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三合院 台灣傳統住屋,基本上就是「三合院」或「 四合院 」。以三合院為例,由三個房間排成一排為正身,出入口在中間。 中間一間是正廳,供奉祖先和神明,依循著左大右小的規則,正廳的左邊是第一大房,給家族中位階最高的人住;右邊是第二大房,給家族中位階第二高的人住。 三合院之建築分為「正身」與「護龍」,(護龍在北方稱為廂房,在南方則稱為橫屋),若是人口愈來愈多時,則會增加「護龍」以解決住的問題。正身大部分是五間起,中間為正廳,奉祀神明、祖先神位及婚、喪、喜慶之用。正身兩端分別向前各建五間「護龍」,亦有正身、護龍各三間起。 三合院中間庭俗稱「稻庭」,又稱「門口庭」。平常是曝曬農作物稻米、土豆、大豆等之用、或供小孩子活動之場所,或排桌請客之場所。一般正身與護龍之間有巷仔路,這個巷仔路通風良好,可在這裡乘涼撿菜,作手藝等。 三合院圍牆留大門時,大部分不對廳正門。現存較古老的房舍大多數都是三合院,在一般民宅的建築中,房舍平面若是呈現「ㄇ」字型的就是三合院,在以前能夠建三合院,算是經濟能力較好的。 在台灣的三合院,其實內部的格局大多是大同小異,而房間的次序多半是依家庭中長幼尊卑順序之別來決定的。 9 G Q( A3 ?7 f!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