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印书局--印刷业百年风雨见证者 作者:朴风 2007-09-05 18:04:13 沿着琉璃厂向南遛达过去,虎坊桥路口旁座落着一栋西式老建筑,外墙刻有“1920”,楼牌为“瑞祥大厦”,门口有碑,标示京华印书局旧址文物保护单位,立于2003年。绕建筑走可见门牌:“中国书店出版社”。总观整个建筑,属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南北两向的两个天台好似轮船的前后甲板,凸起的烟道很像轮船的汽笛,属“船楼”建筑。高昂仰视“船头”,能强烈感到巨轮欲前冲的气魄。此栋建筑当属北京最早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之一,占地1100 平 米,使用欧式风格门窗。大楼内设三组楼梯和一部垂直运货电梯。这部电梯有着木制的轨道,这在当时的北京是首次出现的,也是现在北京保存下来的唯一一部木轨电梯。京华印书局在中国近代印刷业中可以称得上是负有盛名。书局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1895,康梁等发动“公车上书”未果及变法失败,开始从事文化活动,创办了强学会,也叫长兴书局。“日以翻译西书,传播要闻为事”。可是时间不长强学会遭到封禁,图书仪器被查抄。后来,御史胡孚辰又上奏“书局有益人才”,建议把强学书局改为官办。清政府才下令改设官书局。但是官书局一直经营不善,1905年被总部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京华印书局(其实是在北京设立的印刷厂)。京华印书局经办后,淘汰了木板印刷,全部采用铅印、石印,由于经营有方以及印刷质量精良,业务发展兴盛。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为了应接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1918年起在虎坊桥兴建起这栋钢筋水泥的四层大楼,1920年落成,在当时也是北京少有的新式建筑了。京华印书局自此又增添了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很多新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北大,清华,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和故宫博物院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不但是北京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1928年政治中心南迁后,北京的印刷业就萧条起来。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甚至想掠夺京华印书局作为他的反动印刷机构。到解放战争结束时,这家原来华北很有名的工厂已由全盛时期的400多人降至40多人,甚至濒临灭亡了。 京华印书局在中国近代印刷业中可以称得上是负有盛名。书局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的强学会书局改组而来的。1895,康梁等发动“公车上书”未果及变法失败,开始从事文化活动,创办了强学会,也叫长兴书局。“日以翻译西书,传播要闻为事”。可是时间不长强学会遭到封禁,图书仪器被查抄。后来,御史胡孚辰又上奏“书局有益人才”,建议把强学书局改为官办。清政府才下令改设官书局。但是官书局一直经营不善,1905年被总部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买下,改名京华印书局(其实是在北京设立的印刷厂)。京华印书局经办后,淘汰了木板印刷,全部采用铅印、石印,由于经营有方以及印刷质量精良,业务发展兴盛。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为了应接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1918年起在虎坊桥兴建起这栋钢筋水泥的四层大楼,1920年落成,在当时也是北京少有的新式建筑了。京华印书局自此又增添了平版印刷,凸版印刷方面很多新机器,除了印刷一般书刊外,还承印北大,清华,中央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书刊和故宫博物院画刊,业务范围还发展到天津,沈阳等地,不但是北京头等企业,还成了全国有名的实业。1928年政治中心南迁后,北京的印刷业就萧条起来。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人甚至想掠夺京华印书局作为他的反动印刷机构。到解放战争结束时,这家原来华北很有名的工厂已由全盛时期的400多人降至40多人,甚至濒临灭亡了。 建国初,商务印书馆与三联书店、中华书局等联合组织中国图书发行公司,为新华书店以外的全国第二个发行系统。1963 年 10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印刷公司公司,将北京新华印刷厂、京华印书局、中华书局排版厂、商务印书馆排版厂统一收辖管理。“文革”期间,后三家合并为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文革”结束,这座历经沧桑的工厂划归中国书店(1952年成立的专营古旧书刊)。至此,京华印书局已变迁为中国书店的一部分了,它的旧址也归属了中国书店。 说来有幸,九十年代,有人反映北京的中国书店里面有个专门的沪版书店,却没个京版书店,不妥。于是正在京华印书局的旧址上,1995年,“京味书楼”诞生了。开业后改为一层售普文史书,二层专售京味书。架上的图书不仅记录了北京的历史演变、百姓的市井生活,也写下了宫廷斗争的险恶、皇家园林的博大精深、梨园前辈的苦乐甘甜、京城老字号的奋斗史、商业名街的兴衰史及介绍久居京城和曾经在京小住的文化名人。其所创办的免费“蕴天地之精华,藏古今之学术”的“京味文化讲座”,给热力袭人的商品浪潮带进了一缕清新的文化之风。从3000多年前北京建城开始,直到京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五行八作无所不涉,令闻者如饮陈酿。是当时轰动京城的知名文化活动。1998年底,“京味书楼”搬迁到了琉璃厂的来薰阁。前两年“京味书楼”的招牌悄然摘掉了。现在来薰阁只有中国书店的招牌了。不过,里面的图书“京味”依旧。
时至2000年,北京市建设广安大街,为了保护京华印书局、纪晓岚故居等文物,专门在虎坊桥至珠市口之间拐了个弯儿,使其露出街面。然而由于年久失修,京华印书局逐渐“失色”,墙体出现开裂,墙漆斑驳剥落,防水措施失效,铁艺栏杆部分断裂锈腐。2005年作为市级文物,京华印书局进行动工修缮。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独有的特点都在修缮中被原貌恢复。如今,恢复一新的京华印书局旧址作为中国书店的总店驻地,仍为收购旧书和办公用。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从长兴书局到中国书店,从京华印书局到京味书楼,历史还在继续,辉煌还会再起。愿这栋承载了百年风雨历程建筑--行近世纪的巨“船”,能再次迎来现代出版印刷业的春天!
# X3 ^5 v3 M& w3 h8 c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4 11:27: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