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0|回复: 0

[北京北京] [转帖]舊時王謝堂前燕 尋訪四大名旦的北京故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2-5 2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舊時王謝堂前燕 尋訪四大名旦的北京故居
 

  1927年《順天時報》舉辦“徵集五大名伶新劇奪魁投票”活動,註明由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程硯秋、徐碧雲所演出的新劇中各選一齣。因5位名伶均為旦角演員,所以時稱“五大名旦”。而1931年由上海《戲劇月刊》發起徵文評論梅、尚、程、荀“四大名旦”,梅蘭芳以565分的成績名列榜首,程硯秋獲540分,荀慧生獲530分,尚小雲獲505分。次年,長城唱片公司約請“四大名旦”聯合灌制《四五花洞》唱片,梅、尚、荀、程依次唱前四句,最後四人合唱“十三咳”。這次珠聯璧合的合作,使“四大名旦”之稱得到社會的公認。

護國寺街的梅蘭芳故居

  梅蘭芳原名瀾,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身梨園世家,8歲時便進“雲和堂”拜師學藝,工青衣,兼刀馬旦。正式登臺後,苦心鑽研,在唱念、舞蹈、音樂、化裝等各方面均有創新,世稱“梅派”。他還整理編排了大量新戲,極大地豐富了京劇劇目。

  梅蘭芳在北京曾經住過多處地方,李鐵拐斜街是他的出生地;百順衚同、鞭子巷三條、南蘆草園衚同、無量大人衚同(今紅星衚同)等地都有他早年的住處。現在對外開放的梅蘭芳故居,在西城區護國寺街9號。

  這裡原是清代王府的馬廄,解放前當過兵營,解放後經修葺而建成住宅,1950年梅蘭芳回到北京,被國家安排至此處居住。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有兩進院落,院內樹木成陰,環境幽靜。1986年10月,這裡作為梅蘭芳紀念館正式開放。

  故居中,有一幅梅先生蓄鬚的照片。那是抗日戰爭時期梅蘭芳“蓄鬚明志”,堅辭任何演出,並留下的紀念照片。

  當時梅蘭芳以繪畫謀生,但仍難維持生計,他只得讓夫人把坐落在無量大人衚同的房子,連同傢具、字畫、書籍等統統賣掉,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因心臟病醫治無效而逝世,周恩來總理特地批准,將他的遺體安葬在香山腳下。他所使用的棺槨,材料十分特殊,據說是“茵陳木”的(老百姓也有稱為“陰沉木”)的,本是當年為孫中山準備的,後來由於蘇聯送來了水晶棺,這具棺木沒有用上,便一直存放在一個棺木經營處裏,不得隨意動用。如今用來安葬一代名伶,也算是物得其所。

西四北三條的程硯秋故居

  以前我只見過“四大名旦”的劇照,沒見過他們卸粧以後是什麼樣子。在我的想像中,既然是著名旦角,自然應當是相貌俊秀、身材纖巧的。後來看到一幅他們四人的便裝合影,不禁大吃一驚,那程硯秋濃眉大眼、身材高大,完全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大漢模樣,與舞臺上的形象判若兩人。若說是生、凈角色還差不多,但他偏偏擅演唱腔委婉的青衣!

  關於程硯秋的故事有很多。“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一次,日寇要求北平京劇界為捐獻飛機演出義務戲,許多人不敢不唱,程硯秋就是不去,有人勸他不要硬頂,他說:“我不能給日本人唱義務戲叫他們買飛機去炸中國人。我程某人寧死槍下也決不從命!”

  為了躲避騷擾,他寧可停止演出而在京郊青龍橋務農,隱居鄉間,終生與山川為伍了。日本投降時,他極為興奮,宣佈從此開始出山演戲。但是,國民黨政府的腐敗使他十分失望,他再次返回青龍橋務農,直到北平解放後才重新回到城裏居住。

  程硯秋故居在西城區西四北三條39號,是坐北朝南的兩進院落。他從1937年至1958年逝世,20年間一直在此居住。他當年買下這房子後,老母親很是歡喜,特地在家裏擺了一桌酒席,答謝朋友。老太太請客人們上席後,卻叫程硯秋坐到旁邊的一張小桌子上,那裏只擺了一盤醬菜、一盤窩頭、一碗小米粥。老太太說:“禦霜……現在你成了角兒,我讓你吃這個,是要你別忘了過去的日子啊!”程硯秋諾諾連聲,真的就坐在小桌子邊上喝著小米粥啃窩窩頭,在座的客人無不感動。1958年3月9日,程硯秋因心臟病搶救無效而逝世,年僅54歲。他是“四大名旦”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卻最先逝世,令人痛惜。

山西街的荀慧生故居

  荀慧生字秉彝,號留香,于1900年出生於河北東光。因家境貧窮,6歲那年,他與哥哥慧榮被父親以60塊銀元的代價賣給了天津的“小桃紅”梆子戲班,後又被父親轉賣給著名梆子旦角演員龐艷雲為徒。

  荀慧生底子很好,又肯吃苦學藝,幾年後,第一次出臺便打響了名聲。師傅高興,為他取藝名“白牡丹”,接著帶他進京,搭入“三樂社”科班(後改名“正樂社”),他與尚小雲、趙桐珊一起被譽為“正樂三傑”。1915年,他拜陳桐雲為師,開始學習京劇,自此結束了演梆子的歷史。

  後來,他又投師路三寶門下,學習青衣,技藝大進。應邀赴上海演出,一時聲名大噪,竟在上海逗留了5年。回到北京後,他開始與楊小樓合作,後來再次赴上海演出,並將藝名“白牡丹”改為“慧生”。接著,他又連續兩次南下,為滿足觀眾需要,排演了大量的新戲。荀慧生的表演吸取了梆子的唱腔、唱法和表演藝術,與京劇的生行、老旦等技巧相融,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世稱“荀派”。

  荀慧生早年曾先後在南半截衚同、香爐營二條、椿樹上三條路北等處居住,後移居西單白廟衚同。而如今被作為故居的宣武區山西街甲13號,是他自1957年開始居住的地方。

  這是一個帶花園的四合院。荀慧生喜歡種樹,親自在庭院及花園中手植了梨、柿、棗、杏、李子、山楂、蘋果、海棠等四五十株果樹,而打杈、噴藥、澆水、施肥,均自己動手。他的各種勞動工具井然有序地放置於小廂房中,擦拭得一塵不染。荀宅的棗子品質優良,味道甘甜,每年總要分贈給梅蘭芳、田漢、老舍、歐陽予倩等人。

  然而,“文化大革命”徹底破壞了小院的寧靜。1966年8月23日,正值“文革”高峰,紅衛兵將首都文化界的數百位名人押往太廟,進行殘酷的“批判”、辱罵、毆打。荀慧生被釋放回家的時候,脊背上血跡斑斑,襯衣已經被打得破爛不堪,與血痂粘在一起,揭下來都很困難。妻子悲泣不止,荀慧生寬慰道:“我會氣功,每當‘革命小將’的棍棒落下的時候,便運氣抵擋,所以只是皮肉受些傷,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可憐老舍,身體較弱偏又性格剛強,只怕他一時想不開……”不出所料,老舍第二天果然在太平湖投水而亡。而荀慧生因諸病復發,也于1968年底黯然去世。

椿樹下二條的尚小雲故居遺址

  尚小雲是河北南宮人,1900年生,1976年去世,是“四大名旦”中最長壽的一位。他原名德泉,字綺霞,年幼時因家貧而進“三樂社”學戲,排名“三錫”。開始時學武生、老生、花臉,後來老師覺得他肌膚白嫩、扮相俊秀,便讓他改學旦角,師從孫怡雲習青衣。孫怡雲對他很喜歡,把自己名字中的一個“雲”字送給他,於是就叫“小雲”了。尚小雲擅長青衣,兼刀馬旦。他早年曾習武生,對楊小樓十分仰慕,後來他把“楊派”的武生技藝吸收融化在自己的旦角戲裏,使“尚派”唱法以剛勁見長,且武功出眾,表演別具一格。

  1918年,尚小雲自組“重慶社”,排演新劇目,多表現巾幗英雄人物。1937年,他又創辦了“榮春社”,不惜變賣家產辦學,培養了數百名學生。

  國民党統治時期,北京社會局勢混亂,許多劇社陸續解散。榮春社也難以維持,于1948年5月2日被迫解散。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京劇重新得到發展,建立了“尚小雲京劇團”,由尚小雲任團長兼主演。他于1959年移居西安,擔任陜西省藝術學校藝術總指導,後被聘為陜西省京劇院院長。

  “文革”中間,尚小雲受到殘酷迫害,于1976年4月19日在西安逝世,終年76歲。

  尚小雲故居離荀慧生故居不遠,就在位於山西街北面的椿樹下二條1號,這裡也是榮春社舊址所在地。1950年,尚小雲將房子賣給了國家,全家遷往西單附近居住。後來這裡屬宣武區椿樹派出所所有。但因城市建設的緣故,該處現在是一片高樓,不僅故居已不存,連衚同都沒有了。

http://www.singtaonet.com:82/geography/200702/t20070203_460107_1.html

www.singtaonet.com
  

www.singtaonet.com
  

" y& ~# G6 Q6 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22:16:4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8 01:17 , Processed in 1.10397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