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6|回复: 1

[转帖]向拆房者宣战(雨果)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4-4 17: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贴“巴黎保护卫士”雨果的一篇文章!

-------------------------

笔者过去曾写过一篇题为“有关法国文物建筑的摧毁”的文章,在这篇写于1825年的文章里,笔者抨击了近年来在法国各地对文物建筑的摧毁,并承诺日后将在有关和无关的各种场合下不断地回到这个题目。笔者今天便是要实现这个诺言了。
                 
  我在这里想说,并想大声地说的,就是这种对老法国的摧毁,在被我们于王朝复辟时期多次揭发以后,仍然是在进行着,而且日益疯狂和野蛮,已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自从七月革命以来,借着民主,社会上有了不少无知和野蛮的表现。在许多地方,区镇一级的权力从不会写字的乡绅手里转移到了不会认字的农民手里,整整又降了一个层次。而在我们等待这些勇敢的人学会拼读之前,他们已经在掌握着权力了。同时,过去那种行政管理系统,即中央集权制,也即自市镇长至副省长、省长至部长的这么一套上下级制度,已经显示了它所导致的弊端,现在则变得更加严重了。
                 
  目前在法国,没有一个城市,没有一个省县,没有一个区镇,不在摧毁某一座文物建筑,或者正计谋着,或者刚刚动手,或者已经完成。我们想唤醒每一个曾为了艺术或考古在法国境内出游过的人的意识,无论他去过什么地方:现在每一天都有法国的一点历史被抹去,随着曾记载过它的石头而去。每一天,都有几个字母从那本表示我们珍贵传统的书籍中隐没。在不久的将来,当所有的废墟聚成一个大的废墟的时候,我们就只有与那位特洛伊人一道喊出“……Fuit Ilium et ingens Gloria”(这里曾有过伟大的光荣)了。
                 
  作为实例,笔者想引用一段寄给他本人的一封信。他虽然不认识寄信的人,但可从信里看出这是一个趣味优雅和有感情的人。在读这封信的时候,笔者希望读者能意识到其所述绝不是个例,它代表一个正普遍在法国发生着的事实:对老法国文物建筑全面的不间断的摧毁。先生:……
                 
  去年9月,我回了一趟罗安镇,我的老家。……走到中心广场我却惊住了,抬头去看古老的路易乌特梅塔楼时,竟发现它周围都是梯子、撬棍和种种用于拆房的工具。顿时我心里感到一阵刺痛。正在我想弄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梯子和铁镐时,忽然看到了T h先生,这是一个朴实而且受过不少教育的人,有文学修养并爱好艺术和科学。他说他和我一样,并说他是上届镇议会惟一留下的成员,也是惟一反对拆塔楼的人。而且,由于他在替这座无辜的塔楼说情时表现得比较激动,还被称作是卡洛斯党人。他说那些人表示该塔楼代表着封建社会,表决时甚至全场欢呼……
                 
  拆这座仅占几平方米土地的塔楼是为了扩大旁边露天市场的面积,这本来可以通过牺牲一所普通民宅来解决,而且花的钱不见得高于给承包商的,但他们却更乐于消灭这座塔楼。我为故乡人感到羞耻,我想沉痛地告诉他们:这里曾拥有一座独一无二的文物建筑,这座路易第四时代的塔楼在法国是最后一座与皇族第二支系有关的建筑了。当破坏文物的行径到了这种地步时,如果有一天谁把某一座11世纪的天主教堂拆了变成粮仓,也是不会再令人吃惊的了。
                 
  1832年2月14日自查罗维尔市
                 
  想想看,就这么十几个镇议员坐在一起,便宣判了路易乌特梅塔楼的死刑!再听听他们讲什么:为了多放几堆白菜,得铲除那座封建时代的建筑物。
                 
  想象一下那个仿佛在上庭受审的可怜人的处境吧,那个惟一代表着科学、艺术、优雅趣味和历史的人,想象一下他在被全场一致挤兑时那受欺负的样子吧!听听他是如何腼腆地为那座令人敬慕的文物建筑辩护了几声,又看看他如何受到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和劈头盖脸的辱骂。可现在我们又该怎样回敬呢?已经完了。事情已经了结了。这座“野蛮时代的建筑物”的拆除已经在一场情绪高昂的表决中不可逆转地决定了,就听听那些镇议员在向路易乌特梅塔楼冲锋陷阵时是如何欢呼的吧!
                 
  于是可怜的塔楼就开始倒下来了,一块砖一块砖地倒下来,掉到路上的雕刻被摔得粉碎,碎渣溅在旁边的房子上。它的腹部被开膛,它的侧面出现缺口。而那些没用的布尔乔亚在从这里路过时,仅仅是感到奇怪,不明白塔楼上面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绳子、滑轮和梯子,那是英国军队或勃艮弟军队入侵时也没有见过的景象。
                 
  就这样,这座几乎与罗马贝帕克斯塔楼同代的路易乌特梅塔楼被推倒了,它没有毁于弩炮和投石器,没有毁于雷电和战争,没有毁于天火和人火,却栽到了19世纪几个极小的小人手里,只是几乎偶然地在一张纸上划过的一根鹅毛笔便定了乾坤。握在第二十级议会议员手中的一根凶恶的鹅毛笔,一根只会写错别字的鹅毛笔,一根在种种文件上很少签字只会画叉的鹅毛笔!
                 
  而且我们要强调,为了令人印象深还要重复地强调:在罗安镇发生的事件绝不是个别孤立的。就在我们正写此文的时候,法国到处都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刚才讲到的是一个镇府的壮举,另外还有那位为给麦田划界而非要把史前糙石挪走的乡长,还有那位把所在教堂连刷带刮的主教,还有那位为突出自己客厅窗户而拆了一座14世纪的修道院的省长,还有那位为扩大试炮场而削掉了一座1460年的隐修院的炮手,还有那位把蒂奥德巴的石棺用作猪食槽的镇长助理。
                 
  我们本可以点出这些人的名字。但出于怜悯,我们还是替他们保密为好。
                 
  ……另外,在圣奥曼,还有一位省长,他在把著名的圣伯丹废墟毁了四分之三后,竟说是为了让工人有活儿干。这是多么荒唐!如果这些行政长官,既不通管理又头脑空虚,放着眼前该铺铁轨的路不铺,该挖掘的河道不挖,该修的街巷不修,该清淤泥的港口不清,该开垦的荒地不垦,该盖的学校不盖,却不知让手下工人干什么好的话,也起码不要把我们祖国的文物建筑像猎物一般扔给他们去拆除,不要让他们拿着石头去换面包。倒不如把这些工人分成两拨,让每拨各挖一个大坑,然后再把对方挖出的土填进自己挖的坑里。最后再请付给他们报酬。这总算是一个好主意。我宁愿看到无效也不愿看到为害。
                 
  在巴黎,我们也到处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人破坏文物。破坏文物者在扮演着建筑设计师的角色。破坏文物者被赞赏和受到鼓舞及保护,被咨询和被资助。破坏文物者为政府承包工程。他偷偷告不得人地坐在政府的预算资金里,小声地吞食着,仿佛老鼠吃奶酪一般。他当然赚了很多的钱。我们美丽的老巴黎已经所剩不多了,可他每天仍在拆下去。我知道破坏文物者把巴黎圣母院粉刷得不像样子,知道他擅动了法院的塔楼,知道他拆掉了圣玛哥鲁尔教堂和雅各宾隐修院,知道他截去了圣诺曼德佩教堂上的大部分尖顶……
                 
  ……
                 
  听说破坏文物者要拆掉那座古老、不可再生的圣日曼奥斯罗教堂。他要修一条特别大特别大的街穿过巴黎,一条四公里长的大街!这一路上会有多少建筑要遭殃!但这有什么关系呢,要修成的大街可是四公里长啊,得多么漂亮啊!
                 
  希望这滑稽的计划不会实现。如果非要实现不可的话,艺术家们就应该走上街头进行一场暴动,我们将尽全力支持(译者注:该计划结果没有实施,两座教堂至今还在,也没有开这一条路)。
                 
  这些蹂躏和破坏从来都找得着借口……他们就这样想把我们的历史一笔抹掉。在种种理由当中,也有经济学家和银行家的理由:这些历史建筑留着有什么用呢,除了还得花钱维护!拆了算了,拿拆下的料至少还能换几个钱。然而即使从纯经济的角度看,这种推理也是错误的。我们在上述的“有关历史建筑的摧毁”中已经说过,这些历史建筑本身就是资本,许多外国的有钱人都是慕名而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超过了维护方面的开销。拆掉它们便是给国家断了一种财源。
                 
  可说这种话也是无聊的,还是层次高一些好。其实我们倒想问问:在这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从什么时候起竟然敢审问艺术的实用之处了呢?我们跟你们无话可说。拆吧!实用吧!最好把巴黎圣母院拆了当作一堆建筑材料,再把旺多姆广场的柱子拆了换成一堆银子。
                 
  还有另外一些人说是接受和需要艺术的,但按他们的说法,中世纪的建筑是难看的,是野蛮的作品,是怪物,应该巴不得马上拆除干净的。跟他们我们也同样无话可说。昔日荒唐的古典派与浪漫派之争已自动化解,并对这点已形成共识。一切都早不存在疑问。所有有价值的都属于未来。我们有把过去留给未来的义务。
                 
  至于那些非要把自己的私宅拆了不可的房主人,请定出法规来制止他们吧,请把他们的房产进行评估、作价再买下来。希望允许我们重申“有关历史建筑的摧毁”的一段:“要止住正在给国家破相的锤子。……无论房主人对自己的房产有什么权利,都不能允许这种对文物建筑的摧残……每一座文物建筑都有两个方面:使用功能和美感。使用功能是属于房主人的,美感却属于所有的人。拆除它便是越权。“
                 
  (载于法国1832年第一季度的“两个世界的杂志”。华新民译于巴黎历史图书馆。)译者注:
                 
  雨果写此文之前《巴黎圣母院》刚刚搁笔,那是在路易。菲利普时代,已在不断地拆除文物建筑。20年之后,奥斯曼开始对巴黎大动干戈。再30多年后(1887年3月30日),法国制定了第一部文物建筑保护法,这与雨果、梅里美(法国第二任历史建筑视察委员会主席,在任期间拯救了大批文物建筑)等作家和其他文化人士长期不懈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有删节)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4-4 1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9:51 , Processed in 1.10599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