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古镇之憾 古镇之殇
* k1 z+ k& |) M8 x; x原创 媒体人杨壮波的落脚地 2020-09-22 12:48:52 ! J6 ?& N& \% M# O# Y7 Z
+ D; v0 F/ P5 \4 G+ x
欢迎来到“全媒体大叔”@媒体人杨壮波的落脚地 。这里拥有超过9.5万订阅读者;这里发布旅游新闻、资讯和与旅行、旅游相关的游记、攻略。本篇文章约1280字,阅读需要4分钟左右。

( y% \# @7 M3 B( g无意中在今日头条上读到一篇文章,大致是说:尽管苏州一直是府城,无锡长期以来只是县衙,而且好长一段时间还归常州府管辖。但就历史上出过的文化名人来看,无锡却与苏州不相上下。然后,作者话锋一转,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昆山的周庄古镇如出土文物般为世人瞩目,接着苏州人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商机,同里、木渎、甪直、黎里、震泽等古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继成为苏州旅游的新秀。 
3 L+ I% r0 }8 K( }: l4 a* i% r: W3 W相较于苏州,无锡在古镇开发上就落后了很多。我觉得这是事实。前几年我曾去周庄古镇参加一个“中国古镇论坛”,聆听了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称号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的讲座,他谈到:80年代,当时无锡县的堰桥乡,开发古镇的潜力很大,但由于那个时候堰桥是全国“一包三改”的典型,在这顶“大帽子”下,他们更重视发展乡镇企业,根本就没有古镇保护的意识,所以“当我带着一帮青年教师去调研时,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就很不客气的把我们赶走了,还特意关照食堂不要给我们饭吃。”听得出来,在谈及这段往事时,阮教授依然十分遗憾。 
F% ^& D* x8 x+ k无锡和苏州一样,大运河穿城而过,历来就有“江南水弄堂”之称,而且是我国重要的米码头和布码头。但凡称得上码头的,自然就离不开河流。五六十年代的无锡,镇与镇之间的交通一般都是走水路,农民从乡下到城里也是坐班船(一种当天固定往返的摇橹船)。火车站附近的惠农桥是各地班船集中靠岸的地方。 
* L H' w9 g% V# U可惜就是这么一座水城,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老房子大多已经被拆掉了,很多河道被填。最典型的是现在中山路身底下的直河(也叫箭河),早期河上共有大大小小14座桥,与直河相垂直的,是大大小小的支流,比如前西溪、后西溪,是它们把整座无锡城贯通。 当古镇游成为旅游新热点后,无锡猛然清醒。 
8 j' H5 g( l D8 l% c$ o如果现在再去看当年留下的无锡老地图,如果你曾经去过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除了威尼斯水城是在海上,别的,似乎别无二致。前段时间我和一位研究历史的学者谈论起此话题时,他说:解放以前的无锡城要是被保留下来的话,说不准整座无锡城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听着听着,我只觉得可惜。因为那都是假设,失去的已经失去,无法回来。 
7 f& h3 x w# d0 `6 I但是,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没有古镇怎么行?于是,开始补救,先是改造清名桥南长街历史文化街区,再是开发惠山古镇,接着“修复”荡口古镇。十几年下来,好歹如今无锡也有了南长街、惠山古镇和荡口古镇。 不过,不少人说,惠山古镇已经不是原汁原味了。但我觉得:有,总比没有好。我是无锡人,我知道在惠山古镇改造之前,直街和横街上就有不少祠堂,我还进去参观过。但光靠祠堂群,景点规模不够大,于是,就不得不按照历史遗存下的照片进行仿建。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惠山古镇人气很旺,已经成功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应该说,这是无锡古镇补救成功的范例。 : w2 U S5 \' x( w
至于荡口古镇,它与苏州隔湖相望,古来繁华。“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太师家就在荡口,国学大师钱穆也在荡口小学教过书。荡口的问题是,老房子太少,没有形成规模。荡口古镇刚开业时,我在古镇上住过住过一晚,那时人不少。可是当古镇开始收取门票后,我再去荡口时,晚上逛街,街上已经几乎没人。这就是荡口古镇不能红火的原因之一。 
/ j8 l2 ^& W: w& k5 F古镇缺少原住民,只剩商家,不行!古镇过度商业化,没有烟火气,同样不行。荡口古镇可能有点操之过急,想同时获得店面房租和景区门票两份收入,结果彻底输了。这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它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小鸡是下不了蛋的,而没有蛋,自然也是孵不出小鸡来的。 
" y7 G1 L e( C7 T( V5 ^$ U文章写到这里,我想说说拈花湾禅意小镇,这是无锡“小镇建设”的成功范例,因为这个小镇是无中生有“做”出来的。它依托无锡著名景点灵山大佛和梵宫,以高端民宿为主,成功留住了全国各地游客。聪明的无锡人,是否可以从中有所启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