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祁建 | 2007年05月01日 18:15 | 栏目: [ 行走北京 ] [ (0) 点击 ] | [ (0) 评论 ] | 本文地址: http://qijian.blshe.com/post/305/44753 | | 李大钊在北京居住过的8处居所 | | | 京报网 www.bjd.com.cn 日期:2007-05-01 13:28 网络编辑 :9 w3 E6 x# x' b0 h( |5 d4 h# \
李亚敏 字体显示:大
3 b# _0 f9 d$ o5 a' u6 Z# p' q 中: w5 B# c. H# U
小 | |
|
| 80年前,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殉难。李大钊从1915年自日本留学回国后来到北京,直到1927年4月遭奉系军阀杀害,在北京居住时间长达十余年,曾居住过8处居所。即:西单皮库胡同,朝阳门内南小街竹竿巷(现名竹竿胡同),闹市口回回营2号(今闹市口南街),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宣武门内铜幌子胡同甲3号(今铜光胡同),邱祖胡同(后改邱子胡同,现已拆除),府右街后大坑朝阳里3号(今后达里),东交民巷18号。本报在此特追寻他在北京的足迹,与读者一道缅怀这位革命先驱。 皮库胡同—— 皮库胡同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它最早是清朝皇家储存裘衣的地方。顺着弯弯曲曲的二龙路走进这条胡同,北面是北京师范大学实验附中,而胡同南侧已经是小区了,胡同还算安静,有派出所、有小区、有饭店、有幼儿园、有菜馆……但已经很难确定当年李大钊在这条胡同的哪里居住过了。《白坚武日记》第36页记载:“9月7日,遂同泽民至皮库胡同新宅,守常今日移居于此。”说明李大钊居住在皮库胡同。李大钊、白坚武、张泽民同住皮库胡同,他们三个人被称为“北洋三杰”。高一涵在一篇名为《和大钊同志相处的时候》的文章中也曾说过,他们“在失业时心安理得,天天读书和研究问题,意志绝不向境遇低头”。 竹竿巷—— 竹竿巷即今天的朝阳门内南小街竹竿胡同,只是现在已经成为新的小区。1916年冬天,在反袁斗争中出任护国军秘书长的章士钊,由上海来到北京,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是年年底,他欲在北京恢复仅出刊10期就因参加反袁斗争浪潮而停刊一年的《甲寅》杂志,便辗转找到正在皮库胡同埋头写作的李大钊和高一涵,邀请他俩出任《甲寅》的编辑和主要撰述。章士钊续办《甲寅》的打算,正合李大钊和高一涵的意愿。当时,因《宪法公言》的专门性较强,思想异常活跃的李大钊极想找一个发表自己的诸多政见和主张的园地。经几个人共同商议,决定将《甲寅》由杂志版改为报纸版,出版时效性较强的《甲寅》日刊。1917年1月,高一涵随同李大钊搬至朝阳门内竹竿巷一个僻静的宅院,依然同租一室,专事《甲寅》日刊的撰稿、编辑等工作。《甲寅》日刊于1917年1月28日创刊,李大钊特意写出开篇之语《〈甲寅〉之新生命》,为《甲寅》的新生鼓与呼。7月下旬,李大钊自家乡乐亭返回北京不久,就发生了张勋复辟事件。李大钊与高一涵双双脱离了改印复辟一时的清朝年号的《甲寅》日刊。李大钊避走上海,到11月中旬方返回北京,继而被章士钊推荐,应蔡元培之聘,出任专职的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回回营—— 回回营的故居为现在闹市口大街南端一带,宽阔的马路,喧闹的车海,如今这条大街已经没有了胡同的遗迹。在此之前,由于生活动荡不安,李大钊随朋友一起漂泊,直到1918年1月,他受聘为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生活才有所改善,并将乡下的妻子和孩子接到北京,租下回回营2号院的房子居住。后来,李大钊被聘为了教授,社会地位与个人收入也增加不少,但他依然过着“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的清淡日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钊先生题写给别人的这帧集古人句的对联,正是他追求人格完美的写真。1919年爆发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正是李大钊先进思想影响推动的结果,他本人也参加了这一运动。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引起反动政府的恐慌,并预谋对他进行迫害,鉴于形势危急,李大钊于1919年7月举家回故乡避难。 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 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胡同35号住的时间最长,即从1920年春季到1924年1月。1920年初,形势稍有好转,李大钊重返北京,租赁了石驸马后宅35号(现西单文华胡同24号)院居住,这是一座三合院,大门坐北朝南。正房三间,是卧室、餐室和子女读书处,东厢房为往来亲友居住,三间西厢房是李大钊的书房与会客的地方。院内有海棠树3株,院子南边是花畦和盆花。李大钊在繁忙工作之余,亲自栽培花木,环境因此幽雅整洁。在这里,李大钊居住了4年。几年前,我曾经去过这里,那时那里有好多居民,里面自己搭建的小厨房和临时房子鳞次栉比,路两边挂着凉晒的衣服…… 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了李大钊故居腾退、修缮工程,这里已开辟为纪念馆。在此居住期间,可以说是大钊人生事业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他非常忙碌的时期。这里还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重要活动地点,中共北方区委的一些活动就在大钊的家中举行。李大钊非常喜欢这处住宅,在这里接待过许多各界人士和青年,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次子光华、幼女钟华出生在这里,长子葆华、长女星华都是在这里耳濡目染,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铜幌子胡同—— 1923年“二七”惨案后,李大钊被当时的北京政府通缉。石驸马后宅35号成为北京政府监控的重点。后来,李大钊家就搬到西城铜幌子胡同去了,常有一些人到院子里捣乱。当时李大钊正在广东参加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夫人赵纫兰怕孩子们有危险,急忙把家搬到铜幌子胡同甲3号(西城区闹市口南街的铜光胡同,现在已经无存)。铜幌子胡同故居当时的旧门牌是甲3号。 邱祖胡同—— 曲子胡同清代讹为邱子胡同,清末为邱祖胡同。民国初年属内右二区,邱子胡同易名为邱祖胡同。因东西街巷均到西墙为止,往来交通不便,在邱祖胡同及卧佛寺街西端挖一豁口式城门,未设门洞与门扇,规制简单,因靠近长安街而称长安门。北京解放后,因西郊的建设蓬勃发展,与城区之间的交通量增大。复兴门城门洞至长安街间的旧刑部街、报子街、卧佛寺和邱祖胡同宽度只有5米,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同时亦不能快速疏散每逢重大节日的游行队伍。从1956年7月改造工程开始,拆除旧刑部街、报子街、卧佛寺、邱祖胡同之间的房屋2500余间,将复兴门城门洞、鹫峰寺中的部分殿宇、报子街东口的同懋增纸行拆除。1957年9月工程竣工,道路拓宽35米,目前这里根本没有一点历史上胡同的影子。 朝阳里—— 李大钊一家在北京最后的居住地是府右街后大坑朝阳里。这里的屋子和门前的街道非常宽阔,环境舒适。朝阳里故居(现西城区后达里),当时的旧门牌是3号。而今这里已经是一个大杂院,甚至走进这个大门,里面也没有人能够说的清楚这里和李大钊有什么关系。一个姓王的中年人,只能够记起他家是上世纪50年代买了这个房子,以前的大门是向南的,后来才改向东。以前古色古香的大门,已经拆除了,现在还能够在屋檐边看出当年大门的痕迹。1924年冬,李大钊从苏联回到北京,租赁了此处的房子居住,家人得以重新团聚。 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最长的胡同,旧称江米巷。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一签订,东江米巷就成了使馆区,改为东交民巷。李大钊居住在原苏联使馆西院(现东交民巷西口路北侧,已拆除),是已废弃的旧俄国兵营,还曾经是庚子赔款委员会的旧址。在这个俄罗斯风格的院子里,现在住着很多居民,一家挨着一家,还有很多自己搭的房子。一些居民问我这里是不是要建李大钊的博物馆?一个居民还告诉我,在他们这里西面的一家,当年就是关李大钊的地方,连现在窗户上的铁窗都是当时留下来的。 http://epaper.bjd.com.cn/wb/20070501/200705/t20070501_272100.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