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府井土著

[原创]我走我的王府井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3-3 08: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府井土著在2012-3-1 13:26:00的发言:
9 @. j$ C: o5 e/ {3 F* Q" p

首先叩谢“老鸵鸟”兄指教!获益匪浅。

1 P, W% S% v+ f" d% d, A1 b0 u

1,那神秘了近半个世纪的小楼终于在您的手下现了真容。

9 `: f* G4 a! m: y7 G# k6 E

2,邮局和药店都没错,我记得真真儿的。那邮局里面还有打国内长途的小格子,不同于其他邮局。药店的故事我们上小学时也听老师讲过,课文没了。据说那电影挺牛的,一帮老演员没剧本没台词就敢抡,为了政治宣传嘛。

C) T, _! Q/ E& Q i ]

3,杂货铺在外文书店和“全素斋”中间,似乎到2000年左右还在呢。菜刀砍人的典故头回听说,太棒了!

8 c# D) N3 N1 K2 T6 |' [3 I

4,5,何思源被炸的事情还是头回知道。他女儿何鲁丽后来成了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也是因她爹的缘故升到人大。不过民国时军统暗杀王克敏未遂似乎也发生在八面槽这一带,我去查查看。您说的这地方直到80年代后期还有一挺好的四合院,作为幼儿园,不知是否以前的何宅。

: W8 g E/ ^* m- C7 \" k

6,您说的这家酱菜园我也记得,连着一个大副食店,等于是东风市场北门对面。现在酱菜的味道还萦绕在我鼻边……

+ T# a! I- X6 V0 S& @

7,锡拉胡同南侧、也就是过了派出所一直往西,那片白色的5层楼(?)确乎是外贸部的宿舍。周边在西堂子胡同也有一部分。金鱼胡同有没有我就不清楚了。那时他们的父母有一部分就在今日金钱豹对面的大楼里上班,那个大楼没挂牌子,但应是外贸部的办公楼。

. i, V q# ?/ @" {) B. s

 

3 g6 h# h5 C0 d+ d) e

 

& k0 f7 r- h# N; o: J8 {

假如我没有记错,“军统暗杀王克敏”应该是在西口路北的那个院子。解放后做过朝鲜大使馆的。

! u5 P; B$ w+ t' R$ k+ o" x

幼儿园就是以前何思源住的。我的外婆家就住在隔壁。解放前那次暗杀,我外婆他们都记得,听到了爆炸声。

0 X, L4 @' {( _1 G- O& K

我对于那座院子最深的印象,倒是来自于“除四害运动”。那次街道约定,到了规定时刻,全体居民一起敲脸盆,把麻雀惊吓起来乱飞,直至累死(人民战争真是匪夷所思的神奇!);但是,幼儿园里那株大柳树,确实太高太茂盛,麻雀都躲上去了,受不到“惊吓”。至今还记得那次活动,众多各类鸟儿齐集在那棵树上的情景。

7 S2 w' m6 ?# \/ E( }( S

 

" I8 B+ ~+ P( P2 t; T 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 8:05:2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12-3-4 0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了外贸部,想起了文革后期的一件事儿。

, R+ n/ Z$ w T2 @* J

 

. x0 z/ r- m- x! P# ~

那时候,外贸部长是白相国。有一次,他出国带着老婆杨阳一起去了。外贸部的广大干部群众,对于这样的不正之风很不满,于是就写了一副对子“白相列国,洋洋得意”。

% P y; Y: t' J+ P1 M) ]

那时候我们国家和百姓对于干部的要求要比现在严格一些。如今,领导人们穿高级服装戴高级腕表,频繁“白相”,亦不见批评之声。可见民意麻木了。

5 ?0 s( }! y. | s/ f

或许,“白相”已经福利化制度化?

3 L' D) \( d1 z' k% F# u

“三公”里面有多少“白相”经费?“白相”有多少效果?“强拆”南斯拉夫使馆?伊拉克?叙利亚?南海?徒劳而已,倒不如像小金,关起门来,闷练,最后还有大米吃。

0 N3 t1 R5 D( n0 }, h) a6 h*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4 8:09:09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7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府井土著在2012-3-6 22:41:00的发言:
据正在召开的“二会”有代表曝料——每年公款吃喝的消费额居然达到3000亿!!是该触目惊心还是麻木不仁?!
) R+ @0 |2 ?( y! W. m2 h4 q

怵目惊心?多余了吧?

5 t) ~& e7 ]( b1 ^% A

人家花的钱,是依靠法律规定征收到的税款,属于财政支出。虽说也是纳税人交上去的,但是这部分钱是法定缴纳,所有权已经转移了。

8 R# w" i& s' l' s; I% {5 S; ]

说白了就是从你的口袋里掏走之后,就不是你的了。

/ @( M5 X0 K+ q* G: j# V( y

“公款吃喝”能消耗掉多少?你试试这些钱买成“吃喝”能堆成多大一堆?需要多深的坑才埋得进去?大量的公费旅游、公务度假、豪车豪宅,这才是销金窟。

$ z( ? {/ k1 o" |# B* W h

 

. i; I- \% ]( p# O/ B

不必管这些钱。反正已经与你无关了。看看老百姓那点养老钱、治病钱还在,就成了。

' y: e- x$ S1 d6 w5 j, k2 @. I

 

; v, a% ], ~& B k" Z

我一直以为,不怕不廉政,就怕不勤政。多吃点儿,多花点儿好说,您帮老百姓干事儿时候勤快点儿,别惹老百姓烦。就挺好。

. q, m7 H: L% d& d* G+ L2 M

请大家注意一下:天热之后,那些在街头执勤的警车,有几个是熄火的?基本上都是开着空调停在那里。假如他看的是自己的私家车,可能么?这样麻木不仁的官员公务员,跟他们提太高的标准是不是不合适?

发表于 2012-3-7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府井土著在2012-3-6 22:39:00的发言:
3 b5 c# U4 W1 N% D' C' x1 q

鸵鸟兄实为吾等前辈!您都赶上“除四害”了,说明至少年长14、5岁以上。我们只是赶上了76年的“除四害”,还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庆祝游#行。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飞舞……

b1 H5 m, P: Z) A+ ^6 X! d) J j

记不清了,民革中央是不是也曾经在您说的那个“刺杀王克敏”的院子里啊?

. | P5 Z5 |* H! m7 y- T

 

1 X8 j E7 q8 |1 h! m3 S

 

4 i- I$ ]/ c9 B& q

民革中央,在皇城根胡同临街,他的南面是韶九胡同。王克敏那个院子在锡拉胡同最西头。可以说是后墙隔着胡同对着民革中央。

$ m; @7 D" E O, N( o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正在召开的“二会”有代表曝料——每年公款吃喝的消费额居然达到3000亿!!是该触目惊心还是麻木不仁?!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2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鸵鸟兄实为吾等前辈!您都赶上“除四害”了,说明至少年长14、5岁以上。我们只是赶上了76年的“除四害”,还跟着大人们一起去天#安门#广场庆祝游#行。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飞舞……

! h$ |4 D0 S4 P$ G6 y5 w

记不清了,民革中央是不是也曾经在您说的那个“刺杀王克敏”的院子里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华门大街南池子路口东南角,有家很小的小吃店(现在改装成“清宫”还是什么高级会所了似乎),经常把用汽油桶改装的炉子搬到街上做“炸灌肠”。现在似乎还能闻到那种特殊的味道……
发表于 2012-3-28 0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府井土著在2012-3-28 0:35:00的发言:
东华门大街南池子路口东南角,有家很小的小吃店(现在改装成“清宫”还是什么高级会所了似乎),经常把用汽油桶改装的炉子搬到街上做“炸灌肠”。现在似乎还能闻到那种特殊的味道……
+ Y5 L6 e6 \ d: I% ?' L" M

对这家小吃店很熟悉,清真的。在灯市口上班时,每天早上在这里吃早点。两油饼、一晚羊杂碎。杂碎次点,但那会儿东西还算纯。吃完骑车走筒子河北抄近路去单位。而今想起,如梦幻一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楼上两位,关于“外文书店”请允许我狗尾续貂一下。

5 [8 o, }/ f( M, @% x/ m* @+ R

锡拉胡同东口往南把角儿是全素斋,之前是什么我还有印象,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然后是公厕,然后是日杂商店(近年也改为卖廉价旅游品了,极为恶俗)。之后便应该是那“外文书店”了。清楚地记得通往二楼的楼梯口立着块牌子“外宾止步”!原因就是楼上专卖非正常渠道进口的外文原版书籍,严格地说就是没有版权的“盗版书”。后来80年代中期每到周六这书店门口便聚集起一些爱好英语者,所谓English Corner,非常有意思。再后来转到王府井里面新的外文书店门口了。

发表于 2012-3-26 08: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华门和东安门大街,过去不是现在的样子。特别是东安门大街,路边的小店鳞次栉比,中间还混杂着住户,不知什么原因,路北面的许多门脸都有高低不同的台阶。在小孩子的眼里,那街容岂止不美观,简直破旧而又凌乱不堪;但到今天去回想,却觉得它旧时的面貌才是风情万种。
    东安门大街路北,从东向西的店面依次是:记不得名字的日用品商店,卖毛巾香皂什么的,没啥可说。第二家叫小宝蓝斋,它与王府井路西的宝蓝斋一样,经营的都是干鲜果品和冷饮,只是店面小得多,不知人们是不是随口这样叫,为了有别于真正的宝蓝斋。小时常在这里买制成连体的鸳鸯冰棍,还有用长方形扁纸盒包装的、口味极纯正的北冰洋冰砖。浦五房是第三家,这个位置在它之前是鑫记餐馆。浦五房从苏州起家由上海迁来,经营南味熟食,那里的熏鱼甜咸适中,酱猪肉酥烂可口,叉烧肉和卤猪肝也曾经喜欢过,这几样是家里比较固定地采购的,其余像猪脑、口条什么的,就只是买给奶奶和爸爸下酒,别人没兴趣碰了。隔过一个巷口是馄饨侯,它店前的高台阶最突出,店面是东西两间,印象中它的馄饨也没什么好,但我是在这儿认识了胡椒粉,那是在这儿遇到胡同中的一位邻居,看见他向汤里洒这个东西才注意到,以后自己也接受了胡椒的口味。那位邻居是全素斋的后人,姓刘小名蜜得,后来曾在北京站附近开店,再后来听说在南湾子胡同有全素刘小店,也没去考察是不是他开的。馄饨侯有位后人上中学和我同班,他在那个政治至上讲究阶级成份的年代居然当上了班长,到临毕业动员下乡时却不见了踪影,那种生存能力是我感佩而自认学不到的。再隔壁的友谊商店,大致是老北京八大楼之首东兴楼的旧址。
    “文革”中有次蒙古大使来购物,司机停车在街对面,好像做了对毛泽东像不恭的事,导致那辆浅蓝色海鸥豪华车被“革命群众”付之一炬。这个店后迁去建国门外了,原地成为中国银行。边上小小的月票发售处,门前也有台阶,记得市区学生月票是2元,市区郊区通用月票是4元,另有一种郊区专线月票,限乘一种郊区车,同时包括所有市区车,售价是3元5角。当时到了寒假暑假,我家哥俩儿会买了电汽车月票满城乱转。西邻有过一家西餐馆,记不得名字了,它曾改成字画店,再改成雷蒙服装公司。义利食品店是儿时的一处圣地,第一喜欢的是义利巧克力,它的形状和包装有过变化,但口味保持了下来,个人至今对义利散装巧克力有偏爱,它价廉质优,好过某些合资品牌,无愧于“义在利先”的店招。义利的维伏饼干、果子面包和蛋糕点心,好像没有一样不好。早先店里还出售散装的桔汁,爸爸的一位同事孙用伯伯住在米市大街无量大人胡同,总是穿过金鱼胡同步行来我家,中途的一个任务就是带上空瓶去打桔汁。义利的西邻是冰店,这种店如今再也看不到了,它也没个名字,门内窄窄的黑黢黢的,两侧是水泥的高台,当中堆放着冰块儿,完整的冰块体积比旅行箱还要大。所售的原是河冰,冬天取冰曾是东华门筒子河的一景,改售人造冰了,看上去更干净些棱角也更整齐。有客人来时,就有工人用大铁钩把冰块拖出来,并帮忙装上车;夏日的暑气在这店口有所收敛,所以不时有路人站下来看工人操作,本意却是乘凉。那时居民家极少有冰箱,就是有也并不是电动制冷的,而是需要加碎冰块儿进去的箱柜。再过去有个乐器修理行,店名鸿声?,门口也有台阶,店内经年摆挂着各类中西乐器。挨下去是一家提供公用电话的住户、铁路医院分院、一幢民居小楼,还有一家切面铺,专营切面,是没有名字的。小连升三元是一家低档的京味餐馆,完全是出于好奇在这里吃过一次东西,点的是炒疙瘩,那东西说不上好吃也说不上难吃,实在是筋道实在是吃得累,腮帮都咬酸了,一次以后再不想招惹它。三和宫粮店普普通通,由于距家更近处有普渡寺粮店,买粮食通常不会来这里,但个别时候不同粮店会配售不同的粮食,一旦得了消息说这边有好大米,也会赶来买。连升三元早点铺有点儿亲切,记得有位小个子售货员,唱收唱付非常麻利,他总是把客人所要的品种数量一々报出,金额也随之报上,现在还记得起他头戴白帽子很精神地售货的模样。稍晚些时候,在早点铺边上有过一个照相器材厂门市部,里面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靠北夹道把角是副食店常发德,它有一样特别处,总是到了夏天就在店门前支起帆布大蓬,冬天拆去,年复一年地保持这个规矩;还有,到了夏季它门前就堆积起西瓜摆起瓜摊了,会沿着马路摆两三个月。北夹道与北河沿之间宽仅数米,沿街原本只有二层楼的民居,上世纪80年代前后楼下被辟为友谊商店营业部。
    东安门大街路南的铺面比路北少些,从东向西依次是:懋隆珠宝店早先只是收购珠宝,在政治动乱的年月,也有人把家里的好东西无偿地交给它了。裁缝铺名字不记得,儿时入内过,是陪妈妈量体定制衣服。接下来的一家原是花店,那儿出售香气袭人的木兰花,有些妇女会买来佩在衣襟上,奶奶也喜欢这样做;它后来改成了小酒馆,当年到了夏季,常从家里拿了保温瓶去打散装的啤酒,有时一桶刚卖完,新开桶的啤酒是常温的,就转去另一家找寻冰镇的,此处是备选之一。外文书店唱片门市部,“文革”期间出现过一种直径较小的塑料软唱片,制成透明的红绿两色,我也买过一些,都是在这个店里。向西有个小巷,口上有黑白铁修理部,卖的是冬季取暖的煤炉和烟筒,也有水桶水舀子什么的。然后是春元楼饭馆,除了金鱼胡同里的东来顺,整条街再没有哪家饭馆大过它。进门左边是柜台,边上有木楼梯通到楼上,有不少次我们全家去王府井,之前或之后在这儿用餐。对它的菜式已经全无印象,但记得它的炸焦圈称为一绝,同时这也是我常来打散装啤酒的地方。
    另外听邻居婆婆讲到过1912年革命党人刺杀袁世凯的事,据说是分别在路北茶叶店和路南酒楼设伏,那个叫祥宜坊的酒楼,或许就是春元楼的前身?中国集邮公司是我和哥哥经常出入的地方,在它营业厅中,有种陕甘宁边区的系列邮票和纪念册陈列了好多年,正好家里也有这个纪念册,就觉得好亲切,另外爸爸和朋友书信来往多,他不喜欢用普通邮票,每逢新邮票发行,就会买两套分给我们兄弟收藏,再多买一些应用,记得分明的有《中国金鱼》、《中国登山运动》等套票。早年在这个营业厅及其东边八面槽邮局的门口,常聚起交换邮票的人群,我小学的一位智利籍同学也常在那里出没,他瘦高个儿腿有残疾,中国名字叫戈保生。如今那儿只留下一扇大门,门边有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牌子。西邻大约是北京市妇联吧,不大记得清了。隔过一处某银行的职工食堂是乐器店,爸爸在这里买过口琴。爸爸于音乐谈不上造诣却算得钟情,歌曲经他听过,就能用口琴吹出来;他曾多次带我去听交响音乐会,可我在场内坐不住,总是离开座位游走,这是自己记得的,估计也让他很无奈过。这家店以后改成过家具店。
    中国儿童剧场又是一处小孩子的圣地,它是京城里较早拥有旋转式舞台的剧场,演话剧也演电影,个别剧目看过不只一次,比如《马兰花》。它演电影似乎票价稍贵,因为座椅和设施在当时都是一流的。然而到寒假暑假票价会降下来,那时哥哥往往会盯住它的上映日程带我狙击廉价的场次。剧场西邻有家极简陋的馄饨铺,临街支着一口大锅,永远有汤在里面沸腾,汤里浸着大骨棒,我可能没吃过它的馄饨,但猜想它肯定好过馄饨侯的口味。在南夹道把角上,是进出口大楼,早年并排挂着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等多块长招牌,现在只剩下小小一块,写的是商务部东华门办公区。南夹道与南河沿之间,有自行车修理部和小酒馆.
    东华门大街上,店铺要稀少多了。路南有一家福海洋浴池,我有时会去,里面的条件比八面槽路西的清华园差一些,较早时入内都是换木拖鞋,里面的大池子水烫得下不去,我总是选择淋浴。这里没有清华园那样的双人间盆塘,记得盆塘浴资是五角五分,这里是二角六分。浴池西边的东华门理发店,虽然逊于有名的四联理发店,但规模和档次也算像模像样了。浴池也好理发店也好,有些顾客和师傅早成了熟人,在边上听他们闲聊,是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再向西有副食店,居民多称它二店,原因不明。路北与北池子把角的地方是小小的百货商店,居民称它72号,原因也是不明。向东有家蓬莱饭馆,非常大众化,那里的炒木樨肉小有口碑。隔了去孔德中学那个巷口,是东华门信托商店,它再早的名字可能叫“安利”,店里收售旧家具,也收售其它旧货包括字画。90年代里中顾委金明曾告诉我,早年他在那里遇到过标价十五元的齐白石作品,现在记不清他是说买了还是没买。
    当年在南河沿大街南段路东,有一处出租汽车公司。那时出租汽车不是开在路上揽客的,顾客要么上门,要么电话去约,车型大致是华沙或是胜利20两种,是灰黄色,常停在街边上。路西的欧美同学会、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现在还在那里,然而原本还有中苏友好协会和缅甸武官住宅,都陆续移为他用了。从南河沿去王府井,有四条通道,这么多年都没有再走过了,也不知有无变化。它们从北向南分别是:菜厂胡同,出东口是外文书店;大阮府胡同,出东口是北京市百货大楼;大甜水井胡同,出东口是人民日报社;霞公府胡同,出东口是中国照相馆。其中从大阮府胡同走,先要经过一个公厕,狭路仅容一人通过,再要经过一个果品公司仓库,这是一条嗅觉之路,选择走那条路就不能回避那两种迥异的气味。
    以上所有这些,都有点儿久远了,不敢说没有记错的地方,但肯定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捕风捉影。可惜的是没想到过拍些照片留下来,否则现在该是很有看头的,可是谁又想得到,北京的市容改变得如此之大如此之快呢?再者,自己所回顾的这些,他人多半是不屑一顾吧。忽又想到早年在南池子大街葡萄园胡同口对面小酒馆里的一幕:一位人力车夫坐在迎门的桌前,桌上只看见半杯白酒,大半块水果糖;他抿一口酒,把杯子放回桌面,吮一下糖,把糖也放回摊开在桌面的蜡纸上。这时他见到了门口进来的熟人,就一边招呼一边做出请的手式,示意对方看那块糖,他说:“您来这个?”这句话让当时在旁的少年听得很震撼,到今天已是绝唱了吧。

! m( o& A# `7 s; t: ^6 D( J/ @) h

 

+ @; Z* ^) G$ w: T# [8 B$ c, k

 

4 `6 m( y7 m8 c8 X1 b7 G

转一篇朋友的文章【忆东华门风情】

; s& }. R. g0 T- 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6 8:21:55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5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iupukang在2012-3-24 17:26:00的发言:
# b8 U, l/ B/ w( W

鸵鸟兄住在骑河搂东口那个小洋楼里?

: {$ `( L+ r8 {; R+ b1 M% M

那小洋楼对我们来讲太神秘了,每次路过都趴窗户向里看,但从没见过有人

) q% m0 M1 ~4 U

我住孟公府里面

0 F& c$ A* b, V% J+ }, F*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4 17:32:32编辑过]
2 x1 @+ H9 G6 \& v7 u

我们家住的是北边那栋,灰顶的,南边还有一栋是绿色房檐和窗户,那是一家姓吴的。

, O/ V/ X. o2 ~- R6 G2 O

 

0 J: S! d7 S8 ?) X. m

 

$ X6 y$ |: `- i" Q- ~

“金钱豹”对面(路南)是出口大楼,严格说是五金矿产和土畜产出口公司。

- }5 D$ w8 q7 p F& n

 

u2 w6 I$ Z% x ~: |

“金钱豹”的原址,假如我看的不错,以前应该是一家油盐店“长发德”。。好像还有一家早点铺子。现在路面拓宽,看不准了。

发表于 2012-3-25 0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lipanchi在2012-3-24 16:00:00的发言:
  - U+ K3 m0 x. |1 K2 k7 C: s

锡拉胡同有个盗版书店,里面出售盗版的外文书籍。曾经购买过灵格风(1-3册)英国的英语教科书。为了购买Essential English 1-4册,我和几个同学大半夜跑到锡拉胡同书店前排队。当时的情景至今令人难忘,记不清是在77年还是76年,我在北外读书。

; V% u% U5 }# [7 I8 v3 e

我觉得这家书店不是盗版店。第一那时候还没有盗版这个概念,其次这家店隶属于图书进出口公司。反正我们在这里买的书和唱片以及后来的CD碟,质量都很不错。

发表于 2012-3-25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府井土著在2012-3-6 22:41:00的发言:
据正在召开的“二会”有代表曝料——每年公款吃喝的消费额居然达到3000亿!!是该触目惊心还是麻木不仁?!
U+ n0 u# T& `! [# M

纳税人的钱,人家怎么花,咱们真的管不住。

; }& u2 n4 `& Q+ W3 k

不像是儿子管老子要零花钱,如果要的多了勤了,可以问问:怎么这么多还不够花的?不给了!

; R+ p' N) {! K1 F4 j1 s3 @

 

8 |" k4 D' [& @4 j' d, h

这帮子人管你要钱,你敢不给么?比起儿子厉害得多啦。

发表于 2012-3-27 0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的回忆太珍贵。这些小店几乎都走过,但是很多都记不起来了。“连升三元”小时候常去买东西的。补充一下:西餐馆名字是“华宫”。
发表于 2012-3-24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 Q+ q- Q$ A. Q- y' c

锡拉胡同有个盗版书店,里面出售盗版的外文书籍。曾经购买过灵格风(1-3册)英国的英语教科书。为了购买Essential English 1-4册,我和几个同学大半夜跑到锡拉胡同书店前排队。当时的情景至今令人难忘,记不清是在77年还是76年,我在北外读书。

发表于 2012-3-24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鸵鸟在2012-3-1 16:15:00的发言:
4 }9 Q+ H" x" D" ~0 S* g

锡拉胡同南侧?有片白楼?真想不起来。应该是派出所西边吧?那群孩子的父母在出口大楼上班?我小时候一直住在外婆家,就是路北,幼儿园的东边那个门。我们的外院住过郭启儒,也算个名人吧?直到文革之后,很久,应该是八几年,八号那个大院盖楼房,遮挡了阳光,我们才搬走。

- \) \* I. C' p, t: Z

这个胡同给我的记忆太深了。那时候我家住在东河沿儿,奶子府胡同西口再往北,一座民国时期的小洋楼,离外婆家也很近。现在是“皇城根遗址公园”。

! n9 h: z+ X$ C8 v; t% {1 c5 G

 

. h9 A. ^2 t: q& r& ?

发表于 2012-3-24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鸵鸟兄住在骑河搂东口那个小洋楼里?

( q0 L0 Z6 u6 n; z8 y ]1 O3 }

那小洋楼对我们来讲太神秘了,每次路过都趴窗户向里看,但从没见过有人

, _1 D B# o6 c: l7 n$ j% s6 _

我住孟公府里面

( d, i0 d% |8 g# M1 |'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4 17:32:32编辑过]
发表于 2012-3-24 17: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钱豹对面应该是出口大楼吧?
发表于 2012-3-29 0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王府井土著在2012-3-28 0:31:00的发言:
+ q" E, }# i0 u2 D/ w

对不起楼上两位,关于“外文书店”请允许我狗尾续貂一下。

/ L, M1 N: D- M5 R; ?, r0 b- a

锡拉胡同东口往南把角儿是全素斋,之前是什么我还有印象,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然后是公厕,然后是日杂商店(近年也改为卖廉价旅游品了,极为恶俗)。之后便应该是那“外文书店”了。清楚地记得通往二楼的楼梯口立着块牌子“外宾止步”!原因就是楼上专卖非正常渠道进口的外文原版书籍,严格地说就是没有版权的“盗版书”。后来80年代中期每到周六这书店门口便聚集起一些爱好英语者,所谓English Corner,非常有意思。再后来转到王府井里面新的外文书店门口了。

. o7 A/ m; p% Q2 {: E

我记得好像二楼是收“外汇券”的,据说是“免税”的进口音像制品。在那里买过不少录音带、书,后来也买过很多CD;看样子不像盗版。一来那时候,音像制品的消费群不大,盗版业没有规模效益,成本太高。二来那些音像制品,确实印刷精美,质量也非常棒。所以,“免税”的说法还是靠得住的。

Q8 [6 ~" k# L* H

 

7 ]- a! z1 p/ G( F3 b; o

这家店后来搬了一下,店门开到锡拉胡同口内路南,我和我母亲经常去那里。

发表于 2012-9-1 1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版主设此版块,汇聚已消失情景。6 b) I1 k* d0 d/ S2 M! v" r! H
现在的王府井过去分三段,王府井南口至金鱼胡同为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至灯市口为八面槽大街,灯市口至美术馆为王府大街。
- q  S; g7 r# B: L$ f! ~6 P# X希望留有老照片的朋友能与大家分享。
发表于 2012-10-29 23: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鸵鸟 发表于 2012-3-1 07:18
, i! P: M, [. C楼主的话题很有意思。描述涵盖了猪市大街、八面槽和王府井。# w7 s+ \, l: a" U' |
帮助凑点资料:
: g# N! T! _: N1    ”教堂 ...

. ~% H, u% N' C3 A! r5 r五洲电料行的南隔壁的理发馆,门开在金鱼胡同,门脸很小,档次不低,是上海迁京的“鼎新理发馆”,价格与四联持平,来此消费的主要是有些身份的老顾客。
. C# F6 m! i4 e& }# j八面槽邮局北隔壁,也就是西堂子胡同西口,有个“全素斋”的门市部,一早就卖“素什锦”,排队购买,大约一个钟头左右就卖光了,这是六十年代。后来这个门市部挪到锡拉胡同东口了
发表于 2012-10-30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鸵鸟 发表于 2012-3-25 08:01 . m) @5 B1 O* j& Q+ P* k+ n! I
QUOTE:以下是引用lipanchi在2012-3-24 16:00:00的发言: 
5 K( A: Q* p  ^+ G: |6 C# |锡拉胡同有个盗版书店,里面出售盗版的外文 ...

% ]. l# n/ V: N7 Q是所谓内部书店,官方盗版。
发表于 2012-11-1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蝈果 发表于 2012-10-30 11:52 - [) `5 y- V) s  Y+ |/ L
是所谓内部书店,官方盗版。

" p1 j- |$ q" d+ n# k. B起先在八面槽外文书店楼上,进门还要查验证件。据说那位瘦瘦的守门老先生掌握十几种外文。后来搬到锡拉胡同东口。当年我在那儿买了不少工具书和年鉴,都是所谓的影印本。盗版的工厂在上海(报刊杂志)和西安(工具书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0 09:26 , Processed in 1.164153 second(s), 5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