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10|回复: 9

一份祈雨的上谕[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5-25 14: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3 x, T$ L* y8 {' Y
[BR]

一份祈雨的上谕

一份祈雨的上谕
) d/ }, p" ]3 L( u6 w# b" k3 j
[BR]
8 ~( O. B+ P1 {1 n  n5 u[BR]      同治二年三月十六日7 T& \' _/ t4 y0 c' R: b3 }; v; M
[BR]     上谕:京师自入春以来,雨泽稀少,现当农田播种之际,小民待泽孔殷,寔漈寅聁(同“盼”)无(无字存疑)。宜虔申祈祷,以迓和甘。本月十七日朕亲诣:大高殿拈香,时应宫着派恭亲王奕䜣,昭??庙着派惇亲王奕誴(cóng),宣仁庙着派钟郡王奕詥(hé),凝仁庙着派孚郡王奕譓(huì)同于是日恭请拈香。钦此。
/ v2 b; _' G: b[BR]释文:# T7 Z! B, T# b% L5 M
[BR]      都城从进入春天以来,雨水稀少,现在正是播种庄稼的时候,百姓迫切地等待雨水的降临,恭敬地期盼雨水却没有降临。现在最应该虔诚祈祷,期待风调雨顺。这个月的十七日,我亲自下旨:大高殿烧香,时应宫派恭亲王奕䜣、昭??庙派惇亲王奕誴、宣仁庙派钟郡王奕詥、凝仁庙派孚郡王奕譓一起烧香。+ W( o3 R1 z5 l$ {# s! {
[BR]      上面是一份《题奏全稿》中关于皇帝下旨祈雨的照片及释文。* ^7 `8 A/ K& c5 m1 E( R' }5 x4 N$ R
[BR]古代我们是一个以农耕鱼牧为生存基础的国家,农耕又占大头。科技不发达,只能靠天吃饭。即使建国20年后的1969年,我到东北吉林农村插队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时,我们屯子跟现代科技沾边的有:化肥(只上用来交公粮的地,自己吃的不上化肥。)、农药,再就是用拖拉机播种黄豆(别的庄稼用牲口和人种)。没电、没机井。不靠天吃饭又能怎么样。
+ V2 W7 ?9 Q" k1 P[BR]     靠天吃饭的古代,老天是不是下雨牵系着人们的生存与王朝的稳定,遇旱祈雨就成了一件大事。久而久之,上至皇帝,下到百姓,遇旱灾,求天拜神,祈降甘霖就成了传统和需要。
9 x8 q8 E4 u: f6 X+ W[BR]     古代遇到大旱,皇帝都要亲自祈雨,我瞎猜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受传统的“天人感应”的影响,相信“人事失于天,则天变应于上”的上天降灾,得罪了天,就得赶快赎罪,改正;二是统治国家的需要。古人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万民之主,所作所为,是“奉天承运”。皇帝的作为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心态,旱灾皇帝祈雨对灾难中的老百姓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民心稳了,国家也就稳定了。
  N+ ]5 V) }+ x2 J1 ~[BR]      当然了,皇帝祈雨有灵验的时候,也有不灵验的时候。灵验了就是真龙天子起了作用。如果不灵验,可以一祈再祈,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变换方式的祈求上天,招式还没使完,老天爷总有个阴晴圆缺吧,日子久了,久旱逢甘霖也成为必然。最终归了包堆,还是皇帝灵吧?!! L; Y  ~& V5 p# x6 e% n
[BR]我瞎想:传统加需要,在科学不发达的封建时代,也只能如此吧。# p, j) m3 k) U" X
[BR][/SIZE]2 E3 J+ x2 i# W0 C: i6 C
[BR]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5-25 15: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凝和庙,不是凝仁庙,上谕也有错字。
发表于 2011-5-25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民待泽孔殷,(孔,《辞海》1204页:孔为甚。小民期待下雨甚为殷切)

. q/ g$ k4 p0 Q% W6 X" E3 b$ t

实深寅盼,(寅,《辞海》1083页:寅为敬。实在是深切地敬盼着下雨)

' M) k+ I9 ^+ q8 N

允宜虔申祈祷,(允宜:应该)

发表于 2011-5-25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11-5-25 15:05:00的发言:
凝和庙,不是凝仁庙,上谕也有错字。
* I6 y( T& r6 M, [6 A* W

 

( y5 j- ?0 U/ z$ h4 W; q, z* [$ M3 h

这个应该不是正经的上谕原件,不是这个样子的,多半是出自《邸报》一类

% T3 Q; k9 y9 F1 g1 u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5 17:00:08编辑过]
发表于 2011-5-25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份祈雨的上谕

一份祈雨的上谕

发表于 2011-5-26 08: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份邸报,俗称宫门抄,活字摆的,报纸的雏形。所以有错别字很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对。谢谢您。
2 m( p4 o1 b8 F! l#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9 10:14:1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题奏全稿》中的一页。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指出释文中的错处。
发表于 2011-8-18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2-20 04:16 , Processed in 1.13216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