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4|回复: 2

哀 乐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6-7-10 13: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奶奶去世时我刚出生不久,对奶奶及家中给奶奶办后事的情景一切不知,第一次朦胧的知道人死后需要办丧事时已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_# ?9 o2 F6 p5 [& B* u( e6 A: l1 \. ?: T: o# }# _5 a
记得那时我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天老师领着我们这些屁大的孩子在大院里溜达的时候,正好遇到了经委礼堂(现在叫红塔礼堂)召开的计委常务副主任张玺的追悼会刚散场,一辆卡车上装满了花圈。/ V* k3 G( d6 b* y: s
" E7 [; k8 p! {1 K8 Z8 \
第一次听到哀乐的声还是在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去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讣告之时。% e5 x" h/ c7 c9 \

2 L. |; r( p5 }9 L& b0 B那天,无意之中听到广播里开始播送北越政府、党等发布的胡志明去世的讣告,那讣告播送完了之后,接着一段低沉的音乐从收音机里传出,那声音让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于是我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这是哀乐,是在人死之后,在葬礼上播放的音乐,于是我对这段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
: S9 z5 R) X( e* T) R+ E; _; N% ?+ c$ Y, o* r7 i- p) k
在这之后,这哀乐在电台里经常会听到,特别是从一九七五年底康生去世到一九七六年的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的离世,在这期间,这哀乐曾经在电台里和电视中多次、反复的播放,次数听多了,也就熟悉了,直到现在只要谁一说到安葬什么的,我的脑海中就会传出了熟悉的曲调声,但对这哀乐的起源并不是十分清楚。最近,在网上看到了几篇相关的文章,才对它有所了解。
3 {6 `3 C# S1 S# Z3 x  e
9 q% Y1 Z  V" Q8 O. Z) j, A据说,我们国家现在正使用的哀乐起源于一九三六年。那一年著名的红军将领刘志丹烈士在东征时不幸中弹牺牲了,延安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人民音乐家马可先生等人结合了两首陕北民歌《绣荷包》与《珍珠倒卷帘》的主旋律,稍加修改,并将速度降为“极慢”,成为一首凄楚动人的管乐曲,这就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哀乐”。可见,本曲最先追思的故人,无疑就是刘志丹同志了。
3 ^! d$ J: t" N* t0 P$ B4 f1 W7 h9 f! y9 o
时过境迁,这哀乐已经很少在电视台里播送了,但愿它能够保存下来,延续这个过去的传统。
# C6 r# R; X" ?/ S3 A. f" h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6-7-10 16: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来自于民歌,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10 19: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0 13:31 , Processed in 1.12360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