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熟悉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作品应该都是在中学语文课本上,除了《骆驼祥子》的一节《在烈日和暴雨下》之外,当年的课本还曾将话剧《茶馆》的第二幕当做选修课文。可惜那时候的必修课文是《雷雨》片段,笔者曾在班级排演《雷雨》时出演鲁大海,然后一直很期待排演《茶馆》时出演大兵,可惜是选修课文没有这个机会。
$ v" d" y5 b: J9 I9 _
" v; m" c. W' w0 ~" I
《茶馆》是老舍先生写的一本小书,全书只有三万多字,描写了三个时代的茶馆人物的变化。笔者第一次看《茶馆》还是在书店里,薄薄的一本书不到一下午站着就看完了。遗憾的是从来没有到北京人艺看过他们的保留剧目话剧《茶馆》。
幸好还有一部电影《茶馆》的存在,关键是出演这部电影的演员几乎都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电影《茶馆》也是我国影视剧界不可多得的演技教科书,意义非凡的大师之作。

0 G Q# q3 n5 f) `% E; X c! E; ^6 p/ F2 q; Q3 s0 H" w+ {( h
电影《茶馆》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拍摄的,1982年上映,导演是鼎鼎大名的谢添,该片不论是主角、配角还是龙套都是演技最扎实的老戏骨,也只有他们才能将老舍先生的不朽之作完美演绎出来。

$ z7 `4 A% s$ a. ^% F! ~3 D& d2 \7 U. g9 Y: i% |/ y& ~+ x6 P' Y
一、绝对主角于是之
于是之饰演的王利发是该片的核心,三幕剧中王利发分别是青年、中年和老年状态,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和心态都有极强的变化,和其他演员人设定位变化不大不一样,王利发是《茶馆》中人设变化最大的角色,也是最考验演技的角色。

- U! M+ h: ]+ `) ?* h* }( W2 z0 T9 y5 G: `3 ^
青年时期的王利发八面玲珑,眼里全是生意,上到富商兼职房东秦仲义,宫里的庞太监,下到看相的唐铁嘴和唱数来宝的大傻杨,再到街坊常四爷和松二爷和坏到骨头里的人贩子刘麻子,王利发一个人一张嘴全都能稳稳当当应付下来。尤其是秦仲义来看店一场戏,王利发垂手碎步跟着秦仲义跑前跑后的殷勤劲儿让人叹为观止。
( j8 G, q8 j; ?$ @* T
# }1 M! z" j2 k4 q5 {- n& I( H
中年的王利发看透了各种黑暗和不公,他牢骚满腹但依然不断向不公妥协,他讨厌时代却不断为了迎合时代而改良,一个压力巨大的中年人心理状态让观众感同身受。

1 w' e+ n9 i0 k5 J
; K1 _# y# P: `+ p晚年的王利发则是已经对生活和社会灰心丧气,他已经不指望能有什么前途和奔头,朋友们的遭遇更加让他笃信前途的渺茫,他委曲求全了一辈子终于在最后一刻任性了一回,将全家人打发走之后自己上吊了。
整部电影的核心人物王利发被于是之演绎的极为精彩,尤其是第一幕中他那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的伶俐劲儿真看不出此时于是之已经五十多岁了。
2 M' X0 B) U2 d" ~$ i
+ u9 j2 F: p2 E6 n6 e二、 经典配角群
贯穿《茶馆》整部电影的还有几个人物。
硬汉常四爷,那句“我爱大清国,我怕它完了”就出自他之口,常四爷是一个爱打抱不平又心直口快的旗人,虽然他对生活一直充满了热情,无奈生活总是会给他浇一盆凉水,即使他靠一膀子力气吃饭也不能遂愿。常四爷可能是本片中比较让人尊敬又让人惋惜的角色了。

* H/ M: r4 {. s) O) l6 U" U, v
9 D2 F4 S9 S/ r+ P; e: N饰演常四爷的是北京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他演完《茶馆》之后就去《西游记》剧组报道了,在那里他接班担任孙悟空六小龄童的演技指导老师,同时还出演了太上老君。
& }/ E9 {; x0 j) F7 [
. w+ j' I6 m) _- k# }( x
富商秦仲义,笃信实业救国的实业家,无奈再多的财产也终被黑暗吞没,直到晚年潦倒的他才终于看清现实而绝望。
饰演秦仲义的是北京人艺功勋演员蓝天野。蓝天野老师的演技当然没问题,但笔者认为本片中的秦仲义脸谱化比较明显,似乎缺乏细节刻画,比起其他人物来说,蓝天野老师的发挥空间不大,而且他在本片中的表演似乎还是有些话剧范儿。

& X! M% M( G: n, ^) ^
6 U- p: B2 @% d( `& X蓝天野后来让大众熟知的角色有《渴望》里的父亲和《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如今他是一位国画大师,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国画,他都做到了极致。

$ O: n7 b2 ^" `: N# ]8 i" _: _/ j2 B" @ A" K8 `+ D+ }! F
人贩子刘麻子,本片中一个坏透了的人物,他贩卖人口不惜伤天害理,但讽刺的是在第二幕中一身坏水的他依然被人算计丢了脑袋。而到了第三幕中他的儿子小刘麻子依然从事着类似的不法买卖,可谓讽刺十足。

4 o" p) q/ G. y) P& Q) I! m$ m! V+ v; t2 u9 t4 _" H0 v1 c
饰演刘麻子和小刘麻子的都是英达的父亲英若诚,他在本片中出演刘麻子父子两人丝毫不露怯,当然笔者认为他最高光的表现还是在第一幕中,他把刘麻子那种奸商嘴脸刻画得非常到位。多说一嘴的是化妆,刘麻子是真的刘麻子,一点儿不打折扣。

0 C3 I8 q3 E0 d. F% u4 y7 E, c/ A( Z
胆小怕事松二爷,本片中胆小怕事又好面子的典型旗人松二爷,虽然他努力躲开各种灾祸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只要自己的小鸟不饿着就心满意足,但生活依然不会给他好脸色,小人物的悲凉更为无奈。
: i7 q e' h% {( y4 N* k
" w( J7 G: X9 w$ v$ O6 W
饰演松二爷的黄宗洛是北京人艺常青树,他出演的剧集太多了,一直到《大宅门》他还能上阵出演了一个大太监,可谓宝刀不老。

8 y- Z4 |2 z4 _" @; a0 }1 z! F9 Y/ M. Z5 H, }! e2 C7 n3 u
三、同样出色的龙套们
电影《茶馆》里出场人物众多,因此龙套也多,难能可贵的是本片中所有的龙套也都演技在线,除了个别人比如康顺子的表演还带些话剧范儿之外,其他龙套的演出也都可以称之为龙套的教科书。

) ^: y( X5 A4 |" ]; Y' _9 I7 P1 M2 I# i5 V, `6 c, \
卖女儿的康六,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想卖女儿又于心不忍,他和活灵活现满嘴跑火车的刘麻子的对手戏堪称精彩非常。
饰演康六的牛星丽是北京人艺经典龙套,他在《霹雳贝贝》《末代皇帝》等影视剧中都有过出色的演出,尤其是《末代皇帝》中那个老太监张谦和让人印象深刻。他老伴则是在《我爱我家》中搞笑的居委会大妈金雅琴。
+ n3 T# ]( J' J, g% {+ k* `9 y
. W/ n) ^$ @2 P: A+ |; N1 ^; M看相的唐铁嘴,满嘴生意还好一口大烟,到第二幕中干脆抽上白面儿了。笔者对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就是那个“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唐铁嘴可谓是黑暗时代中过一天算一天混吃等死的典型人物。
饰演唐铁嘴的是张瞳,大家对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编辑部的故事》里的老刘。

% O4 M, R3 M: D: a: Z \ }+ p, q! M, a K7 S6 u7 G! H) ]: \% j+ \
要说电影《茶馆》里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角色则是第一幕中出现的庞太监,他那个嗓音和做派简直是深入骨髓的太监范儿,尤其是他色眯眯看着康顺子的时候那副丑态和恶心劲儿不仅吓晕了康顺子,连观众估计也能被吓一跳。史上最恶心的太监形象非他莫属。
饰演庞太监的是童超,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还在《高山下的花环》里出演了雷军长。
以上几位好歹还是有台词甚至台词不少的龙套演员,本片中还有两位几乎没有台词的大牌龙套演员,他们同样来头不小。

& }' H/ o; `. N" |) s1 S) M7 O. ` e1 t! q/ d* S
这位颇有正义感的茶客饰演者是朱旭,可能是年轻人最熟悉的北京人艺老演员之一了。

8 p7 w$ M' X2 q, B- [0 r
9 \1 u2 b; T& g而饰演这位茶客的则是孙敬修,对于年纪较大的观众来说,孙敬修可能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人,孙敬修讲故事是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最爱。
# [( F2 P9 n& y s: T, E
4 B' N' T2 P$ ^; {: V$ r
薄薄的《茶馆》一书只有三万多字,话剧《茶馆》也只有三幕剧,而电影《茶馆》经过影视化处理之后通过更为立体更为深入的表现手法将跨越几十年的社会变迁浓缩起来,是我国影视剧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更是影视界演技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