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0
帖子
阅读权限20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2004-2-27
最后登录1970-1-1
|
2015-11-18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 C, z6 t+ |* [6 Z, S5 W
假如没有况晗,铅笔就是铅笔,胡同就是胡同,铅笔和胡同不会产生共鸣。铅笔普通,胡同普通,两者因况晗而结合变得器宇轩昂。; \/ x3 z4 k8 Z0 ~9 M
% e- m6 f0 \" ]( i# H+ a8 [
况晗来自江南山区,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住在北新胡同。他被北京胡同的形形色色吸引住了。他喜欢在胡同里游荡,体会北京人的生活。况晗说:“如果北京的胡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其中包含着人们生活的音符,有低回婉转,也有激情奔腾。”北京的胡同是历史的遗存,同时也孕育着新的生活,门楼、房舍、街景……它生动有力的形象就像一株奇葩,散发着特有的芬香。
6 J* f: h$ b* k. J2 Y" _& ^每一个门墩和瓦当都记载着一段曼妙的传奇,而每一个花窗和回廊都讲述着一则难忘的故事。在葡萄藤和石榴树下有亲朋依依、细语声声;在紫丁香和红芍药的清芬中有情侣缠绵,其乐融融。
3 W+ Y+ x7 t: m M在胡同里生活得越久,况晗对胡同的感情也与日俱增。他常常拿着画板坐在某个角落里静思,听着胡同里传来“西红柿便宜,洋白菜一块三斤”或是“换啤酒、汽水、二锅头”的声音。写有“裱画”字样的玻璃窗户里面,一定有位离休老人,在尽他的有生之年,把美好留给世人;小卖部旁足足打了半个多小时电话的小姑娘,一定是初涉爱河,在向心上人说着情话……渴了况晗就向胡同里的大娘讨碗水喝,大娘总是向他讲述些胡同的演变和故事。饿了,他就去胡同里的小店买碗馄饨,加上几个小笼包子,听着同吃的食客侃大山。
+ l1 O+ J" S# s7 N4 _& O要表现胡同古朴、深静的美,必须精雕细刻。原本喜欢水彩画的况晗,从美国画家西奥多·考茨基的《宽线条铅笔画》中获得启发,改用宽线条铅笔画胡同。在创作的北京胡同铅笔画系列作品中,况晗总是花很多的精力去打轮廓线,用的宽线条铅笔涂明暗。" R3 B' Q+ f/ w$ E# ?9 c& T8 w2 G* B
: q( u, D9 f# v' c/ u6 W况晗的铅笔画蕴含着朦胧的诗意,在他的画中,可以找到我们和这座城市
2 i& w4 I9 P+ V# I% T) g! D& [
, ?, h4 @' M9 U; q如果您喜欢况晗笔下的老北京胡同请看他的书——
, L. r. S; W" J' I7 O
$ Z# m1 X0 I# A' G2 H7 ]* K- V, g8 R0 ]2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