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9-7 15:19 编辑 8 {$ G7 q/ m* w" j" Q/ @
! g4 x, Z4 I3 C$ t9 t1 _
, b" a& W0 e s" ]
7 F/ J; d; [% a* {: K: I3 o
2 N5 c7 a5 l; }4 h; J6 y( ?' r9 \
九曲明珠
: o" {* B' M8 l/ l& A
九曲明珠年画描述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路遇采桑娘,警以前途险阻,于路过陈蔡之时,果座其言。孔子眼见列国争强夺弱,乱相毕生 ,乃隐归阙里,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又称《麟经》或《麟史》,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六年。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以下为字画内容:
, t4 t) [, g t7 H9 b+ A
九曲明珠 昔孔夫子悲世道之不明, 代领众弟子周游列国, 教化人民, 明礼义廉耻之道 ,为人臣当忠, 为人子得孝, 到处发状先王之法。 路过陈蔡之间, 见一妇人在桑树之上, 孔夫子言曰:“南枝窈窕北枝长” 。妇人遂答曰:“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回来只得问娘行”。孔子到,在陈国果座其言,自此以后,孔夫子见列国争强夺弱,乱亡相继 ,人民愚顽太甚 ,不能教化 ,绝意隐归阙里, 一笔而成春秋, 乱臣贼子惧, 诗书论语而圣迹明 ,孔子在列国之时, 虽未显大, 此上天假我夫子作诗书传流后世, 自秦始皇以下, 圣迹日见昌大, 累朝加封, 为万世帝王之师。
) Z, h+ b% ]' b5 z. @
! q% _$ e) P. e. R/ I" L. d
宝珠穿蚁
% D7 P, G& {: F" a7 Z9 z: ]7 n
正史不传,街头巷议,或为稗官野史。 有二则分别是宋、明皆言孔子穿珠的故事。据: 宋·赵次公曰:“小说载有以宝珠欲穿而不得,问之孔子,孔子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焉。” 明 杨慎撰,今人 王大厚《升庵诗话新笺证》“九曲珠”条 小说云:孔子得九曲珠,欲穿不得,遇二女,教以涂脂于线,使蚁通焉。
5 Q& i9 T% H% c8 o
百度亦有「九曲珠」之解说,颇符年画题义,摘录如后: 有一次,孔子离开卫国,要到陈国去。在半路上,他看见两个女子在采桑。孔子一时兴起,就对两个女子吟了一句诗:“南桃窈窕花枝长”。 一个女子随口接道:“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归来问我采桑娘”。 & c! H0 A3 {2 D2 K+ J
孔子到了陈国,不受欢迎。陈国和蔡国的大夫还派兵将孔子围困,并送去一颗九曲明珠让孔子用线穿过去,若果穿不过就不解除围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将线穿进。情急之中,孔子忽然想到了那个采桑女的话,“九曲明珠穿不得,归来问我采桑娘。”说不定她们真能帮上忙呢。于是他就派了颜回和子贡返回来路,去向采桑女请教。
. W' H4 i! m1 E; O0 N
颜回和子贡到了女子家,其家人谎称女子外出了,并拿来一只瓜招待他们,聪明的子贡看出这是一个哑谜,他说:“瓜,子在内,女子肯定在家里”。 采桑女见他猜破自己的哑谜,才出来见客。采桑女对二人说:“要穿九曲明珠,可用一个办法,把蜜糖涂在明珠一端的珠孔旁边,然后将一只蚂蚁用线拴上,把它放到明珠的另一端的珠孔处,在蜜糖甜味的吸引下,蚂蚁就会顺着明珠的通道,爬到有蜜糖的那边。如果蚂蚁不肯钻,就用烟熏它”。 6 ^9 ^. @" R# s; c2 {4 w
孔子按照采桑女说的办法,果然将那颗九曲明珠穿上了线,得以从围困中脱身。后来人们就用这个典故形容遭到困厄,而最终得以解脱。
: I. p- _4 h! a( W! l: ]) d0 n) ^; b5 L: s' Q" {
5 f5 G0 g9 x* m+ q+ k3 u( x9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