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9-9-24 22:11 编辑
% ~: k( K0 E2 V. P
. S/ q9 A% c, {2 b- `6 P! J% ^- G中元节 一 是 地官〈中元大帝〉诞辰 二 是 中元祭祖日 三 是 盂兰盆节 四 是 道教修福赦罪超荐亡魂普渡日 五 是 佛教供僧救拔地狱苦难众生的节日。
5 ?2 I e( J `) z
所以中元节是一个多元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形成虽然博杂,然围绕的主旨,中心思想即仁孝,孝是亲爱,仁是博爱,由个人祖先的慎终追远孝思扩大至一切亡魂的布施。通过各式消灾祈福超荐法会,供僧救拔地狱苦难众生的活动,是儒家仁恕思想的精髓,佛道平等布施的悲悯地狱观。 以下介绍中元节有关道教、佛教与民间普度的各项活动:
. A# E% t8 U& P6 y: m
道教仪式 道教中元法会
. q: _# g3 H- b6 w( p+ k! I
佛教仪式 盂兰盆会、 焰口仪式、 大蒙山施食、 梁皇宝忏、 水陆法会 民间仪式 民间普度 放水灯、 抢孤、 2 ^% x, O# o( I$ l
, u! r! m$ Z0 ?8 H
3 X5 l" k! E7 e4 L
道教中元法会
8 `; o: q& E' q# C
6 [( S( S$ n/ w% J! y5 r! u. u: w
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场景 ( x$ V. F& W, e& v+ P; R
道教盛行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专责救度亡魂的大神,又称青玄大帝、青华大帝,道教超度科仪中。诸如 :《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灯仪》等等。在南方流行诸多道教忏法,诸如:《三元灭罪水忏》是在三官大帝之地官大帝生日,请地官赦免先亡罪孽;《三元赐福宝忏》是为先人求取冥福;《吕祖无极宝忏》,是全真道仪式,藉由度人无数的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威力,广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1 J5 ?/ @; C9 @! P/ o2 v5 u
道教《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为普遍施行的科仪,拔度亡者出迷途,其开首: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现真身,大千甘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
0 L4 g% }5 t) [+ ^
道教放焰口,称“萨祖铁罐施食”。 请法时,斋主设置道场,请道士念咒施法,把供品化为醍醐甘露,赈济九世父母及各类饿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脱,往生天界,永离苦海。通过庄重肃穆的法事活动,传达斋主敬天法祖、报答亲恩的孝心功德,从而保佑生者福寿康宁,吉祥如意,让死者脱离苦海,共涉仙乡。 " @4 g" `8 V: f& d% y" S; s/ l
萨祖,即萨守坚,宋时四川西河人。 据《萨祖铁罐施食》载,「一元无上萨祖真君」咒枣施药,普度众生,将铁罐加符,利幽拔苦,赈济孤魂,垂科度亡,秉济世之慈心哉! 此即铁罐焰口之由来。 放铁罐焰口时,坛场中为焰口台,坛上供奉太乙寻声救苦天尊塑像或画像,正中设「一元无上萨祖」牌位。供桌上并陈香、花、灯、水、果五供养。左边为孤魂台,挂有书写放焰口的黄榜。右边为阎罗台,供奉十殿阎君画像,每边各供五像。中间高挂鬼王(为太乙天尊所点化)画像,供桌上摆放有香,花,果等供品。道众坐于长案两边,如十三位法师,每边为六位,正座高功一位。有用高功三位者,谓之三清焰口。台前桌上铺黄色绸缎,摆放法器”焰口十宝“: 笏板 — 法师持诵的咒语尽在板上,可上达天庭,下诣地狱; 令牌 — 高功招役神将、驱妖赶魅的器具; 法印 — 加盖法印才能使符咒生效: 法尺 — 度量鬼魂善恶; 如意 — 能带来吉祥,又能镇邪的法器; 灵幡 — 法师用灵幡,给鬼魂指引带路; 阴阳镜 — 鉴别神鬼的照妖镜; 桃木剑 — 降妖除魔; 水盂、米盂 — 盛装济度鬼魂用的圣水和法食的容器; 杨柳枝 — 高功用以播撒法食圣水赈济饿鬼的法器。 灯 — 为鬼魂开启黑暗、照亮脱离苦海的道路。 , ~$ b' F% D& N0 r& ~
6 e+ i: X' H5 I5 U+ j8 z
道教荐亡法事讲究张榜召魂,放施食(焰口)的法坛所发的召魂榜文如下例:
6 M: ~+ N9 L. x% R( E* W% D' |
全真演教宗坛 伏以 道力高深,宜起沉沦之苦;冥途寂寞,当开汲引之恩。振宝杵于迷津,无生不摄,放玉毫于苦海,有罪皆超。臣今奏:据中华XXXX观,焚修弟子奉 道修建青玄资度斋坛,承供唪经、礼忏、燃灯、施食,为荐亡生方事:窃,兹逢××街××巷×号×宅,迎三送路之夕,孝男×××洎全宅孝眷人等,谨秉虔诚,叩干天鉴,意者伏维上荐:皇清已故×府君讳××老大人,乃京师××县人氏,距生于年月 日 时。盖衡鉴无私,难逃于考核幽冥异域,生化轮回。于 年月 日 时幻躯先蜕。在世享年几十有几。全宅孝属思念音容,未升沉。兹今超度之辰,谨启鏊心,具意愍念九幽十狱众孤魂;六道四生诸苦爽久居阴府,长处冥途,匪凭提携,曷遂迁生,阳过阴愆,何有了期。是以谨择于 年 月 日良宵静夜,叩请道众清流,就于灵前敬设青玄资度斋坛,奉演萨祖铁罐炼度金科,祈恩升度×府君讳× ×老大人之灵,暨×姓门中堂上历代宗亲,一脉考妣等灵;寒林会上九种十类,四生六道,一切孤魂等众。伏愿青宫锡惠,紫府覃恩。丹鹤翱翔,瑞气拥九光之座;绿狮踊跃,祥云霭霭,百宝之台大开,束东极之天,朗耀北酆之地,十狱九幽顿作长明之境;四生六道即迁不夜之天。并冀以此无量功德,尽洗亡灵六尘三业之罪垢,乘此无限良因,登临道岸,宗亲祖考共跻仙乡,不退不转,长乐长安。再祈功德斋主,身家胥庆,福寿康宁。谨榜。 右仰本家亡灵、寒林会上九种十类,四生六道一切孤魂等众知悉。 天运 年 月 日 具 榜 (齐年盖月有道经师宝之三宝印一颗)
) F" [+ l/ b( z5 \" G) ^
|' V4 P6 R- Q I3 G
铁罐焰口科仪程序大致可分为五大部分:一.拜座、 二.请圣、 三、破地狱、 四.施法食、五.传戒,引魂升天。
4 e% h, _5 t, ?5 \
一.拜座、 进表、高功具职兴身。 拜鬼王,由《步虚》开始: 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 转《吊挂》 救苦天尊坐东方, 手执杨柳洒琼浆, 身骑九头青狮子, 拔度幽魂早生方。 遂后启叩一元无上萨祖,高功赞“济炼教主萨翁真君”, 大道慈悲,俯降玄坛,证盟炼度,羽众虔诚,礼诰奉行。 众念《萨祖宝诰》毕,举《提纲》 慈尊降法界,普度众幽魂,欲免沉沦苦,称扬救苦尊。 众念“太乙救苦天尊”。 朝灵。出坛至寒林前,念五方童子召请毕,念《柳枝雨》,随念回坛进表。三上香后举《提纲》 太上说法为教主, 拔度亡灵出迷途。 臣今端立法台下, 静听鸣法三通鼓。 法会全体、经师 齐诵, 法鼓三通后, 铃音振十方, 请师登宝座, 说法度无常。
) u2 K7 L: |' K9 i
. @) V: _* }# u. f$ d$ L2 O
二.请圣 高功变坛,目运金光书讳,存神(澄心观想)万道金光,拥盖坛场,诸将罗列左右。于是用剑诀向上书太极,默念 谨敕: 坛存八卦,内按墩玑, 二十八宿,分布四围, 上开天门,下闭地户, 先留人门,次通鬼路, 卤秽消散,道气分布, 一如玄科,禁坛律令,并踏罡斗,先步阳斗、阴斗,后步三台罡。 手掐诀,口念 左有青龙,右有白虎, 前有朱雀,后有玄武, 头顶华盖,足摄魁罡, 神通光严,目运金光。 众法师志心称念“太乙救苦天尊” , 高功上香。香赞曰: 一念精诚达上苍,仰瞻天花祝玉皇。今宵启建松花会,稽首先献一炉香 & [: C( l k D' G7 J! Z5 M1 y8 e/ p
高功在鼓乐声中,拜座登台,韵白:此座此座非凡座,救苦天尊曾坐过。今宵说法度亡灵,一切地狱都解脱。 众咏《赞慈尊》。 高功手结三清印,礼赞 道、经、师三宝: 首结玉清印,赞元始天尊。顶礼“道宝皈依无上道,不堕沉沦”; 次结上清印,赞灵宝天尊。顶礼“经宝皈依大藏经,不堕幽冥”; 后结太清印,赞道德天尊。顶礼“师宝皈衣大法师,不堕异类”。 4 N3 {/ J* u% Z
众法师赞颂《三清宫》: 玉清宫,元始主,三界师,四生父,喳、眸、喇 上清宫,玉宸主,济生死,度群迷,喳、畔、喇 太清宫,道德主,济生死,训贤愚,喳、畔、喇。 9 q0 x" Z3 n- [
高功再次上香顶礼; 金炉添炷返魂香,梵音空中声韵长。 圣号已闻金阙下,幽关咸睹玉毫光。 三途五苦离长夜,十类孤魂赴道场。 享此无边甘露味,自然热恼化清凉。 ( L% ]1 ]+ O0 V4 [9 ]; B- H$ U
高功称职。再次向上苍诸尊神祷告修建道场的主旨: 臣闻开天辟地,三皇五帝以茫茫,亘古传今,四生六道而滚滚,不假拔度之功,曷遂超生之路。以今斋生某人,切虑幽魂之孤苦,设放云厨之法食,赈济三途之苦爽,具有意文,恭对敷宣,恭望慈光证盟祭炼。
4 L" m: E9 D7 @
启请诸神、诸仙、圣众。 仰启 玉清、上清、太青三位尊神, 仰启 九天生神上帝、十方无极大道、玉堂大教主、东宫慈父太乙天尊、青玄上帝、朱陵度命天尊、南辰北斗陶魂铸魄星君等; 仰启 救苦真人、大惠真人、大度真人、三宝九华真人、济生度死真人、八门开度真人、郁罗翘真人、真定光真人、光妙殷真人、祖师三天扶教张真人、太极迁翁葛真人、净明普化许真人、虚靖弘悟张真人、西河救苦萨真人等仙真降临斋筵; 仰启 把守仙观、神宫、地狱之门户之:酆都御史杨、关、孟三大元帅、酆都副相、五部六曹尚书、官典左右崔、夏二丞相、铁牛大神鲁元帅、摄召乌涂二神王、神虎摄魄司何、乔二元帅、铁桥渡子守关大神、牛头狱卒、马面将军、罗刹大神、监引幽魂去来使者、纠察天神等役神降临斋筵。
) p7 v4 R9 k6 [, h
众法师同诵《仰启咒》如法恭请诸尊神、仙、圣众。 为仰启本家亡灵一同赴筵,宣读《普召牒文》,敕令神虎官君速至冥府提魂受度。 诸神、仙、圣众与亡灵一同降临法会,享受黄篆斋筵。 1 ?- y @2 R# L0 A
高功表「黄篆斋筵」缘起: 张氏丽华曾造罪,三官考较甚分明。 丈人观内求忏悔,哀告黄冠李若冲。 经卷未完离地府,速登云路早超生。 寓义本家亡灵亦经卷未完已离地府,赴此黄策斋筵。 向诸神、仙、圣众献以香、花、灯、水、果等五供养。每献一供养,高功均掐不同手印玉诀,并秘持祖讳。众法师唱赞。 ( H" j& X' s9 ^4 m* b
7 T* v& @1 ~$ O& U+ F$ l8 K3 u
三. 破地狱。 召请十方孤魂来临法会。 向诸神、诸仙、圣众敬献仙斋供养已毕,高功在众经师称念五灵五老天尊、道言十方诸天尊的圣号声中,加戴五老冠,谓之升冠 (五老即: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 3 Y) i( Q) u h# \8 {, h4 s7 k
高功目书救苦讳;默念:东方无极飞天神王、长生大圣无量度人; 众念《救苦经》。 ! q9 M$ d4 G: G6 z: p; A4 m+ @ q+ { n
高功升冠后,存神观想,已身变为救苦天尊,端严瑞相,放百亿光明,坐九头狮子莲花宝座,傍有十方飞天神王,万真环拱,罗列左右,杨枝甘露遍洒幽灵。
' K5 j3 F! t; f4 I4 o7 {
开酆都十八层地狱 高功目运金光,舌书救苦讳,澄心观想:放下玉钥匙,提起千斤锁,开通冥路,运动三关,至泥丸宫,过鹊桥,下重楼,竟入玄牝。混合百神,复书金刚雷篆,送至羊肠小路十八盘,方抵酆都冥府十八层地狱之门。为打开此门,让幽魂从地户而出,于是两手掐五岳诀,步破地狱罡,随步随念;冥冷屠割及风雷,铜柱普掠火车摧,步毕,向艮户以左足根书霆、霆、霆,默念破地狱咒、金光咒、追魂咒、催魂咒,皆一气七遍,并咏《酆都咒》、《破十八狱》。终于依仗玉诀、密咒的威力,槊开了酆都十八层地狱。
) b! |3 J P1 _& S" s
高功咏《叹文》,向 锁于酆都十八层地狱,生为异境之人,死为离乡之客的孤魂发出召请,被召请的孤魂包括:遭时疫而夫妻并丧;遇难产而母子双亡;徒流笞杖以殒身;绞斩分形而弃命;饥荒饿殍;大劫狂徒;蛇伤虎咬及雷诛;自缢、投河并火化等各类孤魂野鬼。 ' c4 P- J7 P4 M
高功咏唱《小救苦引》作为摧召牒文,向各方孤魂进一步表明,今斋主发慈悲之念,故真师起无上道,修建九幽之斋筵,赈济三途之苦爽。当愿亡魂悉闻知,此夜今宵来赴会。 % x% T: c/ s% M% H
高功执幡召请众孤魂伏以,一灵真性本无去,以无来,四大幻身乃有生,而有死。其生也,月明秋水;其死也,蝉脱寒林。欲求解脱之门,须仗玄元之教。以今举扬灵幡,用召阳魂阴魄
+ p7 n9 V5 c5 k
众咏《幽魂引》: 前亡后化众孤魂,有主无倚恐不闻。 星月朦朦笼古道,风雨飘飘罩荒村。 可怜白骨堆黄土,空忆新尸葬旧坟, 此夜好承功德力,华幡召请望来临。
( x0 N& S6 ?, K( b, `1 n
功白:志一心灵幡召请亡灵,远远而来,或在天上地下,或在五岳台前,或在施食坛前左右,或在孤坟茔中。四维上下来赴会;东西南北尽来临。来此华幡引路,去时信马驮还。华幡引路归故里,信马驮还到家乡。三熏三沐三召请,一行一步一来临。 共召请九次〈上列异境离乡的九类孤魂〉,包括本家亡灵。
( j" D- a6 x. J% `
《叹骷髅》, 此与佛教《瑜伽畿》中的《叹骷髅》原文基本上相同,只是最后一句“速往西方”改为“速往仙乡”,并在前边加了一阕《西江月》的词: 昨日荒郊野外,见一白骨交加,无言无语卧黄沙,又被风吹雨洒。在世堆金积玉,死后哪显荣华?三寸气断咬银牙,仰面匿江月下。 道教视魂为心神;魄为躯体。如果魂魄分离,则魂被锁进酆都十八层地狱,魄为骷髅抛于荒郊野外。若还魂于魄,魂魄一体才能得到超生,炼度成仙。故召请孤魂后,还要召请尸露红寥滩头,骨堆绿柳堤畔的各类孤魂的骷髅来临法会,追取各自的幽魂,以便魂魄一体的享用法食。 + }; n h Z1 x& c1 j2 C
道教认为,死者魂魄分离,魂被锁进地狱,尸抛荒郊的原因,在于死者生前大患临身,积怨忿而成冤对,以至难逃苦海。为传妙法,高功奉救苦天尊之命,向各类孤魂野鬼宣告太上法科和释累劫之仇「解伤符命」,共计十道。 ' S) v9 e, a6 q) r0 q
此时,众念《十伤符》以给众孤魂解冤释结。即: 第一法界,一切守疆护界,君臣宰辅为国亡身之解伤符命; 第二法界,一切不孝父、母,不敬三宝,十恶忤逆之解伤符命; 第三法界,一切离乡欠债,被魑魅魍魉魔精克害之解伤符命; 第四法界,一切江湖河海,损坏船只,落水淹死之解伤符命; 第五法界,一切截路图财,两家相争,倚强凌弱之解伤符命; 第六法界,一切怀胎含孕,夙愆冤对,冤债未释之解伤符命; 第七法界,一切经商客旅,失火烧身,虎咬蛇伤,并中毒药之解伤符命; 第八法界,一切牢狱枷锁,盗贼凶徒,绞斩分身之解伤符命; 第九法界,一切呼奴使婢,不问饥寒,苦拷屈打,悬梁自缢之解伤符命 第十法界,一切僧尼道姑,死在他乡,无主无倚之解伤符命。
& A/ i5 L- r0 i6 l) B5 ^6 j% y# K
为给各类孤魂陶魂铸魄, 高功咏唱《五芽符命》,请五帝为众孤魂完复人身 青帝护魂肝木旺, 赤帝养气心火亨, 白帝侍魄生成肺, 黑帝通血肾玄清, 黄帝中主脾土安, 梵气弥罗自合真。
) Y7 X3 P* {& \8 V$ u' O
高功执盂默念真言,在盂内书「长生」、「金光」二讳。存神观想水盂化做莲池,收一切孤魂入池内沐浴,使各类孤魂野鬼荡涤阴尘污垢.准备接受法食。 u& O( _+ Y8 O* [7 p
' @9 L# U* v% z, q
四.救苦天尊普施法食。 各类孤魂沐浴已毕,尚需更衣冠带,整肃仪容,遵守法坛的仪规:既到坛前,必听吾示,不许胡争乱抢,休要逞势撒泼,莫使粗心大胆,勿使弄狗惊鸡。 7 }$ N( Q# B. S" K! ?+ u( O
由于众孤魂野鬼久居阴司,神魂荡散,精魄飞扬,咽喉闭塞,饮食难通,故高功及众法师齐诵 《开通咽喉神咒》。 高功存神观想,中天皎洁如月轮,以宝瓶吸入华池,候甘露盈口香满,吐入盂内,只见金光满空飞扬。于是将盂内法水遍洒法台前后左右,孤魂野鬼咽喉始开。
2 Z/ Z, W( @6 ]5 ]4 S$ o) F" n
众咏《开咽喉》 一洒甘露浆,热恼得清凉 二洒甘露雨,五脏悉开张 三洒甘露水,濯体炼金光 ! q4 _, m/ L- l
为让各类孤魂野鬼各得饱满,高功与众法师同咏《五厨经》,用以烹调法食,高功默念变食,用令牌在法食上一连书讳十五道。 一请东方青灵始老苍帝九气天君,速降真气,入吾食中。天目书讳,取东方肝气嘘入食上。 二请南方丹灵真老赤帝三气天君,速降真气,入吾食中。天目书讳,取南方心气呵入食上。 三请西方皓灵黄老白帝七气天君,速降真气,入吾食中。天目书讳,取西方肺气呵入食上。 四请北方五灵玄老黑帝五气天君,速降真气,入吾食中。天目书讳,取北方肾气吹入食上。 五请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气天君,速降真气,入吾食中。天目书讳,取中央脾气呵入食上。
% Y5 i' R( E3 T3 y: j2 K
最后,高功奉请变食王、变食小吏,变此法食遍满天地。并奉请东王公、西王母、太乙天尊降甘露。 高功在法食再度加持、书讳,众念《青华诰》,高功默念《运咒》,并以剑诀书讳,边念《生天咒》掐四帝诀、五行诀、。南斗诀、。北斗诀,等。 遂后,高功存神观想: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俱在空中,金光之内,出现太乙天尊,手执杨柳,遍洒甘露,敕变法食一化百,百化千,千化万,万化为亿,变食如山,充满法界天下。九州岛岛分野,十类孤魂犹如密雾而来,受沾法食,各得饱满,逍遥快乐。 太乙天尊普施法食。按类召请此夜今宵来受甘露味。被呼唤召请的各类孤魂野鬼有: 枉死城中、鬼门关前呼冤叫屈,前生被冤债相逼,沉尸滞魄的孤魂鬼; 两军交战,被斧劈刀砍,阵亡于疆场的良将忠臣; 被掳于他乡,与人为奴,不见六亲,死于异地的孤魂鬼; 虎榜争名,跳入龙门福短寿夭的英才 难证菩提的无主僧、尼;修真未竞,幻躯先蜕的玄门道士;舍药抛钱的术士医流; 春种秋收,躬耕田庙,染病而亡的农夫百姓; 坐贾行商,漂洋过海,抛妻撇子的贸易孤魂; 水路行船,染病无医一息不来,丢在深潭内的溺水孤魂; 受暑而亡的孤魂; 冻死、饿死的孤魂; 难产、坠胎母子双亡的孤魂; 爱色耽淫,狗盗鸡鸣,老不收心,游荡江湖的迷懂鬼; 六案同僚的刑吏,刻薄成家,反遭王法制的毒虿公役; 压善欺良,捏词诬陷,唬吓财钱的恶报孤魂; 杀人放火,犯法遭刑,求死不死,受尽弥天罪的十恶孤魂; 鳏寡孤独,盲聋瘩哑,瘸跛残疾,懒惰不务正业,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无依孤魂。 总请中华国内,万国九州岛岛一切孤魂鬼 # n( @; }' T7 n" \# F8 x6 p
至此,法坛琳琅振响,鼓乐齐鸣,历时四小时的萨祖铁罐施食斋醮法仪,已达到高潮。 高功及众法师同咏《放食》。本家在院内焚帛、焚往生钱及神魂执照。本家及前来随礼的近亲,纷纷向法坛上的高功、法师递红包,谓之放衬钱。 6 g0 z0 B$ T3 f1 z3 U. t* K! b
% C2 f6 K0 X$ Z8 _: w0 H$ |: F
五.高功传戒,众魂辞谢,天尊引魂升天。 为让各类孤魂野鬼来世不堕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永脱幽冥长夜的苦刑,常享天堂之快乐。高功向众孤魂野鬼传《九真妙戒》。 功曰: 汝等诸仙子众,俱已丰衣足食,各宜改过自新,湛湛青天,现出本来面目,明明心境,看破自己本来原神,回光反照,悟道登真,须先皈依三宝,然后听受九戒。 * g) S7 x% W; g$ F H+ y$ k
皈依无上道宝,不堕地狱中; 皈依无上经宝,不堕饿鬼中; 皈依无上师宝,不堕畜生中。
3 F2 [! r2 k* i2 L
一戒:忠于君王,名初真戒; 二戒:孝敬父母,名念真戒; 三戒:不杀生,名慈真戒; 四戒:不淫正身,名保真戒; 五戒:不盗,名守真戒; 六戒:不凶怒凌人,名敬真戒; 七戒:不诈善,名修真戒; 八戒:不骄傲,名成真戒; 九戒:不二奉(奉戒专一),名登真戒。 并将《九真牒文》当坛宣读,表示向众孤魂发了戒牒。 / B7 y+ P5 k0 B0 Z N. J$ X& k# }6 |
众咏 感谢真师给判书,形神俱妙合虚无。 超升好向丹天去,始信玄功庆有余。 此时因,前世修;后世因,今时修。 莫谓无缘修不得,只今到岸早回头。 休悲切,免伤情。这回非是等闲人。 翻身举步风云会,化现长空月正明。 5 S# B3 b) g* p3 V# P, l
受戒得度后的众孤魂,随高功向元始法王、至真天宝、玉宸道君、至真灵宝、道德高真、至真神宝辞谢。 高功当坛宣读《护送文书》,存神观想:萨祖普放祥光,在众神的带领下,在诸仙的陪伴下,在神道关卡上各路役神的护送下,众魂升天而去。 " n" d0 ~7 }7 o( Z# G' f$ F$ Z
众法师同咏《八天》,高功摘下五老冠,走下法台参礼。 元始传言地狱开, 无鞅数众自天来。 今宵大说慈悲法, 礼毕还将下宝台。
9 F* }& I- ~' g* C$ l1 D1 ?' [
高功净坛。 韵白:来则来,去则去,此处不是留魂处。施食功德以兹云周,九玄七祖以超升,四生六道而脱化。男乘白鹤,女跨青鸾,逍遥不夜之天,清静常明之境。伏愿:东极慈尊普放祥光而接引,南丹真老指云路以超升。道国三干金世界,常安常乐,天京十二玉楼台,爰居爰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此夜好承功德力,当来果报善因缘。仰凭道力为上良因,志心称念(众合)随愿往生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萨祖铁罐炼度施食仪(道经焰口)至此功德圆满,全宅孝属向高功、众法师稽首顶礼。召魂榜文随冥帛一并焚化。
3 u" W3 \4 ^7 |/ e. \% H6 b' Q
5 j" t) C B& D: B+ w( A2 F* W d
% U! o. g8 t# w8 H1 {1 R* N6 ]
名词注释 【具职】就是自报职务,道教行仪时主法经师述明己身经历与任务。 例如高功:说明自己是玄门弟子,修道有年,受无极上道,为龙门正宗,奉行祭炼科事,恭请天尊垂慈,大赐恩光,施食普渡等。 ( g% R- `: ^5 S
【兴身】仪式中跪拜呌「叩」,起身呌「兴」。兴身即起立
4 R$ }9 h4 A7 O! w. _7 d
【寒林会】「寒林」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白话浅译:唐朝 玄应所著 《一切经音义》卷七中 说“尸陀林,正式称呼为“尸多婆那”,在此名“寒林”。因其林幽邃而寒冷,因用以名之也。其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到这里。 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用「寒林」称之也。” 寒林会 所有各类弃尸者集合之处 / S5 I* {4 A; Z3 ^, ?7 L9 U9 C
【松花会】 松花会又称龙华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相传这天是玉皇大帝的圣诞,这天人民群众都要到当地的玉皇阁朝拜玉皇大帝。
7 _7 O3 A; ?0 ^
【高功】 高功是道教行仪时主法经师的称呼。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高座居中,在道士中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 明陶宗仪 《辍耕录·降真香》:“道家者流,为人典行醮事,曰高功。” 余嘉锡 《论学杂着·读已见书斋随笔·高功》:“旧时以道士之主斋醮者为高功。”高功,即坛场执事。 高功,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 (亦有以 高功,提科,表白三经师) ,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的人。南朝以“法师”之称指称高功。唐五代以后高功之称才在道教仪礼中被广泛使用,直至今日。 # E9 v, N! V& f$ N: }
【黄箓斋】 黄箓斋的典故: 蜀主孟昶曾经降香四川青城山,地方官敬献美女,姓张名丽华,蜀主遂纳之以为妃。同处于丈人观,乐而忘返,月余不回宫。都虞侯李延珪屡谏不听。青城山下玉泉流涌,清澈非凡,丽华于泉中沐浴后,竟裸身从青城脚下丈人观的五岳丈人神像前经过,因亵渎上真而获罪,犯天诛,时雷雨大作,遂被天雷击死,后主悲伤不已,始回銮。 十数年后,又至上元节,丈人观道士李若冲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竹荫里有一个女子在哭泣,见到李若冲轻吟了一首诗: $ w; |, _; M0 m, H3 G! A! S
独卧经秋堕鬓蝉,白杨风起不成眠。 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钿。 * u0 M/ o. u8 Q8 ?. r q
吟诗毕,便不见了踪影。若冲回到观里,看见大殿上有诸天神仙校对善恶,护法善神看押着许多罪魂,其中正在杖打一个女子,嚎叫之声不绝,往前一看,就是刚才在竹荫里遇到的女子。后来若冲问师父唐洞卿法师,唐师告诉他,这个女子就是十多年前在丈人观前被雷击死的张太华,既然以诗告知你,你就当救度她脱离苦趣。若冲问,什么办法能够让他超生?唐师说,除非转诵九过《九天生神章》,奏金箓白简,她方能脱离苦趣,超生人天。于是若冲依师法行之,在中元节(鬼节)为她修长生金简,使张氏的鬼魂得以投身。次日至张太华所葬之处,地上有沙字四句。云:
, i5 l5 n) t5 y. o7 W
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 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过经。
5 P) B3 Z( W! p& L9 J: C& a
于是这段因缘被后人写成一首偈子《黄箓斋》,每逢做斋醮度亡,都要吟诵之。这就是现在道教全真派焰口“青玄济炼铁罐施食”中的《黄箓斋》。其目的 一则令度亡魂,为其说法; 一则告诫生人,行善积德,规矩自身。 附《黄箓斋》词如下: 黄箓斋筵临妙宫,青城山下说原因。 张氏丽华曾造罪,三官拷较甚分明。 丈人观里求忏悔,哀告黄冠李若冲。 经卷未完离地府,速登云路早超生。 . f. b) D$ r* y; D- }1 t
【书讳】用笔写字在竹简或纸上曰「书」,「讳」隐也。 道教行仪时是用「目」、用「舌」在虚空写字,不見具体的字形。 法器十宝 笏、杖、印、尺、如意、幡、镜、剑、盂、杨柳枝、灯,亦无「笔」。 所以用「书讳」表示用「目」、用「舌」存神观想在虚空写字,所写的字是无形的,隐藏的,看不见的。例如文中所述“目运金光书讳”,“ 舌书救苦讳” ,“ 在盂内书「长生」、「金光」二讳”。这些形式上的书写是抽象的是看不见的,是澄心观想下产生的,所以称作「书讳」。
0 b* f7 y) O* ?5 V0 y7 m
【衬钱】‘衬’读音同‘趁’,做法事时施舍给和尚或道士的钱谓「衬钱」 【功白】即高功念白 【众念】一起诵念,指道众 【齐诵】一起诵念,指法师和道众 1 t6 `1 L _0 y+ D& X! t4 ?% n9 k
【五老冠】围戴于头部〈如图〉。无顶,莲瓣形,五片莲瓣上绘有“五方五老”,分别代表 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的神像。两边垂有两条剑头长带,上有神像图案或“太乙救苦天尊”“九阳青玄上帝”字样。一般在道场施食法会时,高功戴用此冠。
/ S/ p$ k# X1 t O+ v
五老冠〈一〉
- n/ [& ~" _: M五老冠〈二〉
5 N+ X+ X/ c, d1 l" u# v! D$ g* X# Q ~7 [. W
5 t4 z( f8 h; i)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