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北京之脊,重拾城市记忆,中轴线保护复建不简单2022-06-19 12:09·凤凰卫视& |* d( J7 }' `9 w9 {2 [4 ~3 b
3 S% R, X' h, ` |: V$ ?4 Q" g$ C
1 Q/ S* J, f* z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纵贯北京老城,经历了700余年的风雨飘摇。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盛赞其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并认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 Q6 A. I% s. k' \
; {% a$ _8 F- w- v3 j当前,北京市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北京中轴线的申遗进程。如果申遗成功,中轴线将是北京的第8项世界文化遗产。 保护修缮是中轴线申遗的核心工作。中轴线保护涉及的尺度很大,除了单个文物、建筑外,还包括街道、水系、植物、景观视线等,与整个城市的山水格局息息相关。 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即将提交,我很好奇,重建中轴线上消失的建筑是否忠实于原貌?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曾经有过哪些激烈地争论?流失文物历经了怎样的传奇?建筑复建了,民间文化是否仍在?✦
/ a9 ? F ?; k( h. |/ s! X7 K3 h8 P! f( _
我叫莫灵风,来自美国,在北京生活8年了。我对古建筑很感兴趣。本周《近观中国》,就跟我一起来到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和天桥,探寻它们“重生”的故事吧。 第一站 永定门
+ k9 f6 G! f |2 S; Z8 y9 P0 c) X" R+ j G6 Y
复建争议重重 1 争论一 永定门是中轴线最南端的起点。 围绕永定门复建的第一场激烈争论是在哪儿复建。 是不是感到奇怪,复建当然是在原址,怎么还会有“在哪儿复建”的问题?
" w! T- q/ }9 g7 H4 a& @; H- g' p) v3 v
李彦成是重建永定门的主要负责人。他告诉我,当年北京文物研究所对永定门城楼做了长达一个月的考古发掘,人们从探坑里找到了城墙的基址,发现瓮城的一角恰好在护城河里。
" X: ^* ~: t) ?& i% ~" x1 }
9 r3 _- ?" B, H0 A) d7 c原来,乾隆年间护城河在这里拐弯,但后来河道被改道了,变成直的了,瓮城原址就在河道里了。
/ y K3 |/ |1 s6 x, s6 O9 Y" C4 r
而永定门是由瓮城、箭楼和城楼三大部分组成的,如果要完整地复建瓮城和箭楼,恐怕还得对河道进行填平、治理,甚至改道,或会影响到主干河道的防汛。又或者需要更复杂的配套方案。
" K! y+ {$ P) H5 b w# v L. [1 P, @, R% L/ r. U4 u- ^" }
李彦成:本来计划往北移40米,把瓮城也复建上,后来王世仁先生坚持,原地不能动。 李彦成记得,当时文保专家们争论激烈,有人主张异地完整复建。但是以王世仁为代表的一批专家认为,哪怕挪动了一寸,都会失去复建的意义。因为这里既是中轴线的终点,也是自古以来人们进入北京城的起点。因此人们最终决定在原址复建永定门城楼,等条件成熟了,再复建瓮城和箭楼。 2 争论二 围绕永定门复建的第二场激烈争论是造一座钢结构的新型建筑,还是严格按传统工艺建造永定门城楼。 , G+ o7 |6 i7 D2 d9 p* I( R z6 j
R3 V: s% X0 _; B好险,如果按照第一种意见,今天的中轴线南端点就只是一座纪念性雕塑了。
% ]! i8 M+ F5 m% K) M" P4 P
& B+ {1 b! o( M% a( C; Z最终,人们通过了第二种意见,于是投入了两三年时间设计方案,还找出了1937年的实测图、1957年的建筑结构图和瑞典建筑学家书里的测绘图,严格按原样复建。
* ?( n- V7 c4 j& F& y+ h+ p3 R* o4 | j" b& d
王世仁先生还严把质量关,要求用铁梨木打造支撑城楼的12根金柱。
3 m; y) Y+ r2 \9 V; C* E$ a3 F! M: {
半个世纪后回来服役的城砖 5 C' C# A+ T9 b5 ] z
5 v- T4 ]; Q- _3 d, x4 z% B1 F
在城墙根下行走,我注意到城墙上的砖有些斑驳,青的白的都有,这是为什么呢? 这些砖的来路可不小。1996年,一个叫“捐城墙砖,爱北京城”的活动席卷了全北京,当时李彦成专门搭了间名为“捐砖办公室”的棚屋,开设24小时捐赠热线电话,不分昼夜地接受市民城墙砖的捐赠。
, y: u; A- u8 W! r3 j( Q/ u6 y
2 Y c& E1 Z- [( r4 h' N4 }
* s! [% t- ^! p C6 w" {9 X+ d
; Z1 g1 ?; g# v3 q9 X0 K. ~0 T工地挖出来的砖、市民捐来的砖……就这样,工作组搜集了超过40万块明城墙砖,用它们修复了大约1.5公里的明代城墙遗址。 5 K/ E5 _- k$ a' b
' p) v( P5 i( U: X+ \$ \: w热线电话还送来了永定门城墙砖的线索。原来,1956年苏联援建的一个危险品仓库,因当时来不及烧砖,就把永定门的城墙砖拿去做了围墙。复建永定门,仓库主任打电话来“还砖”,说是物归原主。现在永定门北面这面墙,就是用当时原封不动搬回来的旧砖砌成的。 & x2 X9 |: z* j/ {. ]6 q" F! u* _
$ n9 P$ U$ b$ y! P/ y
我还有幸去拜访了李彦成总是挂在嘴边的王世仁先生。王世仁先生是梁思成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在2000年提出保护中轴线和复建永定门。
Z2 y1 P0 b& _2 }9 O
. j' B; }' H( r0 O: H5 H5 b9 E王世仁:中轴线是世界上唯一的,主要是说明一个国家统一,政治统一。恢复永定门,它是中轴线的起点,盖起来中轴线就完整了。 王世仁先生那时身体并不好,曾经得过严重的心脏病。但他总是瞒着家人骑着车子在宣武区一带转,最终做出一本全手绘的《宣南鸿雪图志》,至今仍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 , i9 ~3 x _% Z6 n
I. f$ |+ k9 G. c! B
( j% w6 z/ h) C7 |$ B! \
' C8 I$ `6 U7 @- ~- b站在永定城楼上向北看,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很远,7.8公里的完整中轴线尽收眼底。“会当凌绝顶”的背后,是数年的细致规划和历史研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付出。 9 Y8 O5 ]& O; I
! R$ n# d* V5 M7 i9 S6 u9 Z( Z
第二站 天桥 ( i$ Q" w+ F7 x* b/ ~; s# Q
3 I* b% {! K( i4 m& w# z7 k: @方便面厂底挖石碑 2013年天桥复建工程开工,总指挥仍是李彦成。我注意到天桥之畔有两块石碑,李彦成告诉我,他们仿制了原天桥附近的古碑,还给我讲了当年寻找石碑的传奇故事。 : Q9 @& b8 p# b6 Z6 g3 q! x
# }4 i+ I- z6 U6 p0 h
; r& f9 L& V8 t/ O0 n1 y8 B- `1 V& z5 ?; U8 R! m1 x& K
李彦成:附近的方便面厂打电话说他们有发现,位置大概是方便面厂的会议室。他把那碑冠反过来当桌子使来下棋。后来他们说这东西怎么这样啊?怪怪的,就报案了。研究员到了拿探测器测,发现碑冠后还是很响,我就挖。挖到有一米多深的时候挖到这个方碑了,把上面的浮土去掉之后一看,乾隆爷御题!怎么拿出来呢?把人家方便面厂的会议室给拆了,最后拿吊车给吊出来,放到门口这。“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找着了。
, R# Z* `* f0 W( h5 c4 p7 X' Y0 ~( b7 @ r
它怎么到了这个地方来的? 据说当时日本人要侵略中国,东西是乾隆爷的,拿到日本就值钱了。但是,北京市市民听说以后,连夜就给它藏起来了,藏在哪儿不知道,最后怎么落到这儿,也无人知晓,没有文字记载。
+ P4 N! K# B9 d, S1 U. O
' e9 V' U" y! ^4 }- {) Y: m$ q; x9 u% R* x) }
% M' U0 n) t, r7 R+ P0 W3 a民间文化传承至今 天桥曾是老一辈北京人心中的民间文化圣地。复建时,有专家说复建没有意义,因为不能恢复天桥的民间文化。现在还有人认为天桥文化没法儿留存了。我看到的情景却不是这样。
2 B% s4 k9 n6 ~" s3 U. T, W4 k! b9 d3 O# |
清朝时满汉分居,汉人住在外城。天桥的外城平民聚集在这里唱戏、杂耍、街头表演,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这里曾走出500多位民间艺术大师。 8 E0 f8 @2 c( ~2 L
6 ?0 Y2 j4 j- Q$ b
' O3 l3 Y, ^/ W+ w& n2 d& K
1 q# C# e5 f# r( m天桥复建后,仍是天桥演艺区的开端。比如万胜剧场仍在,还建造了专门表演芭蕾舞的天桥剧院。去年我在天桥艺术中心的一场摇滚音乐会上拉过小提琴。 北京人俗话说天桥文化是“洋得冒尖儿,土得掉渣”,意思是这里有从高雅到民间,各式各样的文化。 : F6 f9 { E, }: x/ _3 O
6 b& n0 Y6 a: X4 H1 I* v ^) w5 p f' G8 Y6 N% h6 I& V7 b1 O
% ^$ { b4 r2 @$ h
7 T* D& g: Z6 l5 U/ C. a, G: w5 E' @ [
天桥往南延伸了600米的城市历史景观带,白天,孩子们把天桥当滑滑梯,疯玩一下午。傍晚,人流汇聚过来,打球的、踢毽的、玩悠悠球的、骑自行车的,玩得是不亦乐乎。 2 L) E) V# R. @- U' }
( | v7 ^1 N% g. c2 B! c* `* G" W
. [( ^' u3 A$ u6 D( a: B
晚上,市民们扎堆露天唱曲儿,很是热闹。 \' l2 C V) i g8 }3 h, W' U/ V
( O4 F0 A' J5 u0 O& u! Z1 g( A( Z& B4 y6 p/ J, q0 L
. f0 P: @* z# L8 G1 ]3 G
在这儿,我就邂逅了老北京人宋君卿,他家就住在附近,天天出来在路边练声唱曲儿,每天晚上在中轴线演出到半夜。他还是100多人的民间乐队的领队。
7 z* R& O2 @8 h1 k1 U1 F) u
1 Z2 d0 a4 _1 x这个乐队是爱好曲艺的退休市民们自发聚起来的,加上政府实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当地社区也为市民们提供了开培训班的场地,文化旅游部派人跟团指导。不过两三年,这个民间爱乐团体就超过了100人,这还只是北京民间爱乐团体的其中一支。
, r) ~/ N: ]) y* Q7 i9 F( _/ m3 z2 c
宋君卿:我会的乐器有二十多种。缺什么我就来什么。比如这个乐队缺打击乐,咱就组织起来练打击乐,这个缺京剧我就拉京胡,那个缺弹拨我就弹拨。没演员,我就化上妆当演员,很开心的。
9 k3 G& J O% F9 P; ^' g1 W7 E/ f( ^: ]( Y+ i
0 R7 |8 W4 z" N. o% m: D. j* e
9 N$ q% E# j: K0 e
5 o$ {9 @$ B' N; b$ Y( I9 g1 x8 W3 a) x! P- L [
这些民间艺术家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享受让我很钦佩。我想,中轴线的这些建筑保护工作,并不仅仅是重现了美好的景观。正如王世仁所说:重建和保护不仅是修复建筑,也是修复文化——曾经存在并且仍然存在于周遭的丰富的本土文化,从古至今。而这就是古老和现代的北京所具有的真正魅力。
+ N; R x% c6 D$ \
+ a% C2 z* E4 R1 r编辑:陈欣怡 李杰 + R9 i& { D3 p) p; c. r* ]3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