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3|回复: 6

蜂窝煤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12-17 17: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看电视,偶然看到一个情节,回忆老北京使用的蜂窝煤,还议论到蜂窝煤到底有多少个眼。80后很少有人用过蜂窝煤,甚至有的人没有见过。对于我们50后来讲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天天使用,但很多人也不知它到底有多少个眼。电视让我与之分别多年的蜂窝煤见了面,才知道它是16个眼(内610,原以为是内48,一共12个)。
         闲来无事,思绪就回到了从前。50年代的我不太记事,70年代去了内蒙,所以记忆中只有60年代使用蜂窝煤。那时北京大多是平房,蜂窝煤用处多多,夏天用来做饭,冬天同时用来取暖,还可以烤馒头片、窝头片,也可以烤衣服或鞋子。电视中的人们说起来津津有味,我因为从小就住楼房,与他们感觉有些不同。
         其实北京最早使用的是煤球,也分机制和手摇两种。记忆中,我曾经居住的附近,现在的青年宫那一带原来是小胡同,就见过摇煤球的。后来换成了蜂窝煤,全部是机械制造,运输及使用方便也更干净些,炉子也是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蜂窝煤按用途分类,有引火煤(煤中加有锯末易燃)和普通煤;按大小分类,直径一样但高矮不同(一块高度或2/3块的高度,价钱大概是两分四和一分六)。楼房冬天有暖气,但蜂窝煤也是做饭的首要条件。
         蜂窝煤由送煤工人用平板车拉来,按块数分到各家(煤是按户定量的)。住平房的大多堆放在墙根,为防潮必须用东西盖好。楼房也需要地方堆放。所以厨房内的一面墙中,中间的是炉灶,一边是锅炉,另一边就是堆放蜂窝煤的地方,近一平米大小的面积,可以码放至炉台高。
         煤送到了家门口,还须自己将煤搬运到厨房,这也是家中最忙碌的时刻,全家总动员,兄弟姐妹几个使用簸箕、木板等做为底托,将煤码好再搬运,一次几块,再多的话即不好码放,也搬不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止的蜂窝煤破损,不严重时还可使用,碎成几块就浪费了。
         点炉子的过程需要纸、小木柴和引火专用煤,原则是省纸和省木柴,重要的是时间要短。有一定技术含量,一般由父母进行,我印象不深,只记得烟雾弥漫,没有排风扇,只能开窗通风。添煤时有专用的细长铁勾子,勾好一块煤后慢慢提起(若没有勾住,掉下去可能碎了),放入炉内。晚上要封火,主要是确定炉子通风口关闭的程度,减慢煤的燃烧速度,坚持到第二天早上。主要依靠经验,父母不放心让孩子干,所以我也不会。
         我家住五十年代初建的楼房,厨房很大,八九平米,炉台外观近似一张方桌的高矮与大小,砖砌的四周,石板台面光滑平整,烟道是楼房必须有的。中间的灶眼与平常炉子一样大小,四周是上下盘旋的水管,连接到一旁的锅炉,不是为了取暖,而是洗澡。紧临厨房的洗澡间有一个大浴盆,一年四季的热水。这炉灶和锅炉一直使用到改革开放初期,蜂窝煤换成了煤气,锅炉和浴盆被淘汰,换成了淋浴。
         对于我,蜂窝煤早已成了历史,怀念它纯属于怀旧,如同我想起上山下乡的年代,想起曾经使用286386的年代,那曾经是我们密不可分的生活一部分,比我们的上一代是进步,比下一代是过去。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7 2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50年前的生活回忆起来还是那样亲切!{:soso_e181:}
发表于 2012-12-17 21: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火用的蜂窝煤叫碳饼,蜂窝煤的大小叫做大饼和小饼。那时买煤还需要购煤证,限量供应。

点评

谢谢,你说的对,炭饼好像也叫引火煤。  发表于 2012-12-18 19:47
发表于 2012-12-19 16: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记忆的哦,煤铺里全是煤,偶尔半夜有邻居来要煤引火的时候,印象里做饭都是用煤气罐了,就是冬天取暖用煤。
发表于 2012-12-19 21: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境不好的都自己做煤球儿。% h/ w" q/ m4 D" w
邻居家老太太自己做煤球儿,生火的画面、味道还历历在目呢。
发表于 2012-12-21 16: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经常有人家的门口有一块方方正正的煤片儿还画着方格儿,是碎了的蜂窝煤为了不浪费,自制的煤饼干。
发表于 2012-12-23 16: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燃料联络图:煤块-煤球-蜂窝煤-液化器罐-管道煤气-天然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4 14:58 , Processed in 1.16260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