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75|回复: 1

明黔国公沐斌夫人梅氏墓葬[含37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8-6-5 02: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8-6-5 22:43 编辑
- _( W' B' w4 ^1 I$ f, q3 a& K, y2 ^- [; N6 M! \
明黔国公沐斌夫人梅氏墓葬
! }7 u, \" l9 @  P2 h+ {
  2008年于南京发掘的一座明代古墓揭开一位“贵妇”的显赫事迹。
500年的墓中出土包含两块石刻墓志透露出梅夫人的生平,墓志首先发现于2008年,发表于中国文物杂志。
依据石碑上的墓志铭纪载梅夫人在明成化十年〈1474〉四十五岁时去世。
在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金手镯,香盒和金发簪。这些饰物都镶嵌着宝石,包括绿松石,蓝宝石和红宝石,显示出其生前崇高的社会地位。
发现物除了精美首饰其他还有陶器.银冥币石墓志、锡器、银器,建物本身等,对史研与文化习制考证皆有重大的意义与贡献。
据文物2014年·第5期发表刊载的“南京江宁将军山明代沐斌夫人梅氏墓发掘简报”转载如下,文末五六两项为个人所附对墓志铭的注述。

4 }5 Y( ]- i) V
: n9 C+ j( V4 o# B
  南京江宁将军山明代沐斌夫人
梅氏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
: s/ v& o2 u$ r, [
  2008年, 南京市博物馆联合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在南京市西南郊一处基建工地内抢救性发掘三座明代大型砖室墓,为简化编号分别以甲、乙、丙墓称之。 据出土墓志可知,丙墓为明代沐氏家族第二代黔国公沐斌及夫人张氏、 徐氏合葬墓,甲墓为沐斌夫人梅氏墓。乙墓虽墓志漫漶,但从墓葬形制、规格等方面,可以确定同属于沐氏家族。 现将 保存较好的甲墓沐斌夫人梅氏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 i" U4 G/ J' j) z5 Y
: _* r( W& B. S9 T8 K8 ^; G
一 墓葬位置
) S: r& o4 ~% {& [
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南麓,北距中华门十一公里 (图一)
3b.png 2 t, b0 y. J4 O) Z
                              
墓葬所在的将军山原名观音山,因明代被划为黔宁昭靖王沐英家族墓地而被后人改称。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这一地区陆续发现十余座沐英家族墓葬,沐斌夫人梅氏墓则位于其中一条山陇的南端,呈西北—东南走向(图二)
1b.png
8 j/ R! ]" C% J) _  L1 F* X: N' t5 ^# g1 T
梅氏墓西与黔国公沐斌及夫人张氏、 徐氏合葬墓相距0.1~0.4米, 东与未确定墓相距7.3~20米(图三)。
201405--÷-_page2_image1.jpg
$ L  R+ r; y: n
二 墓葬形制
7 O( _* B: o9 ~  h
梅氏墓开口于第①层下, 距现地表0.5~1.3米,方向150°。 由于地貌变化及施工取土,墓葬封土不明。梅氏墓为前后室券顶砖室墓,由墓坑、墓道、砖室等部分组成,全长14.2米(图四、五)。

  _" ^5 K0 K' Y% k1 ~( r; E: U
图四 梅氏墓全景/ @, @3 ^( b. b3 X  ]$ p
201405--÷-_page3_image1.jpg
5 S% s+ Y* Z$ S$ p
- }1 p5 g0 T9 v, b
' g& _: `1 X  o, u% l+ [

: o$ V! r2 I) _3 S8 R! _
图五梅氏墓平、剖面图1.金顶簪2.银耳挖簪3.金分心4.金挑心5、6.金掩鬓7.金莲花簪8.金带链香盒9.金镯10.金大冥币11.银 锭12.银 大冥币13.金耳 坠14.金 小冥 币15金 扣16.银 小 冥 币17.银 簪18.陶 缸19.陶 灯 芯20.陶罐21.砖地券22.铁门钹23.石墓志24.挡门石25.锡器26.银器27.铁棺钉
nnn.png

, k4 ~+ |5 i0 J( d# }

/ L& C3 k( I9 I7 B4 ~9 H2 g* ?
+ R6 H5 r' Z0 d) N! G) G; g. l
墓坑平面呈“凸”字形,前室墓坑长2.9、宽4.2米,后室墓坑长5.3、宽3.2米。墓道平面呈长方形, 残长6、 上口宽1.1~1.35、深0.4~2.6米。 前部为斜坡状,其下为六级台阶。 在距封门墙0.12、距墓道底部0.4米的填土中发现平放的石墓志一合。 墓志前方有砖墙一道,两排横砖错缝平砌五组,宽1.3、厚0.34、高0.36米。 排水沟砌于墓道下中部偏左,近封门墙处折转紧贴前室门洞左侧墙体,过封门墙即止,发掘长度1.6米。 排水沟砌法为底部一层青砖纵向平铺一层,其上侧立砌砖两排,中间形成排水孔,顶部横向平砌封盖。 排水孔宽10、高6厘米。 墓室内排水系统系沿墓室左壁留有的浅沟槽,一直通向后室。砖室由前室、过道及后室组成。前室为长方形横券结构,内长1.8、宽3.1、高2.65米(图六)。
图六 梅氏墓前室横剖面图
201405--÷-_page4_image2.gif
: p& a! H+ o( O, R7 u! e

$ ]6 A5 h& d7 C- t4 D0 F
; h! F$ W! E; A( U5 n! f
前部有拱门,门洞长0.52、宽1.36、高1.68米。 自1米处起券,拱券部分砌法为一券一伏,共三组。 封门墙砌于拱门内,系用条砖封堵,纵向平砌。 封门墙上部因晚期扰动而遭破坏,残高1.4、厚0.52米(图七)。
图七梅氏墓封门正视图
201405--÷-_page4_image1.jpg
1 p& ]7 \3 r* _" \
8 t6 ^5 ~! ~6 F3 j, b
; t  f& D6 |4 W  @
前室墓壁用并排三砖错缝平砌。 多重券顶,拱券部分高1.08、厚0.4米,砌法为最里一层以扇形砖纵向错缝侧立砌, 其上为一层砖横向错缝平砌,近封门顶部改为3层,再上一层为横向错缝侧立砌,最外两层为横向错缝平砌。 铺地砖砌法为两横两纵平铺,呈席纹状。 前室发现有陶缸、陶灯芯及砖地券。前后室之间留有短过道,内长0.8、宽1.34、高1.64米。 两侧墓壁为并排三砖错缝平砌。 券顶,拱券部分高0.66米,砌法为一券一伏,共三组。 拱券部分不完整,上部被前室横券结构阻断。 过道后设一道双扇向内对开石门,门扇高1.65、宽0.78米,厚9.5厘米。 门扇中上部有门环插孔,门环及铁门钹均已锈蚀脱落。 石门前有石门槛,门槛嵌入两侧墓壁,长1.65、高0.19、厚0.16米。 石门上部有石门楣,下部有石门窝。石门楣露于券顶之外, 长2.4、 宽0.4、 高0.28米,与后室券顶的空隙用砖平砌封堵。 石门窝为方形,边长0.36米,中心有浅窝。 石门后设有挡门石,呈楔形条状,插于门后地面上的插孔内,插孔为长方形,长10、宽8、距门槛12厘米。另在石门前的过道内发现木质朽痕, 呈长方形,长1.2、宽0.8米。 在朽痕左右两端发现锡器残件,推测其应为木质供桌。后室为长方形纵券结构,内长4.6、宽1.8、高1.9米(图八)。
图八梅氏墓后室横剖面图
201405--÷-_page5_image2.gif ! b. k+ k9 s% s% w7 h" E# a1 y+ P& |
2 s4 L/ j6 R; @# R" A1 |5 ?/ u
# e% z! I! X4 O+ i; W
$ U. R3 [& G- O) D' R* V
石门后部券顶部分高出主体墓室券顶0.4米,自1.42米处起券,拱券部分高0.86、长0.7~0.9米,共四层,砌法为扇形砖横向侧立起券一层,其上纵向平砌一层,再上纵向侧立砌一层,最外一层为纵向平砌。 主体券顶部分自1.06米处起券,共五层,厚0.45米,砌法为扇形砖横向侧立砌三层, 间以砖横向平砌二层。 后室的左、右及后壁各有一个壁龛,形制相同, 均为拱形, 一券一伏结构, 龛距地面0.25米。 左右壁龛大小相同,宽0.54、高0.47、进深0.3米;后壁壁龛宽0.62、高0.58、进深0.37米,龛内壁下部中间设有一壸门状竖长条形龛,宽2.5、高22、进深17厘米,用途不详。后室铺地砖砌法和规格与前室相同。棺床位于后室正中偏后, 平面略呈梯形,前窄后宽,长2.33、宽0.85~0.91、高0.14米。 棺床用砖围砌成框形,中间部分填土,内长1.66、宽0.16~0.22。 棺床前发现有长方形木质朽痕,长0.6、宽0.45米,朽痕上散落大量锡器残件,推测棺床前当放置有木质供桌。 后室由于未遭盗扰,保存较好,只是由于地下水的缘故,棺木浮起漂移。 从朽痕来看,棺木整体左移,部分棺内器物落在棺床外的地面上。 淤土中有大量红色漆皮,部分漆皮上有描金线条,说明当时棺木应髹红漆并有描金图案。 从清理情况看,墓主为仰身直肢葬,头西脚东,头戴头面,耳戴金耳坠,双手戴金手镯,胸挂金香盒,头部及脚部两侧各放银锭一件,胸部放置金大冥币四枚,腿部放置银大冥币四枚,另于棺内置金、银小冥币共三十六枚,排列有序(图九)
图九 梅氏墓棺床器物分布图1.金顶簪2.银耳挖簪3.金分心4.金挑心5、6.金掩鬓7.金簪8.金带链香盒9.金镯10.金大冥币11.银锭12.银大冥币13.金耳坠14.金小冥币15.金扣16.银小冥币17.银簪26.银器27.铁棺钉
图五梅氏墓平、剖面图
1.金顶簪2.银耳挖簪3.金分心4.金挑心5、6.金掩鬓7.金莲花簪8.金带链香盒
9.金镯 10.金大冥币 11.银锭 12.银大冥币 13.金耳坠 14.金小冥币 15.金扣
16.银 小 冥 币17.银 簪18.陶 缸19.陶 灯 芯20.陶罐21.砖地券22.铁门钹
23.石墓志24.挡门石25.锡器26.银器27.铁棺钉
ˊ5c.png & A/ a* N. o$ o! [5 a: R
5 I8 \8 }0 B, o; Y1 k8 x

# p1 _. I! C, S5 t

. w& }1 N  u% ]& M6 w( q
三 出土器物
梅氏墓出土器物有金、银、陶、铁、锡器等,主要放置于棺床上及其附近,锡器则集中放置于过道和棺床前的木质供桌朽痕附近。

  p- h5 `2 a( R5 M
1. 金器顶簪一件(梅氏墓 ∶ 1)。 簪头整体呈桃形火焰状,分三层,每层向上逐渐缩小。 中、下层由火焰纹组成,边缘焊接爪托,抱爪均为三根其中下层爪托十二个,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存嵌蓝宝石六颗、红宝石六颗;中层爪托十一个,呈圆形,宝石均不存。上层作椭圆形双层菊瓣纹花蕊状,中心焊接爪托,爪托较大,近椭圆形 ,抱爪三根,内嵌红宝石一颗。 簪头每层之间以套管相连,发掘时管内存有木屑,推测原有小短棒连接套管。 簪脚呈圆锥状,顶端弯成90°并作扁平状插入簪头底板上焊接的扁平套管内,延伸至簪头宽端扣在边沿。 簪头径11.2、簪脚长12.3厘米,重115.4克(图一〇∶ 3、一一、一二)。
图一〇 金器1.挑心(M14 ∶ 4) 2.莲花簪(M14 ∶ 7) 3.顶簪(M14 ∶ 1) (均为1/3)
201405--÷-_page6_image1.gif
2 G" H' o! X, w6 g: e" c

+ z1 C# \0 o. u
4 m: w* F/ ^' B; W
图一一 金顶簪(梅氏墓∶ 1)正面
201405--÷-_page7_image2.jpg    
, N9 w2 n2 `% Q7 I9 _2 m  H# C
+ S3 p5 l) l7 q; R1 B
图一二 金顶簪(梅氏墓∶ 1)侧面
201405--÷-_page7_image1.jpg
0 ~  ?, h% d% d
0 z9 W5 ^  w9 V0 C
& z( B- ]% Q: A; q! t

- w: ~6 {1 U+ F) W' |3 M( Y
2. 挑心1件(梅氏墓 ∶ 4)。 簪头呈椭圆形菊花状,分四层,每层逐渐缩小,均为金片捶揲而成,边缘饰刻划纹。底板背面中心饰网格纹,内有戳印纹饰,其外作椭圆形双层菊瓣纹,内斜外正,菊瓣上饰密集刻划纹。簪头每个菊瓣上均焊接有爪托。 底层爪托十四个,呈椭圆形,四周以金丝编成花瓣形,抱爪四根,存嵌蓝宝石六颗、红宝石四颗;其上一层爪托十个,呈圆形,四周亦以金丝编成花瓣形,无抱爪,宝石不存;再上一层爪托十个,呈椭圆形,抱爪二根,存嵌蓝宝石五颗、红宝石五颗;顶层作椭圆形双层菊瓣纹花蕊状,中心焊接爪托,呈椭圆形,抱爪四根,内嵌红宝石一颗。 簪头每层之间以套管相连。 簪脚呈宽扁平状,整体略弧,末端尖细,弯曲成U形,另一端插入焊接于底板的套管内,伸出部分分成两脚固定在套管沿上。 簪头长径11.7、短径9、簪脚长16.5厘米,重218.2克(图一〇∶ 1、一三、一四)。
图一三 金挑心(梅氏墓∶ 4)正面
201405--÷-_page8_image3.jpg

* a+ F  r, r5 G6 N; z* B1 M
图一四 金挑心(梅氏墓∶ 4)背面
201405--÷-_page8_image2.jpg    

, H2 W6 f# U( E

: W0 U. L6 |. m* w) a
6 J) F2 g. Z4 @8 t3 P

" S' n( ]/ x- U6 S+ ]0 P
3. 分心1件(梅氏墓 ∶ 3)。簪头分三层。底板为弯弧状金片,两端尖,中间宽,表面光滑。 金片上下缘为双层波浪状,中间呈尖拱突起 ,边缘饰连珠纹。分心正面以折枝花卉纹为地纹,中间有两首尾相接的凤纹。地纹上焊接爪托。中间一排爪托七个,正中者最大,两边依次略小,近椭圆形,四周捶揲出花瓣 ,并以金丝编成花蕊状,其内相间嵌以蓝宝石四颗、红宝石三颗。中间一排爪托周围对称焊接小爪托匙六个,存嵌蓝宝石四颗、红宝石十一颗。爪托均无抱爪,宝石放好后,将托壁略向内挤压即可抓住宝石。 簪脚垂直焊接于底板上,呈扁平状,末端尖细。 簪头宽14.2、 高4.8、 簪脚长10厘米,重148.7克(图一五~一七)。
图一五 金分心(梅氏墓∶ 3)正面
201405--÷-_page9_image1.jpg

& d; o: E( b- V3 f
图一六 金分心(梅氏墓∶ 3)侧面
201405--_page9_image2.jpg
& D# L4 L& y: x
图一七 金分心(梅氏墓 ∶ 3)(约1/2)
201405--÷-_page9_image3.gif

0 w0 d" u  p. I% X% o

$ r  w/ `6 \$ P7 X
, E+ [: u1 @' [7 K$ a
. O4 f5 T/ b0 k" e9 {& ]* |: J
4. 掩鬓一对。 云头形,爪托均匀分布于簪头,正中者较大,四周环绕者较小,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嵌宝石。 簪头径8~8.5厘米,总重44.2克。标本梅氏墓 ∶ 5,簪头累丝制作成枝蔓状底板,边缘饰二周刻划纹。正面以金丝编成卷草纹为地纹,其上焊接爪托九个。爪托四周以金丝编成花瓣形,抱爪三或四根,存嵌蓝宝石三颗、红宝石三颗、水晶一颗、绿松石一颗。簪脚作扁平状,平焊于底板上,长14厘米(图 一 八∶左 、一 九∶ 1)。
图一八 金掩鬓(梅氏墓 ∶ 5、6)
201405--÷-_page10_image2.jpg
9 i( r( C5 K0 K! p: `+ T" s4 H
图一九 金掩鬓 1.梅氏墓 ∶ 5    2. 梅氏墓 ∶ 6(均为1/2)
标本梅氏墓 ∶ 6,底板以金片制成,表面光滑。上层为枝蔓纹, 与底板通过三角钉扣合在一起,其上焊接爪托8个。 爪托四周捶揲出花瓣,正中者抱爪四根,其余抱爪皆为二根,存嵌蓝宝石二颗、红宝石四颗、猫睛石一颗。 底板上焊接有近梯形扁状套管,缺失的簪脚应直接插于套管中(图一八∶右、一九∶ 2)。
〈同上〉
201405--÷-_page10_image1.gif
( p+ R. o9 y- P

0 m+ _* I4 h2 c. b# X8 q
) l- ^! W. [/ X, p

' \; d9 R. e! u2 _& e! v
5 莲花簪一件(梅氏墓 ∶ 7)。簪头底板以金片制成七瓣莲花状,边饰连珠纹,背面光滑。正面焊接爪托八个。爪托四周以金丝编成花瓣形,居中者较大,近椭圆形,抱爪四根,内嵌红宝石颗;其余较小,呈圆形,抱爪均为二根,宝石不存。爪托之间饰卷草纹。簪脚呈圆锥状,垂直焊接于簪头底板上。簪头径4.6、簪脚长13厘米 ,重40. 2克(图一〇∶ 2、二〇)。
图二〇 金莲花簪(梅氏墓∶ 7)
201405--÷-_page11_image2.jpg

, {* ^5 a% R( t* c

, N% t/ O9 m! q6 a
6 耳坠一对(梅氏墓 ∶ 13)。 环钩呈S形,耳坠部分比环钩部分细,相接部分以金丝盘绕成环,其下串有一颗绿松石,再下间隔二圈金珠环,至耳坠首端金丝盘绕成螺旋状。高3.7~4厘米,总15.8克(图二一)。
图二一 金耳坠(梅氏墓  ∶ 13)
201405--÷-_page11_image1.jpg

0 C# t7 _0 z; t$ D1 n+ A
7 j# f$ u2 a- M
7  镯一对(梅氏墓 ∶ 9)。 形制相同。 圆形,由两个半圆形金片扣合而成, 其中一端作活页式连接,另一端用一根插销连接。 活页销及插销销头均做成花瓣形。镯内壁光洁,外壁上下饰连珠纹,中间以折枝花卉纹为地纹,其上等距焊接爪托十个。爪托近椭圆形,四周捶揲出花瓣,抱爪四根,内嵌宝石。直径7厘米,总重267克。标本梅氏墓 ∶ 9-1,存嵌宝石九颗,其中蓝宝石四颗、红宝石四颗、绿松石1颗。标本梅氏墓 ∶ 9-2,存嵌宝石九颗,其中蓝宝石四颗、红宝石三颗、绿松石二颗。(封面;图二二)
图二二 金镯(梅氏墓∶ 9-1)(1/2)
a2.jpg
201405--÷-_page11_image3.gif

# V- i6 c9 ?5 R. p8 Y  ~' u
8 带链香盒一件(梅氏墓 ∶ 8)。盒体呈正 方形,口沿三边做成插槽,盒盖从另一边插进闭合。 盒盖一侧边缘向上卷沿,表面捶揲出花纹,四角各有一云纹,中间一圆圈内錾刻一朵六瓣莲花,中有花心。 莲瓣、花心及云纹中各焊接有爪托,花心爪托抱爪四根,余皆为三根,存嵌蓝宝石四颗、红宝石五颗、绿松石一颗。盒体侧面以连珠纹为框,其内捶揲有莲花纹。外底纹样与盒盖相同,唯莲瓣、花心部分为梵文,计有七字。 链体部分为U形环相扣而成,各以两个S形钩连接方盒左右两侧的挂环。边长8.5、厚1.8厘米,重216克(图二三~二六)。
图二五金带链香盒(梅氏墓∶ 8)正面
201405--÷-_page12_image3.jpg
* N$ z& \: ]' |
图二五金带链香盒(梅氏墓∶ 8)背面
201405--÷-_page12_image1.jpg
+ _) a* K1 D3 R1 w# T
图二五金带链香盒(梅氏墓∶ 8)打开
201405--÷-_page12_image2.jpg

$ I+ ?( _* F( b+ C3 Y. F( \, u
图二六 金带链香盒(梅氏墓∶ 8)(1/2)
201405--÷-_page13_image2.gif
, b2 e! l: z& d" C+ w) T& y

1 `6 X* L- w6 B" ?4 h1 O
  O5 _5 [7 r- [6 S5 i2 w
9 扣1对(梅氏墓 ∶ 15)。套结式子母扣,母扣套环为圆形,子扣为扁平圆形。 母扣和子扣的柄部均做成金锭状。素面。长2.3、宽1.2厘米,重4.78克(图二七)。
图二七金扣(梅氏墓∶ 15)
201405--÷-_page13_image1.jpg
- N5 v, d* |& n* O( ]  w5 Z4 F# n4 g
7 J2 t$ p& F9 Y
! h5 ~( ]$ A; C/ z
10 大冥币四枚(梅氏墓 ∶ 10)。形制相同。圆形,中为四决穿,边郭及穿缘阴刻弦线。 钱径11厘米,重160.7~169.9克(图二八)。
图二八 金大冥币(梅氏墓∶ 10)
201405--÷-_page14_image6.jpg

5 R, V3 Z" F* @. |  A) j5 [

% M2 l( X0 O8 W7 T
( w3 W: A) A) ]+ C
11 小冥币二十二枚(梅氏墓 ∶ 14)。形制相同,均为金片压制而成。 圆形,中为四决穿,边郭及穿缘阴刻弦线,边缘线上有四穿孔。钱径3.2~3.4厘米,重1.9~2.36克(图二九)。
图二九 金小冥币(梅氏墓∶ 14)
201405--÷-_page14_image5.jpg

' N+ K) I3 X/ g

* }) x& R- a* e' t& L
3 c: E; V3 X5 }$ \* @4 m
12. 银器耳挖簪1件(梅氏墓 ∶ 2)。簪体呈圆柱形,末端尖细。簪头为耳挖形。表面鎏金,大多脱落。素面。长12.6厘米,重5.68克(图三二)。
图三二 银耳挖簪(梅氏墓∶ 2)
201405--÷-_page14_image2.jpg
$ T7 x1 y; A& P! ]/ q0 a* \' R

# [; E" Y, \3 r% d' ^
5 G  M+ k4 Q" r! A% O
13 簪一件(梅氏墓 ∶ 17),残甚。簪头呈蘑菇头状,重4克。

2 U$ T: g2 O% s* E4 L- O, u6 D
1 I( y8 [3 h4 e# }  U) ?

! B- @, b/ }% f' d0 `/ F, \7 |6 K
14 大冥币四枚(梅氏墓 ∶ 12)。形制相同。 圆形,中为四决穿,边郭及穿缘阴刻弦线。钱径11厘米,重159~166.6克(图三〇)。
图三〇 银大冥币(M14 ∶ 12)
201405--÷-_page14_image4.jpg

# i$ J+ a( b+ @% w
0 [% E% V# v& I; f1 D
15 小冥币十四枚(梅氏墓∶ 16)。形制相同。 圆形,中为四决穿,边郭及穿缘阴刻弦线,边缘线上有四穿孔。 钱径3.2~3.5厘米 ,重1.07 ~2.34克(图三一)。
图三一 银小冥币(梅氏墓∶ 16)
201405--÷-_page14_image3.jpg
' p8 d: C* D. u8 r+ |: r$ B
. a+ X( S* R2 p+ @" N5 w9 H
16 银锭4件(梅氏墓 ∶ 11)。亚腰形,制作粗糙,表面满布气孔。 长10.3~10.7、宽7.5、厚1.3 ~1.5厘 米 , 重0.7 ~0.725千克(图三三)。
图三三 银锭(梅氏墓∶ 11)
201405--÷-_page14_image1.jpg

" H$ M: B8 p( n6 W3 g# w( K2 v. U

4 a9 t/ J1 C4 Q
17 银器一件(梅氏墓∶ 26)。锈蚀严重,仅余部分。器呈片状, 厚约0.1厘米,重26.7克。出土时位于头部,推测为髻。

5 [, V# |  u" g6 m3 I
5 u) e" e4 z% \( h/ }: U# W9 |
18 .陶器缸一件(梅氏墓 ∶ 18)。 敛口,圆唇,弧腹,平底内凹。制作粗糙, 器物已变形。 口径46.4、底径22.4、高32.4~34.6厘米(图三四∶ 1)。
图三四  出土器物 一.陶缸(梅氏墓∶ 18)二.陶灯芯(梅氏墓∶ 19)三.陶罐(梅氏墓∶20)四.挡门石(梅氏墓∶ 24)五.铁门钹(梅氏墓∶ 22)六.砖地券(梅氏墓∶ 21) (3为1/6,余为1/12)
201405--÷-_page15_image2.gif

! \! F7 O/ V! |
8 a/ C! a) T1 i' B, b6 {. }$ S
19 罐一件(梅氏墓 ∶ 20)。 敞口,卷沿,圆唇,短颈,弧腹,平底内凹。 灰白胎,施酱黄釉,釉不均匀且不及底,釉面有冰裂纹。 制作粗糙,器物已变形。 口径10.8、底径11.6、高21.2~22.9厘米(图三四∶ 3)。
- W# ~- g  s2 V7 K' U
/ U3 A" D# o( ]7 X
20 灯芯1件(梅氏墓 ∶ 19)。 圆柱体,截面呈梯形,中间有上下贯通的圆孔。 根据以往发掘可知,此物应是放在陶缸内。 上直径14.4、下直径15.4、高7.5、孔径1.4厘米(图三四∶ 2)。
4 f8 s$ ]5 h* c+ x$ s6 j6 P8 B

1 g4 I$ ?& j- |1 d8 s
. k/ ?4 @) l' K4 x- R( k' Y

0 j3 t$ d# P( |* g' e
其他
1 铁门钹一件(梅氏墓 ∶ 22)。 四瓣荷花形,中部隆起如球形,中间有孔,上有穿销。直径15.9、高2.8厘米(图三四∶ 5)。

+ i- M  P/ l; A
2 铁棺钉若干(梅氏墓 ∶ 27)。锈蚀严重。 残长11~13.6、钉帽径2厘米。
, `! ~, u$ V* Y$ r6 j
3 锡器均朽烂不堪,略辨器形的有盘、盒、壶、盅、烛台等。

# o& c' X, t1 r
4 砖地券1合(梅氏墓 ∶ 21)。出土时两方相合靠墙斜放。券上有朱书。从内容看,应该是左、右券拼合为一体整券。 右券自左至右书券文:“右券付「制封太夫人梅氏收执」永远为照用者 ” ,在此券面的左侧中间有半个合体字,从字迹分析应是 “合同 ”二字的合写。左券字迹漫漶不清。长34、厚1.6厘米(图三四∶ 6)。
% j: n# h3 s# n0 I8 W! K% d) ^! U
5 挡门石1件(梅氏墓 ∶ 24)。楔形条状 ,上宽下窄 ,截面近长方形。 上部有穿孔,推测为下葬关门时放挡门石系绳所用。长38.2、宽8.4~11.2、厚7.2、孔径四厘米(图四∶ 4)。

, m( ]3 j, c& P+ @  G8 Y
6 石墓志一合(梅氏墓 ∶ 23)。石质,束以铁箍两道,并以铁楔塞紧,均为方形。 边长92.3、厚11厘米。
志盖四周刻有云纹,其内篆书阴刻,三行 ,每行四字 :“制封黔国/太夫人梅/氏墓志铭”(图三五)。
明黔国公沐斌夫人梅氏墓志铭。 志文四周刻有双弦纹,其内楷书阴刻,三十七行,每行三十八字(图三六)。
图三五  墓志盖拓片(约1/10)
c5.png
图三六  墓志拓片(约1/6)
es.jpg

5 b6 C% U) h0 G; R) ~
录文如下:

/ G0 Y. l7 B+ l! T: A
制封黔國太夫人梅氏墓誌銘
賜進士及第正議大夫資治尹南京禮部侍郎前翰林學士侍
文華殿講讀直東閣兼脩國史 錢唐 倪謙 撰文
奉勅
南京守備宰中軍都督府事總兵官「成國公」鳳陽 朱儀 書丹
欽差駙馬都尉 維揚 趙輝 篆蓋

2 c* X8 H" p3 M0 P' b
〈墓誌〉
成化十年甲午秋八月七日黔國太夫人梅氏以疾卒于滇南,明年樞還南京,啟黔國榮康公之竁合葬于觀音山祖瑩,其子嗣國公鎮守雲南總兵官沐公琮寓書于余求銘文以葬,按狀 太夫人諱妙燈,梅其姓也,世篤鳳陽之定遠人,高祖成當元季世亂,遇
太祖高皇帝龍興「臨濠」,乃聚眾協謀率先歸附從隸麾下,勇敢有謀戰無不剋屢建奇勳,受賞賚,陞百戶至千戶,曾祖榮嗣職緣事謫戍雲南金齒,尋復其職,卒於官。祖盛嗣改調廣南衛中所卒。
孝昇嗣恪守家範,勤脩職業,有能名,妣蔡氏本所百氏春之女,生女二,長即夫人也,夫人自幼端淑遵姆教,精女紅,年及笄歸黔國榮康公,公總戎南滇,綏鎮獠夷,遠近帖服,夫人贊助之力為多,歲庚午今嗣公生甫十月而「榮康公」以疾薨,時夫人年方二十有一,蓬首垢面稱未亡人,以撫育嗣公,性嚴厲治家謹肅內政截然齊一,人無間言,比嗣公成童朝夕督使嚮學,勉之以忠孝教之以公勤,嗣公能服從其訓,志慮過人,成化改元,嗣公襲爵朝覲
京師,夫人與俱跋涉萬里不憚艱辛,丁亥秋嗣公奉
命繼鎮于滇,夫人復從南還,舟車往返若安處於家,不知有道路之遠者保護左右,有嗣公之能孝也,戊子
朝廷推恩錫以
誥命封為太夫人
天語褒嘉光榮至矣,每嗣公曉起視事罷退拜夫人于堂上,夫人必舉先公忠
君卹民之道,撫夷靖邊之略,以為嗣公告曰:汝以青年荷重爵膺重寄,宜踵汝先公之蹟上報
朝廷可也,故嗣公奉公惟謹不敢有纖毫縱恣,夫人訓誨之力也,夫人生於宣德庚戍閏十二月十二日,享年四十有五,卒之日滇之軍民老稚傷悼如喪考妣,訃聞於
朝遣官諭祭為營葬事,其生榮死哀何以加諸,嗚呼!古昔盛時諸侯夫人、大夫妻化行于家德脩于身,詩人從而詠美之,若二南所歌是已,孔子取之所以為天下後世之法焉,今夫人之淑德懿行視二南所歌為無媿,使不著於聲詩以傳則後世曷由而知所法耶,是用為銘以志於墓。

3 U4 F& X1 W9 Q8 h' ^# D  x9 K
〈墓銘〉
銘曰:
猗為世臣 匹休于國 卓生偉人 寔曰母德 嗟嗟賢母 蚤喪所天 有子在哺 忍死保全
以愛以勞 輔教兼備 材德有成 膺家國寄 承家重爵 為國總戎 南滇保障 繄母之功
曰太夫人 龍章褒錫 慈節純全 伊誰能及 胡豐其德 乃嗇其年 天意固遠 千億其傳
返葬故山 優承卹典 生也寵榮 沒也光顯 幽堂合窆 無媿從夫 揭芳貞石 垂示閫模

- {' ?' w6 P# }
+ u1 c8 ?$ S" f+ [
. [6 @; S4 {1 @) T

+ x# r; x& H$ j8 O- m5 l+ \/ y$ Z8 L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4: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明黔国公沐斌夫人梅氏墓葬

本帖最后由 穎太世澤 于 2018-6-5 22:56 编辑
' E) a4 V! U; C2 X# R, x( }5 d# v3 R
- U+ }5 o3 r* [/ D. K6 O9 m. `+ B
四 结语
  从出土墓志可知,墓主为明代沐英家族第二代黔国公沐斌夫人梅妙灯。 梅氏生于宣德庚戌(1430年)闰十二月十二日,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秋八月七日卒于滇南,享年四十五岁。 梅氏祖籍凤阳定远,高祖随朱元璋征战天下,升千户。 至其祖,改调广南卫中所,其父嗣职。梅氏年及笄归黔国荣康公。及笄,古时一般为十五岁,故此事当在1444年之后。
  黔国荣康公沐斌,字文辉,生于洪武丁丑(1397年)五月初三日。 正统四年(1439年),沐晟卒,沐斌袭爵,居京师侍从凡五年,沐昂代镇云南。 正统十年(1445年),沐昂卒,沐斌方挂征南将军印始镇云南,而此时沐斌夫人徐氏则居京第以主宗祀。另外,在沐斌和徐氏墓志中均记载了沐琮,但没有提及沐琮生母梅氏。 沐斌墓志载,沐斌先娶张氏,太师英国公辅之女,继娶徐氏,蔡国公忠之女,俱封黔国公夫人。 子男二,长曰玘,先卒。 次曰琮。 所以梅氏可能是沐斌镇守云南后纳的侧室 ,以照料其起居 。景泰元年(1450年)十月初五日,沐斌卒,享年五十四岁。明年,葬于应天府江宁县观音山祖茔之侧。
  沐斌死时,沐琮甫十月,年尚幼,由其从兄沐璘代镇,璘死,璘弟瓒代镇。 成化元年(1465年),沐琮袭爵,丁亥(1467年 )秋 ,奉命还镇于滇 ,戊子(1468年 ),梅氏被朝廷推恩 ,赐以诰命 ,封为太夫人 ,卒后得以启黔国荣康公之竁,合葬于观音山祖茔。
  从发掘情况看,梅氏墓与沐斌墓为同坟异穴合葬,梅氏并没有合葬沐斌墓中。 这虽然因为沐斌墓为后三室结构 ,葬入沐斌及其夫人张氏、徐氏 ,已无梅氏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沐斌死时,梅氏尚无名分、地位 ,只因母以子贵 ,沐琮袭爵镇守云南后,梅氏方被赐封诰命太夫人,得以“遣官谕祭为营葬事”,既已无法同墓,只能在紧挨沐斌墓旁另开墓穴,以另一种方式彰显名分、地位。梅氏墓为前后室券顶砖室墓,前室前壁开设有门券 ,以砖封堵 ;后室有门券 ,设双开石门 ,并设有三拱形壁龛及砖砌长方框形棺床,棺床内填土 。这种墓葬形制在南京地区发现较多 ,年代多属洪武 、永乐年间 ,成化间亦有发现 ,多为皇族和公 、侯级贵族所用。
  而由出土的墓志可知, 此类规格的墓葬均由工部负责营建。其中,长兴侯耿炳文夫人陈氏墓与梅氏墓形制最为接近,唯梅氏墓前室高于后室,后室壁龛为拱形,而陈氏墓前后室相平,后室壁龛为火焰形。 此类前后室砖室墓还见于靖海侯吴祯墓、南安侯俞通源墓、江阴侯吴良墓、浙江都指挥佥事张云墓等 。
  墓葬中出土了一套明代头面,包 括金顶簪1件 、金挑心1件 、金分心1件 、金掩鬓1对 、金莲花簪1件 、银耳挖 簪1件和银簪1件。有学者认为,头面原指冠上的装饰 ,而明代的一副头面,是指插在髻周围而装饰题材一致的各式簪钗,但不包括髻本身。 发掘时,在墓主头部残留有银质的片状物包裹在头发上,推测即为髻 ,但大部已朽烂 ,残存部分无法判断其大小、形状 。此次出土的这套头面,为复原明代头饰的组合关系以及研究明代贵妇的冠带舆服制度提供了重要数据。

$ d( w2 k4 h* i8 ?) e- O+ C
3 f$ W; t& G! |' E3 f
附录墓志铭简版
' `- A" v* c+ C; \- G. P
制封黔国太夫人梅氏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正议大夫资治尹南京礼部侍郎前翰林学士侍文华殿讲读直东阁兼修国史 钱唐 倪谦 撰文
奉勅
南京守备宰中军都督府事总兵官「成国公」凤阳 朱仪 书丹
钦差驸马都尉 维扬 赵辉 篆盖
〈墓志〉
成化十年甲午秋八月七日黔国太夫人梅氏以疾卒于滇南,明年枢还南京,启黔国荣公之竁合葬于观音山祖莹,其子嗣国公镇守云南总兵官沐公琮寓书于余求铭文以葬,按状 太夫人讳妙灯,梅其姓也,世笃凤阳之定远人,高祖成当元季世乱,遇太祖高皇帝龙兴「临濠」,乃聚众协谋率先归附从棣麾下,勇敢有谋战无不克屡建奇勋,受赏赉,升百户至千户,曾祖荣嗣职缘事谪戍云南金齿,寻复其职,卒于官。祖盛嗣改调广南卫中所卒。孝升嗣恪守家范,勤修职业,有能名,妣蔡氏本所百氏春之女,生女二,长即夫人也,夫人自幼端淑遵姆教,精女红,年及笄归黔国荣康公,公总戎南滇,绥镇獠夷,远近帖服,夫人赞助之力为多,岁庚午今嗣公生甫十月而「荣康公」以疾薨,时夫人年方二十有一,蓬首垢面称未亡人,以抚育嗣公,性严厉治家谨肃内政截然齐一,人无间言,比嗣公成童朝夕督使向学,勉之以忠孝教之以公勤,嗣公能服从其训,志虑过人,成化改元,嗣公袭爵朝觐京师,夫人与俱跋涉万里不惮艰辛,丁亥秋嗣公奉命继镇于滇,夫人复从南还,舟车往返若安处于家,不知有道路之远者保护左右,有嗣公之能孝也,戊子朝廷推恩锡以诰命封为太夫人,天语褒嘉光荣至矣,每嗣公晓起视事罢退拜夫人于堂上,夫人必举先公忠君恤民之道,抚夷靖边之略,以为嗣公告曰:汝以青年荷重爵膺重寄,宜踵汝先公之迹上报朝廷可也,故嗣公奉公惟谨不敢有纤毫纵恣,夫人训诲之力也,夫人生于宣德庚戍闰十二月十二日,享年四十有五,卒之日滇之军民老稚伤悼如丧考妣,讣闻于朝遣官谕祭为营葬事,其生荣死哀何以加诸,呜呼!古昔盛时诸侯夫人、大夫妻化行于家德修于身,诗人从而咏美之,若二南所歌是已,孔子取之所以为天下后世之法焉,今夫人之淑德懿行视二南所歌为无媿,使不着于声诗以传则后世曷由而知所法耶,是用为铭以志于墓。
〈墓铭〉
铭曰:
猗为世臣 匹休于国 卓生伟人 寔曰母德 嗟嗟贤母 蚤丧所天 有子在哺 忍死保全
以爱以劳 辅教兼备 材德有成 膺家国寄 承家重爵 为国总戎 南滇保障 繄母之功
曰太夫人 龙章褒锡 慈节纯全 伊谁能及 胡丰其德 乃啬其年 天意固远 千亿其传
返葬故山 优承恤典 生也宠荣 没也光显 幽堂合窆 无媿从夫 揭芳贞石 垂示阃模

5 E" \  _- N9 p# k! b+ _) e: ]

' }9 y) y  L3 Z$ s& @$ R" A
' T( K5 k$ a0 d$ C" I/ Z
五 名词注释
【国公】国公是异封的一等爵,明代国公一般有追封国公,嗣封国公,追封是死后追赠的爵位,止于己身,享受的只是虚荣,而嗣封是生前即封且爵位可世袭的,正常情况后代承爵可绵延到改朝换代为止,是谓「实授嗣封国公」,沐斌一族即实授嗣封国公之一,
明代的实授〈嗣封国公〉:
〈魏国公〉
1 徐达 安徽凤阳
2 徐辉祖 初名允恭 削爵 谥忠贞 安徽凤阳 洪武二十一年十月至建文四年 1388-1402(15)
3 徐钦 削爵 安徽凤阳 永乐五年七月至十九年正月 1407-1421(15)
4 徐显宗 安徽凤阳 洪熙元年三月至正统十三年 1425-1448(24)
5 徐承宗 安徽凤阳 正统十三年七月至天顺七年十二月 1448-1463(16)
6 徐俌字公辅 谥庄靖 安徽凤阳 成化元年至正德十二年七月 1465-1517(43)
7 徐鹏举 安徽凤阳 正德十三年十月至隆庆五年二月 1518-1571(54)
8 徐邦瑞 安徽凤阳 隆庆...月至万历十七年 1572-1589(18)
9 徐维志 安徽凤阳 万历十七年九月至二十一年八月 1589-1593(5)
10 徐弘基字绍公 谥壮武 安徽凤阳 万历二十三年七月至崇祯十七年十二月 1595-1644(50)
11 徐胤爵 降清 安徽凤阳 弘光元年四月至五月 1645(1)
〈黔国公〉
1 沐晟 安徽定远
2 沐斌字文辉 谥荣康 安徽定远 正统五年至景泰元年十月 1440-1450(11)
3 沐琮 谥武僖 安徽定远 成化元年八月至弘治九年九月 1465-1496(32)
4 沐昆字符中 谥庄襄 安徽定远 弘治十年十月至正德十四年六月 1497-1519(23)
5 沐绍勋 谥敏靖 安徽定远 正德十六年二月至嘉靖十五年 1521-1536(16)
6 沐朝辅 谥恭僖 安徽定远 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至二十六年六月 1536-1547(12)
7 沐融 安徽定远 嘉靖二十六年闰九月至二十八年 1547-1549(3)
8 沐巩 安徽定远 嘉靖二十八年十月袭 1549-?
9 沐朝弼 削爵 安徽定远 嘉靖三十三年三月至隆庆四年1554-1570(17)
10 沐昌祚 安徽定远 隆庆五年二月至万历二十三年八月 1571-1595(25)
11 沐睿 削爵 安徽定远 万历二十三年八月至三十七年 1595-1609(15)
12 沐昌祚 安徽定远 万历三十七年至天启五年 1609-1625(17)
13 沐启元 安徽定远 天启五年三月至崇祯元年六月 1625-1628(4)
14 沐天波 字星海 死国事 安徽定远 崇祯元年十二月至永历十五年七月 1628-1661(34)
〈成国公〉
1 朱能 安徽怀远
2 朱勇 死国事 追封谥平阴武愍王 安徽怀远 永乐六年七月至正统十四年八月 1408-1449(42)
3 朱仪 安徽怀远 景泰三年五月至弘治九年三月 1452-1496(45)
4 朱辅 谥恭僖 安徽怀远 弘治九年十二月至嘉靖二年九月 1496-1523(28)
5 朱麟 安徽怀远 嘉靖四年三月至六月 1525(1)
6 朱凤 谥荣康 安徽怀远 嘉靖八年九月至十五年七月 1529-1536(8)
7 朱希忠字贞卿 追封谥定襄恭靖王 嘉靖十五年九月至万历元年九月 1536-1573(38)
8 朱时泰 安徽怀远 万历二年至九月 1574(1)
9 朱应桢 安徽怀远 万历八年二月至十四年 1580-1586(7)
10 朱鼎臣 安徽怀远 万历二十八年三月至二十九年 1600-1601(2)
11 朱应槐 安徽怀远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至三十八年五月 1601-1610(10)
12 朱纯臣 死国事 追封舒城王 安徽怀远 万历三十九年三月至崇祯十七年三月 1611-1644(34)
13 朱元臣 安徽怀远 崇祯十七年八月袭 1644-?
〈英国公〉
1 张辅 河南开封
2 张懋 追封谥宁阳恭靖王 河南开封 景泰元年五月至正德十年三月 1550-1615(66)
3 张仑 谥庄和 河南开封 正德十年十月至嘉靖十四年六月 1615-1535(21)
4 张溶 河南开封 嘉靖十四年十一月至万历中 1535-?
5 张元功 河南开封 万历十年三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 1582-1596(15)
6 张元德 河南开封 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五月 1596-1598(3)
7 张维贤 河南开封 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至崇祯中 1598-?
8 张之极 河南开封 崇祯十年正月袭 1637-?
9 张世泽 死国事 河南开封 崇祯十六年至十七年三月 1643-1644(2)
〈定国公〉
1 徐增寿 安徽凤阳
2 徐景昌 安徽凤阳 永乐二年六月至正统二年六月 1404-1437(34)
3 徐显忠 安徽凤阳 正统三年十月至十三年四月 1438-1448(11)
4 徐永宁 安徽凤阳景泰六年二月至弘治十七年正月 1456-1504(49)
5 徐光祚 谥荣僖 安徽凤阳 弘治十七年五月至嘉靖五年八月 1504-1526(23)
6 徐延德 安徽凤阳 嘉靖八年十一月至隆庆元年十二月 1529-1567(39)
7 徐文璧 谥康惠 安徽凤阳 隆庆二年三月至万历三十年六月 1568-1602(35)
8 徐希皋 安徽凤阳 万历三十年十二月至崇祯三年 1602-1630(29)
9 徐允祯 死国事 安徽凤阳 崇祯三年至十七年三月 1630-1644(15)
〈 保国公〉
1 朱永 河南夏邑
2 朱晖 河南夏邑 弘治九年六月至正德六年八月 1496-1511(16)
3 朱国弼 降清 河南夏邑 崇祯十六年九月至弘光元年五月 1643-1645(3)
〈郑国公〉
1 常茂 削爵 安徽怀远 洪武三年十一月至二十年九月 1370-1387(18)
〈开国公〉
1 常升 安徽怀远 洪武二十一年十月至永乐初 1388-140?
〈曹国公〉
1 李文忠
2 李景隆 削爵 江苏盱眙 洪武九年四月至永乐二年 1376-1404(29)
〈申国公〉
1 邓镇 罪诛 安徽泗县 洪武十三年三月至二十三年五月 1380-1390(11)

! i; f; I9 L3 Z7 j

3 t& f, `! G3 ~, ]/ d
【墓志铭】 墓志铭是一种将书文篆刻在墓碑上的文体,属于悼念性。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志,是序文,多用散文撰写,记叙死者姓名、籍贯、世系、爵位及生平事略等;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和赞颂。墓志铭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撰写的,或身后由别人撰写的。
7 C3 K! h" ~! h0 l* f- ]
【撰文】泛指拟定撰写各式文章的内容。此处指拟定撰写墓志铭的内容

' W. u) \* q$ g
【篆盖】墓志通称「一合」,包括「墓志铭」和「墓志盖」,是成套的,即在墓志铭上还有一块大小相仿的石盖覆在墓志铭上,所以墓志是分上下两层,上层 是“盖” 称为墓志盖,下层 是“底”,称为墓志铭,合而为一套,故称「一合」。
「墓志铭」犹如书信内容,而「墓志盖」犹如书信封面,盖刻有衔名等标题。例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墓志盖,上面有陈廷敬篆书“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
在盖面题字因一般是用篆字题盖故曰篆盖, 陈廷敬就是纳兰性德墓志盖的篆盖人。

/ X7 X8 Q/ J0 J! a; ^# E
【书丹】书丹又称用丹,即用毛笔蘸朱砂在碑石或者其他器物上直接书写,通常是刻碑前将文字上石的一道工序,之后即可直接用刀镌刻。用朱砂书写是因为在光滑的石板上直接墨书会有墨汁流淌和笔画收缩的缺点,而用朱砂书写则能准确再现书写的痕迹,并且朱砂的红色与石料的颜色容易区分,便于下刀。书丹技术出现很早,出土的殷商甲骨就有朱书或墨书未刻的情况,可见至迟在商代书丹的技术就已经出现。《后汉书·蔡邕传》明确提到了蔡邕书丹刻碑的经过:“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
附高昌《王阇桂墓志》,书丹未刻。
avb.jpg
                              
【谕祭】天子下旨祭臣下谓「谕祭」。
【奉勅】奉皇帝的命令。
【 竁 】读音同“翠”,墓穴
【 窆 】读音同“扁”,下葬
【及笄归黔国荣康公】“笄”是发簪,女子满十五岁总发贯“笄”,若男二十行冠礼,谓“及笄”,盖指已成年。归,“嫁”的意思。「黔国」是“封地”在云南,「荣康公」是封爵名。“及笄归黔国荣康公”即“满十五岁成年后嫁给封在云南的公爵「荣康公」”
  w+ P, U2 f/ g9 W# e# [" O0 _9 v
【二南所歌】二南 指《国风》中的《周南》和《召南》。《国风》收集各地区的民间诗歌,周是周公旦管理的地区,召是召公奭管理的地区。
《诗》有六义即:一风,二赋,三比,四兴,五雅,六颂。《国风》居首。而《国风》内的排次,则以周召二南为首,以次为 邶、墉、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 而终以 豳。
风、雅、颂 以性质言:
风者,闾巷之情诗;
雅者,朝廷之乐歌;
颂者,宗庙之乐歌也。是为《诗》之三经。
赋、比、兴以体制言:
赋者直抒其情;
比者借物言志;
兴者托物兴辞也。是为《诗》之三纬。
其序列先后,宋人多以为即孔子微旨所寓,然古诗流传其来久矣,篇次未必一如其故,今亦无以定之。惟《诗》以平易之《风》始,而渐及典重之《雅》与《颂》;《国风》又以所尊之周室始,次乃旁及于各国,则大致可推见矣。
朱熹说:“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周南的:关雎、葛覃、卷耳 三篇;
召南的:鹊巢、采蘩、采苹 三篇。
燕礼云:遂歌乡乐。即此六篇也。
关雎言后妃之志,
鹊巢言国君夫人之德,
采蘩言夫人之不失职,
采苹言卿大夫妻能循法度。
夫妇之道,生民之本,王化之端,此六篇者,其教之原也。故国君与其臣下及四方之宾燕,用之合乐也,合乐谓歌舞与众声皆作。」
「二南所歌」即周召二南关雎等篇所歌咏者

9 \# w0 U4 W1 m" W0 n' Y# F& X
【无媿】即无愧,媿同愧
【着】“使不着于声诗以传”的「着」字,其义是「纪载或记录下来」
【曷由】即“何由”,如何、怎么办之义
【则后世曷由而知所法耶】”其义是「那么后世如何能够知道去师法呢」
【胡丰其德 乃啬其年】“胡丰其德 乃啬其年”这两句是对比的倒问句,“胡”是诘问语,义同“为什么?”;丰是众、多;啬是吝给;年是寿命。“胡丰其德 乃啬其年”即“为什么上天赋予他众多美德。却吝于给他寿命呢

& D% h3 W, |9 f6 i3 d. D0 }- q0 [
【垂示阃模】阃读音同“捆”“阃“本户限,指“妇女居住的地方” 借指“妇女”。 “阃模”即“妇女楷模”,犹言今日的“模范妇女”,“垂”是身后、以后之义。示是展现给大家,榜样之义。“垂示阃模”即“成妇女楷模做为日后妇女学习的榜样”。
这一句「垂示阃模」是浓缩「墓志」中“今夫人之淑德懿行视二南所歌为无媿,使不着于声诗以传,则后世曷由而知所法耶,是用为铭以志于墓。”的通篇结论,盖棺定论也是此墓志的终篇主旨。
. e8 y" `8 x5 @& n2 ]
, \3 u  S1 F- [2 t" n) ?/ v
4 y3 F) x" Q" P
六 墓志通力合作完成团队
墓志撰文者 倪谦 字克让,祖籍江苏钱塘人,出生于上元。
明正统四年,登己未科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正统十四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并预修《英宗实录》升南京礼部右侍郎,后升任南京礼部尚书。成化十五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僖。其着有《玉堂稿》等。

: v) z; o! a7 k- N+ l
墓志书丹者 朱仪 先祖朱亮为明开国元勋与功臣,随朱元璋征战有功,累封至燕山中护卫副千户。祖 朱能承袭父职,隶属于燕王朱棣麾下,迭建功勋,靖难有功,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父 朱勇,永乐五年袭成国公为二代。景泰三年朱仪袭父朱勇成国公之爵为三代。

" a' @% I1 n) Q$ q# h' w) J! R
墓志篆盖者 赵辉 宝庆公主的驸马。宝庆公主是明太祖第十六女,时千户赵辉在镇守金川门,二十有余,相貌英俊非凡,因此被选为驸马。
5 l0 y: ]7 n% y9 c& p
工匠 幕后默默工作的一群,也是实际完成整个墓志的核心成员。若把组成工作比喻为一部计算机,则无疑地工匠就是组成的硬件,而倪谦、朱仪、赵辉等则是组成的软件,有了软件但没有硬件的支持,软件无从发挥,如上图书丹的例子,未经雕刻的书丹只不过是一方碑石,不是具体的墓志。所以墓志的完成 ,工匠居功厥伟。
% O. m0 h) }/ h+ ^2 `) P( @
明宪宗 促成这项工作的还有一个主要人物 明宪宗,他勅命「成国公」朱仪 书丹,驸马都尉 赵辉 篆盖,又派遣朝官谕祭为办理营葬事 ,这些事迹都被 “礼部侍郎 前翰林学士的倪谦”撰文记载于墓志里。所以这一方墓志铭盖是集合了整个团队通力合作完成的,包括许多未提及的人物 。
7 l" v3 e2 |2 @4 D& y: m

& x" M+ L6 O" S% X8 E! |* |  }
0 X' v$ i) V4 p( @: x0 x5 T4 R! D

; @( ?5 s* K; F) }
2 k* _8 O1 ^5 e! s% Z1 E; U/ p# L5 g

' V) H! V4 v4 X; s8 ^( q) o, c
9 S" Y0 `3 g4 L1 R0 _7 I0 j; v) B- m#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20:59 , Processed in 1.16829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