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52996
帖子
阅读权限 80
在线时间 小时
精华
威望
日志
相册
注册时间 2012-1-26
最后登录 1970-1-1
Y; i2 H5 y! h, B ]
4 H* A) A* g) e. U, Q# c8 o
+ _: O( n$ A( S4 \8 }, o, Z2 l % x2 G: E' E% J z% [( u b1 E; Z
/ R" X$ t0 _' `) Q+ z6 U
+ @) ~. Z% v/ E* A" [2 n0 G' m% J1 D 7 K+ V2 j- }/ b1 Q5 A: T
北京初印象(下)
% L+ i7 i4 T7 q6 X2 |. G4 P- N& _ 7 m) X9 t; @, t: E+ p
——西洋版画中最早的北京城 5 I% r) i) h, |$ u2 j" K1 A6 _' R
( Y$ M) N t5 k0 w ^' ?9 r1 i
6 v6 B6 X6 e- Q5 |' a2 T* j8 E! ? ) r/ Z Q3 L4 b# O7 c" a" h! v3 u$ L6 @
2 h* r# b5 P, c& }5 T) t
2 v9 \9 H' o8 j% Y$ P
* ^8 y& D# e! f O0 A0 N0 e; F, W
1 m1 @' w6 ^; Q9 {+ A
5 x5 S7 U0 p9 ]
! p2 [4 i3 P$ n$ U' z
6 |7 ^% D# I3 M4 Q3 h ' i! a, C7 b8 F2 x4 E7 [
+ v' g" ~2 Z$ j& ^) b1 U2 R
$ C5 E: A# w2 m% ] 1870年,德国版画家柏格绘制的北京煤山石印画,柏格本身是著名的版画家,自己画,自己刻版,因此画作充分贯彻了他的创作意志。这张北京煤山的彩色石印画,是他的北京作品中唯一彩色的,且非常写实。画家创作此画的位置是在今天故宫西北的角楼附近,视线向东,远处为景山,近处的牌楼已经拆除,唯有南向的牌楼前几年刚刚恢复。
3 J6 p+ I" I! N9 K- A0 x$ C
1 r( L+ Y: ]+ w6 @
$ g7 |5 O `- o' K- T - O' k* u) M! m
/ Z4 T! a1 \2 u& D
$ l, J, Y: x2 R {! |+ P/ d # }, x5 S4 F; o
$ } }& L% f7 G1 q( v0 T5 H
这幅画刊载于1860年的法国“L’llustration, journal universel”画报。画面描绘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打北京城朝阳门的激烈战况。画家不可能身临其境,所以这幅画纯系想象之作。事实上,英法联军是由安定门入京,并非画中所画的朝阳门。英法联军濒临城下时,咸丰皇帝已经逃出了北京城。虽然画中有许多画家主观臆想的成分,如城墙上的鬼面,但战争场面并不离谱。
+ K1 h3 x# E: {3 d/ |$ U
. p L. S5 n0 C: M . \& p" P) `1 k. t# t
8 Z+ H1 O$ o% _7 v # w: h" i( F8 V. J- S1 Q" l
9 T) K( t) l4 W1 o$ A
1 L: `5 t; [/ x
' @0 ^. s2 y& \. p 1860年,刊载于法国“L’univers illustre”画报的铜版画。这幅画描绘了京城繁华商业街上,店铺林立、华洋杂处的热闹景象。这幅画非常写实,应该是画家现场作画。原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韩朴告诉记者,从画中人的服装,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法国人、英国人、英国军队里的印度人,以及法国军队里的越南人。
4 p5 m. m' I: `8 `4 D. z. x
" ^- z( p& i9 V% P
2 s V. w1 I& {: l7 c
& {) ~6 I" \& x 9 y7 c8 E1 @# I1 j8 }
1 p5 L0 F/ n3 [; {6 j: O8 Z7 Z6 H; c7 i
) c, @' @& @1 N9 ? % G& Z- ~/ K8 |' H5 M* ^
1880年代,法国画师绘制北京城胡同生活的铜版画。图中从西方引进的西洋反射镜,吸引过往百姓付费观看。此图生动地反映了刚接触西方事物的北京庶民生活场景。
' k/ n6 x5 P6 T2 C, G
$ t% K- x1 w; ]7 o# c8 m t: d& x5 H# C; n+ V+ Q% t8 Y
3 ^2 P( \3 u' Z" s
1 K/ \$ ~1 D- `8 J; b
% x( O/ y% f/ ~% g: N
6 t" Y5 q7 r/ R3 O ! O! G: g4 \& f
1861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上刊载的北京百姓休闲生活的铜版画。原刊的图片说明写着,该图描绘的是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喝茶是北京人重要的休闲活动,大街小巷均可见卖茶水的摊贩。图中所画的骆驼是当时北京重要的交通工具。
( Z1 P' K# m' T! E+ y8 n) F
8 ^* h( y9 ]' }/ x$ J ( w1 V3 M) a Q$ |$ I: |. @
8 V2 g( e& ~, E
: U& P( J: J# j3 D: z. Z6 U8 d
0 ~( n# R, S& n' M* F
8 c, G! r1 G# F: u1 u
j/ q. |8 ?, A2 V+ \: k \, j 1900年,法国画刊“L’univers illustre”刊载的北京街头木偶戏铜版画。
' I: {; G0 z: n I# C* @: o
7 M* p; k" f+ R
$ i1 S6 F2 d! H& S- s8 |& e W5 B1 o* H% O0 G
1840年之前,西方人对中国大多抱有美好浪漫的想象。受《马可·波罗游记》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古国。其中,甚至带有某些“理想国”的色彩。在那一时期的版画中,中国的场景尽管似是而非,但大多平和美好。经过两次鸦片战争,西方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他们发现想象中的“理想国”并不存在。固步自封的大清帝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200年了。此时,反映在西方版画中的北京,褪却了想象的成分,变得更加写实和准确。
* J) _6 A! x# ~/ T: s( s' X
1860年,区区几千人的英法联军,由天津白河长驱直入。大清帝国的精锐部队毫无招架之力,溃不成军。当时,摄影术已经发明。英军和法军的摄影部主任菲力斯·比托(Felice beato)和杜宾(Dupin),用照片记录下战争场景。这也是北京最早的照片。摄影术虽然发明,但还没有照片印刷术。照片仅能单张冲洗,无法直接印在画刊上。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英国和法国发行量最大的画刊《伦敦新闻画报》(Illustrated London News)和《画报》(Illustracion)采取了折衷的方式。他们让画师根据照片刻版,如此制作的版画与照片中的场景,分毫不差。另一方面,此时摄影术感光时间较长,基本无法拍摄动态的瞬间画面,因此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城等种种画面,仍然依赖画家本身的想象力。
. [* h' [- W. q( v! w+ O* L0 I
中西方冲突面扩大,参与者众多,场面复杂,事件频繁。过去少数使节团外交官和随团画师长时间雕琢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侵华战争中的英法军官、士兵、工匠、医师等众多人员,都成为庞杂信息的提供者。
5 P6 [5 |0 \* E 1860年之前,很少有西方画师能进入皇城,仔细描摹。但随着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城,他们有大量时间坐下来,仔细玩味北京城从皇宫到市井的方方面面。他们或见到皇室成员,或踏入北京市坊街道,见证底层百姓的生活百态。此时,反映在版画中的北京城无比细腻和生动。
3 _% I6 h4 n2 a, M" ]" J4 L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这一时期有关北京的图像是在侵略战争背景中完成的。一些图画流露着敌对情绪,甚至丑化了中国人。随着西方侵略行动日增,这种丑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在1900年庚子事变中达到了巅峰。在这种趋势中,唯一例外是1870年德国版画家柏格(Berg),他的版画作品写实而传神。柏格游历泰国、日本、天津和北京等地,绘制有关北京的石印画有7幅,制作精美绝伦,堪称新一代的版画大师。在此后的几十年间,日臻成熟的照片印刷术彻底取代了版画的传播作用,柏格的北京西洋版画成为绝响。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北京初印象(下)4.24-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