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煤老板家族盛衰记|【专栏】村居寻忆原创2024-01-03 17:22·北京纪事1 _3 ]% c% a0 A+ y; f% Y
9 M( s- H- T2 |, g" M) T: d8 {0 u% b+ p' F. B, d( L% `
原标题《殷家大院:煤老板家族盛衰记》 编者按: 散落于北京山间谷地中的古村落、古城镇,是北京山区历史文化资源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村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生活居住、生养繁衍的场所和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基地,更是北京光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4年,不妨与“村居寻忆”专栏一同寻觅古村记忆,探究村居背后的命运跌宕……‍ 殷氏家族发迹史从北京阜成门西行四十里,就到了三家店村,这里地处永定河出山口东岸,曾是京西重要的渡口。三家店村形成于辽代以前,最初有三户人家, 现在可知其中一家姓张,大觉寺一块辽代咸雍四年(1068 年)的石碑中, 留下了“三家村人张玄照”的名字。 三家店以西是连绵的西山,山中埋藏着丰富的煤炭,采出的煤渡过永定河,经三家店暂存分装,再向东一路运进阜成门,为百万人口的北京城解决了吃饭取暖问题,“冬日斜阳骆驼队”,曾是旧京一道风景。三家店正位于矿区与京城的中间位置,山区以人力骡马运煤,到城里路途太远, 当天不能往返,城里赶着大车、拉着骆驼来买煤,也无法进入山区,因而明清以来,三家店成为京西最大的煤炭交易中心。殷家大院又叫天利煤厂, 是村里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一座住宅与商铺的结合体。宅子建于咸丰年间,包括三家店中街73、75、77 号院,东院是堆煤的场院,包括办公处和账房;中院是主人住处,分为前后两个独立院落;西院住着下人和雇工,宅院有临街大门三座,房屋七十多间,面积3500 平方米。
7 n( K" d, N9 ^# F- ^1 V; T$ d5 c" x- O
天利煤厂主人殷氏家族祖籍山东青州府,清代中叶搬到三家店,开办了一处小煤厂,到了清代咸丰年间, 生意逐步做大。清代中叶到民国初年, 是京西煤业的鼎盛期,从开采到运输、加工、储存、销售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行业划分非常细致,商家各守一摊,互相协作。门头沟过去有句老话,“开窑不落栈, 落栈不开窑”,生产和销售并不跨界。天利煤厂属于加工、销售环节,职能是收购、筛选、分类、储存、批发,提高其附加值。据民国初年调查数据,上等煤出产时一吨售价一元半,运至京城售价通常要翻几十倍,其中的储存和运输占了大头,一座煤厂的年收入在三四十万元左右,可见其丰厚的收入。 天利煤厂东院73 号是厂院, 大门占一间,门前是斜坡,没有台阶和门槛,为了方便牲口和大车出入,现在这个院已经被自建房挤满,当年则是一片空旷的场地,用来堆煤。进门左手边是一座两进四合院,是煤厂的办公地点,用来接待客户、洽谈生意。西北角是一座跨院,正房三间、东厢房六间,四扇木门板上刻着“元亨利贞”四字,这是煤厂的账房。天利煤厂的进货渠道非常多,殷家在门头沟圈门里有合作煤窑“大平推”“二平推”,固定运煤过来,煤的质量好,定期结账,另外街上的运煤散户也可以往厂里交煤,按数量和质量结账。煤厂的伙计在场院中进行筛选、分类,然后卖给城里小煤铺的进货商。 煤厂的储存功能是极重要的, 过去煤窑都是在秋、冬、春三个季节开工,尤其是冬季最为繁忙, 每年五月初一到九月初一这四个月停产歇工,一来是夏季对煤的需求量小;二来雨季煤窑里容易积水塌方;三来很多矿工也是附近农民,夏天可以回家种地。这时煤厂就要提前储备,院子里堆砌起煤山,上面还要苫布遮挡, 避免被暴雨冲走或高温自燃。东场院里的两个院子都是全封闭的,四周有高高的院墙,这是为了防火。 煤厂西院77 号是一座三合院,大门开在西南角,院中有正房三间,倒座三间,西厢房三间, 面积不大,过去这里住着煤厂的下人和雇工,相当于职工宿舍。 砖雕中的煤业密码殷家大院的中院75 号,是主人住宅,也是这组建筑中最精华的部分,建筑高大,院落宽阔, 屋顶铺的是石片瓦与合瓦。院中的砖雕繁复精美,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又有浓郁的京西地方特色。因为靠近产煤区,京西青砖质量上乘,虽历经一百多年,依然棱角分明,有些部分还被摸出了包浆。中院正门是如意门样式, 开在西南角,大门与倒座房相连, 门前有雕刻精细的方形门墩一对。黑漆的门板上刻有门心对:“孝友征家庆,诗书启世昌”。门楣上有三层砖雕,分别是花草、佛珠和卍字不到头图案。进门有精美的随墙影壁,筒瓦屋檐、束腰基座,中间是富贵牡丹,四角是喜鹊衔梅、猴子献寿、松梅瑞兽、三阳开泰,全都是透雕。院子方砖墁地,前院厢房各两间,后院正房五间,厢房各三间。 三家店中街75 号砖雕 ( i5 B' E8 j) _/ J
院里最有特色的砖雕是二道门上的松鼠葡萄,过去凡是矿区都有以鼠为图腾的风俗,老鼠多子,寓意子孙满堂,而且鼠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往往能提前察觉到井下灾害,及时逃生,有经验的矿工可以根据井下老鼠的状态预知危险,挖煤人从不灭鼠, 家中也不养猫。这个风俗不仅是在中国,在外国也如是,欧洲以采矿著名的国家斯洛伐克,他们的卡通形象就是一只鼹鼠。过去门头沟窑户家家供奉窑神爷,有的是太上老君、有的是女娲娘娘、有的是一位黑脸将军,但窑神的坐骑都是老鼠。反映在民居装饰上,人们多以松鼠代替。松鼠行动敏捷,形态可爱,以松鼠吃葡萄为题材的砖雕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此处砖雕长约2 米,用镂空手法雕刻,立体感强。中间近1 米的核心部分雕的正是松鼠吃葡萄,12 只小松鼠形态各异,轻巧机灵,是京西地区最为精美独特的砖雕遗存。 中院正房五间,中间最初是穿堂门,通往上房院。上房院是殷家长者居住的院落,正房倒座各五间,东西厢房三间。院子东南角有一座随墙小门,通往账房, 上面的砖雕是一组破晓登程图, 中间一个工人拿着铲子,三头驴背着货物,后面是扛着行李的脚夫,主客拱手告别,房上站着一只公鸡,四周点缀着梅花。主人借用这幅画面来反映京西煤业的运输场景,很是贴切,梅花是煤的谐音。从位置来看,上房院处于整座煤厂的核心,西边是工人宿舍,东边是煤厂仓库,与账房一墙之隔,办公非常方便,而且此院远离喧嚣的主街,避免了粉尘噪音污染,闹中取静,自成一体。 从煤厂到大杂院殷家最后一代掌门人是殷海洋,字汉卿,他早年曾出国留学, 回国后承继了天利煤厂的买卖。彼时已是清末,京西煤业的开采和运输正从土法逐步走向机械化。在开采方面,1879 年,西辛房通兴煤矿聘用英国技师,采用蒸汽动力排水、升井,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座机械动力煤矿,大大压缩了开采成本。不过影响煤价的主要因素还是运输,这条连接矿区和京城的能源绿色通道就是西山大路。 同治十一年《重修西山大路碑记》中写道,“西山一带仰赖乌金以资生理,而京师吹爨之用,尤不可缺。道路忽而梗塞, 各行生计攸关。”三家店西的永定河是西山大路的咽喉,从前夏秋季节靠摆渡过河,枯水期靠临时木板桥渡河。桥墩是用荆条编的大筐,里面用河滩上的鹅卵石填满,上面铺木板。这种桥的宽度只有三米左右,勉强能并行两头牲畜或一辆大车,大量的人马都拥挤在桥头,通行效率极低, 不过这也成就了三家店村的繁荣。
+ N, i$ i( `- q
+ o" H4 O6 `* H# S/ l$ d6 u清末到民国初年,京门铁路桥和公路桥相继完工,三家店煤业中转站的地位开始下降,此时的殷海洋开始将生意从传统煤厂转向周边行业,先是在天津北京开设了多家分号,从批发转向零售,之后又在海淀后山温泉镇开设酒厂,实现多种经营。民国初年, 殷海洋入股房山坨里“高线”公司, 获利颇丰。“高线”就是用高空缆车运输原煤,始建于1907 年。房山的煤矿离市区很远,而且山高岭深,冬季常年积雪,于是天津商会出资修建了高空缆车,以蒸汽作动力,每天两班向坨里运煤五百吨。殷海洋是高线公司的大股东,获利颇丰。 1914 年,殷海洋出资兴办了三家店第一所现代小学,校址在三官庙,初名三家店初级小学,后又升级为完全小学,迁到当时闲置的山西会馆。解放后改名为门头沟三家店小学, 如今校址仍在山西会馆。这时的殷海洋已经被推选为三家店村村长, 北平商会会长,达到了人生顶峰。 1924 年,殷海洋创办了“门头沟煤业治水股份有限公司”, 厂址位于圈门四顺窑厂。圈门里是门头沟煤窑最集中的区域,每到夏季,地下水位上涨,煤矿就会停工。治水的原理是矿坑附近打一口深井,用蒸汽动力向外排水,降低周边地下水位,保证煤矿在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开采。“治水公司”是北京第一座以机械手段为采煤业提供服务的公司。1930 年,殷海洋去世,家族生意也开始由盛转衰。 抗战期间,房山高线和治水公司都被日本人占据,实行军事管制。日本对于资源有一种本能的狂热,投入重金改良设备、提高产量,垄断了从开采到运输所有环节。天利煤厂以及三家店周边大部分传统煤厂都关门歇业了, 殷家后人开始逐步变卖祖产。殷家大院的住户王连山1951 年搬到殷家大院,他的父亲当时买下了中院的24 间房,后来其中一些又卖给了别的住户,现在大院里住着马、王、曹、李、史等几户人家,有一户殷家后代住在后院。文革时期, 人们用黄泥把院里精美的砖雕全都盖住,这才得以保全。2018 年以后,住在煤厂里的老住户大都搬走了,房子出租给村里的外来户, 75 号院现在是空置状态,外观完好,但房屋都因漏雨无法住人。 " R7 Q6 T3 n4 `# c
* E: x. I2 V0 H. b$ E+ d7 Z
殷家大院是京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煤厂院落,见证了门头沟煤业的兴衰,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倘能加以修缮做成个煤业博物馆,将是一处独特的文化空间。不过大院产权复杂,居住密度很大,短期内完全修复的可能性不大。
8 U/ X8 j3 w4 s: a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