏州等地有很成熟的经验,每个构件编号,仔细地拆,还能还原.移建不行,把有价值的石墩\门檐\影壁留下,交给相关博物馆行吗?至少,我不愿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在拆房工人的大铁锤下灰飞烟灭.7 ]8 Q4 G, i; N. ] ! A) Z3 ]. d: R( Z9 p+ ]% x5 A( V& F2 ` 2 h) D7 p: I7 \1 V

(2006.1.7) , y1 l/ [$ H4 W; 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0:29:3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0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北京旧城四合院消失殆尽――《参考消息》200615

【香港《明报》1月4日报道】题:古胡同消亡 四合院拆卸 北京自毁城墙

深冬的北京,一大片布满瓦砾的荒地,几辆推土车和运泥车正在开动,工人在寒风中忙碌。地盘上,仍然顽固挺立着几株落尽叶子的秃树,枝条高指天空,被北风吹得微微颤抖。古树旁,残存一间孤零零的房子,屋顶的木结构已经显露,与灰色的瓦片、微翘的飞檐一起透露出当初造工的繁复精细。几块巨型广告牌将荒地重重包围,广告说将建起的楼盘号称“中国的伦敦西区”。

这里本是北京古都的西区。这片荒地数年前还是几条历史久远的胡同,聚集北京独有的四合院。元朝时,这一带叫做金城坊,明清时又是王府及政府机关的所在。区内的丰盛胡同,原名丰城胡同,因明成祖朱棣的名将丰城侯李彬府邸在此而得名。还有孟端胡同、大麻线胡同、武定胡同……不过,为了让路于“金融街”,将这一带的院落几乎清拆殆尽。

南北长约1700米、规划区域占地103公顷的“金融街”,聚集多间银行、保险公司的总部,号称掌握全国九成信贷资金、六成半保费资金和六成金融资产。北京市政府期待这里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伴随金融中心的崛起,是一座座数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的倒塌。斧头、十字镐、推土车,十余年间,北京金融街地区累计消失53条胡同,如果连同那些名存实亡的在内,已消失64条。北京62平方公里古城的旧建筑「朝不保夕」,全面告急,数不清的四合院次第倒下。作家老舍之子舒乙形容这种情况为「北京是在拆第二座城墙」。

伴随金融中心的崛起,却是一座座数百年历史的四合院的倒塌。金融街地区至今已累计清拆了53条胡同,若加上名存实亡的,已有64条胡同消失了。

北京62平方公里古城的旧建筑全面告急。前门大街外的鲜鱼口、大栅栏一带,清朝以来是繁盛的商业区,老字号极多,1999年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区,但目前却被大片清拆,仅有几条街道将重修一些仿古建筑。从天安门广场往南走到前门大街,绕过马路边的建筑物,是连片的废墟,仅遗留一二个精雕细刻的门墩,诉说久远的过去。还有灯市西口、佟麟阁路、北极阁地区,都在拆。

四合院一座接一座消失。孟端胡同45号,清代果郡王府,被国家文物局长负责人称作四合院的“上上品”,但已在去年底被连夜“迁建”﹔南横西街11号粤东新馆,康有为在此策动《公车上书》,孙中山在此演讲,1998年拆除﹔察院胡同23号,学者叶嘉莹家族私宅,2003年拆除……据统计,北京市文物局公布的539座受保护四合院,已经拆掉了200多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负责人毛先生表示,卫星观测和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四成历史文化遗产荡然无存,两成被改造,可以找到的文化遗产只余四成。“但是严格说起来,一条完整具备明清风格和形制的胡同也没有了”,毛先生说。

发表于 2006-1-25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大概只有参考消息和香港的报纸敢说点真话了。
发表于 2006-1-27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胡同的拆迁对人们心灵的震撼还是很大的。虽然多,别管他有名没名。这都是老北京人扎根的地方。现如今前门一代拆迁了。50多年的老邻居都散了。我们家就算是一号。我母亲是那里出生的,年头别说了。感情跟那放着呢。我姥姥80多的人了。趁没拆迁天天大老远跑过去看老邻居最后一面。活他妈该有钉子户黑政府的钱
发表于 2006-1-27 14: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纯粹的活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4 17:37 , Processed in 1.11687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