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64|回复: 8

【原创】那个年代的外国专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11-19 2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c& q- H' a" x5 f

那个年代中国有外国专家么?还真有。


6 P$ F3 H* C' w# _7 v% V6 Q: y

先说越南专家,别不信,那时中国确实有越南专家。


/ H* N& n6 G5 _% I8 Q7 r* L: `

小时候赶上了文革,接触过越南人,大体是这么几类:一是越南专家(越南专家?不信吧?呵呵)及其子女,二一类是留学生,三是越南归侨(虽然是华侨,但提到越南,也总把他们往那边算)。


+ V p( i3 e( S: `, h

我们小学就有他们的子女,这个后面说。


6 C3 q+ \! _. t8 j% }

当年北京出版许多外文图书,也包括越文,翻译当然都是中国人,包括学越语的大学毕业生、越南归国华侨等,但从翻译流程来说是这样的:中国人翻译—外国专家改稿—中国专家定稿,大致如斯。


5 x3 ]1 x2 d* W; g2 k

道理么,毕竟外语不是中国人自己的母语,所以翻译出来的东西必须由外国专家改稿,但往往外国专家矫枉过正,有些重要、关键的地方,他/她可能给改没了,所以还必须由中国专家定稿,这大致就是翻译流程的由来。


7 H: ]- T& Y K' f' u# N

越南是个战争频繁的国家,一直打仗,聘请的越南专家也大多在中国定居了。记得学校里有个小女生,她爹就是越南专家。这专家长得白白净净,有点像康泰(以前上影的老演员),当然个子没康泰高。还找了挺漂亮的上海籍女翻译当老婆,生了个女孩,自然也很漂亮,就是这个小女生。


+ g6 l6 y! X( ^1 j* k4 v* G

文革期间,那时各单位都兴放内部电影,那越南专家经常从越南大使馆弄些片子,故事片、记录片之类,我们一帮孩子也常混进去蹭电影看。我最爱看越南的记录片,打仗的,而且是真刀真枪。记得那时还经常看越南画册,其实全是中国替他们出的。


: l0 |- P4 L' _3 m

等越南统一后,中越关系就不行了。那个越南专家也渐渐不被当同志加兄弟了,大概1979年前后,举家迁到了法国。后来有人出访法国,说是看到他们一家在巴黎办了家餐馆,那漂亮姑娘收银兼跑堂,干得很辛苦。


" ^/ @3 q9 _! I, e: i \9 y* d* V

大概90年代中期,那姑娘又回了趟北京故地重游,样子挺朴素的,甚至显得土气,默默的不太讲话,看人的眼光很柔和,但能看出劳作的辛劳所留下的痕迹。想当年那么活泼、漂亮的小姑娘……,叹。


; I" T! n, J8 J7 r+ }2 u7 k# q

小时候,附近一学校有许多越南留学生,男女都有,学的是土木建筑。当时中国无偿为他们提供一切学习条件,但配发的服装特土,一身蓝色涤卡中山装,男的还戴一顶人民帽。问题是这套行头中国人穿吧还能穿出个味道,那越南人怎么穿怎么不成样子,黑黑瘦瘦的越南人,配上肥肥大大的衣服,看上去总是松松垮垮的。


/ m8 K& o: [4 P; j8 F$ U7 K

越南男的就不说了,但越南女的还可以吧?三围啥的还是很迷人的,但一到冬天,照样看不出线条来。其实越南女人穿上三婆衫或类似旗袍似的越南国服,衬的那小身条子凹凸有致,还是相当诱人的。


: E. E# E% W/ m# j$ ]# @7 s

记得越南男留学生还跟我们玩弹球儿,一弹倍儿远,惹得我们惊呼一片。


1 W* ^8 x! s4 X4 m& {

再说越南归国华侨,我同学里有几位。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哪国华侨就像哪国人。比如印尼华侨长得像印尼人,缅甸华侨像缅甸人,日本归侨像鬼子。越南归国华侨长得真很像越南人。通常两口子都是归侨,他们在家里讲越南话。


3 o8 K; n' K8 u$ a8 ^

记得那时放过一个原版的越南故事片,好象是孩子协助民兵抓特务的,具体情节早就忘个球的,当一个越南小P孩高喊“抓特务”好象是“抓轴哎!”(越语),后来我们就把一个越南归侨的孩子叫“轴”,主要是觉得音节比较好玩。有个现象挺有意思,东南亚男人公鸭嗓儿比较多,相当于咱们这里正处于变声期的半大小子的嗓音。


0 Q: p% [0 V/ Y( ^0 \! O% k/ g8 g- R

尼克松访华后,特别是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有些解冻,许多华侨纷纷出国。去香港、澳门的比较多,也有去美国、欧洲、日本的。


: ~, X# I! L- g' [' K" [

别看当年中国政治环境比较严酷,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他们反而不太习惯了,主要是对外国生活的高节奏不适应。


2 g1 g7 H2 l7 {* t Y0 j4 T

好玩儿的是,这些人的子女出去后,怎么也改变不了在中国养成的饮食习惯——可能年岁大的网友还记得以前有个电影,叫《一个美国飞行员的故事》。那里面演美国飞行员的我就算见过吧。他们兄弟几个去美国后,最喜欢的早餐竟然是油条、豆浆(好象住的附近有唐人街)!他们的老妈是个定居中国的美国人。演过《邻居》里那访问过延安的美国记者,她有句操着半生不熟中国话的台词:“在延安,就是没有这么多的菜”:)


2 q0 I5 W: `/ F& T9 Z. d' n* w. N

老太太特爱中国,后来嫁给了中国人,就在中国定居了,当英文专家。


! n( o3 }+ o( Z. U1 `

这美国老太太工作特认真,改稿时经常把稿子改个满版花,一帮怀恨在心的翻译有次借着愚人节合伙捉弄了她一回:把狄更斯的一篇东西改头换面,时间地点人物全换成了中国发生的事。结果老太太不知是计,也给改了个满版花。后来有人揭穿了把戏,大家爆笑——这是听同学说的,真假不知。


3 |* S* {, v/ P, `0 K

不过想想人家改的也有道理,你要是拿“之乎者也”的那套八股来写年终总结,估计也会被领导骂得狗血喷头、改得面目全非,这里有个时代因素,因为语言是变的。


: ?2 S! N. X6 {1 E0 {5 A! ~5 B

再者,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据说肖伯纳曾经评价英国和美国,称其为同一种语言分隔的两个国家。


1 T1 E5 @. k/ f' v0 L5 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1:19:4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5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候的主题词:南越、越共、阮文追......
发表于 2011-11-24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身不由己在2011-11-19 23:11:00的发言:
 
( B1 a6 b0 B% ]$ T

那个年代中国有外国专家么?还真有。


+ ]- Z: f+ Y$ e* s. i

先说越南专家,别不信,那时中国确实有越南专家。


7 q5 G0 ~, {3 \% l: o& p& w8 F( C

那时候很多外国专家,最多的应该是中央编译局、还有外文局等,“文革”中当然主要是翻译毛选和毛主席语录什么的;其中不少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类似马海德、路易艾黎之类的。

8 z$ P3 c' J. b; ?1 b6 y

越南留学生我爸他们文化部也有,我小时候跟他们玩的还挺好的,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我叫他连叔叔的,还教我说简单的越语,什么“珠帘满怀”、什么“但别”等等。后来他们就回国了;南越解放、南北越统一时,我还激情满怀地给人民日报写了篇文章回忆这段故事以示庆祝。没想到,很快就不拿咱们当“同志加兄弟”了,当然我的文章也就“泥牛入海”了,紧接着就自卫反击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大誌在2011-11-24 21:55:00的发言:
3 h S& V. w1 K; F' G

那时候很多外国专家,最多的应该是中央编译局、还有外文局等

. P, o' Y& B( F( B# a' b" z7 G

 

1 C1 o0 i! g) c. e$ O% v3 t$ s' G

七十年代到北影厂学工,常坐16路,北下关站经常上来坦桑尼亚的黑学生,这帮人是在北方交大接受培训的,以便学成回去后去管理坦赞铁路的。

" J3 K# d# ~9 Z& P7 _) p9 r; s

 

+ Y+ ~) U2 @ L2 A5 N

黑学生总是穿得花花绿绿,下着裤脚拖地的喇叭裤。身上那个狐臭味儿哦~~~真他妈的钻鼻子:)

" F- g9 _ T" B, M, {3 ?% y0 j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个坐16路的笑话:

0 D2 p" \0 ?# H6 V6 Z$ ?. o( k

 

- b1 K7 G, }- G* p9 h* n' X

北京售票员报站名跟含着一口热豆腐赛的含混不清。一天,16路车到站后一外地乘客因听不清“热豆腐”在说什么,就把着车门探头看站牌。乘客下完了,那“热豆腐”一按汽门,咣荡一声关了车门。忽听得车外一阵痛苦而愤怒的咆哮,扭头一看,那外地老哥齐脖子根脑袋被夹在门外,四肢以及身体痛苦而奋力地扭动着,活像伸头被夹住脑袋的王八。这老哥两条胳膊使劲拍打着车门,并伴以两脚猛踢,车门砰砰乱响,但那颗头颅就是拔不回来,全车笑翻......

' j# D# g% u$ l8 t/ @3 Q

 

+ t2 ^3 k3 H( z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草长鹰飞在2011-11-20 10:12:00的发言:
我们小时候粗俗,私下里管这种帽子叫 压蛋帽儿。
* ?2 [+ \7 ~) R1 o0 J

 

8 W) A+ x/ Q+ q. T" M

哈哈,跟鸭舌帽挺比兴:)

发表于 2011-11-20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小时候粗俗,私下里管这种帽子叫 压蛋帽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U% B5 k; ~' M6 i% ?/ P

就是毛太祖常戴的那种帽子,其实跟解放帽没啥区别。

/ P) s6 A/ z5 }& i1 r

 

8 h- l/ K9 k) H$ V+ c: M

啥是解放帽?就是65式军装那种帽子。

( y3 x. {' b& X6 d

 

$ t" H }' g* M

呵呵

! g) B) a- g1 r' z$ ^' ]3 V

 

# c+ i% F$ U* s' e# X, b b0 r

 

mQlRa27t.jpg
! ~8 f& T1 @- |( A. s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0 11:05:59编辑过]
发表于 2011-11-20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怯怯问一句:人民帽是个啥样子,盼楼主详解。

n# }. b+ |$ k' ~ \

 

- [ l8 G5 Z* J3 K; [6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21 03:04 , Processed in 1.124706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