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58|回复: 7

[原创]八大水院研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2-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章宗"八大水院"史迹与现状调查报告>>(节选)

北京是一座有着八百五十三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此长时期的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也正是这八百多年都城史的积淀,才造就了北京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如此浓厚的皇家文化。

皇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皇家建筑来体现的。如今,北京的皇家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元代以前,特别是金代,保存下来的建筑实体已经是凤毛麟角,它们或沦为遗址或经过拆改变迁,已经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作为北京封建王朝建都的肇始朝代,金代在北京史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建筑方面,金代建筑具有相当的开创性。我们研究北京,研究北京的皇家建筑,进而更加深入的探究北京的皇家文化,就不能拘泥于明清建筑的局限,要追根溯源,大胆对金代建筑遗存进行深入挖掘,这对丰富我们的研究视野,印证北京皇家建筑的传承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金章宗“八大水院”包括:圣水院、双水院、灵水院、金水院、香水院、清水院、潭水院、泉水院。它们是北京地区建立皇家行宫与园林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为以后北京西郊历代皇家园林的大规模建设起到了开山的作用。其后身也大多发展成为了著名的寺庙、陵寝、园林。它们的兴衰与发展,贯穿了北京的整个建都史,具有相当巨大的研究价值。“八大水院”更应当作为“燕京八景”同时期的著名风物而与后者相齐名。

第一部分: 圣水院

金章宗建之圣水院,又名黄普寺。位于海淀区聂各庄。由车儿营村西北进山,上行5、6里即是圣水院旧址。圣水院坐落在白塔山下一条东西向的山涧之中,山涧半坡处恰好有一处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的空地,其四面被山石、林木包围,参天的松柏把本已阳光稀少的山谷遮盖的更加阴翳,山色空灵,引人入胜。在这片空地的中段位置,平地之上突起一巨大岩石,高约15米,略向东北倒扑,异常壮观,被称为“金刚石”。金刚石北有山洞,此洞外广而内收,旧时山泉自北面山中聚集到此,从一直径三十厘米的泉眼喷涌而出,名圣水泉,一时传之为胜。这里一石、一洞、一泉南北呼应,形成一圈独具特色的山地小环境,这也是金章宗在这里兴建避暑宫苑的主要原因。
   圣水院在金元时期称为黄普寺,元明之际毁废,旧址上的金元遗存已经看不到了。明朝英宗时,尚善监太监尹奉在黄普寺旧址西南兴建了一座庙宇,英宗御赐“敕赐妙觉禅寺”。庙宇建筑一直保存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来被侵华日军占领并焚毁。妙觉禅寺遗址上现存成化年间“敕赐妙觉禅寺”碑,已断裂倒扑。趺座也已经残缺不全。另有正统年间花岗岩石碑一通,碑阳勒刻尹奉书“敕赐妙觉禅寺记”。此碑素面无雕琢,较完整。该寺大雄宝殿还有遗存,台明柱础都完好的保存了下来。其中,大殿中央曾经供奉过佛像的花岗岩须弥座也比较完整。
   尹奉于寺之东北又建瑞云庵,其地就在金代圣水院旧址上,庵前金刚石下有山门一座,额曰:“明照洞瑞云庵”,过山门原有钟鼓楼一座,现已无存。原先的那座山洞被命名为“明照洞”,并被雕凿成上、中、下三层,中层石洞作为僧舍面积最大。此洞光绪年间仿窑洞样式开洞门五孔,中间三孔相通,并有石制门眉、门框,洞中墙体用白灰砌平,洞顶绘有“云龙”图样,旧时两旁供奉十八罗汉像。洞底有造像一尊,最初供奉释迦牟尼,后改为南海观音。原先洞中的圣水泉泉眼还可以找到,只是已经被填埋,不再涌水了。“明照洞”东西有石阶可以登顶,最上一层向南可以俯瞰瑞云庵全景。
  瑞云庵建筑之最奇者,非金刚石塔莫属。金刚石塔又称“千载寿塔”。此塔就建在那块高15米的巨大山石之上,是尹奉圆寂后的葬身塔。金刚石塔青砖缦砌,六角七层密檐式,塔高2.5米,是北京地区不多见的建筑奇观。该塔民国年间被人拆毁,后补葺,但塔刹已毁,已经不是原貌了。

 

2 h9 R0 i+ Z* B ^7 v$ o+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 13:58:3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部分: 双水院
金代章宗所建之双水院位于石景山区双泉村,此处名“翠微山”,水院原址就在山前台地上。台地北、东、西三面环山,南为山涧,水量至今丰沛。旧时翠微山阳有二泉,发引自山之南坡,汇聚于台地之上喷涌而出,一苦一甜,故其名曰“双泉”。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皇帝至此游憩,建立“双水院” ,并于寺北建祈福宝塔,浮屠七丈。双泉寺的称呼也始于此时,从此成为皇家避暑胜地。
   金代双水院的建筑布局现在已经不能考证了,但此处山形水系依然保留着当年金章宗到此游憩时的自然格局:翠微山南坡下缓上急,平缓处山水丰沛,汇聚成泉;陡峭处冈峦嶙峋,怪石参差。由台地向西南眺望,群山环抱起一处开阔的小平原,东北、西北高而东南低,好似金朝国土的缩影,可以想见当年金章宗到此一览山川壮美之情景时是何等的惬然。
   双水院在金朝末年就逐渐衰落了,元代时这里有没有进行过粘修补葺,也不见史料记载。总之,双水院的第一个黄金期到金末就截止了。
   明清两代是双水院的第二个黄金期,寺院香火重新繁盛起来。有记载显示,明朝时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工程,宣德二年十二月,奉旨与大能仁寺宏善妙智国师为下院。成化五年十月赐名“香盘禅林”。 这说明到了明代中前期,双水院已经成为了一座皇家敕建庙宇。
   清代的香盘寺在明朝基础之上做过小规模的增补修葺,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遗存也是光绪年间留下来的。香盘寺现存二进院门一座,门前两通石碑保存完好,其中东面石碑为光绪年间勒刻之《重修双泉寺记》。门前西边还存有三间客堂,东西角门各一间。院门内东西配殿三间,灰瓦卷棚顶,门窗隔断多有留存,梁枋彩画隐约可以辩识。旧时香盘寺大殿三间,门额“清抹普润”,今已不存。除寺院建筑遗存外,北面山崖上有一巨石,上刻“翠微山”三字,字下方有明人撰七绝一首:“转壑攀云路不迷,宫情尘虑暂相违。老禅究竟真空想,特为摩崖写翠微。”巨石之侧,还可以隐约辩识出一个巨大的“佛”字,年代久远字迹已经很模糊了。过山前台地,沿山路向下百余米,有一高拱石桥跨于山涧之上,名“万善桥”。此桥原名“双泉桥”, 光绪年间重修并易今名。桥头立一石佛造像,年代无考。

附:重修翠微山双泉寺记  (二进门前东碑文)

都城之西山自太行迤俪而来二千余里,层峦叠嶂盘礴于翠微□湮中□□□丽甲于天下,释刹道观往往各得其胜。有山名翠微者,左冈右泉,曲回□峙,云岚飞动,土脉丰腴。以地有双泉故名双泉山寺。称双泉寺。山之西旧有香盘寺,明成化间建二碑尚屹立。庙址久圯,双泉在其左。为嘉靖元年太监冯重修,阅四百余年,虽屡有增葺而榱桷倾欹,门径萧索,经涵尘合,齐余不闻过者增太息焉。福慧寺住持刘诚印张诚善、张诚□者係龙门□印祖岔支霍山派第一代张真人名宗字王睿耕云,老律师门下高第立愿重建,鸩工庀材,经始于光绪癸未三月初三日,落成于光绪甲申九月十九日。旧有大殿三间,焕然一新,顺大殿左右复曾葺正客堂各三,又增东西客堂各三,耳室各一,二门罩颇壮观。瞻其外院正东西葺客堂各三楹,抱厦一,山门一,角门旗杆各二,缭以周垣,饰以金碧。寺之东南添建过涧石桥一座,名曰“万善”,并舁香盘二碑于寺院,观者骇□而住持之心亦良苦矣。尝考西山各刹多属明代司礼监所修,其豪横可以想见。我朝纲纪整肃,家法□严,总管各处诸君率皆乐善好施,无薰灼气。□余兹寺之告成既□住持志愿之诚,尤喜众善士之勇于辅助,有仍旧更新之美而无僭侈逾制之嫌也。爰乐而为之记。赐进士出身记名御史翰林院编修加三级谢祖□撰。梁耀枢书。

 

 

发表于 2006-12-1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够详细,呵呵
发表于 2007-1-9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啊!接着发呀!
发表于 2007-1-9 1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专业!虽都去过,也不过是最感性的认识。

发表于 2007-1-9 2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07-1-23 0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院过去是做什么的啊?
发表于 2007-1-23 1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iguojun1984在2007-1-23 9:42:16的发言:
水院过去是做什么的啊?

相当于女真皇室的避暑胜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18 06:26 , Processed in 1.119463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