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05|回复: 14

[原创]门墩系列(三)多福巷胡同+东黄城根南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11-25 14: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次拍的门墩少,只有一些还耐看的门楼。

  多福巷和华侨饭店仅一街之隔,可新旧的对比是那么强烈,胡同已完全暴露在街上,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依然是那么的我行我素。当我拍18号的门楼的时候,门口的大爷、大妈好奇的抬头望着门楼上的花雕,好象住了一辈子,从没注意过自己的家门口还有如此精美的装饰。就象德国城市规划者说的:“现在住在已有许多破落的四合院房子里的人,不懂得实际上他们住在什么样宝贵的房子里。”对这句话,我是有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可也有不同的意见:我们看着珍贵的,老北京也许不觉得,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这些精美的门楼、砖雕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象炸酱面一样,不可缺少可也不珍贵。

  东黄城根南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贴着32号的地方,居然只是一个极小的门洞,几步石梯上去,是极狭窄的小过道,也就六、七十公分宽,还放着自行车,我得侧身通过,尽头有几个出口,我探头张望,里面满满的是小砖房,过道也很狭小,破破烂烂,一阵悲哀从心而起:这是人住的吗?正想着,一个外地民工样的男人从房中出来,手里拿着塑料尿壶,从我身边擦肩而过,那时的感受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真觉得这样的大杂院不要也罢。

  剧作家郭启宏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从院内看,绝无隐私可言,白天众目睽睽,无计相回避;夜晚鼾声若雷鸣,便溺声如钟鼓,些微音响穿门度窗,好一个“锁闭式结构”!仅此数端,便足以叫人咒骂四合院了!”。

  英若聪也说:“它哪里有院了?!比走道还窄,死了人都搭不出去,还院呢!”

  面对以上的评述,我这个从没有住过胡同的人无话可说,只觉得有建歌剧院的几十亿,用在老北京改造上,也许上述的议论就不存在了!




砖雕看起来被白灰糊起来过。

戗檐上的图案是葡萄枝上爬着一只松鼠,不知做什么讲?


 




以下是东黄城根南街
 









- n+ j6 R# y( I,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15:04:46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多福巷16号的文摘:

回忆母亲丁玲 ——1957年前后 作者:蒋祖林

    我乘坐的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在6月20日中午到达北京前门火车站。 妈妈 来车站接我。我跳下车喊着“妈妈!”向她奔过去,她笑着轻轻地搂了我一下。夏 更起(妈妈的勤务员)帮我提着箱子,我一只手提着皮包,一只手挽着妈妈向车站 出口走去。妈妈一边走一边说:“你今天回来正是时候,知道你要回来,就找人粉 刷房子,前几天刚完工。你回去看看,多福巷16号可漂亮啦!”“妈妈!干吗要这 么大费工夫?”我心里想着,修房子既费钱,又会打扰她的写作。妈妈说:“你几 年没有回家了,房子修得漂亮些,让我们这个夏天过得快乐些。” 我走进家门,只见小院呈现着一番崭新的景象。房屋粉刷一新,红色的柱子, 房檐;绿色的窗棂,门框。北屋前边的两畦花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南屋前边东面的 一棵梨树枝繁叶茂,西面的葡萄架上爬满了枝藤,结着一串串还没有成熟的绿色的 葡萄。小院清新、宁静,充溢着温馨的气氛。 多福巷16号是一所典型的方方正正的住家四合院,是公家的房子。妈妈1951年 春天从东总布胡同22号全国文联宿舍搬来这里。北屋西边的一间是妈妈的书房,另 两间打通成一大间是客厅。西厢是卧室。东厢的三间中,有两间打通为一大间是餐 厅,房内放了一套沙发,也可以做会客用,另一小间空着。南屋的几间中,夏更起 与王姐(女工)各住了一间。北屋两边的耳房用做厨房和暖气锅炉房,东边的耳房 我住,我出国前住在这里,这次回来仍住在这里。这间房有门通客厅。 久别重逢,母子间自有许多话要说,下午的大部分时间就在絮叨一些家常事中 过去了,自然也谈到了当时的形势。

发表于 2006-11-25 18: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院子有相应的传记,好!
发表于 2006-11-27 0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组照片儿有点儿意思~~~~~ 

[em01][em05]- z) V- Y1 F. ~$ }& ], B( |4 X( c6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7 3:10:3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1-27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马教过我们,拍门墩最好不用闪光灯,否则一来破坏石材,二来拍出来白花花的不好看.同理,拍砖雕也是.可以在光线好的时候拍.看看夜良老师的照片用光,你也许会有点体会.你拍的还真不少,看来又是一个行动极多的大侠啊!学习![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7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屋及乌在2006-11-27 10:35:03的发言:
斑马教过我们,拍门墩最好不用闪光灯,否则一来破坏石材,二来拍出来白花花的不好看.同理,拍砖雕也是.可以在光线好的时候拍.看看夜良老师的照片用光,你也许会有点体会.你拍的还真不少,看来又是一个行动极多的大侠啊!学习![em01][em01][em01]

这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也发现用闪光灯效果很不好,可遇上阴天或是在阴影里的时候不免要用,这不,我已经买了三脚架,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了,谢谢指教!看来您眼还挺独的,看出我是用闪光灯拍的.

发表于 2006-12-6 2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非专业人员看着只觉得暖暖的啊,你前两个系列也是闪光灯吗?嘿嘿 ,那可是见笑了,
发表于 2006-12-7 0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最后一张,阳光暖暖的 [em44]
发表于 2006-12-30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珠海去了一个旅游点,是本地在清朝时期的一个“海归”留下的大宅院,在景区内的一条路两旁,有很多移过来旧民居的门脸儿,挺好的,北京为什么不能借鉴,像这个院子大门保存得不错,非要拆迁的话,把门脸儿保存下来,损失能小点,不拆是不现实的。
发表于 2006-12-30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院内看,绝无隐私可言,白天众目睽睽,无计相回避;夜晚鼾声若雷鸣,便溺声如钟鼓,些微音响穿门度窗,好一个“锁闭式结构”!仅此数端,便足以叫人咒骂四合院了!”。

一看就是住过四合院的

发表于 2007-1-14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院子里长大的,回味起来也蛮有趣,,但要是再让我去住却是绝不可能的了.........
发表于 2007-1-15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爱屋及乌在2006-11-27 10:35:03的发言:
斑马教过我们,拍门墩最好不用闪光灯,否则一来破坏石材,二来拍出来白花花的不好看.同理,拍砖雕也是.可以在光线好的时候拍.看看夜良老师的照片用光,你也许会有点体会.你拍的还真不少,看来又是一个行动极多的大侠啊!学习![em01][em01][em01]

破坏石材是什么意思?是说对石材有影响,还是说对照片有影响?

不过用闪光拍这些,确实效果不好。碰到阴天和阴影的时候,还真不知道怎么拍好?各位有经验的给说说

瞧瞧这是不用闪光的,因为天黑了,效果已经不好了,但是还能看出雕花的美
 

再看用了闪的,基本就没感觉了

发表于 2007-1-16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刚擦黑拍片,不妨改用手动模式。感光度600——800,光圈3.5,速度1/30秒,应该就可以了。如不成可用曝光补偿方式修改。
' @  J+ C" X5 J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6 12:50: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16 1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门当户墩在2006-11-25 15:18:59的发言:

 有关多福巷16号的文摘:

回忆母亲丁玲 ——1957年前后 作者:蒋祖林

    我乘坐的莫斯科——北京国际列车在6月20日中午到达北京前门火车站。 妈妈 来车站接我。我跳下车喊着“妈妈!”向她奔过去,她笑着轻轻地搂了我一下。夏 更起(妈妈的勤务员)帮我提着箱子,我一只手提着皮包,一只手挽着妈妈向车站 出口走去。妈妈一边走一边说:“你今天回来正是时候,知道你要回来,就找人粉 刷房子,前几天刚完工。你回去看看,多福巷16号可漂亮啦!”“妈妈!干吗要这 么大费工夫?”我心里想着,修房子既费钱,又会打扰她的写作。妈妈说:“你几 年没有回家了,房子修得漂亮些,让我们这个夏天过得快乐些。” 我走进家门,只见小院呈现着一番崭新的景象。房屋粉刷一新,红色的柱子, 房檐;绿色的窗棂,门框。北屋前边的两畦花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南屋前边东面的 一棵梨树枝繁叶茂,西面的葡萄架上爬满了枝藤,结着一串串还没有成熟的绿色的 葡萄。小院清新、宁静,充溢着温馨的气氛。 多福巷16号是一所典型的方方正正的住家四合院,是公家的房子。妈妈1951年 春天从东总布胡同22号全国文联宿舍搬来这里。北屋西边的一间是妈妈的书房,另 两间打通成一大间是客厅。西厢是卧室。东厢的三间中,有两间打通为一大间是餐 厅,房内放了一套沙发,也可以做会客用,另一小间空着。南屋的几间中,夏更起 与王姐(女工)各住了一间。北屋两边的耳房用做厨房和暖气锅炉房,东边的耳房 我住,我出国前住在这里,这次回来仍住在这里。这间房有门通客厅。 久别重逢,母子间自有许多话要说,下午的大部分时间就在絮叨一些家常事中 过去了,自然也谈到了当时的形势。

昨天,今天两次到《万福巷》找16号,没有找到。打开帖子再读,是《多福巷》。---光闹笑话。

发表于 2007-1-16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根人生在2007-1-16 12:47:57的发言:
天刚擦黑拍片,不妨改用手动模式。感光度600——800,光圈3.5,速度1/30秒,应该就可以了。如不成可用曝光补偿方式修改。

多谢指点,再遇到这种情况,试试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5 09:29 , Processed in 1.16041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