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_. C* O) W; ?4 k1 ]: L! m; G胡同里的手艺人之五 修雨伞的匠人 2 }$ d4 G9 \0 ~* ^3 F! Y
在北京生活,就得准备好雨具,因为北京的雨季很长,从春到秋有七八个月都会下雨。尤其是七八九三个月,有时还下连阴雨,几天见不着个太阳。不论上班、上学还是出门办事,没个雨具那还真不行。
/ H: X4 L4 j0 ^( b, [9 F现在的北京人,出门骑自行车的都穿个雨披,开汽车的都备有一把雨伞或雨衣。可是不论雨披雨伞还是雨衣,质地不是防雨绸的,就是尼龙塑料的。现在的雨具,看着鲜亮入目,穿着用着方便舒适。 m" X0 e1 L2 Z; C' ], ]2 Y/ W
旧时的北京人,下雨的时候穿雨衣的少,打雨伞的多。那时的雨伞,家家都有一两把。一到下雨的时候,您看街上就是一顶一顶的黄色的或是棕黄色的雨伞在移动。而且当时的雨伞都是直径在一米以上的大型竹制伞,如果是个小孩打着伞走在街上,您站在路边看,只见一顶雨伞在移动,看不见人——整个人都被罩在雨伞底下了。
* k" r5 p, \4 H4 V五十年代以前还没有什么尼龙塑料防雨绸,当时的雨伞的面料质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油布做的,黄色的;另一种是油纸做的,是棕黄色的或棕红色的。这两种雨伞都很笨重,而且还不结实。还有一种就是遮阳伞,是纱质的,专为女人们出门时遮阳光用的,下雨时是不好用的——漏水。
) l) ]2 A4 Q& @$ }$ ?) U无论是油布做的还是油纸制做的,都不很结实。尤其是油纸做的雨伞,更是不经磕碰,稍不小心就会弄坏。轻者伞面破个窟窿,重者就会筋折骨断——竹子做的骨架被碰断。于是每当雨季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会查看自家的雨伞是否修要修理。一旦发现雨伞坏了,就得找修伞匠来修理。 7 O( T$ Q2 Q. m* D' G3 ^) \3 y: I
北京人管修伞匠叫修雨伞的,修雨伞的以修雨伞为主,旱伞也修,但是活不多。
5 P% S9 w1 e2 j; U8 W) g修雨伞的都是斜挎着一个箱子,也有挑着挑子的。箱子里面装有各种工具和材料,外面还挂着一两把破旧雨伞,走街串巷地揽生意。一进夏天,尤其是雨后,就能听见“修——雨伞,旱伞唻!”的吆喝声,所谓的旱伞,就是遮阳伞。修雨伞的主要材料就是纸和桐油。桐油既可作粘结剂又是防水涂料,修补纸伞使用的纸,是当时人家里糊窗户用的高丽纸。修油布伞,就是用一般的白布或是旧油布。另外就是一些竹子做的伞骨、撑架,这些都用旧雨伞上拆下来的顶替。
# f7 ?. O& ?& k( w纸伞是以竹子为骨架,上面覆以两面涂过桐油的油纸。油纸一般是暗红色或是棕红色,虽能防水,可是毕竟是纸做的,不敬磕碰,不小心就会碰个窟窿。修雨伞的,修补纸伞使用高丽纸来修补窟窿。高丽纸是一种韧性很强的纸,古代有用它来写毛笔字的。到近代,老北京人都是用它来糊窗户,因为高丽纸既结实又便宜还洁白透亮。用高丽纸来修雨伞,为的就是它结实、吸油。修雨伞的工匠,在修补雨伞的窟窿时,先要把窟窿四周清理一下。然后把残留的油纸用棉线缝补一下,使窟窿尽量小一些,甚至完全复原。然后就用小刷子蘸上桐油,均匀地刷在破损处的里外两面。再用手撕下两块大小合适的高丽纸,粘贴在涂抹的桐油上。有时窟窿太大,还得用两层高丽纸修补。补上高丽纸以后,还要在外面再刷上一层桐油。 " V, {1 D2 N, k7 @0 _3 @
补窟窿用的纸,不能用剪子绞,只能用手撕。这是为了纸的边缘能出毛边,用桐油一刷,就能和原来的油纸紧密地贴在一起。用剪子绞出来的纸边虽然整齐,可是边缘不容易和原来的油纸粘牢,容易起边开裂。
$ j+ t; E7 k$ _$ |3 z0 e+ }% K8 l要是雨伞的骨架折断了,那就要动“大手术”了。这时就要把雨伞坏损的部分小心地拆开,把折断的伞骨架拆除,然后再用他们自己带来的破雨伞上的伞骨进行替换。替换后的骨架和原来的油纸伞面成了两离的了,这时要用棉线把新骨架和旧伞面缝合在一起。为了不因缝合的针眼漏水,还得在新骨架的两面加上一层高丽纸,用桐油粘牢,这样才能既不漏水又能保持更换的伞骨稳固。
0 O' b, l( B# ~& o, G5 w; a& @修好的雨伞,当时不能使用,因为上面的桐油还没干。因此修好的雨伞,必须打开放在太阳不能直射的地方把桐油晾干才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