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柏林寺记游 老实说,我住在京城四十多年,知道在雍和宫之东有京师八大寺庙之一始建於元至正七年,明正统十二年重建的柏林寺,只是不曾直入,随多次到该寺寻访,每到门口照例被站岗的门卫以“非开放单位”为由给撵走, 始终没有探头走入看一看。4月初在网友的帮助下,我们同“宣南胡胡”和“京腔京韵”等一行七人从西门走入了想往一久的柏林寺。该寺坐北朝南,山门殿前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砖砌影壁,上面的雕刻精美的莲花图案。只是砖砌影壁东南角被临时房给堵塞,不盛完整。经山门殿左转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有一种特殊之感: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经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柏林寺内百年古柏随处可见, 放眼望去, 大殿很多, 建筑宏伟,一层层向后沿伸,一座比一座大,我感觉甚至比法源寺还要大,重重殿宇、层层楼阁在高墙碧瓦间透露出庄严肃穆。殿前屋上的琉璃瓦在明亮又灰阴的太阳光照射下,发出一种说不出的光, 耀得人眼花花的,但看上去就感觉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地界。心静了,不再为尘事所扰,心境自然变化了,精神上有了闲暇,只剩了虔诚、与人和善和感恩的意境,轻松怡然的自我。柏林寺的主要建筑全部建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景象庄严肃穆,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圆俱行觉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共五进院落。中轴的东西两侧为配殿,西部还有行宫,整座寺院大殿栉比, 古柏森森,布局整齐严谨。 午后的大雄宝殿十分宁静,殿前有成行的古柏,枝叶茂盛 ,岿然独立,柏树树兜可以众人合包,柏树根子深深地下,汲取着数百年来的营养, 树高至十余丈,好似宗教仪式中的仪仗队,壮观,柏树巨大的树冠就似华盖伞蔽护着殿宇,威严。让我想起1979年逃课到法源寺参加迎奉鉴真大师真像回国盛大的法会。大雄宝殿上没有什么匾额点缀,殿前左右耸立着功德御碑,石碑上用满汉文字详细记述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庆祝康熙60寿辰,由胤祯拨巨款主持重修该寺的功德。徘徊在殿前感到,人在大殿和古柏之间显得太渺少了 ,这恐怕其意幽深矣。大殿双扉常闭,有白昼无人入的感觉,内曾悬挂康熙书写的《万古柏林》的匾额没曾看到,寺中两旁供僧人们修持的禅堂,也都变成各家文化公司办公的场所。 我们带着未消逝的虔诚过大雄宝殿到了“维摩阁”,该阁为双层建筑,自成院落,东西两侧建有翼楼,门上高挂“国家文物局老干部活动站”,只是可惜我们一行人等被从里面窜出的保安挡在门外,不得靠前进入,只是感到古旧的禅门与新维修过的维摩阁显得不调和。往东我们到(藏经楼)考证,该楼曾收藏着我国唯一幸存的《龙藏》经版,该经版选用上好的梨木双面雕镌刻于清雍正十一年,共雕造78230块,经书7240卷,成于乾隆三年,字体端秀,刀法洗炼,是佛学中珍贵的文物。现藏经楼为中国文物基金会占用。楼后有称为佛树的娑罗树,相传它随佛而生,所结之果,内含核一百零八粒,正好用作佛珠。 无论你是否到过柏林寺,当你到过都会被春色吸引,转到西路行宫。行宫中有众多院落,在一小四合院门旁,翠竹林在春风吹过挲挲响,地上萌发出二三寸的竹笋也十分可爱,院门前堆云石托的“石影壁 ” 让我们不知所以然,不知确切的名称,学问的不足使我十分惭愧,虽是学文的,但比同行的人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我们顺夹道来又一庭院, 满院浸润着幽静,略有些凄凉,我们到来添了几分热闹,有古老的白皮松倚在院落内,斑驳的枝干上剥落发黑的旧皮和新生的嫩枝相应。垂花门前放着我从来没有见到的异样的“物件“被风雨剥蚀的祥云飞马石瓮,旁有两个图案不同的小物,我想这能是佛教净地如隐士般的高结与超脱吧。春风中摇曳着的夹竹桃,有的含苞待放,有些晚来春的感觉,有的开着粉花瓣适宜的地点点缀满院的嫩绿,多么有诗情画意。我们住足细细体味,领略柏林寺行宫中的美丽春色, 大家在垂花门前调侃个自的人生.迷得我想要入寺为憎。大家也称“宣南胡胡”和“京腔京韵”他们可是天生的娇子,祖国的希望,更应该为北京的明天努力学习和工作。 匆匆一瞥 ,领略柏林寺建筑的雄壮和胜景,走出西门,阳光斜照在身子上,暖洋洋地,同时我们又深陷悲观, 这样的古老而又宏大的北京历史,现如今儿,里面充满杂乱的不相干的各类文化公司和工作室,为什么这样一座古老的寺庙被封存不让外人参观,不得而知。 后记: 承蒙网友们的大力帮助,使我们顺利游遍柏林寺,献上此篇,以表谢意。 [
- E# s2 g5 K, \$ H, ~4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7 21:11: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